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一面标准l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三相五线制标准导线颜色一、概述三相五线制是工业用电中常用的供电方式,其中三相是指电源的三个相线(A、B、C),五线是指零线(N)、地线(PE)和保护地线(PEN)以及用于保护接地的黄绿双色线。
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和正确接线,导线颜色有严格规定。
二、标准导线颜色1.火线(L,相线):红色2.零线(N):蓝色3.地线(PE):黄绿双色(绿漆)4.零线(N)和地线(PE)的连接端子:采用裸铜编织线,颜色为黑色5.地线在电气设备中为连接基准接地电阻:通常为黄绿双色线,但在实际施工中为保证与接地网可靠连接,可能采用铜条或编织铜,颜色为深蓝色三、规范与实施在接线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导线颜色的规定。
零线和地线的颜色不得混淆,必须确保火线、零线和地线的颜色在所有电气设备中保持一致。
同时,为了确保安全,所有裸露的导电部分都应正确地接地,并使用绝缘材料进行保护。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设备或场所,如高压设备、配电室等,还需要特别注意导线的绝缘层和保护措施,以确保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导线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四、案例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发现导线颜色不符合规范,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
例如,如果发现火线和零线颜色相同,应立即更换导线;如果发现地线和零线颜色相同或混用,应立即纠正为黄绿双色;如果发现裸露的导电部分没有正确接地,应立即采取绝缘措施并进行修复。
五、建议和展望为了确保用电安全和正确接线,建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三相五线制标准导线颜色的规定。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设备或场所,还需要特别注意导线的绝缘层和保护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用电安全。
对于未来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执行力度,提高电气工程领域的施工水平和安全性能。
总之,三相五线制标准导线颜色的规范和实施对于保障用电安全和正确接线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导线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常规的缝制算线公式
平缝L X 3 双针L X 6
三线拷边L X 18 四线拷边L X 23
五线拷边L X 28 单针链条L X 2(面)L X12
打枣L X 50 珠点车L X 4
订钮20CM一粒锁眼(平头)L X 60
松紧带车L X 6 耳仔L X 6(面)L X 12(底)
脚口撬边L X 4.5 凤眼L X 26(面)L X 8 (底)三针五线L X 38 埋夹L X 5 (面)L X 9 (底)
双针四线L X 25 人字车(三角针)L X 6
备注;L表示所测部位的长度(长度包含两头的缝分)
所量长度两头各再加10cm
缝制用线增加的损耗5%。
每色每款不足2000件的加8%
606PP线=2500Y/PC 604PP线=2500Y/PC 403PP线
=2800Y/PC 402PP线=3500Y/PC
棉涤线一般有如下规格:按照从粗到细来讲:206支,204支,203支,202支,402支,603支(支字最后面的数字是线的股数,比如203支的,表示3股20支的纱;支字最前面的数字越大,那么线就越细,比如206比603的要粗;用手捻开线就能看出来几股线,也就能辨别粗细了)
常规用线603(薄料)厚料用线203 牛仔用线204。
详解?火线:L.零线:N.地线:E?一般情况下,三相电路中火线使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表示三根火线,零线使用黑色。
单相照明电路中,一般黄色表示火线、蓝色是零线、黄绿相间的是地线。
也有些地方使用红色表示火线、黑色表示零线、黄绿相间的是地线。
我国规定的相线(即火线)分别为A黄B绿C红,零线N蓝,接地线E黄绿双色线。
家里一般用220V电压,L接火线N接零线E接双色接地线,正常情况下火零、火地间电压都是220V,零地间无电压。
所接设备如果为低压仪器,一般建议地零电压<5V,火零电压为220V-+5%,地火电压为220V-+5%。
用万用表测试你的电源,一般来说符合上述要求就可以认为,地线正常,电源符合要求,当然接地是有效的。
正常标准情况下,火零之间220V,火地之间220V,地零之间0V。
但由于实际应用当中,线路不可能额定运行,三相负荷不可能平衡,接地电阻也不可能为0,而且一般的生活用电,地线绝大都不接地,所以零线上一般都有一定的对地电压,火零之间的也确在电压在220V正负10%以内,火地同上,0V<零地<5V。
??我们通常所说的火线、零线、地线是指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不同用途的线路。
火线也叫相线,是可以用电笔测量出来的。
三条火线之间的电压是380V,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就是我们通常家用的电压),零线是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出来的,在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零线接出来后一定要接入大地,所以它对地理论上是没有电压的(但实际当中如果接地装置接触不良,或三相用电严重不平衡时,零线也会带电),三相电的三根头称为相线,三相电的三根尾连接在一起(在变压器内部连接)称中性线也叫"零线"。
叫零线的原因是三相平衡时刻中性线中没有电流通过了,再就是它直接或间接的接到大地,跟大地电压也接近零。
地线是把设备或用电器的外壳可靠的连接大地的线路,是防止触电事故的良好方案。
?电器都有零线和火线,从而构成通路,使电器有电流通过,发挥作用,开关关闭的情况下,零线是不带电的。
城市规划“五线”“五线”管制属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适用于从城市总规到控制性详规等不同层面的城市规划。
“五线”管制制度,分别用“红线”、“绿线”、“蓝线”、“紫线” 和“黄线”划定城市建设中的“雷区”,凡是被划定的区域,城市建设不得随意侵占,区域内各项建设将受到严格控制,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红线”划定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主要针对道路控制而设立。
“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蓝线”是指城市江河湖泊水域控制线。
“紫线”是指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控制线。
“黄线”管制的主题,是划定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影响范围。
1.“红线”管制“红线”概念对于城市各阶层来说都比较熟悉。
“红线”划定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主要针对道路控制而设立,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红线”管制的核心思想就是:规划期内的城市建设,必须控制在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范围之内;同时城市的具体开发建设,必须在城市建设的建筑“红线”控制范围内和相应的规划要求下进行。
“红线”管制无论是技术支撑还是运作程序,在各城市普遍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但以成熟的管制制度要求来看,需要强化规范性和系统性。
1.1道路“红线”控制对于城市规划确定的规划道路用地,尤其是城市主次干道,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预留控制。
针对目前许多地方道路建设盲目超前、超规范的“大马路情结”,在道路系统及“红线”控制中,必须遵循现阶段的国家有关技术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对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道路网密度、道路宽度等方面的规定。
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关于各类道路宽度的规划指标对于有特殊功能安排的城市道路,必须明确相应的控制要求。
如:为了确保城市特殊情况下抢险救灾、人员疏散需要,规划将设定部分城市干道为城市内部主要疏散通道,其道路宽度及两侧建筑物高度需满足以下要求:道路宽度+两侧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1/2(H1﹢H2)+4~8米。
城市规划“五线”“五线”管制属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适用于从城市总规到控制性详规等不同层面的城市规划。
“五线”管制制度,分别用“红线”、“绿线”、“蓝线”、“紫线” 和“黄线”划定城市建设中的“雷区”,凡是被划定的区域,城市建设不得随意侵占,区域内各项建设将受到严格控制,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红线”划定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主要针对道路控制而设立。
“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蓝线”是指城市江河湖泊水域控制线。
“紫线”是指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控制线。
“黄线”管制的主题,是划定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影响范围。
1.“红线”管制“红线”概念对于城市各阶层来说都比较熟悉。
“红线”划定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主要针对道路控制而设立,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红线”管制的核心思想就是:规划期内的城市建设,必须控制在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范围之内;同时城市的具体开发建设,必须在城市建设的建筑“红线”控制范围内和相应的规划要求下进行。
“红线”管制无论是技术支撑还是运作程序,在各城市普遍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但以成熟的管制制度要求来看,需要强化规范性和系统性。
1.1道路“红线”控制对于城市规划确定的规划道路用地,尤其是城市主次干道,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预留控制。
针对目前许多地方道路建设盲目超前、超规范的“大马路情结”,在道路系统及“红线”控制中,必须遵循现阶段的国家有关技术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对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道路网密度、道路宽度等方面的规定。
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关于各类道路宽度的规划指标对于有特殊功能安排的城市道路,必须明确相应的控制要求。
如:为了确保城市特殊情况下抢险救灾、人员疏散需要,规划将设定部分城市干道为城市内部主要疏散通道,其道路宽度及两侧建筑物高度需满足以下要求:道路宽度+两侧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1/2(H1﹢H2)+4~8米。
城市规划“五线”“五线”管制属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适用于从城市总规到控制性详规等不同层面的城市规划。
“五线”管制制度,分别用“红线”、“绿线”、“蓝线”、“紫线” 和“黄线”划定城市建设中的“雷区”,凡是被划定的区域,城市建设不得随意侵占,区域内各项建设将受到严格控制,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红线”划定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主要针对道路控制而设立。
“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蓝线”是指城市江河湖泊水域控制线。
“紫线”是指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控制线。
“黄线”管制的主题,是划定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影响范围。
1.“红线”管制“红线”概念对于城市各阶层来说都比较熟悉。
“红线”划定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主要针对道路控制而设立,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红线”管制的核心思想就是:规划期内的城市建设,必须控制在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范围之内;同时城市的具体开发建设,必须在城市建设的建筑“红线”控制范围内和相应的规划要求下进行。
“红线”管制无论是技术支撑还是运作程序,在各城市普遍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但以成熟的管制制度要求来看,需要强化规范性和系统性。
1.1道路“红线”控制对于城市规划确定的规划道路用地,尤其是城市主次干道,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预留控制。
针对目前许多地方道路建设盲目超前、超规范的“大马路情结”,在道路系统及“红线”控制中,必须遵循现阶段的国家有关技术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对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道路网密度、道路宽度等方面的规定。
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关于各类道路宽度的规划指标对于有特殊功能安排的城市道路,必须明确相应的控制要求。
如:为了确保城市特殊情况下抢险救灾、人员疏散需要,规划将设定部分城市干道为城市内部主要疏散通道,其道路宽度及两侧建筑物高度需满足以下要求:道路宽度+两侧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1/2(H1﹢H2)+4~8米。
三相五线制怎么表示 - 电工基础“三相五线制”是指低压380/220伏供电的一种制式。
三相五线制包括三相电的三个相线(A、B、C线)、中性线(N线);以及地线(PE线)。
中性线(N线)就是零线。
三相负载对称时,三相线路流入中性线的电流矢量和为零,但对于单独的一相来讲,电流不为零。
三相负载不对称时,中性线的电流矢量和不为零,会产生对地电压。
三相五线制标准导线颜色为:A线黄色,B线绿色,C线红色,N 线淡蓝色,PE线黑色。
三相五线制分为TT接地方式和TN接地方式,其中TN又具体分为TN-S,TN-C,TN-C-S三种方式。
一、TT接地方式:第一个字母T表示电源中性点接地,第二个T是设备金属外壳接地,这种方法高压系统普遍采用,低压系统中有大容量用电器时不宜采用。
二、TN接地方式:1、TN-S接地方式:字母S代表N与PE分开,设备金属外壳与PE相连,设备中性点与N相连。
其优点是PE中没有电流,故设备金属外壳对地电位为零。
主要用于数据处理,精密检测,高层建筑的供电系统。
2、TN-C接地方式:字母C表示N与PE合并成为PEN,实际上是四线制供电方式。
设备中性点和金属外壳都和N相连。
由于N正常时流通三相不平衡电流和谐波电流,故设备金属外壳正常对地有一定电压,通常用于一般供电场所。
3、TN-C-S接地方式:一部分N与PE分开,是四线半制供电方式。
应用于环境较差的场所。
当N和PE分开后不允许再合并。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7.1.5.1规定,架空线用三相五线制,导线相序排列的顺序如下。
面向负载,从左侧起为L1、N、L2、L3、PE,(L123表示火线、N 表示零线、PE表示接地线);动力线、照明线在两个横担上分别架设时,上层横担面向负截从左侧起为 L1、L2、L3 ;下层横担:单相三线时面向负截从左侧起为L1、(或L2、L3)、N、PE;在两上横担上架设时,最下层横担面向负截,最右边的导线为保护零线PE。
住宅户内配电箱选2P ,其他的一般3P,漏电4P,双电源4P对于微型断路器来说,1P+N、1P、2P一般都用来作为单相用电器的通断控制,但效果不同:1P---单极断路器,具有热脱扣功能,仅能控制火线(相线),模数18mm;1P+N----单极+N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但只有火线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同样为18mm;2P-----单相2级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且都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为2*18mm=36mm;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为减少成本,用1P就可以,但上级断路器必须有漏电脱扣功能,检修时为防止火线、零线错乱造成事故,必须切断上级电源;2、为检修时避免1条的问题,可用1P+N(即DPN);3、用2P的理由:对于同样是18mm模数的断路器壳体而言,内部装1P和1P+N是有区别的,前者在短路事故状态下“极限分断能力”肯定要高于后者,毕竟空间是影响分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对于比较重要、检修与操作频繁、容易出现故障的用电回路,最好还是用2P(成本高些)。
4、用1P前提是照明配电箱必须具有漏电脱扣功能,至少进线(或出线的上一级)要用漏电断路器。
1P+N与2P1P+N也就是DPN,是指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这根接相线极具有正常分断能力(就是用手去断开)和过载、短路等保护分断功能(就是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而这根接中性线极(在断路器上标示N)只就有正常的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而不具有保护分断功能。
它是施耐德C65系列中的一种。
而2P是指你所接的不管是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还是两根都是相线,这两极都具有正常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和保护分断功能(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
施耐德C32、C45、C65都有这种型号。
相对来说1P+N比2P要便宜。
也就是说2P应用比1P+N要广泛一些了。
它并不是像上面大家说的1P+N通常指漏电断路器。
明白了吗?普通的插座回路用1P+N完全可以,但是如果你要加漏电的话就不行了,因为DPN(1P+N)的断路器不能拼装漏电保护附件和其他电器附件。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基本原则;组织设计的编制;基本供电系统的结构和设置;基本保护系统的组成及设置规则;接地装置及设置规则;配电箱的箱体结构、电器配置与接线规则又臺电装置的使用与维护要求;配电线路设置的一般规定和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室内配线的敷设规则;电动机械、电动工具、照明器的使用规则;对外电线路的防护措施;防雷措施;及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等:本文重点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的: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三级配电系统和二级漏电保护系统.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原则施工现场专用临时用电的三项基本原则是:其一,必须采用TN - S系统的接地、接零保护系统;其二,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其三,必须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采用TN –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所谓TN –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TN—S系统)是指: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的电源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增加一条专用保护零线(PE线),称为TN –S 接零保护系统或称三相五线系统,该系统主要技术特点是:(l)电力变压器低压侧或自备发毛I乏芝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电阻值一较不大于4欧。
(2)电力变压器低压侧或自备发电机组共引出5条线,其中除引出三条相线(火线)L1、L2、L3(A、B、C)外,尚须于变压器二次侧或自备发电机组的中性点(N)接地处同时引出二条零线,一条叫做工作零线(N线),另一条叫做保护零线(PE线).其中工作零线(N 线)与相线(L1、L2、L3)-起作为三相四线制电源线路使用;保护零线(PE线)只作电气设备接地保护使用,即只用于连接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基座等)。
二种零线(N 和PE)不得混用.同时,为保证接地、接零保护系统可靠,在整个施工现场的PE线上还应作不少于3处的重复接地,且每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欧:采用三级配电系统所谓三级配电是指施工现场从电源迄线开始至用电没备中间|经过三级配电装置配送电力,即由总配电箱(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分配电箱、开关箱到用电设备处分三个层次逐级配送电力;而开关箱作为末级配电装置,与用电设备之间必须实行“-机一闸制”,即每一台用电设备必须有专用的配电开关箱,而每一个开关箱只能用于给一台用电设备配电。
巷道“五线一面”标准化要求
一、临时水沟
1.钻爆法施工巷道临时水沟与巷道断面同时掘出,临时水沟挖掘紧跟耙矸机;综掘机作业巷道临时水沟紧随二运皮带机。
2.临时水沟必须布置在永久水沟一侧,水沟宽×深为300×200㎜,水沟上口低于巷道底板。
3.临时水沟必须拉线施工,确保平直,尽量使用喷浆回弹料砌出水沟靠近轨道内侧。
4.巷道内应设置导水渠将底板散水向临时水沟集中,确保底板无淤泥、无积水、无杂物。
5.临时水沟必须畅通无阻,水沟内杂物、沉淀物及时清理,且沉淀物厚度不得超过100毫米。
二、掘进巷道电缆吊挂
电缆吊挂的原则:电缆、管路、巷道底板三条线相平行;电缆钩布置间距一致;电缆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一)喷浆巷道电缆悬挂在巷道风筒、风水管路对侧,自上而下依次为信号电缆、低压电缆、高压电缆,上下间距大于0.1m。
电缆钩要求阻燃、反光、轻便,电缆钩悬挂必须整齐一致,悬挂点间距相等。
(二)锚网巷道的电缆吊挂
1.巷道肩窝下布置钢绞线托杆,保证最下一根电缆距离最上一根供风管的间距大于300mm。
2.钢绞线φ6.3mm,每隔40m在巷道帮部安设一根固定杆,固定杆采用φ28mm×1m的圆钢制作,两边焊接金属环,采用花篮螺丝将钢绞线拉紧、拉直。
3.为防止钢绞线下垂,托管必须均距分布。
变坡点、拐弯处适当加密,保证电缆、管路和巷道底板基本平行。
4.电缆吊挂应由细到粗自上而下布置。
动力电缆所采用的电缆挂钩必须和电缆规格相适应。
5. 动力电缆接线盒处应留有200mm的电缆垂弯布置,弯钩应圆
滑过渡,严禁留量过多影响吊挂质量。
6.“三通”“四通”接线盒吊挂时喇叭嘴应朝上吊挂,且接线盒横平竖直固定在煤帮上。
7.巷道内的电缆沿线每隔一段距离、拐弯或分支点以及连接不同直径直径电缆的接线盒两端、穿墙电缆的墙的两边都应设置注有编号、用途、电压、截面的标识牌。
8.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等管路同侧布置时,必须挂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m以上的距离。
9.所有高低压电缆不得同钩吊挂,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大于0.1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不得小于50mm。
10.巷道高度低于3.5m的巷道,电缆在巷道口处使用平钩平行顶板吊挂。
三、临时轨道的铺设
1.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
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10㎜,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大于3㎜。
临时轨枕面为设计掘进底板标高。
2.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得不大于5㎜,巷道坡度不平人为顺坡,尽量减少凹凸不平,30米内严禁出坡。
3.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偏差为-2~+5㎜。
4.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
5.轨枕的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间距不超过1m,偏差不得超过50㎜。
轨枕下应捣实,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浮矸(煤)道渣不超过轨枕上平面。
6.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
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7.轨道中间按规定安装托轮,无磨道板现象。
8.杜绝阴阳路、杂拌道现象,车场必须安设照明,每10米一个。
四、风筒吊挂
(一)吊挂标准
1.风筒布置在巷道非人行道一帮顶部位置,风筒引线采用钢绞线,长度50m,每段拉线均匀设置固定点,并在巷道拐弯或变坡处增加固定点;引线每2m采用铁丝向上拉紧,铁丝固定在巷道顶板锚杆上。
工作面50m以内采用铁丝作为引线。
2.风筒吊挂应靠帮、靠顶、平直,逢环必挂;风筒接口严密(手距接头0.1m处感觉不到漏风)无破口(末端20m除外),软质风筒接头需反压边,硬质风筒接头应加垫上紧螺钉。
硬质风筒每节至少吊挂两点。
风筒在拐弯处必须使用过渡节,不准拐急弯。
3.风筒的直径要一致,如果直径不一致时,要使用过渡节,先大后小,不准花接。
4.风筒无破口、无挤压,要经常检查和维护井下风筒,发现有破口,必须及时修补,保证不漏风。
5.风筒出风口距迎头距离不得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
风筒出口风量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并保证工作面和回风流中的瓦斯不超限。
6.风筒每天冲刷1次。
7.备用风筒集中码放,摆放整齐,放在干燥处,挂牌管理。
(二)编号标准
1.风筒应由外向里(从风机向供风地点)逐节升序编号(末端2节风筒除外)。
2.风筒编号采用塑质不干胶,白底、红圈、红字,直径100mm,同一趟风筒大小一致。
位置:编号正面面向巷道行人侧.便于识别。
五、风水管路布置
风水管路布置在巷道风筒一侧、风筒下部,风水管按200m设一阀门;水管每5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风管每10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闸阀手柄保存完好;风水管路距工作面不大于20米。
排水管路布置在风水管下方,与风水管间距保持一致。
自上而下依次为供风管、供水管、排水管;管路颜色标准为:供水管路:绿色,供风管路:蓝色,排水管路:灰色。
连采顺槽掘进时使用管子托架固定管路,浆巷道使用管钩吊挂,锚网巷道使用靠帮顶锚杆使用软钢绞线吊挂管路。
供水管、供风管、排水管路每隔50 米标识一次,在拐弯或分岔处必须标明标识,标识位于管路外侧统一位置,以便于识别。
管路标识方法:采用单面不干胶制作,长度300mm,宽度根据管路直径确定,内边框长度268mm,反光漆颜色与管路颜色相近,白色黑体字标明“供水(压风、排水)管”及流向箭头,字体高度50㎜,箭头长80 ㎜。
六、巷道底板
巷道底板不高于临时轨道,坚实平整,无明显突出或低洼,巷道内不积水,无回弹料、煤、矸石等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