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料技术要求
- 格式:xls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对集料的技术要求摘要: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对集料的设计依据、工程设计及技术要求。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集料;技术要求1 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2003);(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 2002);(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 20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 2000);(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2004);(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 95);(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0/1- 2004)。
2 工程设计2.1 技术指标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6cm,基层为20cm 厚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30cm 厚12%石灰稳定土,采用特重交通等级设计。
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要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5.0MPa,抗冻标号不小于F200。
三、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0cm,基层为30cm 厚12%石灰稳定土,采用中等交通等级设计。
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 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要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4.5MPa,抗冻标号不小于F200。
路基填筑维持原设计要求不变。
2.2 路面接缝设计(1)纵向接缝路面宽度大于6m 的混凝土面板,在公路中心线处设一道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
其余部位纵缝均为缩缝,采用缩缝形式,缩缝位置与行车道分幅一致,但不得大于4.5m。
路面宽度等于6m 的混凝土面板,在公路中心线处设一道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
路面宽度小于等于4.5m 的混凝土面板,不设纵缝。
纵缝均与公路中心线平行。
纵向接缝无论是施工缝还是缩缝,均在缝内设置拉杆。
如原路设有纵缝,纵缝的设置应与原路一致。
(2)横向接缝。
横向接缝为4~6m 等间距布置,分块面积不得大于25m2。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1.9.1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1.9.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1.9.2的规定。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1.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表1.9.2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50 2.45 T 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 -T 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 % 3 5 T 0333不大于砂当量不小于%60 50 T 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25 -T 0346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30 -T 0345 注: 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1.9.3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1.9.3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
开采天然砂必须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表1.9.3筛孔尺寸(mm)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粗砂中砂细砂9.5 100 100 1001.752.36 1.18 0.6 0.3 0.15 0.075 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90~10075~9050~9030~608~300~100~590~10085~10075~10060~8415~450~100~51.9.4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1.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1.9.4的要求。
某某高速公路路面集料生产与管理技术要求某某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某某高速公路总监办公室二零一五年五月某某高速公路路面集料生产与管理技术要求一、对碎石生产产地的技术要求1、碎石生产场地面积应大于15000㎡。
2、碎石生产场地应平整,地面必须硬化或用片石、石碴、碎石等材料铺垫30cm 以上,场内不得积水、露泥,场地应呈中间高四周低或单坡面形状,排水要畅通,避免雨季场地坑洼、泥泞和污染集料。
进出场与场内道路不得见泥,并确保畅通。
3、碎石生产场地应划分为4-6个堆料区,只生产基层集料的料场可只划分为4个堆料去,生产中、下面层集料的料场应划分为5或6个堆料区。
堆料区应设置醒目标牌,在上注明集料规格。
各堆料区的面积大小应综合考虑各级料的产量与用量大体确定。
各堆料之间应采用浆砌片石等材料砌筑隔离墙,墙高视堆料高度来定,以不产生串料为原则。
各料堆高度不宜超过8米,以减少粗细集料离析。
二、对碎石生产设备的技术要求1、基层集料与油面层集料必须二级以上破碎,一级破碎采用鄂破碎石机,二级破碎采用反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
必要时可配套安装整形机。
2、生产油面层集料的料场,均必须配置水洗除尘设备,保证各规格集料的粉尘含量不超过技术要求。
3、产量不得低于1600吨/天。
4、振动筛与筛网的配置,必须使集料产品满足某某高速公路对集料规格与分级的要求,筛网的配置可参考表1与表6的建议。
三、片石开采生产要求1、片石开采膛口的开采条件良好,盖山土薄、植被少、泥土与软弱夹层少(最好没有),容易清理干净。
做为油面层集料料场,方解石、石英等杂岩含量少。
2、片石膛口的材质良好,其成品集料的相关质量指标必须符合要求,做为凭证。
生产厂家必须在业主中心试验室与各驻地监理处的见证下,取样到具有交通部甲级试验检测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进行一套完整的相关质量指标的检测,并出具试验检测报告。
3、采石场应设专人管理片石质量。
4、在进行片石开采之前,盖山土与风化层必须清除干净。
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要求
1、本工程屋面找坡层使用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B型。
2、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中的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聚氨酯颗粒粒径不大于20mm。
3、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应符合下表中“B”型的要求:
4、包装和标志
(1)包装应牢固可靠,标志清晰,包装应达到防雨、防潮的要求。
包装应能
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致损坏。
(2)包装袋上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执行标准号、商标、出厂日期、
批号、生产者名称、地址、怕湿等字样或标志。
(3)包装箱内应附有下列文件:
产品合格证;
使用说明书。
(4)标志
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包装上应有清晰、永久的标志并包括以下信息: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及等级;
“防雨”、“防潮”等字样或图示;
生产日期或批号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5、产品应有必须经过质量检查部门检验方可出厂,产品应有型式检验报告。
T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筛出大于9.5mm,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0.5 g 。
(A0.15 + A0..3+ A0.6+ A1.18+ A2.36)-5 A4.75细度模数公式:M= ————————————————100 - A4.75试验仪器:标准筛、天平、摇筛机、烘箱、浅盘、毛刷。
各筛筛余试验的质量,精确至0.5g。
试验前后.质量损失不超1%。
细度模数精确至0.01。
两次细度模数相差不大于0.20。
砂的分区及继配范围说明:1、砂中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m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0.15mm 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T0328—200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保留3位小数,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应重做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静置24h.。
试样300g。
密度:m0表观相对密度公式:——————(保留3位小数)m0 + m1 - m2m3表干相对密度公式:—————(毛体积、饱和面干密度两次结果与m3 + m1 - m2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时,应重做。
)m0毛体积相对密度公式:——————m3 + m1 - m2式中: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m1 _________水、瓶总质量m2 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总质量吸水率:m3 - m0吸水率公式:w x = ——————(精确至0.01%,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m0于0.02%时,应重做。
)式中:w x_________集料吸水率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质量试验仪器:天平、饱和面干试模、捣棒、烧杯、干燥器、浅盘、铝制料、温度计、玻璃棒、堆积、紧装、密度试验仪器:台称、容量筒、标准漏斗、烘箱、小勺、直尺、浅盘。
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技术要求
1、本工程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强度等级采用MU3.5、MU5.0,密度等级范围≤1000kg/m³。
2、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
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
3、密度等级
密度等级
4、强度等级
强度等级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同一强度等级砌块的抗压强度和密度等级范围应同时满足下表的要求。
强度等级
5、吸水率、干缩率和相对含水率
5.1吸水率应不大于18%;
5.2干燥收缩率应不大于0.065%;
5.3相对含水率
相对含水率
6、碳化系数和软化系数
碳化系数应不小于0.8,软化系数应不小于0.75.
7、放射性核素限量
对空心率大于25%的建筑主体材料,其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应同时满足I Ra≤1.0和I r≤1.3.
8、耐火极限≥3.0h。
9、其他未详尽事项按下列规程执行
DB11/T742-2010 《框架填充墙(轻集料砌块)设计及施工技术规程》GB/T15229-2011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GB6566-201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永兴技术质量部:
又一村项目部:
又一村回迁安置房项目部
2019年2月25日。
粗集料技术性质所包含的内容:①物理性质:物理常数(各种密度、空隙率)、级配、坚固性;②力学性质:压碎值、磨耗性、冲击值、磨耗值、磨光值;③化学性质:有害杂质含量、碱集料反应。
(1)集料物理性质a密度堆积密度: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
表观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价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表干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物质颗粒的饱和面干质量。
毛体积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b吸水性和耐候性吸水性:两个指标,吸水率(石料吸收水份的能力)和饱水率。
耐候性:包括抗冻性和坚固性。
指集料抵抗最不利季节(干湿交换、冻融徇环、温度变化等)影响的能力。
砂石材料空隙率对耐候性的影响:空隙率大,冬季产生冻融破坏,耐候性降低。
c颗粒形状针片状颗粒对集料应用所造成的影响:针片状含量多,集料抗压碎能力低。
定义方法:规准仪法(适用于水泥砼4.75㎜以上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使用专用规准仪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与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小于一定比例的颗粒。
游标卡尺法(适用于测定粗集料的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用游标卡尺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与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的尺寸之比大于3倍的颗粒。
影响实验的重要因素:采用规准仪进行颗粒形状判断时,首先要通过标准筛将粗集料进行分级,不同粒级的颗粒要对应于规准仪相应的孔宽和间距来判定,不可错位;采用游标卡尺对集料颗粒进行甄别时,首先要确定好颗粒基准面,然后再测量其厚度和长度等相应尺寸。
各力学性质的定义及力学性质的内容:路用粗集料的力学性质主要指抗压碎能力和磨耗性两大指标,当粗集料用于表层路面时,还涉及磨光值、磨耗值、和冲击值等指标。
细集料各项试验取样数量及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T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筛出大于9.5mm,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0.5 g 。
(A0.15 + A0..3+ A0.6+ A1.18+ A2.36)-5 A4.75细度模数公式: M= ————————————————100 - A4.75试验仪器:标准筛、天平、摇筛机、烘箱、浅盘、毛刷。
各筛筛余试验的质量,精确至0.5g。
试验前后.质量损失不超1%。
细度模数精确至0.01。
两次细度模数相差不大于0.20。
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1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5,2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80,3区人工砂中0.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放宽到100~75.T0328—200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保留3位小数,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1%,应重做T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静置24h.。
试样300g。
密度: m0表观相对密度公式:——————(保留3位小数)m0 + m1 - m2m3表干相对密度公式:—————(毛体积、饱和面干密度两次结果与m3 + m1 - m2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时,应重做。
)m0毛体积相对密度公式:——————m3 + m1 - m2式中: 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m1 _________水、瓶总质量m2 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总质量吸水率: m3 - m0吸水率公式:w x = ——————(精确至0.01%,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m0于0.02%时,应重做。
)式中: w x_________集料吸水率m0_________试样烘干质量m3__________饱和面干试样质量试验仪器:天平、饱和面干试模、捣棒、烧杯、干燥器、浅盘、铝制料、温度计、玻璃棒、堆积、紧装、密度试验仪器:台称、容量筒、标准漏斗、烘箱、小勺、直尺、浅盘。
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粗集料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2)骨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大于或等于4级;次
干路及以下道路应大于或等于3级。
集料具有一定的破碎面颗粒含量,
具有1个破碎面宜大于90%,2个及以上的宜大于80%。
3)粗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6的规定。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2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
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4)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8.1.7-7的规定生产和使用。
表8.1.7-7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lc5.0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要求
LC5.0轻集料混凝土是一种轻质混凝土,其技术要求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 材料要求: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水泥、骨料、粉煤灰、发泡剂等。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骨料应选用轻质骨料,如珍珠岩、膨胀珍珠岩等。
粉煤灰的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发泡剂应选用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和稳定性的产品。
2. 施工要求:混凝土施工应遵循施工工艺规程,包括浇筑、加料、搅拌和浇注等步骤。
混凝土的浇筑应均匀、连续,避免出现堆积或漏缺等情况。
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工作性能。
3. 强度要求:LC5.0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可以根据具体工
程的要求进行设计,通常要求其抗压强度在5MPa以上。
强度
的要求取决于混凝土的应用环境和需要承受的荷载。
4. 密度要求:LC
5.0轻集料混凝土的密度一般在500-
1500kg/m³之间,具体的要求也需要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确定。
较低的密度可以降低整体结构的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5. 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浇注速度、养护时间等一系列工艺要求。
浇筑顺序应从低到高,以避免形成空隙。
浇注速度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在养护期间,应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强度发展。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1.9.1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1.9.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1.9.2的规定。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1.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表1.9.2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50 2.45 T 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 -T 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 % 3 5 T 0333不大于砂当量不小于%60 50 T 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25 -T 0346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30 -T 0345 注: 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1.9.3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1.9.3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
开采天然砂必须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表1.9.3筛孔尺寸(mm)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粗砂中砂细砂9.5 100 100 1001.752.36 1.18 0.6 0.3 0.15 0.075 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90~10075~9050~9030~608~300~100~590~10085~10075~10060~8415~450~100~51.9.4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1.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1.9.4的要求。
粗集料技术指标
本项目要求采用5-10mm的级配碎石符合连续级配要求,碎石5-31.5mm、5-25mm合成的级配要
31.5mm,10-20mm的单粒级配可以不用参照以上要求,但合成后级配必须符合连续级配要求。
备注:本项目部砼强度等级为C30-C60,采用Ⅱ类技术指标
备注:以上技术指标参照桥规:JTG/T F90-2011,如若规范有变动或设计有要求,皆按照最新的标准规范和设计要
求来进行控制。
备注:本项目部砼强度等级为C30-C60,采用Ⅱ类技术指标
备注:本项目部砼强度等级为C30-C60,采用中砂
备注:本项目部砼强度等级为C30-C60,采用Ⅱ类技术
指标
级配要求符合连续级配要求,碎石16-成后级配必须符合连续级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