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南京国民党政府之经济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237.50 KB
- 文档页数:30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述评吴玉文1927~1937年南京政府的经济政策,如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等,除了它在政治上的反共内战目的外,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作者:吴玉文,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开封475001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一些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以复苏经济,稳固政权。
这些新经济政策,包括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等。
为了保障新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而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28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经济会议,7月的全国财政会议,10月改组成立中央造币厂。
1929年1月成立国家建设委员会。
1930年9月成立全国经济委员会,以保证上述新经济政策的落实。
一般的经济史及历史著作也提到上述事件,但都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腐败联系在一起。
下面就十年内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谈点看法。
一、关于关税自主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税率、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
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
在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5南京条约6规定/秉公议定则例0即规定协定税率开始,中国的关税就被外国侵略者控制。
1912年帝国主义国家又以中国不能如期偿还外债为借口,以清理积欠为名,草拟办法/八条0,将中国所有关税完全移交外国银行。
这样就使中国的海关行政、海关税率、关税收支与保管等业务,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党/一大0会议宣言中明确提出: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之际,要求各国/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0。
7月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宣言指出:中华民国与各国间的条约,已届满者,废除旧约,另订新约;尚未期满者,以正当之手续解除另定;旧约已满期新约未定者,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一切。
1928年7月,美国首先与国民政府签订5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6,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0。
国家力量为主导的早期现代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9年多时间中,随着政府权力的强化,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状态开始由北洋政府时期的自由经济转向统制经济,并成为这一时期经济的主体特征,这是许多研究者的一个基本共识。
但是对这一转变的评价,则多有分歧;对其事实状况及其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的关系,也不尽清楚。
本文试图从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力量结构的角度,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这一经济发展态势及其基本状况作一些具体考察和分析。
一、经济统制政策来源与走向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
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因存在时间短暂,基本上没有制定具体的经济法规,但是也提出了一些比较完整的具有新发展方向的经济政策,大多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前后的国民党中央会议决议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中公布的有:《工会条例》、《农民协会章程》①、《佃农保护法》、《处理逆产条例》②;拟定而未公布的有: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张国福:《中华民国法制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2页。
② 商务印书馆编:《国民政府现行法规》,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第11类、第4类第22页。
财政决议案》、《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解决土地问题之意义决议案》、《解决土地问题决议案》、《革命军人土地保障条例》、《解决土地问题之纲领》。
此外,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关于本党最近政纲决议案》(以下简称政纲)中,也有关于经济问题的条文。
①这些法规、决议、宣言和政纲,总的来说体现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奉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和扶助工农的方针。
具体而言:一是开始确立土地国有和国家资本的主导地位。
二是保护工人的利益。
三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实行耕者有其田。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系类经济政策。
今天我们研究和探讨这些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对当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
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就必须要理解和弄清楚这一时期颁布了哪些经济政策,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间大约在1928-1937年间,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可归纳为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三大类。
一、财政政策。
(1)整顿税务。
主要表现在关税、盐税、统税三个方面。
关税方面,实行关税自主运动。
国民党政府采取各个击破方法,分别同各国谈判从新修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以后,国民党政府对关税税进行了对此改革,特别在1930年将原来以银价计征的进口税改为以金价计税,关税收入大为增加。
全国海关税征收进口税总数1931年比1927年增加了约4.8倍。
1 盐税方面,颁布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100公斤征税五元。
2 这是中央政府能够得到盐税收入,使得这一时期,盐税在税收收入中列举第二,并且同关税一样逐年增长。
统税方面,“裁厘改统”即废除延续了70多年的厘金制度,对日用工业品开征统税,即一物一税。
“裁厘改统”后,税目简化,税收渐趋合理,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工商业发展。
同时,税收收入逐年增加,1927年统税收入仅为600万元,到了1928年为2970万元,1931年为8870万元,到1935年,统税收入为15240万元,成为第三大税源。
3三大税在具体征收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征税、税率仍旧很高等问题。
但总的来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对三税的整顿,对三税的征收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
1927年的三税收入有4650万元,合计占税项的84.6%,1928年就增长到25930万元,占税项的91.9%,到了1936年,达10146万元,占税项的95.5%。
教案首页教师授课设计方案第九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20 课国民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导入新课: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 20 课国民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讲授新课:第一目:国共合作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1926 年12 月5 日,汪精卫在武汉成立武汉国民政府。
1927 年4 月18 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1927 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这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1928 年,张学良通电南京政府,宣布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设问:阅读下面材料,思考为什么说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完成了统一?材料 1930 年5 月至11 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是中华民国建立后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
根据以上形势发展,孙中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只新兴的生机勃勃的力量,于是愿意与共产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 1922 年 6 月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1922 年 8 月,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
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和金融改革摘要南京国民政府自1927年成立,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由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
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统一全国财政,从而奠定了国民政府财政管理的格局。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政策改革正文一、财政改革1、关税自主:“关税自主”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一项重大的外交与财税政策改革。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于该年5月、8月两次发表取消不平等条约宣言,制定了《国定进口关税条例》,决定于当年9月1日起实行关税自主。
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等开始与英美等诸列强驻华公使展开了以“关税自主”、“废除领事裁判权”为主要内容的外交谈判。
从1928—1929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与美、英、西、荷、德、意、法等11国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或者《友好通商条约》。
在新条约中,欧美列强在保留其“最惠国待遇”和继续把持对中国海关行政权的前提下,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同意取消各列强在华关税特权,实行1925年关税特别会议所议定的七级附加税税率标准(其中,最高一级进口商品税率至1932年增到50%,1933年增至80%)。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曾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国家的“关税自主”这一客观事实是不能否认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
这种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通过实行“关税自主”,中国政府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进口税和减免出口税,这对于鼓励和提高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和支持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2)、通过“关税自主”和独立自主地制定关税税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当时中国进口商品的结构。
在这其中,最明显的改变是各类棉布进口数量的大大减少。
(3)、关税自主政策的实行,大大地增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税收入。
据有关统计资料记载:通过关税自主,中国关税收入从1913年的1697万元,至1928年增长到17914万元和1929年的27554万元。
专题22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基本政策,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重点考查唯物史观、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结合辛亥革命以来历届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创设学习情境和简单情境,认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政治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国民政府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同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二)经济1.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表现: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官僚资本崛起: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南昌起义(1)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两万多起义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2)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2)内容①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9月,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4.开辟井冈山道路(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①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九章南京国民政府前10年第三节财政变革与经济发展这节是重点哟,飘飘一、财经政策重大变革为了巩固政治统治,发展经济,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一系列的财政、经济变革政策,收到良好效果。
在整顿财政上,发起关税自主运动,提高进口税率、裁撤厘金;严格税收制度,着重整顿金融,实行货币统一。
1、名词解释:关税自主运动。
192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宣称:自9月1日起,在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实行关税自主,并裁撤厘金(清朝在太平天国时期征收的一种税种,有名词解释哟)。
2、“改订新约”运动3、改过去的专卖食盐为“就场征税,自由买卖”4、开征统税。
从1928年起,南京国民政府对卷烟、棉纱、火柴、水泥、麦粉五大类商品进行统一征税。
1932年,河南、山东、安徽的熏烟和啤酒也纳入统税。
1935年,酒精并入统税。
5、改革田赋征收办法。
1928年,财政部颁发《限制田亩加赋办法令》,尽管财政部三令五申,不准随意加税,但田赋仍然居高不下。
6、统一币制1、1933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以统一国币的政策。
确立银本位,废除银两,改行银元,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
2、推行法币政策。
飘飘好好看第282页哟2015/5/297、积极筹建国家资本工业除钢铁、机器、水电、纺织、化工等工业列入政府投资兴办范围外,还确定未开发的煤、铁、油、铜矿,均为国家经营。
1931年,改工商部为实业部,成立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
制定1933—1936年的“实业四年计划”。
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与国防有关的经济资源。
到抗战前,国民政府建立了一批国营工厂,初步形成了国营重工业规模。
8、制定一系列扶持民间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
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提倡使用国货,保护民族工业。
9、解决劳资纠纷。
为稳定工业发展秩序,缓和雇佣双方矛盾,颁布《工厂法》等,从法律上对工人的地位和待遇作了一些改善。
10、农业方面,国民政府决定实行“二五减租”政策,但流于形式而无实效。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时训练A知识点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2.(2015·四川文综·7)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
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2013·四川文综·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
……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4.(2013·江苏单科·8)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5.(2012·全国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2012·江苏单科·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2014-04-15 15:54:40 《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周绍英南京国民政府从它建立时起,就是代表乡村豪绅地主阶级和城市买办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
在其统治下,总的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落后,发展缓慢。
但在“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以后,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南京国民政府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并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始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联系起来,有重点地进行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和工业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拟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举措作一评述。
一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8月8日,蒋介石又在成都通电全国,列举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八条纲要,即“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
11月,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目的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1〕同时,南京国民政府还决定发展重工业以充实国防、加强西北国防经济建设、修筑滇省通江通海通缅铁路等。
1936年7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了国民经济建设总会,蒋介石自任会长,督导建设。
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国经济建设方案》。
一系列的经济建设措施纷纷出台,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视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工业建设为重点,投入的财力较重,成效较为显著。
在财政金融建设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改革税制,统一货币,健全金融机构。
为了统一财政,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地方“苛捐杂税”,推行“统税”,同时改进关税,整理盐税。
1934年3月颁布新盐法,以自由贸易为原则,采取就场征税制。
“关盐统”三税是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但是这三税“收入呆定,很少弹性,不能适应战争爆发大量筹措战费的要求”,“一旦战争爆发,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国土被敌人占领的可能,关盐统三税在战时不但不易增加,而且会因而锐减”。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1927-1937)经济社会发展评述作者:王远芳来源:《学习导刊》2014年第06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1927-1937)是充满矛盾的过渡时期。
在经济上,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恢复经济的措施,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成为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国大陆的22 年中经济最好的时期;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经受着各种无法根除的阻碍。
农业方面,在世界经济和气候的影响下,经济时好时坏,但仍然是沉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传统的小农经济没有改变,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并未改变。
社会习俗来看,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特点,新旧交替,变化不一。
笔者将对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一、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经济政策及成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全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经济状况严重不景气。
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权,1928 年6 月国民政府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经济会议,7 月的全国财政会议,确定了國民政府初期的财政经济总方针。
1927~1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基本方针可概括为:财政上,统一财政,整顿和改革金融,整理和改革税收;经济建设上,以发展交通和开发煤矿为重点,并发展其他各项经济事业,逐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十年间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关税自主及改革税制1927年,国民政府首次宣布实行关税自主,遭到外国列强的反对。
1928年随着全国的基本统一,外交部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并开始正式与外国交涉收回海关主权。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美国、法国、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西班牙、日本十二个国家陆续与南京国民政府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关税条约”,承认了中国关税自主。
随后,国民政府对关税内容进行了逐步的改革,以银价征税改为以金价征税,并从1930年到1935年三次提高税率。
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货进口过多的局面,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关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