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料指标
- 格式:xlsx
- 大小:16.24 KB
- 文档页数:4
细集料的指标范文细集料是指直径小于4.75毫米的颗粒状材料,用于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铺装、道路基层等工程中。
它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了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了解细集料的指标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下面是细集料的主要指标:1.颗粒形状:细集料的颗粒形状对于混凝土强度、分散性、流动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细集料颗粒形状有球状、块状、片状等。
球状颗粒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块状颗粒容易造成混凝土偏析,而片状颗粒容易产生空隙和孔隙。
2.颗粒大小分布:细集料的颗粒大小分布是指细集料中不同粒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细集料的颗粒大小分布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紧密性和强度。
通常采用筛分法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方法进行颗粒大小分析。
3.颗粒度曲线:细集料的颗粒度曲线反映了细集料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通常使用累计通过率与粒径的关系曲线来表示颗粒度曲线。
细集料的颗粒度曲线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4.颗粒间隙率:细集料的颗粒间隙率是指颗粒排列中的空隙所占的百分比。
颗粒间隙率对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有影响。
过大的颗粒间隙率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过小的颗粒间隙率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
5.吸水性:细集料的吸水性是指细集料吸水后的湿重与干重之比。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细集料的水稳定性和耐久性。
吸水性较高的细集料容易吸收水分,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增加,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6.特殊指标:除了上述指标外,细集料还有一些特殊的指标,如石粉含量、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等。
这些指标主要用于评估细集料的质量和与混凝土的相容性。
综上所述,了解和掌握细集料的指标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和控制,才能确保细集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试验技能答辩综合考核打分表序号考核内容考核情况优秀满意合格较差1 目的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是衡量石料力学性质的指标,以评定其在工程中的适用性,判定其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10 9-7 6-4 3-02 原理一定级配的粗骨料在侧壁约束的容器中受到垂直压力荷载,在颗粒间传递形成一定的路径。
通过压碎后筛分得到其压碎值,可以作为评价骨架结构稳定性的依据。
20 19-15 14-10 9-03 主要设备国标:压力机(300kN,示值相对误差2%)、天平(10kg,感量1g)、压碎值测定仪、方孔筛(19.0mm、9.5mm、2.36mm)、垫棒(φ10,500mm圆钢),公路:压力机(500kN,10min内达到400kN)、天平(2~3kg,感量1g)、压碎值测定仪、方孔筛(13.2mm、9.5mm、2.36mm)、金属筒(内径112mm,高179.4mm,容积1767cm3)、金属棒(φ10、长450~600mm,一端加工成半球形)10 9-7 6-4 3-04 环境条件试验室温度20±5℃。
10 9-7 6-4 3-05 取样制样料堆:上中下不同部位取样大致等量(15份GB,公路若干份能具有代表性)轮船、汽车: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取样大致等量(16份,公路若干份能具有代表性)皮带:出料处等皮带宽取样大致等量(8份,公路间隔3次以上能具有代表性)四分法缩分至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常用:GB:9.5m 2.0kg;16m 2.0kg;19m 6.0kg;26.5m 6.0kg;31.5m 10.0kg;37.5m 10.0kg;公路:9.5m 2kg;16m 2kg;19m 6kg;26.5m 6kg;31.5m 10kg;37.5m 10kg;),根据最大粒径确定称取试样的质量。
)15 14-11 10-6 5-06 试验步骤公路:风干试样(如样品特别潮湿需烘干,小于100℃、小于4小时、冷却至室温),筛除小于9.5mm和大于13.2mm的颗粒,确定试样质量,(三次称量相同质量试样)三层装入,平整表面,插捣25次(半圆端),用直边刀刮平表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各交通等级路面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
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卯石和卵石,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II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Ill级粗集料。
有抗(盐}冻要求时,r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II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2.0%.
碎石、碎卵石和卵石技术指标
细集料
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砂应不低于II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
路面,碾压混凝土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Ill级砂。
特重、重交通混凝土路面宜使用河砂,砂的硅质含量不应低于25%。
沥青路面
基层、底基层的集料压碎值(%)
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
石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
粗细集料技指标————————————————————————————————作者:————————————————————————————————日期:水泥混凝土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 一、细集料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 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 3或600t 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 3或300t 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 为一验收批。
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项 目技术要求Ⅰ类 Ⅱ类 Ⅲ类 有害物质含量云母(按质量计,%) ≤1.0 ≤2.0 ≤2.0 轻物质(按质量计,%)≤1.0 ≤1.0 ≤1.0 有机物(比色法)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 3质量计,%) ≤1.0 ≤1.0 ≤1.0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0.01 <0.02 <0.06 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2.0 ≤3.0 ≤5.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 ≤1.0 ≤2.0 人工砂的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亚甲蓝试验MB 值<1.4或合格 ≤5.0 ≤7.0 ≤10.0 MB 值≥1.4或不合格≤2.0 ≤3.0 ≤5.0 坚固性天然砂(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合的质量损失,%)≤8 ≤8 ≤10 人工砂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25 <30表观密度(kg/m 3) >2 500 松散堆积密度我(kg/m 3)>1 350 空隙率(%) <47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细集料的指标
细集料是建筑材料中的一种,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碎石、沙子、矿渣等细小颗粒的混合物。
它在建筑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制作混凝土、路面铺设、地基填充等。
因此,了解细集料的指标十分必要。
1.颗粒大小
细集料的颗粒大小是衡量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标准是以筛孔尺寸为基础,即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筛选细集料,然后按照筛孔大小对筛选结果进行分类,并计算出每个分类的百分比。
颗粒大小分布越均匀,细集料的性能就越好。
2.石粉含量
细集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石粉,即颗粒直径小于0.075毫米的微粉末。
适量的石粉可以促进混凝土的硬化和提高材料的密实程度,但是如果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含水率
细集料在生产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水分影响,因此其含水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一般来说,含水率越低,细集料的质量就越好,混凝土的强度也就越高。
4.坚固度
细集料的坚固度是指其能够承受外力而不易破碎的能力。
该指标反映了细集料的抗压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坚固度越高的细集料,
混凝土的强度也就越高,使用寿命也越长。
5.化学性质
细集料中的化学成分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如果细集料中含有过多的粘土,会导致混凝土容易开裂,抗压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化学性质是评价细集料品质的一项关键指标。
细集料的指标不仅仅是上述几个方面,还包括密度、吸水性、粒形、耐磨性等方面。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细集料,以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水泥混凝土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一、细集料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
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砂的分类注:细度模数主要反映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不完全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
6.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表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表6.3.4细集料的分区及级配范围注:1、表中除4.75mm和600um 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起超出量不得大于5%。
2、人工砂中150um筛孔的累计筛余:Ⅰ区可放宽到100%~85%,Ⅱ区可放宽到100%~80%,Ⅲ区可放宽到100%~75%。
粗集料的各项指标一、筛分的取样指公称最大粒径4.75 - 9.5 ㎜取样1㎏9.5 - 19 ㎜取样3㎏16 - 31.5 ㎜取样4㎏损耗率不大于0.3%二、表观密度4.75 - 9.5 ㎜取样1㎏9.5 - 19 ㎜取样1㎏16 - 31.5 ㎜取样1.5㎏以上对于表干,表观,毛体积相对密度,两次结果相差不得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
吸水率:2位小数,密度3位小数。
称质量时天平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三、含泥量4.75 - 9.5 ㎜取样2㎏9.5 - 19 ㎜取样6㎏16 - 31.5 ㎜取样10㎏含泥量精确到0.15%,两次结果的差值≤0.2%。
四、针片状颗粒含量4.75 - 9.5 ㎜取样0.3㎏9.5 - 19 ㎜取样2㎏16 - 31.5 ㎜取样5㎏,精确到0.1%。
五、压碎值试验3000g左右,精确到0.1%。
细集料的各项指标一、筛分取样准确称取500g,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5g,损耗不超过1%,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率精确至0.1%,细度模数准确至0.01,两次细度模数之差≤0.2。
Mx=(A0.15+…+A2.36)-5A4.75/100-A4.75(累计筛余)二、表观密度:(容量瓶法)烘干试样约300g,试验温度(23±1.7)℃,两次结果之差≤0.01g/c㎡,小数点保留3位。
三、含泥量称取约400g烘干试样,含泥量准确到0.1%,两次结果之差≤0.5%。
在砼中粗集料的技术要求在砼中砂中杂质的最大含量。
粗细集料技指标
1.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颗粒形状和表面特性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
要因素。
一般来说,粗集料的颗粒应该呈块状或平面状,而不应该呈片状
或针状,表面应该光滑,无明显的裂缝和角。
细集料的颗粒形状应该规则,而不应该呈胶凝状。
2.颗粒大小和粒度分布:颗粒大小和粒度分布是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
和强度的重要因素。
混凝土中粗、细集料的颗粒大小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粒度分布应该合理,细集料应该包含合适的细砂和粉状物质。
3.空隙率和密实度:混凝土中有一定比例的空隙是不可避免的,但空
隙率和密实度的大小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透性。
因此,合适的空
隙率和密实度是粗、细集料技术指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4.互相黏聚性和与水泥石粘结性:集料在混凝土中的黏聚性和与水泥
石的粘结性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集料颗粒应
该具有适度的黏聚性,能够与水泥石充分粘结。
5.吸水性和含水率:集料的吸水性和含水率对于混凝土的性能有一定
的影响。
过高的吸水性和含水率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下降。
对于具体的粗、细集料技术指标要求,可以参考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可以根据现场试验和
经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总体而言,粗、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该综合
考虑其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能,以确保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工作
性能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