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法
- 格式:ppt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5
TPR教学法的应用及思考渡小李亚东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即“全身反应法”,是一种增进学生理解语言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TPR”教学法概括说就是教师根据小孩子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等心理特征,让孩子通过跑、跳、做游戏学英语,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而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听讲。
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学习情绪主动,注意力持久。
“TPR”具有强化理解,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外语学习中呆读死记、简单重复、繁琐训练、强迫表达等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交际和创造性学习的缺点,使学习充满乐趣。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可用于学习英语词汇,英语对话以及对听英语故事的意义反应等,特别在教学一些行为动词和名词时效果明显。
常用的主要有这样几种操作形式:1、采用直观事物的形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专注于具体的直观事物,物体越具体,形象越直观,学生越感兴趣。
因此,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常用的、常听的事物名称,孩子掌握往往更容易。
如在教学“we love animals”时,我就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形态和叫声。
像学dog、duck、panda都可通过模仿其滑稽的形态,发出惟妙惟肖的叫声。
学生自然就联想到了这种动物,英语名称自然就记住了。
2、采用表演的形式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利用这一天性,让课堂活动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就可使学生在紧张的动脑之后得到放松。
如课堂中途响起“head and shoulder,knees and toes”的歌曲,学生起身,边唱边用手触摸身体部位,由慢到快,由快到慢,一曲终了,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大脑也得到了放松。
3、采用竞赛的形式小学生不但好奇心强,而且好胜心强,任何竞赛性的活动都能使他们精神振奋,大大激发其学英语的积极性。
我就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在竞赛中训练语言技能。
可进行小组竞赛,还可进行个人与团体之间的竞赛,如“boys”与“girls”之间的竞赛。
竞赛会使学生们热情高涨,使原来的语言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语言的反馈与体现也会显得更直接、更真实。
全身反应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全身反应法是一种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理论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身体动作和口头指令的结合,使学习者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口语能力。
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全身反应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以期为幼儿英语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本文回顾了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全身反应法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
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全身反应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包括对幼儿英语口语能力、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影响。
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了全身反应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幼儿英语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自信心。
也为幼儿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二、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一种强调身体动作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
在心理学领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TPR的重要基础之一。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来建立的,而全身反应法正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指令和学生的身体动作之间的反复练习,建立起语言与行为之间的直接联系。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认知语言学也为全身反应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工具,而身体动作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全身反应法通过让学生用身体动作来理解和表达语言,有助于促进语言与认知之间的融合,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
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涵盖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
全身反应法一、简介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的教学方法。
目的是在开口之前培养听力理解能力,言行协调一致,减少语言学习中的心理压力。
全身反应法他主要是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
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
根据学语言本身的规律,从小孩学语言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学习听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再发展成读和写的能力。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就强调首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大量听一段时间以后,听到一定的基础了,到小孩子愿意说了,就水到渠成地开始说了。
这样学生说的不紧张,说的很自然,是要在熟了的基础上再来输出(production)。
二、产生背景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pproach)是美国加州San Jose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美国移民的子女是早期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应用的主要对象,并在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理论基础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心理学和语言学两大部分。
一、1、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全身反应法吸取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
该理论认为,记忆越经常和强烈,则联想和回忆越容易。
回忆可以通过口头完成,也可以和肢体活动联系起来。
结合痕迹活动, 例如伴随着肢体活动的动词练习,可以提高成功回忆的可能性。
2、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Asher认为成年人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和小孩习得母语的过程相似。
针对小孩的语言多是命令句,小孩一般先是用身体反应,而后再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
所以,成年人应该学习小孩习得母语的方式。
3、 Asher还吸取了人文主义心理学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一种对学生的言语输出不做严格要求并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TPR的名词解释TPR,英文全称为 Total Physical Response,中文翻译为“全身反应法”。
它是由美国教育家詹姆斯·雅修姆(James J. Ash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教学法。
TPR是一种基于动作和肢体反应的语言教学方法,通过动作和身体语言促进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一、 TP思维方式在TPR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创造具体的情景和提供有关动作指令,引导学生用行动来掌握语言。
学生在动作指令的引导下,使用身体语言来理解和回应教师的指令。
这种教学方式将语言与动作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通过“听”和“做”来建立语言的意义和结构。
二、 TPR的基本原理1. 运用自然语言习得法则:TPR教学法依据学生的自然语言习得过程,结合大脑对动作和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身体动作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2. 强化语言的理解和记忆:TPR教学法通过动作指令的方式,使学生在动作中产生真实体验,并在动作中理解和运用语言,从而达到强化语言的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3. 提高语言输出的自信与流畅:在TPR教学法中,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和身体反应,将接收到的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输出,这种直接的反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自信与流畅。
三、 TPR的教学流程1. 创造情境:教师通过实际情境来引出所要教授的单词或短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理解语言的意义。
2. 给出指令:教师用简单明了的动作指令,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肢体动作和反应。
3. 学生执行: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并通过动作将听到的语言转化为真实的体验。
4.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与反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馈,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 TPR的优势和适用范围1. 提高学生参与度:TPR教学法通过动作和肢体语言,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听觉反应能力:通过TPR教学法,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听懂指令并进行反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听觉反应能力。
教案设计全身反应教学法TPR* 全身教学法(TPR)介绍: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缩写为 TPR),是加州心理学家 James J.Asher(詹姆士J.艾谢,1988)提出来的。
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
Asher援引父母教幼儿学习第一语言的例子来诠释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原理。
他认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
紧张、急躁的情绪对学习英语是不利的。
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
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每个学生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切实动机。
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外国人学汉语也一样,也要有放松的环境学习才有好的效果。
那么这种放松,不紧张、急躁的环境从哪里来的呢?教室里都是一样的环境,怎么改变呢?这要看老师的灵动调整了。
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大小、学生年龄大小、学生汉语程度的高低和所教科目的特点,创造不同形式的系列指令,然后加以灵活运用。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首先发展学生的听力理解,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教师在发出指令、请学生执行指令的过程中,介绍新词汇;让学生用动作说明他们的理解程度;允许学生在预先作好准备的情况下开口发言。
总之,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整个过程具体如下:(包括五个大步骤)1)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
2)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学生跟着做。
3)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4)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
5)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执行指令。
一、教学对象+ 越南初中二年级学生。
二、学生数量+ 一个班20个人。
三、教学课时+ 两节课(90分钟)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基础汉语40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册)第九课《我的一天》。
浅谈TPR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TPR全称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响法,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六十年头提出的。
这种方法注意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倡议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
全身反响法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根底上开展抽象思维,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展教学。
年前笔者参与区级英语教学竞赛,教材内容定为《Join In》StarterUnit 4 《Colours》。
谨慎分析教材内容后,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第一,学问目标:①驾驭本课新单词green,red,pink,blue,yellow,brown;②学会用句子表达Look at the butterfly. The lovely butterfly. It’s(green and red). My little butterfly;③学会唱英文歌曲。
其次,实力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乐于展示自己;开展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力;造就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实力。
第三,情感目标:造就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观赏美,感受美,乐意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美妙事物的宠爱之情。
现结合本课教案详细分析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
一、TPR全身反响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在一节课起先时,如何快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使学生轻松开心地听懂英语,会说英语,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TPR全身反响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可操作性强,效果也很好。
在Step 1: Warming up阶段,笔者首先与学生用简洁的日常交际用语相互问候,接着请学生齐唱英文歌曲Hello!What′syourname ?这首歌曲学生之前学过,旋律欢快,简单上口,学生都很喜爱唱,并且在唱歌的同时主动地作出相应的动作来,边唱边跳,特别活泼。
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运用“TPR教学法”浅谈TPR教学法,即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一种以动作和情感为基础的教学法。
它是由美国教育家詹姆斯·雅尔德(James J. Asher)于1963年提出的,主要原则是教师用大量的动作和情感的体验来引导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帮助学生通过身体反应来学习和记忆语言知识。
这种教学法适合于小学低年段的英语教学,因为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但他们的身体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喜欢模仿,喜欢动手动脚。
TPR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语言的音韵方面,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通过身体反应来记忆和巩固。
在小学低年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TPR教学法来教授基础的英语单词和句子。
教师可以运用TPR教学法来教授英语单词。
教授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来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
教师可以说:“This is a dog. Woof woof!”然后,教师可以模仿狗的叫声,并让学生一起模仿。
教师可以用手势来表示动物的特征,比如用双手握拳模仿狮子的爪子。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模仿,学生可以生动地记忆和理解单词的意义。
教师还可以通过TPR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编排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用英语和其他学生交流。
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使用英语,增强对英语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TPR教学法来验证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图片,表达一句英语句子,让学生用动作和声音来回答。
教师可以说:“Show me the cat.”然后,学生可以用手指着图片中的猫,并模仿猫的声音“Meow”。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TPR教学法适合于小学低年段的英语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动作和情感的体验来引导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并通过身体反应来记忆和巩固。
浅谈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一、全身反应法的提出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以下简称TPR)是一种新型英语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歇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他在研究儿童学习母语的时观察发现,大人对小孩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句,小孩一般先用身体反应,而后再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大特点是理解先于开口,理解又是表现为用动作回应指令。
例如,父母对孩子说“看妈妈,看妈妈”,孩子会转头朝向发出声音的方向,另一个人说“再看看爸爸”,孩子又会扭头看爸爸,也就是说,对于成年人的话语,孩子用转头、微笑、哭泣、伸手、抓、走等身体语言回应。
阿歇尔认为外语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应该体现出母语学习那样的自然习得的过程,于是提出了全身反应法。
它结合了心理学中的“记忆痕迹”理论,该理论认为:越经常和越强烈地追溯记忆连结,记忆联想就越强,也更有可能被唤起。
学习者通过做动作来解释意义比抽象的语言解释意义产生的追溯记忆更强烈。
其次,它符合脑侧化理论,语言学习活动集中于右脑,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孩子是通过身体活动――一种右脑活动来学习语言,在右脑学习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左脑才会被激发产生语言或者更抽象的语言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阿歇尔的TPR 教学理念符合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
二、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一)动作教学例如在教26个英文字母时,可以自创一套字母操和口诀,每一个字母产生一个以其为起始字母的单词,在单词中该字母的读音为其典型发音,通过形体动作和韵律口诀的方式进行字母教学,不仅简单明了,形象生动,而且可以调动儿童的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字母的音形义。
另外,还设计了相应的字母卡片,每张卡片的内容是该字母的大小写和对应单词的实物图片。
课堂设计:例如,双手并拢高举同时双腿开立,代表字母A首先,教师准确地示范该字母;其次,让儿童模仿并跟读,然后练习对应单词Apple中A的发音;最后,展示配有Apple的卡片并学习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