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26
细集料总结概述细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小于5毫米的石子,通常用于混凝土、沥青和其他建筑材料中。
细集料在建筑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混凝土和沥青的力学性能和持久性能。
本文将对细集料的种类、性质、应用以及质量控制进行综合总结。
种类细集料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细集料和人工细集料两类。
天然细集料天然细集料主要由天然砂、河沙等颗粒形成,并通过物理或机械方法进行筛分和洗涤。
天然细集料具有优良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或沥青的强度和耐久性。
人工细集料人工细集料是通过破碎、筛分和洗涤天然岩石或人工合成材料制备而成的。
相比于天然细集料,人工细集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工作性能。
性质细集料的性质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或沥青的性能。
以下是常见的细集料性质:粒度分布细集料的粒度分布是指不同粒径颗粒的百分比。
较好的细集料应具有合适的粒度分布,即包含各个粒径的颗粒,并且粒径分布合理。
泡孔率泡孔率是指细集料的孔隙与总体积之比。
较低的泡孔率表示细集料密实,适合应用于高强度混凝土和沥青。
吸水性细集料的吸水性是指其吸水后质量与干质量之差。
较高的吸水性可能导致混凝土或沥青的质量下降。
破碎值破碎值是衡量细集料抗压强度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破碎值表示细集料的强度更高。
应用细集料在建筑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凝土细集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在混凝土中,细集料的用量通常占总用量的60%以上。
沥青细集料也是沥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沥青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沥青中,细集料的用量通常占总用量的70%以上。
铺路材料细集料可以用作铺路材料,用于修建道路、人行道、机场跑道等。
筑路基层细集料可以用于筑路基层,用于加固路面和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细集料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采样采样是质量控制的第一步,通过随机采样获得代表性的细集料样品。
细集料含泥量的标准细集料含泥量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渗性能和强度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细集料含泥量的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一、细集料含泥量的定义。
细集料含泥量是指细集料中所含有的泥土、粉尘等杂质的含量。
泥土和粉尘的存在会影响细集料的分散性和表面性质,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二、细集料含泥量的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用石英砂》(GB/T 14684-2011)的规定,细集料含泥量的标准如下:1. 泥土含量,泥土含量应控制在3%以下;2. 粉尘含量,粉尘含量应控制在1%以下。
三、控制细集料含泥量的方法。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控制细集料含泥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严格选择原料,在选用细集料时,要选择质量好、含泥量低的原料;2. 加强筛分,对原料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泥土和粉尘;3. 洗涤处理,采用洗涤的方法,去除细集料中的泥土和粉尘;4. 合理储存,储存细集料时,要注意防止其受到污染,避免增加泥土和粉尘的含量。
四、细集料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 工作性能,细集料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降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2. 抗渗性能,细集料含泥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3. 强度,细集料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胶凝体系,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五、结语。
细集料含泥量的标准对于混凝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控制细集料含泥量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之一。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1.9.1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1.9.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1.9.2的规定。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1.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表1.9.2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50 2.45 T 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 -T 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 % 3 5 T 0333不大于砂当量不小于%60 50 T 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25 -T 0346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30 -T 0345 注: 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1.9.3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1.9.3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
开采天然砂必须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表1.9.3筛孔尺寸(mm)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粗砂中砂细砂9.5 100 100 1001.752.36 1.18 0.6 0.3 0.15 0.075 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90~10075~9050~9030~608~300~100~590~10085~10075~10060~8415~450~100~51.9.4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1.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1.9.4的要求。
砂石骨料规格分类砂石骨料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规格分类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砂石骨料的粒径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规格分类。
一、细集料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砂石骨料。
它通常用于混凝土、砂浆、水泥砂浆、砌块和砖等材料的制备中。
细集料的特点是粒径均匀,颗粒间隙小,能够填充细小空隙,提高材料的密实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抗压性能。
二、中集料中集料是指粒径在5毫米至10毫米之间的砂石骨料。
它通常用于混凝土、砂浆、水泥砂浆、路面和铁路基础等工程中。
中集料的特点是颗粒间隙适中,能够填充中等大小的空隙,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强度。
三、粗集料粗集料是指粒径在10毫米至20毫米之间的砂石骨料。
它通常用于混凝土、路面、铁路基础、水利工程等工程中。
粗集料的特点是颗粒间隙较大,能够填充较大的空隙,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四、特粗集料特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0毫米的砂石骨料。
它通常用于混凝土、路面、铁路基础、水利工程等工程中。
特粗集料的特点是颗粒间隙极大,能够填充大型空隙,使材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五、针状石针状石是指粒径长而细的石块,其长度大于宽度的2倍以上。
针状石通常用于混凝土中,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
六、碎石碎石是指经过破碎处理的石头,其颗粒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
碎石通常用于水泥混凝土、铁路基础、路面等工程中,可以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强度。
七、沙子沙子是指粒径小于2毫米的砂石骨料,通常用于混凝土、砂浆、砖瓦制造等工程中。
沙子的特点是颗粒均匀,能够填充细小空隙,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强度。
砂石骨料规格分类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工程材料的性能和施工质量。
在选择砂石骨料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规格分类,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基本操作、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材料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细集料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石子、砂子等材料,它是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一定体积范围内的质量与该体积的比值。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是指细集料与孔隙空气、粘土等杂质所占空间的比值,通常用克/立方米(kg/m3)作单位。
3.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采用水排法测定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实验中,将细集料依次沉入等容器中,缓慢倒入水,用振实器振实后,待水面恢复静止,记录等容器内水位上升的高度,以此计算出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三、实验器材1.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装置2.称量器具3.振实器4.水桶5.手套、量杯等辅助工具四、实验步骤1.首先清洁各种试验用具,准备好所需器材。
2.取一定质量的细集料,在等容器内依次沉入,用振实器振实。
3.缓慢倒入水,待水面恢复静止后记录等容器内水位上升的高度。
4.分别进行3次实验,每次结果间的差异应该不超过0.5%。
5.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五、数据处理1.每次实验应重复进行3次,将三组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作为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2.数据计算公式如下:表观密度 = 细集料重量 / (等容器容积 - 水体积)细集料重量 = 等容器 + 细集料 - 空容器其中,“等容器 + 细集料 - 空容器”表示等容器中所盛放的全部内容的重量。
3.数据计算后需进行误差分析,若误差较大,需重新进行实验,直至数据可靠。
六、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受伤或损失。
2.手套止滑推荐使用棉质手套,方便操作。
3.实验装置和填充细集料时应尽可能排除气泡,并避免拌和不均匀的情况。
七、实验结果经过重复实验和数据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为XX kg/m3,误差小于0.5%。
八、实验总结本实验主要掌握了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基本操作、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细集料试验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4.1干筛法试验步骤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粗细集料技指标————————————————————————————————作者:————————————————————————————————日期:水泥混凝土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 一、细集料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 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 3或600t 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 3或300t 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 为一验收批。
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项 目技术要求Ⅰ类 Ⅱ类 Ⅲ类 有害物质含量云母(按质量计,%) ≤1.0 ≤2.0 ≤2.0 轻物质(按质量计,%)≤1.0 ≤1.0 ≤1.0 有机物(比色法)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 3质量计,%) ≤1.0 ≤1.0 ≤1.0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0.01 <0.02 <0.06 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2.0 ≤3.0 ≤5.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 ≤1.0 ≤2.0 人工砂的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亚甲蓝试验MB 值<1.4或合格 ≤5.0 ≤7.0 ≤10.0 MB 值≥1.4或不合格≤2.0 ≤3.0 ≤5.0 坚固性天然砂(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合的质量损失,%)≤8 ≤8 ≤10 人工砂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25 <30表观密度(kg/m 3) >2 500 松散堆积密度我(kg/m 3)>1 350 空隙率(%) <47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细集料的名词解释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状物质,常用于建筑、道路和混凝土等工程中。
在建筑工程中,细集料通常与粗集料一同使用,用于制作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起着填充骨料空隙、增加强度和稳定性等作用。
细集料主要由天然矿石、砂石者人工制备的砂粒组成。
天然细集料广泛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由于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和风化作用,形成了不同粒径的砂石。
而人工制备的砂粒通常来源于破碎机对岩石进行破碎之后的产物。
细集料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细集料能够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使其具备更好的均匀性、耐久性和抗渗性。
其次,细集料可以提供较大的表面积,与水泥胶凝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坚固的水泥石界面,增加混凝土的粘结力。
此外,适量的细集料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得施工更加方便。
细集料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条件来确定。
在一般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细集料有石英砂、河沙、石粉等。
这些细集料具有粒径均匀、硬度较高、不含有害成分等特点,适用于制作高强度混凝土和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工程。
而在某些特殊工程中,如水泥制品的制作,需要使用颗粒精细、形状良好、含有适量无机物的特殊细集料。
为了保证细集料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首先,应对细集料进行颗粒分析,确定其粒径分布和颗粒形状。
颗粒分析可以使用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方法进行。
其次,需要对细集料进行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检测。
物理性能包括颗粒密度、吸水性、磨损性、强度等指标,而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含沙量、有机物含量、矿物组成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细集料的质量,并进行质量控制。
总之,细集料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骨料材料,扮演着填充、增强和稳定混凝土等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细集料,控制其质量,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合理使用细集料并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水泥混凝土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一、细集料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
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
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6.3.3砂的分类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砂的分类注:细度模数主要反映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不完全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
6.3.4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应处于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
表6.3.4中的任一级配区以内表6.3.4细集料的分区及级配范围注:1、表中除4.75mm和600um 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起超出量不得大于5%。
2、人工砂中150um筛孔的累计筛余:Ⅰ区可放宽到100%~85%,Ⅱ区可放宽到100%~80%,Ⅲ区可放宽到100%~75%。
混凝土细集料细度模数
聊到混凝土里的细集料细度模数,这可是个挺专业的词儿,但
咱们尽量用大白话来说。
首先啊,细集料在混凝土里就像小米粒一样,它们虽然小,但
作用可不小。
这些小米粒,哦不对,这些细集料,它们有个特点,
就是得有个合适的“身材”。
太胖了不行,太瘦了也不行,得刚刚好。
这个“身材”呢,咱们就用细度模数来衡量。
细度模数,听起来挺玄乎的,其实说白了就是描述这些细集料“胖瘦”的一个数字。
想象一下,你去超市买大米,会选那种颗粒
饱满的,对吧?那混凝土里的细集料也是这样,要选那些细度适中的,这样才能让混凝土更结实、更耐用。
那细度模数是怎么来的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
和计算得出来的。
比如把细集料放到筛子里筛一筛,看看能筛出多
少不同大小的颗粒,然后再根据这些数据算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
就是细度模数了。
所以啊,在混凝土里,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可是个挺重要的指标。
它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所以,在选细集料的时候,可得好好挑挑,选那些细度适中的,这样才能让混凝土更结实、更
耐用。
混凝土中细集料种类及使用方法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用于制作墙体、地面、柱子等结构。
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其中骨料又可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两种。
粗集料是指直径大于5毫米的颗粒,细集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
本文将重点介绍混凝土中细集料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二、细集料的种类1. 砂子砂子是一种天然的细颗粒物质,主要由石英砂、长石砂、云母砂等组成。
砂子具有坚硬、耐磨、不易分解等特点,常用于制作混凝土中的细集料。
砂子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河沙、海砂、山砂等。
2. 粉煤灰粉煤灰是指煤炭的一种副产品,主要由煤炭中的无机物质经过高温燃烧后产生的灰烬。
粉煤灰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酸和铁酸盐等,具有微细、活性高、水化速度快等特点。
粉煤灰常用于混凝土中的掺和料和细集料。
3. 粘土粘土是一种天然的黏土状物质,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氧化铁等组成。
粘土具有粘性强、塑性好、不易与水发生反应等特点。
粘土常用于制作高强度混凝土和防水混凝土中的细集料。
4. 矿渣矿渣是指在冶金、热能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主要由铁、钢、铝等金属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等组成。
矿渣具有活性高、粒径小、硬度大等特点,常用于混凝土中的细集料和掺合料。
5. 玻璃粉玻璃粉是指在玻璃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粉状物质,主要由玻璃碎片经过研磨而成。
玻璃粉具有活性高、硬度大、耐久性好等特点,常用于制作高强度混凝土和防辐射混凝土中的细集料。
三、细集料的使用方法1. 选择适当的细集料在选择细集料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强度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不同的细集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不同的影响。
2. 控制细集料的用量在混凝土中添加细集料时,应控制其用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过少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控制细集料的质量细集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应严格控制细集料的质量。
在使用细集料时,应注意细集料的干燥状态、纯度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细集料筛分1.1细集料的定义在水泥混凝土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天然砂和人工砂。
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2.36mm的岩石颗粒,包括天然砂、人工砂及石屑。
在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细集料是砂。
砂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天然砂和机制砂,天然砂是指由自然生成的,经人工开采和筛分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
具体特点见表4-1;机制砂是指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砂。
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具体见表4-2。
表4-1天然砂的特点砂的分类砂的特点天然砂河砂比较洁净,分布较广。
一般工程大都采用河砂湖砂比较洁净,但分布较少山砂有棱角,表面粗糙,含泥量和有机质较多海砂表面圆滑,含盐分较多,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有锈蚀作用表4-2砂按技术要求分类分类适用范围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1.2细集料的技术性质1.2.1细集料在水泥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按照GB/T14684-2011《建筑用砂》,规定,混凝土用砂的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砂的颗粒级配(grain gradation)是指不同粒径砂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混凝土中砂粒之间的空隙是由水泥浆所填充,为节省水泥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就应尽量减少砂粒之间的空隙。
要减少砂粒之间的空隙,就必须有大小不同的颗粒合理搭配。
图4-2不同粒径的砂搭配的结构示意图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混合后总体的粗细情况,通常有粗砂、中砂和细砂之分。
在相同砂用量条件下,粗砂的总表面积比细砂小,则所需要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少。
因此,用粗砂配制混凝土比用细砂所用水泥量要省。
因此,拌制混凝土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常用筛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