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致死量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131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预防与措施:为了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饮食卫生。
在购买、加工、贮存和烹调食品时,要注意卫生,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2、饮食有节制。
避免食用过多油炸、烤制、腌制等高油脂、高盐分、高热量的食品。
3、注意食品质量。
选择新鲜、无异味、无变质的食品,避免食用过期、变质、霉变的食品。
4、正确烹调食品。
要注意烹调时间和温度,尤其是肉类、蛋类等易滋生细菌的食品,要彻底煮熟。
5、不随意食用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中有很多具有毒性的物质,不要随意采食。
6、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食物中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来势凶猛,发病集中,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而停止进食有毒食品,发病很快停止。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类型,而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也是常见的类型之一。
为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需要保持饮食卫生,饮食有节制,注意食品质量,正确烹调食品,不随意食用野生动植物,并且及时就医。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引起的中毒。
其中,亚硝酸盐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症状。
亚硝酸盐贮存过久的蔬菜或放置过久的剩菜,菜里的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就会转化为亚硝酸盐。
此外,腌制不久的蔬菜里也含有大量亚硝酸盐。
当人摄入亚硝酸盐超过0.2克时,就会发生中毒症状,超过3克会导致死亡。
除此之外,不法商贩为了以次充好,牟取暴利,不惜在食品中添加许多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如石蜡、福尔马林、___和三聚氰胺等,这些人为添加的化学品往往会造成大面积人员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办法是注意个人卫生及食品卫生。
预防食物中毒要把好“七关”,即把好食品采购、保管、烹调制作、餐具消毒、进食用餐、食品入口和食后观察关。
购买肉类瓜果时要注意质量,在正规市场购买质量合格的食品或原料。
暂时不吃的肉、菜要及时加工后放入冰箱;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并尽量减少食品在冰箱中存放的数量和时间;米、面、干菜、水果等要妥善保存,严防发霉、腐烂、变质,防止老鼠、蟑螂等咬食污染。
高毒。
中毒划分标准
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毒性。
我们平常见到的“剧毒”、“低毒”等实际上就是指毒物的毒性。
按WHO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物的毒性分级如下:
1、剧毒:毒性分级5级;成人致死量,小于0.0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0.1克。
2、高毒:毒性分级4级;成人致死量,0.05~0.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3克。
3、中等毒:毒性分级3级;成人致死量,0.5~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30克。
4、低毒:毒性分级2级;成人致死量,5~1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250克。
微毒:毒性分级1级;成人致死量,大于15克/公斤体重;60
公斤成人致死总量,大于1000克。
回答完毕。
一类麻醉药品极量、中毒剂量、及中毒解救
1、盐酸吗啡注射液:【药物过量】吗啡过量可致急性中毒,成人
中毒量为60mg,致死量为250mg。
对于重度癌痛病人,吗啡用量可超过上述剂量(即不受药典中关于吗啡极量的限制)。
中毒解救:静脉注射拮抗剂纳洛酮0.005~0.01mg/kg,成人0.4mg。
亦可用烯丙吗啡作为拮抗药。
2、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或肌注:每次25~100mg,极量:每次150mg,每日600mg。
2次用药间隔不宜少于4小时。
哌替啶过量时可致瞳孔散大、心动过速、幻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昏迷。
偶可出现震颤、肌肉挛缩、反射亢进甚至惊厥。
其解救同吗啡中毒的解救,但需配合巴比妥类以抗惊厥。
3、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吗啡缓释片必须整片吞服,不可截开或嚼碎。
成人每隔12小时按时服用一次,用量应根据疼痛的严重程度、年龄及服用镇痛药史决定用药剂量,个体间可存在较大差异。
最初应用本品者,宜从每12小时服用10mg或20mg开始,根据镇痛效果调整剂量,以及随时增加剂量,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4、可待因片:【用法和用量】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15~30mg,
一日30~90mg;极量:口服一次100mg,一日250mg。
重点实验室常用剧毒物品安全使用知识一、剧毒物品有哪些危险性剧毒物品系指进入人体,在极短时间内,能引起人体局部或全身中毒,甚至造成死亡的物质。
一般在生物试验中,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50mg/kg,皮肤接触半数致死量LD50≤20m g/kg,经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2mg/L 的毒物均属剧毒物品。
无机剧毒物品多为含有氰基——CN、汞、磷、砷、硒、铅等化合物. 有机剧毒品多为含有有磷、汞、铅、氰基、氨基、卤素、硫、硅、硼等化合物。
生物碱为含有氮、硫、氧的碱性有机物。
剧毒物品毒性剧烈,少量或极少量进入人体内即可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剧毒物品进入人体被吸收主要有经消化道吸收,经呼吸道吸收,经皮肤粘膜吸收,血液直接吸收.许多的剧毒物品还有易燃,易爆,腐蚀等特性,如四乙基铅、硫酸、二甲脂等遇明火,高温时能燃烧;锇酸、苯乙酸汞等对人体有腐蚀作用;氰化物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混合时反应剧烈甚至引起爆炸,氰化物与酸接触,能生成剧毒易燃的氢氰酸气体;ALP 化合物与水作用能放出易燃的极毒磷化氢气体。
二、剧毒物品使用的规定(一)、剧毒物品使用的要求1、各有关学院各单位内部要明确责任分工,指定一位学院负责人负责剧毒物品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各学院、各单位的第一把手是剧毒物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院长是该院剧毒物品管理人,履行审核、安全检查、督促隐患整改和组织业务培训及提出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人员的处理意见的职责。
各实验室主任是该室剧毒物品安全负责人,对本室安全保管、使用剧毒物品负责。
各有关学院科研秘书是剧毒物品保管、使用情况的统计人员,履行危险物品业务统计职责。
2、剧毒物品须由经过公安机关业务培训的人员使用,使用人员要了解所接触剧毒物品的性质、特点和安全防护方法,持证上岗。
3、使用单位要具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及防护用具.4、使用单位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及剧毒物品消耗记录。
常见药物中毒药物中毒是因用药剂量超过极量而引起的。
误服或服药过量以及药物滥用均可引起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不仅引发相应的毒性反应,还可引起患者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
药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比较复杂。
首先应区分病人出现毒性症状是由于病情发展所致,还是因用药引起,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遇有皮疹突然发生,应考虑与药物有关。
医生要特别询问服药史,用药品种、剂量和时间,还要熟悉每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了解患者家族药物毒性反应史。
中毒症状潜伏期对诊断的参考意义很大,多数为1~2天,最多不超过10~12天。
因此预防药物中毒更加重要。
首先要了解药性和用法,严格管理,患者应按医嘱合理用药,遇有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就医。
同时要做好药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加强毒物宣传,普及有关中毒的预防和急救知识。
加强毒物管理,严格遵守毒物的防护和管理制度,加强毒物的保管,防止毒物外泄。
防止误食毒物或用药过量,药物和化学物品的容器要另标签,医院用药要严格查对制度,以免误服或用药过量。
本节介绍了阿片类、巴比妥类、吩噻嗪类和阿托品类四种常见药物的中毒和解救。
一、阿片类药物中毒阿片类药物属于麻醉药品,这类药物包括吗啡、可待因、美沙酮、芬太尼等,应用较广,过量使用可致中毒,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和烯丙吗啡是阿片类药物中毒的特效解救药物。
(一)中毒机制1.中毒机制阿片类药物主要激动体内阿片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但以抑制为主。
吗啡可抑制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延髓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和咳嗽中枢,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及其括约肌张力,减慢肠蠕动,对支气管、胆管及输尿管平滑肌也有类似作用;大剂量吗啡还可促进组胺释放,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
2.常见阿片类药物中毒量吗啡成人中毒量为60mg,致死量为250mg;阿片浸膏的口服致死量为2~5g;可待因的中毒剂量为200mg,致死量为800mg。
常见的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50500毫克。
在大鼠体内进行的实验表明,口服阿司匹林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200400毫克。
2. 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但其对某些动物(如小鼠、大鼠)的LD50值较高,约为每千克体重500010000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的毒性因物种而异,对人类的毒性较低。
3. 地高辛地高辛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13毫克。
在犬体内的实验显示,地高辛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0.52毫克。
4. 吗啡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药,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300500毫克。
在大鼠体内进行的实验表明,口服吗啡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400600毫克。
5. 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一种镇静催眠药,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00500毫克。
在小鼠体内进行的实验显示,苯巴比妥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300400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LD50值并非绝对固定,它受实验条件、给药途径、动物种类等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在评估药物安全性时,应以实际实验结果为准,并结合其他毒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我们还需关注药物在人体内的实际毒性,以确保用药安全。
当然,让我们继续探讨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并补充一些额外的信息。
6. 氯霉素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其对小鼠的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50300毫克。
然而,氯霉素的毒性在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例如在猫体内的LD50值较低,约为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这表明猫对氯霉素更为敏感。
7. 哌甲酯(利他林)哌甲酯是一种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药物,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190毫克(大鼠口服)。
需要注意的是,哌甲酯的毒性作用可能与其药理作用相似,因此在用药时需严格控制剂量。
8. 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是一种常用的补铁药物,其对大鼠的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50300毫克。
名词解释 1. 毒化或活化:有的毒物经生物转化后产生比原形毒物毒性更强的中间代谢产物,称为活化或毒化。
2. 中毒量(toxic dose):凡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量。
致死量(lethal dose):凡能致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则称为该毒物的致死量。
3. 中毒(poisoning,intoxication):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4. 死后毒物再分布(postmortemredistribution):是指毒物在尸体,内浓度的改变过程,特别是指心血中毒物浓度的变化。
5. 蛋白黄色反应(Xanthoprotien reaction):在硝酸中毒时,因硝酸能与环状氨基酸(苯丙氨酸、洛氨酸、色氨酸等)化合形成硝基化合物,使接触部位的组织变成黄色,称为蛋白黄色反应。
6. 雨点样色素沉着(rain drop pigmentation):慢性砷化合物中毒时有的手掌、足趾皮肤角质增生或色素沉着,后者常见于颞部、眼睑、颈部或胸部等处皮肤,与色素脱失相间存在,称雨点样色素沉着。
7. x性肺水肿:x或吗啡过量急性中毒死亡者常见肺显著淤血、水肿。
其重量从600g~2500g不等,重而实,被称为“x性肺水肿”。
8. 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是指部分急性CO 中毒者意识障碍恢复后,经2~3周的假愈期后,又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也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发症。
9. 毒品(drugs,illict drugs):是指国际禁毒公约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精神药物的总称。
10. 药物身体依赖性(phychicdependence):又称生理依赖性,是指反复连续用药使机体处于一种适应状态,这种状态使一旦中断用药即可产生一系列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出现由于生理功能改变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氰化物的毒性及对环境的危害某种物质毒性的大小常常用温血动物的半致死剂量来表示和划分。
能使试验的动物达到50%数量死亡时动物每公斤体重所承受的最低药剂量,称半致死剂量,其符号LD50,单位mg/kg体重,具体划分情况如下:毒性划分剧毒高毒中等毒性低毒实际毒无毒半致死剂量LD50(mg/kg体重) ≤1 1~50 50~500 500~5000 5000~15000 >15000大多数无机氰化物属剧毒,高毒物质,极少量的氰化物(每千克体重数毫克就会使人、畜在很短的时间内中毒死亡,含氰化物浓度很低的水(<0.05mg/L)也会使鱼等水生物中毒死亡,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氰化物污染水体引起鱼类、家畜及至人群急性中毒的事例,国内外都有报导。
这些事件是因短期内将大量氰化物排入水体造成的。
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氰化物的使用和排放量。
尤其要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氰化物的外排量。
不但简单氰化物会污染环境,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即使象铁氰酸盐和亚铁氰酸盐那样的低毒性氰化物复盐,如果大量排入地面水中,经过阳光照射和其它条件的配合也可分解释放出相当数量的游离氰化物,导致水生物的中毒死亡。
通常所说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含氰废水外排所造成的河流(地面水)、饮用水(地下水)的污染,由于氰化物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仅十几分钟,故一般不会造成大气的污染,含氰废渣由于必须处理后,才能堆积存放,因而产生的污染仍是对水的污染。
2.1氰化物对人的毒性及防治措施氰化物对温血动物与人的危害较大,其特点是毒性大、作用快。
氰化氢的作用极为迅速,在氰化氢浓度很低(0.005mg/L)的空气中,人仅发生很短时间的头痛、不适、心律不齐;在氰化氢浓度高(0.1mg/L)的空气中,人将立即死亡或速死。
在氰化物为中等浓度时,人在2~3分钟内就会出现初期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在1小时内死亡,有时也有在24小时后才出现死亡的,氰化氢对人的吸入毒性见表2-1、表2-2、表2-3。
环境医学ld50名词解释
LD50是环境医学中一个术语,它代表“一次性中毒中致死量50%”。
这是一种测量物质
或化学物质有多毒的指标,即要使实验小鼠中50%的动物死亡,需要多少量的被试添加物。
LD50可以用来了解被测物质的毒性水平,用来对比同一物质的不同样本的有害性强弱程度,也可用来评价化学物质的毒性强度。
因此,将欲研究的化学物质的LD50值估算出来,有
助于进一步确定该物质进行控制和调整的必要性。
正确确定化学物质的LD50有助于准确预测相关化学配方的安全性。
LD50可为社会保护人
民公共健康服务,例如运用化学物质加工食品时,了解LD50值,可以有助于化学配方被
安全地添加到当地市场。
LD50测试是一种实验,主要是实验小鼠和大鼠受试者,把当量量的化学物质给受试者吃或拍打,并观测有效抗性或死亡率。
它被广泛应用于物质毒性评估。
然而,某些组织,如宠
物联合会,反对使用非人类小动物进行这项实验。
因此,LD50测试应该以理性和警惕的态度进行,政府也应加大对急性中毒源的监管力度。
避免伤害受试动物,杜绝有害物质进入食品链中,保护人民的健康。
MSDS报告中毒性数据中的LD50是什么意思?MSDS报告中毒性数据中的LD50是什么意思?LD lethal dose (致死剂量) LD50 是半数致死计量,指使实验动物⼀次染毒后,在 14 天内有半数实验动物死亡所使⽤的毒物计量。
LD50 ——经⼝、经⽪半数致死剂量。
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群受试对象 50% 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精确的定义指统计学上获得的(致死剂量)LD lethal dose(致死剂量)LD lethal doseLD50是半数致死计量,指使实验动物⼀次染毒后,在14天内有半数实验动物死亡所使⽤的毒物计量。
LD50——经⼝、经⽪半数致死剂量。
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精确的定义指统计学上获得的,预计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单⼀剂量。
LD50的单位为mg/kg体重,LD50的数值越⼩,表⽰毒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毒物的毒性越低。
(致死浓度)LC Lethal Concentration(致死浓度)LC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是半数致死浓度,定义也与LD50差不多,能让⼀半试验对象死亡的浓度。
LC50——呼吸道吸⼊半数致死浓度。
LC50是指能引起⼀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浓度。
如受试物在液体中时,单位为mg/L。
LC50也⽤于表⽰空⽓中化学物的浓度,以mg/m3为表⽰单位。
根据物质的半致死剂量LD50值,美国科学院把毒性物质危险划分为五个等级①“0”:⽆毒性,LD50>15000mg/kg;②“1”:实际⽆毒性,5000mg/kg;③“2”:轻度毒性,500mg/kg;④“3”:中度毒性,50mg/kg;⑤“4”:⾼度毒性,LD50<50mg/kg如果⽤LC50表⽰空⽓中毒物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般是指受试动物吸⼊毒物2⼩时或4⼩时后的试验结果,可不注明吸⼊时间,但有时也可写明时间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