摘自《回到当下的旅程》
- 格式:doc
- 大小:26.33 KB
- 文档页数:24
【Ego】当你迷失在头脑的世界里时,你是以Ego的形式运作,而且你被Ego控制。
我可以用简单的几个词汇和短语,给Ego在生活中运作时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做个总结。
“我!我! 我!”“我的! 我的! 我的!”“我是对的。
我是对的。
我是对的。
”“我怎么使用这个或把这个利用起来?”“这对我有什么好处?”这个星球居住着六十亿个Ego。
你还不明白为什么世界会如此悲哀吗?你还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为了短期利益而摧毁人间天堂吗?你还不明白为什么老虎和大猩猩,还有其它无数的物种都在濒临灭绝吗?你还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会有这么多的不公正、虐待、贪婪、残酷和不平等吗?我们可以和那些与我们有同样幻想(Illusions)的人相处。
这就是互相勾结(Collusion)。
这些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向那些胆敢信仰其它幻想的人宣战。
他们是我们的敌人。
宗教,尤其是原教旨主义,就是最明显、最危险的例证。
民族主义也不例外。
“我!我! 我!”“我的! 我的! 我的!”“我是对的。
我是对的。
我是对的。
”“我怎么使用这个或把这个利用起来?”“这对我有什么好处?”你可以看到,Ego的基本态度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
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的政治、经济体系,以及军力需求背后的真正推动力。
由于我们在这个星球上以Ego的方式无觉知地生活着,这就很有可能我们会把这个美丽的地球践踏得再也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那时候,继承这个世界的将不会是谦卑的人,而是蚂蚁和蟑螂。
觉醒的时刻到了。
我们必须个人先要觉醒,然后集体层面的觉醒才会发生。
但是,除非我们去面对那在漫长的时间和分离之旅上饱经变化的自己,否则,我们不可能觉醒。
如果要摆脱Ego的统治,我们就必须要拥有、承认和坦白自己的Ego。
【真正的临在是什么?】临在,就是觉醒进入自己和生命里那个超越思维头脑的维度。
你寂静、全然地和真实存在于此刻此处的一切同在。
如果你完全临在,此刻就是唯一的时刻。
这就是觉醒进入生命实相的涵义。
回到当下的旅程唯一能真正疗愈、真正的愛你自己的方式,就是进入一定深度的「当下」,把客观层面的你打开來,允許在當下這一刻升起的情緒浮現,並如实地去面對、坦承、表达它們,然后达到所謂的疗愈与釋放。
不让身体压抑任何情感与情緒,让身体处于自然的、上帝的愛的能量中,不帶一点批判看法。
把愛帶进自己的身心灵,让能量自然地流通,让自己处于与万物同体的狀态中,就是真正的愛自己。
处于当下时刻的寂静中当处于当下时刻的寂静中时,我们就没有过去或未来;没有想法、意见、概念或信念;也没有批判、对错、好坏;没有定罪,也没有救赎;没有绝望,也没有希望;没有谴责或罪咎;没有期待或怨恨;没有恐惧或欲求;没有分离;没有切割或界限;有的只是当下这一刻。
处在当下时刻的寂静中,没有国籍国界;没有宗教;没有信仰、教义、教理信条;没有所属、占有或控制;没有成功或失败;没有结果;有的只是当下这一刻。
一片广阔无垠的蓝天当你完全沉浸于当下时,你的头脑十分寂静;你处于纯净意识的状态中,就像那宽广无垠、晴朗清澈的蓝天,看不到一片云。
而当一个想法升起时,它就像一小片云朵,穿越过无垠的蓝天。
你认为那一小片云能遮蔽蓝天吗?当然不能!不过如果你认同它、相信它,甚至试着去赶走它,与那片云扯上关系而牵扯不清的话,你将发现自己会被那片云吸进去,而看不见或是失去那片无垠的蓝天。
另一方面,如果你只是单纯的看着想法升起,既不赞同也不反抗它,那你就会保持敞开,一直与无垠的蓝天同在。
如果你继续不断地思考,那么突然间,千千万万朵小云彩就会出现,把无垠的蓝天完全遮住。
无垠蓝天不会消失不见,它永远在这里;但是你的觉知会被不断升起的思想遮住,你和它失去了联系,你把自己和自然本质的天性分隔开来。
你那本质纯净的、无限的、寂静的永恒意识,就是那片广阔无垠的蓝天。
但在梦中其实我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要的东西,唯有当我们从梦中醒来,我们才会了解到我们要找的东西是遗失在过去的,只要你不放弃寻找,你就会被过去紧紧地抓住,而这个过去正是我们想挣脱的。
心灵成长的书大全胜利的路上没有撒满鲜花和阳光,相反却总是要经受坎坷与磨难。
只有沿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奋斗,才能享受胜利的喜悦。
以下是我整理的心灵成长的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心灵成长的书爱——最好的疗愈之药1.《零极限》:乔·维泰利,伊贺列卡拉·修·蓝博士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8-1“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感谢你”这几句话,包含了解决我们人类内外在冲突的全部资源。
假如你用不受限的眼光看世界,让心智回到“零极限”的状态里,那每一件事都是可能的。
你能更拘束、更优雅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从而获得健康、安静和财宝。
让我们:不只不埋怨,更要说“我爱你”!2.《宽恕就是爱》:(美)保罗·费里尼著,周玲莹译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7-1一本温馨、感人、浅显、易懂的散文集。
通过娓娓道来的布满哲思的话,关心我们将恐惊转化成为爱,这些宽恕的行为并不依靠脑力的分析,我们只需要记住书中的招数就可以了——只要这样做,就能获得内心的安静。
3.《在爱中升华》:(德)伯特·海灵格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1-1-1爱是什么?爱是一道穿透棱镜的白光,爱是透过棱镜折射后,所开展出来的,更亮、更大的光线。
我们待在万有一切之中,感受到永恒的爱。
心灵成长书单:心情疗愈——重获喜悦的人生1.《一念之转:四句话转变你的人生》:(美)拜伦·凯蒂,(美)史蒂芬·米切尔著,周玲莹译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9-1造成我们苦痛的,并非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想法……在不行思议的过程中,《一念之转:四句话转变你的人生》供应你所必需学习的一切,并找到凯蒂所说“做真相的情人”的那份喜乐和自由。
事实和真相是最大的,人们与事实争论的结果,就是自己受苦。
仅用四句话,教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全部苦恼的问题。
2.《转变,从心开头:学会心情平衡的方法》:(荷)马丁纳著,胡因梦译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1幸福欢乐是一种选择,心情平衡是一种力量。
李尔纳老师在他的着作《回到当下的旅程》里最后的附录中,有描述他觉醒的一些体会。
可惜在内地出版时被删除了。
我个人认为这是他自己个人的体验,我们看过就算了,这种经验不可能复制,也不可能去验证真假。
不过李尔纳老师教课时候的临在感极强,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做“献给感兴趣的人”,也就说明了他写这篇文章的态度了。
德芬翻译:Tina郑羽庭献给感兴趣的人觉醒在下面这章,我描述了我的觉醒过程,我的觉醒是突如其来的,不过你可以渐进的达成。
不管方式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到头来都在相同的地方:此时、此地!第一次觉醒一九八一年二月,我参加了一场在澳大利亚杰士买静修中心举办的个人成长一周密集课程,这个工作坊十分棒,在那七天中,我完全的投入,所以收获丰富。
工作坊结束后,我往河边走去,那是我们每天游泳,享受清凉的快速水流的地方,我站立的前方有一些陡坡,在陡坡的那端有一个很深的游泳涵洞,在河的另一端则是高耸入天的茂密森林斜坡。
阳光温暖了我的身体,我站立在河岸,感谢这美丽的自然景观。
突然间,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的进入了静心,就这样持续了十五到二十分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或我在做什么,只知道静心在我身上发生了。
每个静心的发生都是自动且毫无计划的,是经由奥秘的方式,把我从内在向外移,我感觉我的手臂张开了约十分钟,我的手臂伸展开来站立着,并且深入当下,与河对岸的树同处在当下,我以意识拥抱并和它们一起进入合一的层面。
发自我的内在,我感受到它们那寂静的辉煌壮丽,和它们那坚强巨大的耐力。
大约过了十分钟,我慢慢的走入河中,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河流的水位相当高,我面前的水急速流过,淹没大石,很难站得稳脚,不过我仍然设法走入河中,即使河的流速湍急。
水深及胸,稍微再低一点点,我逆流而上的前进。
在正常的情况下,我是不可能站着抗拒那急流的,我一定会被冲走,不过我的内在大树群,我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大力量和稳固,我勇敢的以我的毅力和意志抵挡急流。
滋养人心灵的书大全滋养人心灵的书1.《静观祈祷》(Contemplative Prayer)汤玛斯·牟顿(Thomas Merton)著。
牟顿是特拉斯比会的修道士,写了大量的畅销书,于1968年谢世。
这本经典的著作记叙了修道士的祷告。
但对我这外行来说,此书中对静观祈祷的指引和描述也是不无裨益的。
牟顿的描述来源于实践,描述清晰,而且对上帝的阐述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对于享受静观祈祷的人,我亲情推荐此书.2.《迷失于惊叹:重新发现专注的精神艺术》Esther de Waal著。
五年前,我无意中在《圣周》的某个角落里发现了此书。
不同于书中为编辑所青睐的文章,我倒在这篇文章中邂逅了无数的锦言妙句,并做了文摘。
结果,我发现收获颇丰,书中关于沉默、倾听、祈祷和敬畏等的佳句俯拾皆是。
她在书中所引用的诗和名言在这复活节之际竟很应景。
3.《倾听沉默的声音》(已有繁体字版本的翻译,个人译为《倾听喧嚣下的旋律:沉默下的沉思》)安·勒克莱尔(Anne D. LeClaire LeClaire)著。
作者尝试每月一天保持沉默,之后增加为一月两天。
她记述下了这习惯对她创造性和精神旅途的影响。
作为已婚并生子的女性,她阐述了自己如何尝试在活跃的家庭中保持沉默。
这些经验对想尝试沉默却望而却步的父母是很有益的。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自己从沉默中获得的东西的美丽叙述。
4.《十二种开发创意潜能法》(亦称《創意,是心靈療癒的旅程》),茱莉亚·卡梅隆著(Julia Cameron),此乃全球畅销书之一。
作者在书中罗列了一些方法,对培养创造性和创意地生活都很有效。
依据相同的话题,她从几本自己的著作中精心挑选了篇章,汇编成此卷书。
在每天晨祷后,我将它视为祷告的读物。
5.《圣歌之书:希伯来精选集》史蒂芬·米歇尔(Stephen Mitchell)著。
我无法描述,我这本书的书皮是如何的破旧。
正能量心灵鸡汤的书籍书籍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
读书的妙处可谓无穷,书香更是浸人心脾,引人入境不能自拔。
以下是作者整理正能量心灵鸡汤的书籍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心灵鸡汤的书籍心灵成长是一个意识成长、灵魂进化的没有终点的旅程。
下文是励志网整理收集的50本值得阅读的心灵成长书籍,供大家参考。
心灵成长书单:活在当下——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1.《当下的力量》(德)托利著,曹植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某-7-1《当下的力量》堪称心灵读物经典,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书中说,其实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
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
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
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拥抱真正的自我。
2.《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德)艾克哈特.托尔著;张德芬译出版社:南方出版社出版时间:某-6-1《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是一本某年在美国出版的作品,美国著名黑人女主持奥普拉说,这是她二十多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帮助人类整体意识得到提升和转化,她读后有“开悟”之感。
“当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够容纳世间万物时,内心会找到一种与世界共舞的宁静。
”3.《回到当下的旅程》(美)杰克伯森著,张德芬,郑羽庭译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某-5-1如何治疗并完成结束我们的过去,进而增加处在当下的可能性?我们生活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治疗、宽恕和悔悟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从那伤害我们健康、人际关系和生活乐趣所压抑的情感情绪中得到自由?我们要如何从我执的专制中得到自由?我们该用什么方式,让喋喋不休的头脑安静下来?《回到当下的旅程》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的头脑安静下来。
抑郁青少年推荐书籍《新世界,灵魂的觉醒》内容简介: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
在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
作者向我们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感受当下的感觉。
而随着全人类觉醒的到来,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会出现一个新世界——人类不再认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在自由。
《天才儿童的悲剧》内容简介:为什么许多成功的人依然深受空虚和孤独的折磨?为什么我们当中有太多的人,从小就不得不学会熟练地深藏自己的感情、需求和记忆?本书作为一部经典儿童教育心理学著作,探讨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童年有伤痛记忆的人.靠着麻木自己.适应了甚至是最难以描述的残酷经历,而这种童年的残酷经历对于成人人格心理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书曾畅销欧美市场20年,为成千上万的读者提供了如何心理健全地生活的答案,并帮助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回到当下的旅程》内容简介:《回到当下的旅程》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的头脑安静下来。
学习正确释放、表达我们的情绪;脱离执着;释放压抑的过去;爱自己,接纳自己。
温柔的活在幸福的当下。
从古到今,在适当的时机就会出现一本能转变生命,提升意识至全新层面的书。
而《回到当下的旅程》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回到当下的旅程》是一本完美而明确的书,作者引导读者沿着当下之路自痛苦和狭隘的过去中解脱出来,进入那喜悦和永无止尽“现在”的世界中。
这本书揭示了简单的方法,例如:如何使头脑寂静下来,完全的处在当下觉醒进入生命的真理。
《回到当下的旅程》特色:这本书带领读者进入处在当下的一个层面,提供答案给那些真诚在寻找“真实生活”的人。
回到当下的旅程这趟旅程是从此处到此处。
而抵达的唯一时间是此刻。
THE JOURNEY IS FROMHERE TO HERE.AND THE ONLY TIMEYOU CAN ARRIVEIS NOW.我们置身于使自己成为已然如是的旅途上。
这是我们生命中不可调和的矛盾。
WE ARE ON A JOURNEY OF BECOMING THAT WHICH WE ALREADY ARE. THAT IS THE IMPOSSIBLE PARADOX OF OUR LIVES.【一片无垠的蓝天】当你全然临在头脑寂静时,你是在纯粹觉知的状态中。
我把它比喻为一片广阔湛蓝的天空,看不到一丝云彩。
当一个念头升起的时候,就好像是一小朵云彩在穿过一片无垠晴空。
你认为这一小朵云彩会遮蔽天空吗?当然不会。
但是,如果你认同了这个念头、相信它,或者甚至要除掉它,你就和这小朵云彩纠缠在了一起,你会发现自己被吸纳进去了。
你再也看不见,或者无法再拥有那片无垠的蓝天了。
另外,如果当念头升起时,你只是单纯地看着它,既不迎合也不反对它,那么,无垠的蓝天对你仍然是敞开的。
如果你继续思考,以至于突然间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小小的云朵,那么整个无垠蓝天就被遮住了。
天空并没有消失,它一直都在这里,但是你对它的觉知已经被不停的思绪掩盖了。
现在你和它断开了。
你已经和自己的本质分开了,而你的本质就是纯粹觉知、无限、寂静和永恒,就像那一望无际的蓝天。
【从车库到厨房】一次,在我的课堂上,一位接近七十岁的男士对我跟大家分享的一切深感兴趣。
他举手提了一个问题。
“我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能够临在呢?”他问我。
“当我从车库走到厨房时,怎么做才能临在?”在我回答他的问题时,他非常认真地在听。
“当你从车库走到厨房时,要临在并觉知你身体的移动。
和你看到的一切临在。
和你听到的一切临在。
以这种方式让自己全然临在,你就是在尊崇神和生命的实相,所以神和生命的实相就会显露给你。
”我的话已把他带入了深层的临在状态。
洗涤心灵的书1.《当下的力量》作者:(德)托利著,曹植译《当下的力量》堪称心灵读物经典,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书中说,其实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
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
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
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拥抱真正的自我。
2.《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作者:(德)艾克哈特.托尔著;张德芬译《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是一本2005年在美国出版的作品,美国著名黑人女主持奥普拉说,这是她二十多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帮助人类整体意识得到提升和转化,她读后有“开悟”之感。
“当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够容纳世间万物时,内心会找到一种与世界共舞的宁静。
”3.《回到当下的旅程》作者:(美)杰克伯森著,张德芬,郑羽庭译如何治疗并完成结束我们的过去,进而增加处在当下的可能性?我们生活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治疗、宽恕和悔悟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从那伤害我们健康、人际关系和生活乐趣所压抑的情感情绪中得到自由?我们要如何从我执的专制中得到自由?我们该用什么方式,让喋喋不休的头脑安静下来?《回到当下的旅程》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的头脑安静下来。
学习正确释放、表达我们的情绪;脱离执着;释放压抑的过去;爱自己,接纳自己。
温柔的活在幸福的当下。
4.《自我观察》作者:(美) 雷德?霍克著,孙霖译还记得曾经的自己吗?如果忘记了,本书会让我们重新记起自己。
自我观察是灵性成长最基本的功夫,很容易就学会,但是很难坚持。
如果读完本书而不去实践,那这只会是一本好看的、读了以后会让你恍然大悟自己问题在哪里的书,而你永远就是停在那里,不会前进的。
唯一能让你前进的道路就是练习,不断地练习。
《自我观察》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了解你自己吧,抚慰人生逆旅中疲惫的灵魂。
关爱心灵的书籍1.《当下的力量》作者:(德)托利著,曹植译《当下的力量》堪称心灵读物经典,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书中说,其实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
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
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
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拥抱真正的自我。
2.《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作者:(德)艾克哈特.托尔著;张德芬译《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是一本2005年在美国出版的作品,美国著名黑人女主持奥普拉说,这是她二十多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帮助人类整体意识得到提升和转化,她读后有“开悟”之感。
“当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够容纳世间万物时,内心会找到一种与世界共舞的宁静。
”3.《回到当下的旅程》作者:(美)杰克伯森著,张德芬,郑羽庭译如何治疗并完成结束我们的过去,进而增加处在当下的可能性?我们生活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治疗、宽恕和悔悟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从那伤害我们健康、人际关系和生活乐趣所压抑的情感情绪中得到自由?我们要如何从我执的专制中得到自由?我们该用什么方式,让喋喋不休的头脑安静下来?《回到当下的旅程》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的头脑安静下来。
学习正确释放、表达我们的情绪;脱离执着;释放压抑的过去;爱自己,接纳自己。
温柔的活在幸福的当下。
4.《自我观察》作者:(美) 雷德?霍克著,孙霖译还记得曾经的自己吗?如果忘记了,本书会让我们重新记起自己。
自我观察是灵性成长最基本的功夫,很容易就学会,但是很难坚持。
如果读完本书而不去实践,那这只会是一本好看的、读了以后会让你恍然大悟自己问题在哪里的书,而你永远就是停在那里,不会前进的。
唯一能让你前进的道路就是练习,不断地练习。
《自我观察》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了解你自己吧,抚慰人生逆旅中疲惫的灵魂。
摘自《回到当下的旅程》感受不属于时间的世界。
所以,千万不要把它们带进去。
如果你执着于正面的感受,譬如,喜悦或快乐,而紧抓它们不放,你就干扰了它们要穿过你的流动。
这些感受会以记忆的形式在你的内在积累,结果,你就渐渐地被吸纳到头脑的世界里去了。
同样,如果你排斥,或者压抑内在升起的那些所谓的负面情绪,诸如悲痛、伤害或愤怒,你也会陷入头脑的世界。
—————要通过Ego的考验,你必须要超越评判。
而超越评判的唯一的方法,是把评判带入全面觉知之中。
每当评判从你内在升起时,你必须要拥有、承认、坦白这股评判的能量,而且,要不带评判地去做。
只有那时,Ego才知道你是真正的主人。
真正的主人是谁?就是完全安住于当下时刻的你。
———Ego的考验很简单。
它知道真正的主人是慈爱的、接纳的、允许的。
它知道真正的主人完全没有评判。
所以,它的考验就是评判。
它会尽其所能地让你卷入评判的能量。
如果你以任何形式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评判,你就不是真正的主人。
如果你评判Ego或者试图除掉Ego,你就不是真正的主人。
如果你评判自己生活的任何方面,不管这些方面有多么的痛苦或不愉快,你就不是真正的主人。
Ego就不会臣服。
你就没有通过它的考验。
———当你与此刻和你在一起的事物全然临在,你的头脑是寂静的时候,那么你就处在觉醒的临在之中。
除此之外,一切都是你的Ego,没有例外。
你在此刻之外的任何层面(aspect)都是你的Ego。
你的任何想法都是Ego的思考。
你所持有的任何见解或信念都是Ego在持有。
所有的评判都来自Ego。
你的任何好、恶,都Ego的好、恶。
一切都是Ego。
———“当她觉醒进入当下时刻时,你将成为她的‘生活助理’。
她是一个永恒的存在。
在时间的世界里,她需要你去有效地运作。
她需要你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技能。
但是她已不再需要你的保护。
因为当她临在时,所有过去的痛苦和限制都会消失殆尽。
”“在她能够从根本上安住于临在之前,我不会要你放下保护者的角色。
随着你放松并能够让她临在,你会开始逐渐信任她内在临在之花的绽放。
最终,你会感到很安全而放下对她生活的控制。
这将是一个平缓的过渡。
”———如果神和Ego为了你在竞争,而竞争是基于比较神可以给你什么,Ego可以给你什么,你认为谁是赢家?你认为谁会占上风?Ego可以为你提供所有过去的知识、经验,以及未来的所有潜力。
它可以给你希望和在未来成就的承诺。
它甚至为你提供在未来开悟的可能性。
神所能给你的,是在此刻此处实际与你同处的一切。
这不是一个公平竞争。
但很少有人能看穿Ego的骗术。
也很少有人能经得住Ego虚假的承诺与诱惑,所以他们依旧被禁锢在头脑里面,被Ego奴役。
———真相是,我们所有人的内在都有在过去压抑下来的感受,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释放感受,完成疗愈。
如果你敲对了音符,在几分钟内你就可以将累世压抑的愤怒释放掉。
对于所有儿时的受伤和痛苦,如果你能全然地允许并接受它们,并在它们上浮时保持临在,你就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将其释放掉。
有时候,人们跟我说他们已经做了很多年的心理治疗与情绪释放,并认为再做下去已毫无意义。
我的回答是,没有临在的能量对整个过程的支持,那就不是真正的疗愈。
———因为感受过于痛苦或无法承受,我们就将其压抑下去,但是它们仍在我们内在的无觉知层面运作,并造成各种各样的伤害。
这些记忆处在压抑状态,并不意味着它们已不复存在。
实际上,正是对记忆和情绪的压抑与否定,才使它们获得了力量。
如果要使疗愈发生,对这些过去的记忆和感受,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的态度。
我们必须要允许它们上浮进入觉知并被负责地表达出来。
———觉醒进入当下时刻给你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
它给了你一个鸟瞰自己的角度。
它使你能够观察在头脑和Ego层面的自己。
在你觉醒来到较高的觉知层面之前,你没有办法进行观照。
除非你觉醒了,否则所有的自我认知都是Ego在试图理解它自己,这一切仍属于Ego的范畴,因此也就不会使你解脱。
———那些在孩童时期倾向于用“逃”来应对情绪之痛的人,在长大成人后,容易变得颓废和孤立。
生活对他们来讲会很艰难。
他们会过度敏感,并经常感到自己是受害者。
凡是能够导致被评判或被排斥的,都使他们害怕,因为在无觉知层面,这些感受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他们执迷于寻求接纳和认可。
那些在童年时期倾向于用“战”来应对情绪之痛的人,容易变得好斗、好竞争、好控制,有时候还有暴力或虐待倾向。
这些模式扭曲了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并影响了我们的各种关系。
因此,将其带入觉知当中就很重要。
真相是,情绪之痛对你的生存永远构不成威胁。
如果有人批评你、评判你,或者拒绝你,这些真的都与你没有任何关系。
这一切表明的是他们自己的状态,而与你无关。
———在远古时代,每当我们面临生存威胁时,我们内在生起的主要感觉就是恐惧。
恐惧的目的是驱使我们为了生存而“战或逃”。
如果你遇到了一只剑齿虎,你很难坐下来思考对策。
恐惧会驱使你立即去反抗或者逃跑。
作为原始时期的人类,你的生存取决于你对恐惧的回应。
恐惧在物种生存方面起了绝对的作用。
而且,直至今日,当我们的生存受到威胁时,恐惧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有人拿刀袭击你,恐惧会立即激起你反抗或者逃跑的反应。
———但是,随着我们越来越老于世故,越来越多地进入头脑以及头脑那个思想和情绪的世界,恐惧也不适宜地进入了那个领域。
每当我们在感受上觉得受到了威胁,“战或逃”的反应机制就被启动了。
如果有人批评、评判或者拒绝我们,我们会认为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胁,而采用“战或逃”的应对方式。
这种“战或逃”的应对方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行为模式,或者是在世界上生活的一种方式。
———当你在头脑里的时候,你是在过去的某处。
一般来讲,你不会进入过去太深,所以你仍然能够运作得相当不错。
但是,事情并非总是如此。
有时候,你会周期性地感受到压力、担心,和焦虑。
有时候,你感到烦闷、受伤,或愤怒。
有时候,你感到被排斥,或被评判。
有时候,你感到匮乏或害怕。
以上每一种情况的发生,都是因为你已退回到一个过去的经验里;很有可能回到了你儿时早期的经验,而你正在把它投射在当下时刻上。
———如果你能够看清这一切只不过是自己回到了过去的经历而已,那么,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你就会知道你正在体验的并没有事实根据。
实际上,你是在做梦,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的那一刻,你就可以从梦中醒过来了。
一旦你认出梦的本质,觉醒就容易了。
———你童年早期形成的信念,都与你自己、他人,以及生命有关。
举例来讲,假如当你还是婴儿或幼儿时,你母亲和父亲非常忙,没有在你需要他们的时候来到你身边。
也许,他们还有另外两、三个孩子需要照顾,或者他们工作实在太忙了,因此他们没有和你真正地临在。
结果,你体验到被遗弃和被孤立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信念,即:没有人要你,或者没有人爱你,或者在生命里你基本上是孤单一人。
如果你相信自己不值得爱,你会把那些没有能力去爱的人吸引到你的生命里来。
即使那些非常有爱心的人与你相遇,也会突然发现他们无法去爱你。
因为外在世界必须要调整顺应你的内部世界。
如果你有一个信念,认为爱你的人会离你而去,那么,这种情况肯定会反复发生。
通常在儿时,当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一方突然死亡的情况下就会形成这种信念。
这些信念对你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影响,并且在你长大成人之后,还会继续影响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你的人际关系。
———果你母亲或父亲在情感或身体方面有虐待行为,你就会形成一个无觉知的信念,认为其他人也有虐待行为,而且生命是不安全的。
令人惊讶的是,你就会吸引那些将会虐待你的人进入你的生活。
你的头脑会以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瞧,”它会对自己讲,“我就知道我是个受害者。
我一直就是对的。
”你最好要觉察到自己的这些无觉知信念。
它们在制造你的生命体验。
只要这些信念仍然处在无觉知状态,你就没有办法摆脱它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于你自己、他人,和生活的信念,这些也许在你童年早期就已经被编入你的头脑,而且也许还在继续无觉知地左右着你的生活经历。
哪些信念属于你?没有人要我。
没有人爱我。
我不可爱。
我不被接纳。
我不够好。
我做不到。
我一直孤单。
我是分离的。
我被遗弃了。
我不能依赖别人。
我必须独立完成。
信任别人是不安全的。
我必须要控制。
放松是不安全的。
没有人理解我。
没有人听我的话。
我是多余的。
我不能表达自己。
表达意见是不安全的。
我不能说不。
我不能要求自己想要的。
我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
我是个让人讨厌的人。
我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我不能应付。
我感到不安全。
生命是不安全的。
都是我的错。
都怪我。
都是他们的错。
都怪他们。
我卡住了。
我陷入困境了。
我不想在这里。
离开是不安全的。
我不属于这里。
我不能融入。
表达我的感受是不安全的。
我必须隐藏我的感受。
我必须表现好。
我必须要做正确的事。
我必须善待人。
我不得烦扰别人。
我必须隐藏真实的自己。
我没有价值。
我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
我不能相信我的感受。
我一定要勇敢。
我一定要坚强。
你是否能反思这些限制性的信念在过去如何地影响你?现在又如何地影响着你?———头脑就像一台电脑,而且就像电脑一样只能根据编程运作。
明智的做法是,要辨别出自己的头脑被如何编程,以及这些程序如何在影响你的生活。
你的头脑的编程从孕期就开始了,并且在你的整个童年时期一直在继续。
这个程序首先由感受(feeling)开始,感受形成印象(impression),印象又形成思想形态(thought form),而思想形态再进一步形成信念(belief)。
于是这些信念就形成了你头脑的基本程序———所有主要的宗教都是共享幻象的样板。
只是有的在幻象中迷失的更深一些。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测验。
哪个宗教最热衷于使人们改变信仰而认同他们的观点?对改变人们的信仰所做的努力越大,那个宗教离真理就越远。
这是一个简单的测验公式,得出结论并不困难。
你需要做的就是翻阅历史记载。
对那些用耳去听的,就让他们去听吧。
———当你在头脑和思维的世界里时,你就是创造者,但是你在制造什么呢?你在创造自己的幻象世界。
你在创造一个记忆、想法、观念、意见,和信仰的世界。
你相信头脑的世界是真实的,那么你注定就要生活在里面。
在世界各地,人们都在创造各自的幻象的世界。
与那些和自己有着相同虚幻信仰的人,你可以与他们和睦相处。
这些人是你的朋友,你们没有冲突的理由。
但是当你幻象的世界和你邻居的幻象世界不尽相同时,你就进入了敌对区。
当你认为你的幻象是真理时,你会把自己幻象的信仰强加给他人。
你甚至会对那些与自己的幻象不同的人发动战争。
你会借自己的幻想之名为自己的各种罪行辩护。
———当你在头脑里时,你不仅是在过去,你也是在未来,但这是幻想中的未来。
在很微妙,通常也是无觉知的层面,你记得过去的痛苦和限制,以及所有情绪创伤和未被满足的需要。
借助想象力,你试图去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