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科学活动:冷暖瓶-2019最新幼儿园小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冷和暖》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冷和暖的概念,并能够感知冷和暖的温度差异。
2.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与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1.冷热水,两个小杯子,热水袋,橡皮球,毛毯等材料。
2.幼儿读物或图片,如《小熊和小兔感受冷和暖》等。
3.教师制作的图表或海报。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温度游戏1.教师在教室中放置两杯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
2.让幼儿分别按顺序试一试两杯水的温度,并说出感受。
3.教师再将热水袋和橡皮球等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猜猜哪个物品是热的,哪个是冷的。
2. 展示1.教师展示图片或读小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冷和暖的概念。
2.教师制作一幅图表或海报,让幼儿看图说话,从图中找出冷和暖的物品,并说出感受。
3. 操作感受温度差异1.让幼儿用手感受冷热水的温度差异,并说出感受。
2.给每个幼儿发一条毛毯,让他们裹着毛毯感受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制作温度计1.教师向幼儿介绍温度计的概念,并帮助幼儿制作一个简易的温度计。
2.将温度计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计与感觉的关系。
4. 总结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教师提问: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感觉怎样?你们有什么疑问?四、延伸活动1.逛超市:让幼儿在超市里找出一些冷和暖的物品,并说出感受。
2.画画:让幼儿用画笔画出冷和暖的感觉,并用词语描述。
3.故事会:让幼儿讲述自己有关冷和暖的故事并分享。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幼儿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背景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观察来评价该节课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及时修改和完善教学方案,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幼儿园科学冷和热教案幼儿园科学冷和热教案1活动目的:1.感知物体的冷、热。
2.能分辨冷的东西和热的东西。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1.每人一瓶白色的冷水,一瓶红色的热水。
2.冷水袋和热水袋各若干个。
活动过程:1.引发兴趣,感知水的冷、热。
教师指着桌上一红一白两瓶水提问:“这里有几瓶水?这两瓶水有什么不一样?我把装水的瓶子发给你们,请小朋友摸摸看看有什么不同。
”教师给每个孩子一冷一热两个装水的瓶子,请家长指导孩子摸摸看看讲讲两瓶水不同的地方(颜色、冷热)。
2.说说冷的感觉和热的感觉。
教师说,“我们来摸摸红色的水。
”启发孩子说水是热的,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东西是热的,家长帮助孩子一起回想曾经摸过的或吃过的热的东西,启发孩子说出来。
教师再请孩子摸白色的冷水,过程同上。
3.分辨冷的、热的水袋。
在孩于面前放上许多冷的和热的水袋,请孩子去摸一摸,按教师指令拿一个冷水袋给爸爸,拿一个热水袋给妈妈,下一次游戏时,可把热水袋给爸爸,把冷水袋送给妈妈,可反复游戏2—3次。
注意事项:要防止水袋里的热水变冷,游戏时间不宜过长。
活动结束:让孩子触摸水袋,从而感知冷和热。
幼儿园科学冷和热教案2活动目标:1、感受冷和暖,发展感知、分类和配对的能力。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瓶子各10个,热水袋、冰块各一份,布袋两个,各种物品图片大小各一份。
活动过程:一、布袋里的秘密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布袋袋,里面藏着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请两名幼儿来摸摸,说说摸到了什么?2、教师出示热水袋和冰块,让孩子们摸摸,说说感觉。
3、你喜欢冷冷的还是热热的?4、小结:冬天到了,我们喜欢热热的,天气热了,我们就喜欢冷冷的。
二、冷冷的和热热的1、请幼儿观察各种图片,说说什么是冷冷的,什么是热热的。
2、分类: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都是冷冷的(或者热热的)三、瓶子宝宝找朋友。
小班科学教案冷暖瓶小班科学教案:冷暖瓶一、引言冷暖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能够保持液体的温度,在寒冷的冬天为我们提供温暖,而在炎热的夏季则能保持我们的饮料凉爽。
本教案将引导小班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了解冷暖瓶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目标1. 学习冷暖瓶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实践观察冷暖瓶的特点。
3. 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冷暖瓶的保温性能。
三、前期准备1. 准备冷暖瓶若干,可以选择不同品牌和尺寸的冷暖瓶。
2. 准备开水和冷水。
3. 准备温度计、计时器、纸巾等实验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款冷暖瓶并询问他们对冷暖瓶的了解,引导他们思考冷暖瓶的作用和原理。
2. 观察冷暖瓶让学生仔细观察冷暖瓶的外观和结构,并与日常使用的水杯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冷暖瓶的特点:有两层瓶壁,中间有一层真空层,并且有盖子。
3. 探究冷暖瓶的保温原理解释冷暖瓶的保温原理:冷暖瓶内外的瓶壁之间有一层真空层,空气不易传热,真空层能够有效阻挡热量的传递,起到保温的作用。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自行将冷水和热水倒入不同的冷暖瓶中,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增强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4. 实验验证冷暖瓶的保温性能让学生准备好温度计和计时器,将相同温度的开水分别倒入冷暖瓶和普通水杯中,并用纸巾包好,记录每分钟的温度变化。
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冷暖瓶能够保持水温的变化较小,从而引导他们理解冷暖瓶的保温原理。
5. 总结总结冷暖瓶的特点和保温原理,帮助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并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物品进行对比。
六、拓展活动1. 材料变化:可以让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冷暖瓶,比较不同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
2. 简单测验: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检测学生对冷暖瓶的理解程度。
七、评估观察学生在展示、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冷暖瓶的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八、延伸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其他能够保温或保冷的物品,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小班科学教案冷热小班科学教案:冷热引言:在小班科学教育中,教授冷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了解冷热的概念对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都十分关键。
通过本文,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生动而且有趣的小班科学课来教导幼儿冷热的概念。
一、目标:1. 让幼儿学会区分物体的冷热状态。
2. 培养幼儿对冷热的敏感度。
3. 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冷热实验技巧。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讲述与冷热相关的常见经验,如触摸冷热的物体、喝开水或冷水等,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实验:触摸不同温度的物体(15分钟):在教学实验中,准备一些物体,如热水瓶、冰块、温水等,让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触摸不同温度的物体,并记录他们的触感和感受。
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触摸不同物体时的感受,并解释冷热的区别。
3. 观察变化(10分钟):示范性的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的好工具。
教师分发一些有关冰融化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变化的细节,如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然后询问幼儿,为什么冰会融化,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了。
4. 讲解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温度计,并解释它的作用,以及温度的概念。
教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温度计上的数字代表的意义,如较高的数字表示更热的温度,较低的数字表示较冷的温度。
5. 文化延伸(15分钟):通过互动游戏或绘本阅读等方式,教师可以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可以简单介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北极地区的寒冷和沙漠地区的炎热。
6.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并再次强调冷热的概念。
提问幼儿关于温度的问题,考察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具和资源:1. 温度计2. 不同温度的物体,如冰块、热水瓶、温水等3. 关于冷热的绘本和图片4. PPT和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四、教学提示:1. 语言简单明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幼儿容易理解的简单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冷热的概念。
感知冷和暖-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克罗维乌斯)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冷和暖》小班科学教案《感知冷和暖》【活动目标】1、感受冷和暖,发展感知、分类和配对的能力。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瓶子各10个,热水袋、冰块各一份,布袋两个,各种物品图片大小各一份。
【活动过程】一、布袋里的秘密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布袋袋,里面藏着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请两名幼儿来摸摸,说说摸到了什么?2、教师出示热水袋和冰块,让孩子们摸摸,说说感觉。
3、你喜欢冷冷的还是热热的?4、小结:冬天到了,我们喜欢热热的,天气热了,我们就喜欢冷冷的。
二、冷冷的和热热的1、请幼儿观察各种图片,说说什么是冷冷的,什么是热热的。
2、分类: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都是冷冷的(或者热热的)三、瓶子宝宝找朋友。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瓶子宝宝,它们也想来找朋友,请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摸一摸、抱一抱,再想一想它能和谁做朋友?请你把它的照片贴在瓶子宝宝的身上。
【延伸活动】喝热热的牛奶【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冷暖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知和体验温度变化,了解温度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暖水袋、颜料、画纸等。
2. 材料:毛巾、杯子、勺子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幼儿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幼儿了解温度计的作用。
2. 实验一:热水和冷水实验(1)教师准备热水和冷水,让幼儿观察温度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2)幼儿动手操作,将颜料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热水中的颜料颜色更深?为什么冷水中的颜料颜色更浅?3. 实验二:冰块融化实验(1)教师将冰块放入杯子中,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2)幼儿用勺子搅拌冰块,观察冰块融化的速度。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冰块会融化?为什么搅拌后冰块融化的速度变快?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温度实验,如暖水袋保暖实验等。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温度主题墙,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温度实验作品。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解答幼儿的疑问。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六、活动内容1. 实验三:空气温度的影响(1)教师准备两个相同的气球,一个放在热水中,一个放在冷水中。
(2)幼儿观察气球的膨胀和收缩情况,并记录下来。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热水中的气球会膨胀?为什么冷水中的气球会收缩?2. 实验四:温度和物体状态的变化(1)教师准备水和冰块,让幼儿观察水在冰块加入后的凝固过程。
(2)幼儿动手操作,将冰块放入水中,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水会凝固成冰?为什么冰块会融化成水?七、活动内容1. 实验五:温度和植物的生长(1)教师准备两盆相同的植物,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
冷暖瓶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保温”、“保冷”等常用词汇;2.学生能够理解“物品的温度是可以改变的”这个概念;3.学生能够懂得“冷热水可以通过瓶子来保温或降温”的原理;4.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环保”和“节约”等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让学生理解“物品的温度是可以改变的”这个概念;2.让学生初步了解“环保”和“节约”等概念。
难点1.让学生理解保温、保冷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活动1:老师先拿出一个保温杯和一个保冷杯让学生摸一摸,问学生两个杯子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和老师了解过两个杯子的区别后,老师再问学生:“那么,这两个杯子都对应着什么呢?”让学生思考一下。
活动2:事先引导学生将冷水和热水分别倒在两个瓶子里,然后用温度计测量一下两个瓶子里面的水的温度,记录下来,然后放置在室温下的某个位置上,过一段时间再测量一下两个瓶子里的水的温度。
让学生和老师分析一下水温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冷暖瓶的作用。
2. 学习新知识2.1 什么是保温?保温就是保持物体的温度。
我们通常使用保温杯来保持热饮温度,或者使用暖瓶来保温食物或保温热水。
2.2 什么是保冷?保冷就是保持物体的冷度。
我们通常使用保冷杯来保持饮料的冷度。
2.3 冷暖瓶的作用冷暖瓶是利用空气的不导热性质来保护温度或冷度不被散失。
我们平时使用的冷暖瓶都是由内外两个容器组成的,中间是真空层,这个真空层可以防止外部空气对温度的影响和热量的散失。
3. 巩固新知识活动1:老师会给到每一个小朋友一张纸,让小朋友写一篇小小的周记或者卡片,记录下自己在家里或者学校如何节约和保护环境。
活动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让学生分别判断它们可以用于冷水和热水的保温或降温,让学生说出各种可用的容器。
四、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测评主要采用口头测试的方式进行。
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下,老师可以提问、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评估。
幼儿园小班科学认识热和冷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能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识别温度的高低。
2.能辨认热的现象,能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热的传递与膨胀。
3.能够辨认冷的现象,能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冷的传递与收缩。
4.能够明白冷与热之间的反映。
二、教学准备:1.课件:《温度的概念》、《热和冷的变化》。
2、实物:可扩容水龙头、冰块、扩容水瓶、温度计等。
3、表现形式:例如,制作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向孩子们展示温度计,让孩子猜测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导孩子思考温度具体是什么,这会让孩子们对温度及其作用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2.正式教学第一部分:温度的概念1.让学生认识温度的概念。
2.习惯用手指来感受物体的温度,老师给孩子们看可扩容水龙头,让他们通过一些问题来慢慢了解温度是怎么样的东西。
(1)触摸可扩容水龙头:觉得水冷不冷?冷是什么样的感觉?(2)让孩子们伸手放在扩容水龙头的喷水口处,让他们体验冷热水的变化,手指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并有不同的体验。
(3)解释让孩子们理解温度计的原理,让他们了解为什么要测量温度。
第二部分:热和冷的变化1.让孩子们辨认热的现象和解释热的传递和膨胀原理。
2.向孩子们展示冰块。
告诉孩子们它是怎样制成的,它的特点是什么。
(1)让孩子们逐渐体会到冷却的过程,例如,把手放在冰块上,当手感觉到凉爽时,孩子们应该会发现冰块是比人体温度低的。
(2)再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冰块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变形,来了解其如何膨胀。
并解释原理。
3.让孩子们辨认冷的现象和解释冷的传递与收缩原理。
(1)向孩子们展示扩容水瓶,并告诉他们这个瓶子特殊之处,它能够收缩。
(2)老师注入开水到扩容水瓶里,并且紧盖,让孩子们猜测会发生什么。
(3)等待会发现瓶子里传来「嘭」的一声,学生应当会大喊这里有一个怪物,又该叫它什么。
(4)学生们告诉老师这个怪物的名称。
(5)让孩子们向老师解释「水的膨胀和收缩」与「冷和热的反映」之间的关系。
活动名称:冷和暖(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
1、通过触摸,感知冷和暖,并按冷和暖的特征将物体分类。
2、尝试进行4以内的实物点数。
活动准备:
1、课件《冷和暖》、红色、蓝色的标签若干。
(也可用其他与冷暖的感觉相关的标签代替,如用太阳和雪花的标签)、分别装有冷水和暖水的塑料瓶若干个。
2、幼儿感知、体验冷暖不同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
1.教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瓶宝宝。
你们来摸摸它们。
"
幼儿自由选择,触摸瓶子感受瓶子的冷和热。
2.说一说你触摸的瓶子,是什么感觉?
丰富词汇---热热的,冷冷的
二.说一说
1.区分冷暖:
(1)出示两种标签,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用什么标签表示暖,什么标签表示冷:如用红标签表示暖,蓝标签表示冷。
教师播放课件【冷和暖标签】。
(2)给每个幼儿任意两个塑料瓶,请幼儿选择正确的标签贴在对应的瓶子上。
三.数一数
1.分小组,请幼儿把贴有红标签的瓶子放在一起,把贴有蓝标签的瓶子放在一起,数一数红标签的瓶子
和蓝标签的瓶子分别有几个?
2.游戏:比一比。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小队(老虎队、狮子队),播放课件【游戏:比一比】.
3.让幼儿数一数画面上红、蓝标签的瓶子分别有几个,冷的多还是暖的多?共有8道题目,答对的小队,教师可点击下方的"小星星"进行奖励。
感知冷和暖:教孩子如何感受温度变化导入环节“大家有没有感到,这个房间里越来越热了?”老师打开了教室的窗户,放出了一些空气。
“现在宁静的教室里的温度是多少?跟我一起用手指头表示温度。
”在这个小班的教室里,老师会采用带感官的方式给孩子们介绍科学知识。
在这次《感知冷和暖》的科学教案中,老师将会教孩子们如何感受温度变化,这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
第一部分:了解温度的概念老师会向孩子们介绍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的单位。
小班的孩子们可能不会听懂摄氏度或华氏度这些单位,老师会用更直观的方式给孩子们解释。
老师会给孩子们出示用手指表示温度的图片。
例如,常温下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孩子们可以用手指来表示。
老师可以对孩子们的手指表示的温度进行解释,告诉他们室温大概是20~25℃左右。
第二部分:了解天气的影响除了室内的温度,气候也会影响我们所感受的温度。
这是一个直观的例子,老师会让孩子们感受在太阳底下和在阴影下的温度差异。
孩子们将会用他们的手比较太阳下和阴影下的温度,他们将会感受到热量直接照在皮肤上的差别。
老师会给孩子们出示一张天气预报的图片,让孩子们看一下明天的天气如何。
老师会让孩子们猜测明天的天气是否会比今天更冷或更热。
第三部分:感受物品的温度温度不仅影响我们身体感受,也会影响我们周围的物品。
老师会给孩子们出示一些物品,例如热水瓶和冰块,让孩子们用手感受这些物品的温度,告诉他们感受温度的不止是自己的身体。
老师还会让孩子们模拟自己的吹气,告诉他们温度的影响有时是微不足道的。
孩子们会发现当他们吹气时,呼出的气息较为凉爽,这也是温度差异的一个例子。
第四部分:分析季节变化的影响季节变化也是温度的一种变化。
通过记忆和感受,孩子们会在不久的将来理解冬天晚上的温度会比夏天晚上的温度更低。
老师会引导孩子们思考,在春夏秋冬四季里,哪一季的温度更适宜生活?这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加了解温度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结语这堂科学课程不仅是对孩子们温度知识的介绍,还是了解物理世界的一个契机。
冷热水科学教案小班教案标题:探索冷热水科学的小班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实践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冷热水的性质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冷热水样品(冷开水、热开水)2. 温度计3. 透明杯子4. 水龙头5. 白板和彩色粉笔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在课堂上放置两个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满冷开水,另一个杯子里装满热开水。
让学生观察两杯水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冷热水的特点和变化。
实践探究:2. 向学生解释温度计的作用,并展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杯子,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在白板上。
4. 引导学生观察两杯水的温度差异,并提问:冷热水的温度分别是多少?为什么会有温度差异?5. 让学生讨论可能的原因,并引导他们理解冷热水的分子运动速度不同,热水分子运动速度更快。
6.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冷热水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实验验证:7. 让学生将冷热水混合在一个杯子中,观察并记录下混合后的温度。
8. 引导学生观察混合后水的温度变化,并提问:混合后的水温度比冷水和热水的温度高还是低?9. 让学生讨论可能的原因,并引导他们理解冷热水混合后,热水的热量传递给了冷水,使得混合后的水温度介于冷水和热水之间。
总结与拓展:10.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并与之前的猜测进行对比。
11.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遇到过哪些与冷热水相关的情况?请举例并解释原因。
1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冷热水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热水袋的使用等。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学生完成的温度测量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学生对冷热水性质和变化的理解程度的口头回答。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带来不同温度的水样品,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讨论。
2. 给学生提供更多与冷热水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和解决。
幼儿园小班感知冷热温度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感知冷热温度,如何用词语表达自己感受。
2. 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观察和思考能力,锻炼他们的触觉和温度感知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在热夏天和寒冷冬天中出现热伤风、感冒等情况的概率。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
例如,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体操操练,让孩子们的身体暖起来。
2. 感知冷热温度把水壶装满水,为孩子们准备一个杯子。
用温水、热水、冰水分别装满杯子,然后请孩子们依次拿起每个杯子,用手指在外壁轻轻触摸,感受不同温度下杯壁的热度或冷度。
然后,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老师也可以给予孩子们一些提示,例如:“这个杯子的水好热哦,它会让你的手变红。
”这样,孩子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温度下的感受。
3. 合理应对冷热温度的方法老师让孩子们一起探讨,比如说在炎热的夏天里,如何去应对高温的天气呢?孩子们可以回答:穿衣服要轻薄、多喝水、避免暴晒、常常洗手等等。
再比如说在寒冷的天气里,如何保暖呢?孩子们可以回答:要穿厚衣服、加件外套、戴帽子、不要光脚穿凉鞋等等。
同时,老师也要告诉孩子们,在遇到极度天气或异常天气时要找家长或老师帮忙。
4. 小结让孩子们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小组合作、口头表达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本课程内容。
最后,老师可以发放获得纪念奖章,以表扬孩子们的付出和优秀表现。
教学方式:活动体验、讨论交流、画画、小结颁奖。
教学评估:通过孩子们的参与和交流,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并针对孩子们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改进。
教学材料:1. 温水、热水、冰水、水壶、杯子等。
2. 纪念奖章、荣誉证书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水的温度体验,让孩子们身体体验到不同温度下的感受,增强了他们对冷热温度的感知能力。
同时,通过朴素化的语言和实际生活中的输入,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感知冷和热小班科学教案1. 哇,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玩一个超级有趣的游戏哦!我们要变身成小侦探,一起来探索冷和热的秘密!你们准备好了吗?2. 来,让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
我手里有两个杯子,一个装着热水,一个装着冰水。
小朋友们,你们猜猜哪个是热的,哪个是冷的呢?3. 小明举手说:"老师,我知道!热水杯子会冒烟,冰水杯子会结霜!"哎呀,小明真聪明!不过我们今天要用自己的小手来感受冷和热哦!4. 好啦,现在请小朋友们排好队,轻轻摸一下两个杯子。
哇,你们感觉到了什么?小红说:"老师,这个杯子好烫手啊!"小华说:"这个杯子好凉快哦!"5. 看来大家都感受到了冷和热的区别呢!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冷和热的感觉吗?其实啊,这就像是我们的小手在和杯子玩捉迷藏。
热水杯子会把热量传给我们的手,所以我们感觉到热;冰水杯子会从我们的手上拿走热量,所以我们感觉到冷。
6. 现在,我们来玩个更有趣的游戏。
我这里有一些日常用品,比如毛巾、勺子、积木。
我们来猜猜摸起来哪个凉,哪个不凉?7. 小明摸了摸勺子,惊呼道:"哇,勺子好凉啊!"小红摸了摸毛巾,说:"毛巾不凉不热,好舒服哦!"这就对啦!金属制品容易把我们手上的热量拿走,所以摸起来凉凉的;而毛巾就像是给我们的手穿了一件小棉袄,所以不觉得凉。
8. 接下来,我们来玩个"冷热躲猫猫"的游戏。
我把教室里的东西分成两组,一组是凉的,一组是不凉的。
小朋友们要找出哪些是凉的,哪些是不凉的。
准备好了吗?开始!9. 哇,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小华找到了凉凉的窗户玻璃,小明发现了暖暖的小熊玩偶。
大家都是小小科学家呢!10. 玩完游戏,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什么东西摸起来凉,什么东西摸起来不凉吗?小红说:"金属的东西摸起来凉!"小明说:"毛茸茸的东西摸起来不凉!"太棒啦!11. 最后,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小测试。
小班《感知冷和暖》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冷和暖,发展感知、分类和配对的能力。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瓶子各10个,热水袋、冰块各一份,布袋两个,各种物品图片大小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布袋里的秘密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布袋袋,里面藏着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
请两名幼儿来摸摸,说说摸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热水袋和冰块,让孩子们摸摸,说说感觉。
3、你喜欢冷冷的还是热热的?
4、小结:冬天到了,我们喜欢热热的,天气热了,我们就喜欢冷冷的。
二、冷冷的和热热的
1、请幼儿观察各种图片,说说什么是冷冷的,什么是热热的。
2、分类: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都是冷冷的(或者热热的)
三、瓶子宝宝找朋友。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瓶子宝宝,它们也想来找朋友,请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摸一摸、抱一抱,再想一想它能和谁做朋友?请你把它的照片贴在瓶子宝宝的身上。
【延伸活动】
喝热热的牛奶。
托班科学活动:冷暖瓶
w
托班科学活动冷暖瓶
目标
1、初步感知冷暖与多少,学习简单分类。
2、愿意说说自己的感受。
准备装有冷水和热水的小杯子若干,字宝宝冷、热、多、少
过程一、找冷暖
1、请你们摸一摸桌子上的杯子,摸去感觉怎么样?
2、让幼儿自由摸,并说出冷与热,并出示“冷”与“热”字卡。
二、看看比比
1、请你们看看,这些冷水杯子和热水杯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2、请幼儿说一说,出示“多”与“少”
三、杯子回家
1、教师讲解玩法,并组织幼儿游戏。
2、幼儿将杯子归类。
3、重复进行。
四、收拾整理
五、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本活动是一个托班科学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触摸杯子感知“冷”、“暖”、“多”、“少”。
在活动中,我通过分组进行,孩子们的兴趣很大,参与性也较强,能基本区分出“冷和热”、“多和少”。
因为活动中我选用的是杯子,所以我将最后一个游戏环节改了下,在认识了四个字
“冷”、“热”、“多”、“少”后,将字宝宝贴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去放,当然,我在字宝宝的旁边还画上了一些图示,以便幼儿区分。
虽然孩子们很感兴趣,但能自己说的孩子还是不多的,所以教师应该把着重点放在“说”上,但教师却重视结果,在有个别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进行了说教,这点把握得不是很好。
另外字宝宝对于托班幼儿说还是有点难的,虽然有图示但教师选用的是杯子因此效果也不是很好,建议教师准备瓶子,而且是各种不一样的瓶子,这样幼儿才会有更深的触觉效应。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