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种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家校合作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1
2020年29期┆97 研究 浅谈几种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家校合作方法 杜倩敏 摘 要: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学校与学生的家庭之间建立支持和合作的关系,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基础。除了和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外,老师们还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访、调查问卷和评价表的方法与家长合作。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生培养;行为习惯 一、问题的提出 家校合作的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1],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2]。 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一般家校合作主要体现在学校老师和家长通过电话、短信或者面对面之间沟通为主。本文从其他方法进行家校合作,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二、家校合作的方法总结和分析 (一)定期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和老师沟通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在家长会上邀请专家演讲或者推荐有关视频、音频和书籍等,向家长灌输正确的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养成孩子好习惯的意识。例如我在一年级的家长会上分享李晓冰老师的发表的论文《一年级新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在二年级的家长上分享《社区亲子问题指导师——廖明昌先生讲解如何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这个专辑音频,在三年级家长会上分享徐建成等老师发表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实验研究》文章。教育方法的灌输既要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也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为依托,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进行。 (二)家访 家访一直是学校与学生家庭建立积极、良好关系的开端。这种方法可以让老师更了解他们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每年至少对全班进行一次家访,尤其是一年级新生。老师可以针对个别特殊的学生多次进行家访。老师可以从孩子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的经验等信息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同时可以得到有关孩子的特殊信息。例如知道孩子在家中昵称,还有他(她)的喜好。有时候还可以从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中,察觉到孩子和家人的关系是否亲密。这些信息都有助于指引学校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也让家长能和学校建立比较紧密的联系。有些家庭是比较多疑的,害怕学校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制定有效的方法去开展工作。 (三)评价表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弱,需要借助外界的约束和鼓励,才能使其朝着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学校可以采用评价表的方式,把行为习惯的标准具体化、细致化、及时化,在评价表中加入家长评价,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品行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八个方面去评价:爱国、守法、责任、文明、学习、劳动、健康、环保。每个方面再具体描述如何评价,例如:学习方面——认真听课,每节课至少回答一次问题。能安排好学习时间,按时、按要求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懂就问。 每个方面由学生自己、家长和班主任老师三方面进行评价,每一项平分为1至5颗星,每周进行一次,然后每月再进行个人和集体的总体情况统计。根据统计表,学校进行相应的奖励,以鼓励和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有更深刻的体会,可以让学生每月分享自我评价的心得体会。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用班会课进行口头分享。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撰写心得体会。老师把一些优秀的文章贴在墙报上让其他同学一起共勉。例如:有一位六年1班的小恒同学在心得中写道:“开始第一轮自己评,我评自己一般般,尽管小组和家长都评得不错,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书写工整这一方面,我平时的作业书写都不是很工整,但评价表上却评了较好,我自己想起来也觉得不太好意思。”还有的同学写道:“我和我的家人还会有其他不同的领悟。但是绝对相同就是:我们一家人都十分赞同学校这次设定评分表的做法。” 通过评价表的方法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进行全面的评价与考核,让孩子、家长和学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调查问卷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措施的反馈意见,可以在每个学期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给家长填写,作为学校今后教育、教学指定目标和不断反思、改进的指导依据。 三、结论 通过上述方法,只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就能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Epstein J L,Sheldon S B.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M]吴重涵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 [2]吴重涵,王梅雾,张俊.家校合作:小学生家长行动手册[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 [3]《0-8岁儿童纪律教育——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第六版)》.[美]Marjorie V,Fields,Patricia P,Merritt,Deborah M,Fields著.蔡菡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4]《儿童教育心理学》.[奥地利]阿德勒著.王童童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八旗二马路小学;广州市李贻冰名班主任工作室真乐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