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劲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北京100048罗劲现任首都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2
龙源期刊网
北京市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周纪要
作者: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第08期
2008年5月12日~16日,由北京市东城区教工委和教委主办、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和东城区教育心理学研究会承办的“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周”成功举办。
本研讨周开幕式在北京东直门中学召开,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申继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忠健、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研究会专家组成员胡俊娟、北京市东城区教工委书记袁为民、教委副主任冯洪荣以及东城区德育干部、心理教师和北京市十五个区县的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心理教师两百余人出席了大会。
袁为民首先对研讨周的举办表示祝贺,冯洪荣作了“呵护心灵,为学生的成长奠基”的工作报告。
东城区心理教师及东直门中学的学科教师上了“团体心理辅导课”、“班会课”、“学科渗透课”等14节课,课后各区县的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作了精彩点评。
研讨周还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
第二小学、北京市宏志中学、北京市东城区职教中心、北京市史家小学相继开展了四场主题研讨活动,包括校长论坛。
全区共有22节课在研讨周期间展示。
这次研讨周活动全方位地展示了北京市东城区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对东城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供稿/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科研处科研员陈丽娟。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共招生14人,有7个专业,分别是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二、考试的科目三、导师介绍劳凯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院长,教育系主任。
学术兼职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理事;主讲课程硕士生课程:教育学原理专题、教育法学与教育政治学专题、国外教育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博士生课程:学术思潮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政策分析。
康丽颖: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先后主持和参与主编了第一本反映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的蓝皮书,第一本反映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红皮书。
孟繁华,男,1963年5月生人,汉族,山东人,中共党员,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政策、教师教育邢永富,男,汉族,九三学社,1954年生于河北邯郸,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讲授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政治学、邓小平教育理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教育发展与政策分析、教育可持续发展、公民教育等问题。
傅树京,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管理,教育领导,教育制度,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校改进,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等。
李孔珍: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专著:《大学组织管理创新》,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主编教材:《教育英语文献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薛海平:湖北人,管理学博士,讲师。
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收稿日期:2003-08-11*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270464)、FAIPICS 以及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02]247号)资助。
顿悟的大脑机制*罗 劲(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摘 要 自从柯勒1917年提出顿悟的概念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心理学家的关注。
但有关顿悟过程的精确的大脑机制却始终未被触及。
从心理过程上看,顿悟是一个瞬间实现的、问题解决视角的/新旧交替0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新的有效的问题解决思路如何实现,二是旧的无效的思路如何被抛弃(即打破思维定势)。
我们以谜语作为材料,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精确记录了人类的大脑在实现顿悟的一瞬间的活动状况。
结果显示顿悟过程激活了包括额叶、颞叶、扣带前回以及海马在内的广泛脑区。
根据各方面的综合证据,该文认为:顿悟过程中,新异而有效的联系的形成依赖于海马,问题表征方式的有效转换依赖于一个/非语言的0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而思维定势的打破与转移则依赖于扣带前回与左腹侧额叶。
关键词 顿悟,事件相关fMRI,问题解决。
分类号 B8421 引言:顿悟研究的一般背景顿悟(insight)的研究始于格式塔心理学家柯勒,它挑战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0学习理论,证明问题解决过程可以以/突变0而不是/渐变0的方式发生,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但柯勒关于顿悟的研究的意义却并不止于对于/尝试-错误0理论的反驳,它的意义还在于采用科学心理学的方法界定了一个高级的认知过程)))顿悟,顿悟过程是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赖以实现的基础。
顿悟式的问题解决含有/突发性0(suddenness)、/直指性0(directness)和/(行为操作的)持续性0(c on -tinuousness of performance)三个特征[1],/突发性0是指顿悟式的问题解决往往在极短的一瞬间突然实现;/直指性0是指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顿悟状态中直接呈现在眼前,并非经过反复的尝试错误或者复杂的手段-目的分析;/持续性0是指顿悟一旦获得,便很少出现行为上的反复,它很像一种/一学即会0的学习过程。
论智障学生情绪问题的研究与策略调整发布时间:2022-12-27T07:35:55.64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9月总第420期作者:李玲[导读] 情绪问题是目前严重影响智障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的心理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改善情绪,减少情绪问题发生,本文从心理和家庭角度探讨情绪问题发生的原因和策略。
李玲招远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烟台265499摘要:情绪问题是目前严重影响智障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的心理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改善情绪,减少情绪问题发生,本文从心理和家庭角度探讨情绪问题发生的原因和策略。
关键词:智障学生情绪认知行为家庭教育早在17-18世纪,人们将标识物体运动的单词——“emotion”用来描述个体激烈的精神状态的扰动,称为”情绪”。
19世纪初,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布朗(Thomas Brown)率先提出将情绪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开启了科学研究的大门。
50年代,保罗·艾克曼开始研究人的6种基本情绪,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沙洛维和梅耶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加入,哲学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我们在研究情绪问题上,主要参考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和亚伦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台湾杨俐容教授及首都师范大学罗峥教授的学术观点,以此来思考智障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及对策。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智障孩子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常伴失败的自我体验时,就会引发情绪问题,只有客观事物能够满足孩子需要时,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智障孩子情绪智力水平低,又缺乏情绪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处于低阶段的层次需要。
预先满足需求必须是主动的、大方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给与行为。
满足物是智障儿童要求得到的,时机需要准确,如果家长能保持75%以上的主动满足率,儿童的情绪及管理就会大大减少(节选《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二章第二节)。
第一批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名单(截至3月底)自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一致通过“中国心理学会对心理学家进行认定的决定”后,认定工作组便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经过秘书处几个月的联系及材料搜集,先后收到近50份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
2009年3月25日,认定工作小组在中科院心理所召开会议,对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核并最终确定了中国心理学会第一批认定心理学家名单。
此外,工作组决定将于近期在人民大会堂或科技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众及传媒进行宣传,并在当天为能够出席该会议的第一批认证心理学家颁发证书(学会将为首批认证心理学家免费制作证书)。
中科院11人北师大6人华东师范大学5人北京大学5人上海师范大学3人浙江大学3人华中师范大学2人首都师范大学2人陕西师范大学2人教育部2人南京师范大学2人湖南医科大学1人西南大学1人南开大学1人暨南大学1人中国政法大学1人华南师范大学1人天津师范大学1人辽宁师范大学1人河北大学1人中国心理学会新一届理事名单、新一届理事会领导1、新一届理事名单(以汉语拼音为序。
注:中国心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有关规定和学会章程的规定,在会前采用通讯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出106名选人。
代表大会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正式选出以下共106名理事):2、新一届理事会领导(以汉语拼音为序):理事长:林崇德候任理事长:杨玉芳副理事长:乐国安、李其维、刘华山、沈模卫、王登峰、叶浩生、游旭群、张文新秘书长:傅小兰常务理事:白学军、董奇、方平、傅小兰、韩布新、黄希庭、金盛华、乐国安、李红、李其维、林崇德、刘华山、卢家楣、莫雷、钱铭怡、桑标、申继亮、沈模卫、舒华、苏彦捷、王登峰、杨丽珠、杨玉芳、杨治良、叶浩生、游旭群、张厚粲、张建新、张侃、张文新、周晓林、周宗奎、朱滢。
共青团首都师范大学委员会团发〔2014〕21号关于举办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团校的通知各院系团委、团总支、直属团支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全面投身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校党建带团建及学生团干部学习意识和思想作风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团学干部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青年学生,为履行共青团职能、推动团的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校团委决定于11月举办2014年团校,此次团校将以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续写新光荣为重点。
细则如下:一、组织机构:名誉校长:缪劲翔杨海滨李燕杰副校长:栗睿班主任:李辛二、培训对象:1、2013级学生团、学系统学生骨干;2、各院系团委(团总支)副书记、团委组织部长、团委宣传部长及两会主要学生干部中未获得团校结业证书的学生干部;3、校团委各部门、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主要学生干部中未获得团校结业证书的学生干部。
三、培训内容:1、弘扬和践行“中国梦”主题教育;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3、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方法;4、团干部的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执行能力的培养;四、培训方式:讲座、报告、研讨、综合素质拓展训练、自学等,学习结束安排考核,考核合格发结业证,记入档案。
五、具体要求:1、各团委、团总支做好本单位学员的动员和组织报名工作,使学员充分认识参加团校学习的重要性,并为学员培训创造必要条件。
报名表见附件(可复制),并于10月31日17点前将电子版报名表通过办公系统发送给校团委李辛,纸制版报名表加盖院系团委章上交校团委。
2013级各团支部报名5人(各团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必须参加)。
2、各单位学员由各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带队入场,组织委员配合组织部负责学习期间本单位学员考勤和自学研讨的组织工作。
引言在远古时期,艺术多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无论是巫术活动,还是在娱乐活动中,音乐和舞蹈都共同为其服务。
只舞蹈时,人们也会以歌唱或者击节来配合,由此可见,这两种艺术从产生时就有着不可割舍的紧密联系。
而这种紧密联系很大程度和审美、内部结构、表现形式息息相关。
音乐和舞蹈都属于表情艺术,在表现方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节奏在音乐和舞蹈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情感表达也是两种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
这些同质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借鉴,从而为双方提供不同角度的创作思维。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段出自《诗大序》的文字描述了诗乐舞在情感表达中的层次,说明舞蹈在情感表现中比“诗”“乐”更强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舞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通常在舞蹈表演中需要音乐相伴,舞蹈创作时也需要音乐或节奏提供一种动态的想象。
这种想象力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而在音乐创作时,也需要一种视觉的画面想象,把这种抽象的音响具象成为可供听觉捕捉的具体形象。
因此舞蹈创作与音乐创作有着相似的过程和思维。
文章通过对舞蹈和音乐的创作思维来论述两者之间的同质性问题,力图通过同质性特征来深入了解两种艺术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作用,在充分理解音乐与舞蹈同质性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作者简介:闫晋,男,汉族,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作曲。
谈舞蹈创作与音乐创作中的同质性思维闫晋(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摘要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创作”进行,舞蹈与音乐作为最古老的艺术门类,始终是反映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的有力“证据”,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创作有了新的手段和理念。
与此同时,舞蹈与音乐艺术也进入了现代语境中,两者有着相似的创作理念和思维,同为表情艺术,它们在创作中还有更为深入的联系。
文章通过审美、结构、技法三个层面来比较分析舞蹈与音乐创作中的同质性思维,从而反映两种艺术在创作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作用。
罗 劲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心理科学进展》副主编。
致力于综合利用行为科学和脑科学方法研究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适应能力的心理原理规律和脑科学规律。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科技部重点课题1项,参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3项、科技部重点项目2项。
EDUCATOR
感受和情绪唤起的脑区的激活有关。
例如,研究发现,认知重评会伴随腹外侧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激活水平的升高,并降低与负性情绪体验相关的杏仁核和脑岛的激活水平。
因此,认知重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借助于额叶的认知控制功能来实现情绪调节的策略。
然而,这样一种看似合理的情绪调控策略却可能存在致命的潜在困境,它是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是处于理智清明、心平气和的情形下进行情绪调节的。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假设你与爱人外出旅行,在旅途上已经极度疲劳而且又遭遇诸多不顺,这时,对方对你埋怨不止,甚至恶语相向,你还能平心静气地想“这只是因为爱人太累心情不好,此时更需要我的关爱和呵护”,从而使自己转怒为喜吗?有趣的是,近年的脑科学研究从机制上揭示了这种原理。
原来,我们通常所持有的清明的理智状态,其实是我们的大脑在没有特别强烈的外来刺激或应激的情况下,拥有的一种以额叶的认知控制机能为核心的心理“常态”。
在额叶控制之下的“平常心”虽然样样都好,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额叶的功能特别容易受到应激因素的影响和
责任编辑: 邢晓凤
EDUCATOR。
谭力海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
曾任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2-2016)、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2014)、香港大学终身教授、美国乔治城大学儿科系兼职副教授、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MH研究员。
首次发现国人加工中文时的独特大脑区域,创立了“大脑语言中枢文化特异性理论”,得到了国际神经科学界的广泛认可。
其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上用于指导神经外科手术方案设计,为医生在开颅手术过程中保护脑疾病患者的语言功能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
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现为《科学》杂志子刊Science Advances副主编,国际神经科学学会主席。
28%,也就是说,五年级的孩子连三年级教材上的句子都读不了,四年级的孩子连二年级的书都读不了。
这非常可怕。
更有意思的是阅读和拼音输入法的使用时间、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而且年级越高它的负相关就越大。
拼音输入法的过度使用会不会影响大脑的阅读中枢的发育和发展呢?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周蔚博士、罗劲教授一起合作,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平均年龄十岁的儿童,其中24人每天使用拼音输入法65分钟,另外23人每天平均使用9分钟。
结果发现,每天使用拼音输入法65分钟的儿童,其大脑关键阅读区域的激活明显弱于较少时间使用拼音输入法的儿童。
具体表现是,左脑额中回和左脑额下回这两个核心的中文阅读区域的发育发展严重受到了使用拼音输入法的影响。
我不反对儿童在一年级学习拼音,拼音是学习汉字的“拐棍”,是一定要学的。
但在学会了以后要限制使用拼音输入法的时间。
我国儿童青少年使用的电子设备,必须配备书写空间,使用半个小时拼音输入法之后机器自动停止这个功能,自动切换到书写。
否则,我们的语言能力、中文书写能力将受到很大影响。
再过二三十年,估计会写两千个汉字的正常成年人都将会很少。
如果连写汉字、读汉字都不能做到,谈何民族文化的继承?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罗劲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北京,100048)罗劲,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教
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认知与学习”北京市重
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与实验心理
学委员会副主任、《心理科学进展》副主编等职。
1987年进入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学
习,并于分别1991年和1994年获得心理专业的
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
究所攻读博士,1997年毕业后留所担任助理研究
员,并于1999-2005年期间先后在日本电子技术
综合研究所(ETL)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
(AIST)从事人类认知的脑成像研究;自2003年起任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曾兼任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KLMH)主任、中科院心理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11年调入首都师大工作至今。
研究领域为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和脑机制,曾在顿悟的认知神经科学原理方面做过一些开创性的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综合利用各种行为科学和脑科学方法系统地研究和阐明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认知规律和原理,并将其应用于促进人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情绪调控能力。
曾主持科技部863计划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并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2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3项。
发表第一或责任作者的SCI论文30余篇,有关科学发现被写入国际认知心理学教科书。
顿悟及创造性思维的心理与脑机制
罗劲
顿悟是一种突发的问题解决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认知环节。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顿悟的心理和脑机制却一直缺乏认识,这是因为顿悟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突发过程而且瞬间即逝,因而难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被稳定地诱发和研究。
近年来出现的包括谜题-催化范式(Luo & Niki, 2003)、远距离联想测验范式(Jung-Beeman et al., 2004)、知觉组块破解范式(Luo et al., 2006)以及原型-激活范式(Qiu et al., 2008)等在内的一系列“微顿悟”诱发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因顿悟事件的偶发性特点而造成的难以多次稳定重复测量的问题,使得利用脑成像技术对顿悟的脑认知过程进行解析成为可能。
关于创造性顿悟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回答的问题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是什么”(what)的问题,即:有哪些神经结构或脑区参与了顿悟过程,目前在顿悟中被最一致地观察到的区域是与冲突信息处理有关的前扣带回和前额叶,此外,还有参与形成新异而有效的联系的海马以及形成遥远语义联想的右前颞叶(aSTG区)等;第二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why),即:认知神经科学实验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回答心理学对顿悟问题的关心,新近的有关研究不但从脑认知科学的角度揭示了顿悟的“非线性思维”特征(即在一个思维步骤中克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困难),而且还发现了创造性顿悟中的“新颖性”和“有效性”成分可能通过程序性记忆系统和情节记忆系统分别加以处理;第三类是“怎样做”的问题(how),即: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对于我们在现实场景中促进顿悟和创造性思维有什么样的指导和启示,在这个方面,顿悟的原型-激活范式揭示了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可习得性”以及楔前叶在其中的作用;而在顿悟组块破解中对负责常规知觉信息加工和“自上而下”的控制的脑区的活动状况的分析则提示了“少动脑,多创造”的创造性思维产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