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90.41 KB
- 文档页数:2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护理体会【关键词】垂体瘤切除术;单鼻孔;蝶寞入路;护理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因其手术切口小,不用开颅,损伤小,已是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法。
然而,手术成功与否,与护理工作有直接关系,护理人员细致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科于2011 年1 月~2012 年1 月,对30 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0 例中男21 例,女9 例;年龄16—67 岁,病程2 个月.4 年,平均2 年;临床表现:视力下降13 例,视野缺损28 例,头晕头痛10 例,闭经溢乳9 例,肢端肥大8 例,性功能障碍8 例;头颅MRI 检查:肿瘤位于蝶鞍内,鞍上生长,部分鞍旁侵袭并包绕颈内动脉;内分泌检查:血泌乳素(PRL)明显升高15 例,生长激素(GH)升高6 例。
1.2 治疗及预后30 例均采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
本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6 例视野缺损患者中,25 例较前有所好转;15 例视力下降患者中,5 例恢复正常,10 例视力好转12 例头晕头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27 例内分泌功能障碍患者均有好转:复查激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3 个月后复查MRI, 27 例全部切除,5 例大部分切除;3 例脑脊液漏发生;4 例术后并发尿崩症;4 例高热; 1 例瘤腔出血,保守治疗后痊愈;2 例垂体功能低下;无死亡病例。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术前有效的交流及良好的心理暗示能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完成。
垂体瘤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伴有头晕、头痛、视力减退且因内分泌功能改变影响容貌,如肢端肥大症、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女性闭经或不孕、男性性欲减退等。
患者思想负担重,甚至感到自卑,再加之对头部手术的格外紧张、恐惧,对手术的相关情况缺乏正确的了解,容易产生顾虑和紧张的心理。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目的:总结4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
方法:主要从患者入院健康宣教、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入手,使患者减少术前的恐惧心理,取得术中配合。
结果:本组40例中无1 例发生任何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标签: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护理垂体腺瘤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发生率高,约占颅内肿瘤的12%,多系良性,以中年人多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1]。
主要表现为垂体分泌功能障碍,视力减退。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具有并发症减少、创伤少、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痛苦少、花钱少、恢复快等优点[2],是治疗垂体瘤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科于2012年10月—2013年6月用此方法治疗垂体瘤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2~67岁,平均37.89,其中视力障碍35例,伴有视野缺损28例,垂体功能低下9例,头痛18例,肢端肥大3例,尿崩4例。
均行CT扫描和内分泌检查确诊。
均行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视力改善30例,内分泌改善19例,死亡1例。
2术前护理2.1术前常规准备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药敏试验等,术前8 h禁饮食、禁水,术前晚保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口服镇静药物,术晨留置尿管。
若体温39℃以上时,需要暂停手术。
同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
若血压高术前口服降压药,如有视力、视野障碍应加强护理,必要时设专人专护,以防发生意外,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2.2心理护理垂体瘤由于病程长,常伴有头晕、头痛、视力减退、肢端肥大、性功能障碍、闭经泌乳等症状,使患者思想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常有恐惧、焦虑和不安。
入院后护理要热情主动、关心体贴、加强沟通和交流。
从患者最关心的疾病入手,详细讲述手术目的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关键词】垂体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护理我院手术室200610~200810选择适合经鼻蝶入路切除的垂体微腺瘤、垂体腺瘤以及侵犯蝶窦的肿瘤患者62例,进行微创手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26~58岁,平均42岁。
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月经紊乱、停经、肢端肥大症等。
入院后行头颅MRI或CT及内分泌实验室检查、视力视野检查确诊。
1.2 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仰卧位,头下垫头圈,颈部轻度过伸,于鼻中隔软骨处垂直切开,分离鼻中隔黏膜,扩鼻镜撑开鼻孔,上显微镜确认蝶窦前壁,小骨凿打开蝶窦开口,再用Kervison 咬骨钳向两侧扩大直至蝶鞍侧壁,骨凿凿开鞍底骨质,咬骨钳扩大骨窗,11号刀片垂直切开硬膜,显微剪剪开硬膜,用不同角度的刮匙,取瘤钳和吸引器切除鞍内肿瘤,蝶窦妥善止血,取下鼻镜,鼻腔内填塞凡士林纱条,以利于鼻黏膜复位。
1.3 结果 62例垂体瘤切除患者,全切除57例,次全切5例。
术后出现短暂性尿崩症5例,电解质紊乱3例,视力视野改善60例,术后恢复正常月经25例,无脑脊液鼻漏、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缩短5 d。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
有些患者因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男性性欲减退、女性闭经或不孕。
病人常感到自卑、悲观失望、性格改变等。
这些负性心理可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对手术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针对不同的患者,运用心理学知识,耐心倾听其诉说,了解其心理活动,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告知其疾病性质和采用的治疗计划,介绍手术治疗的新进展,帮助患者和家属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状态,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1.2 术前准备:(1)术前应全面检查,详细了解病情。
关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鼻腔纱条部分滑脱的观察与护理垂体瘤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是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硬脊膜瘤,占颅内肿瘤的第三位,且呈上升趋势[1-3]。
手术切除是垂体瘤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自1970年由Schloffer创立以来,不断的被发展、完善,并因其相对传统的开颅手术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诸多优点为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所采用[4]。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常规在双鼻腔行碘仿纱条填塞,3~5天拔除[5],可有效预防术前鼻粘膜剥离后引起的鼻腔出血。
然而由于填塞纱条的松紧程度及手法的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会出现纱条一端滑脱,落入咽喉部或气管内的情况,从而引起不适症状,重者甚至有窒息的危险[6],由此而成为临床护理中的一种危急症状。
故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须加强鼻腔纱条滑脱的观察和护理。
本人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病区发生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纱条部分滑脱的21例病例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数目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58.2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MRI明确诊断为垂体瘤,并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常规在双鼻腔行碘仿纱条填塞。
其中肿瘤全切例,大部分切除例。
21例患者均在术后24小时内出现纱条滑脱,经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治疗后,均满意疗效出院。
2 护理2.1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即经口-鼻-蝶窦入路和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经鼻腔剥离鼻粘膜后,经蝶窦开口进入颅内,行垂体瘤切除术。
为有效预防术后鼻粘膜剥离渗血,术后须常规填塞碘仿纱条压迫止血。
部分患者可因多种原因引起纱条一端滑脱,少许滑脱的纱条入咽喉部,可引起咽喉部异物感,敏感者表现为恶心、呕吐。
如纱条滑脱较长,进入气管,患者会有窒息感,重者表现缺氧症状。
术前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术后不能有嗅鼻、喀痰等动作;当有咽喉异物感、窒息感等不适时,需及时告诉床位护士;呼吸道有痰时尽量咳出而不能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