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点文言文重点翻译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9.63 KB
- 文档页数:8
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0篇)导语:文言文是古代人所特有的文学表达形式,文言文与今天的白话文有着较多的差别,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会较为吃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高中考纲内必考14篇文言翻译篇《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精选⾼中必背⽂⾔⽂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中必背⽂⾔⽂及翻译 师说 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知之者,孰能⽆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师之;⽣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于吾乎?是故⽆贵⽆贱,⽆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之⽆惑也难矣!古之圣⼈,其出⼈也远矣,犹且从师⽽问焉;今之众⼈,其下圣⼈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之所以为圣,愚⼈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择师⽽教之;于其⾝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学⽽⼤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之⼈,不耻相师。
⼠⼤夫之族,⽈师⽈弟⼦云者,则群聚⽽笑之。
问之,则⽈:“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之⼈,君⼦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常师。
孔⼦师郯⼦、苌弘、师襄、⽼聃。
郯⼦之徒,其贤不及孔⼦。
孔⼦⽈:三⼈⾏,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已。
李⽒⼦蟠,年⼗七,好古⽂,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古代求学的⼈必定有⽼师。
⽼师,是⽤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不是⼀⽣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在我之前的⼈,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师;出⽣在我之后的⼈,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就是⽼师在的地⽅。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高二语文必修5选修重点背诵及翻译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项羽之死》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高中考纲内必考14篇文言翻译篇《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完整)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鸿门宴》★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友好。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来到沛公的军营。
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详细地告诉了张良。
★4、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见识浅陋的小人劝我说:“据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打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1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象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着沛公。
★1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却听小人的话,要杀掉有功劳的人,这种做法是曾经灭亡的秦国(的做法)的继续罢了。
★1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微的中央,讲大礼不必计算细小的礼仪。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和楚国订立盟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跨越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君有恩惠,他许诺给您焦、瑕两城,(但是)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秦国)。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哪里会满足?在把东边的郑国作为它的边疆后,又计划向西面扩张它的领土。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师说》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10、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真理本来比我早。
1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原文:《滕王阁序》昔闻高阳之墟,有腾王阁者,高敞临江,重楼飞阁,朱栏玉砌,云雾缭绕。
每至春秋,宾客盈门,诗人饮酒,放歌高歌。
予尝登斯楼也,极目远眺,见长江之水,滔滔东流;遥望龟山,郁郁葱葱。
思古之幽情,发而为文。
翻译:《滕王阁序》从前听说高阳的遗址,有一个腾王阁,它高耸临江,重楼飞阁,朱红色的栏杆,白色的台阶,云雾缭绕。
每到春秋之际,宾客络绎不绝,诗人们饮酒作乐,高声歌唱。
我曾经登上这座楼,极目远眺,看到长江之水滚滚东流;远望龟山,郁郁葱葱。
思考古人的幽情,便发而为文。
原文:嗟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人秉烛夜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古人云:“千里共婵娟。
”今日之滕王阁,虽非昔日之盛,然登斯楼者,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唉!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人手持烛光夜游,美好的时光,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古人说:“千里共婵娟。
”今日的滕王阁,虽然不是昔日的盛景,但登上这座楼的人,也足以畅叙幽情。
原文:嗟乎!人生如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吾辈虽不及古人,然亦当效法古人,勉力学问,以期有朝一日,能成就一番事业。
翻译:唉!人生如梦,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动摇,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
我们虽然比不上古人,但也应该效法古人,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原文:嗟乎!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吾辈当以古人自勉,勿以物喜,勿以己悲。
翻译:唉!天地是万物的旅店,光阴是百代的过客。
而浮生若梦,欢愉又能有多少呢?古人手持烛光夜游,美好的时光,赏心乐事,四者兼备。
我们应当以古人为榜样,不要因为物质而喜悦,也不要因为自己而悲伤。
这篇《滕王阁序》以其优美的文辞、深刻的哲理,成为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这篇序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观,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二、《论语·为政》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三、《论语·八佾》原文:君子不器。
翻译:君子不是只懂得某一方面的技艺。
四、《论语·里仁》原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翻译: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有过错的时候,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他。
五、《论语·雍也》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六、《论语·述而》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七、《论语·泰伯》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壮志和毅力,肩负重任而路途遥远。
把仁义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非常重大吗?直到死亡才停止,不是非常遥远吗?八、《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追求的;如果不按照正道得到它们,就不去追求。
贫穷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按照正道摆脱它们,就不去摆脱。
君子离开了仁义,怎么能成就美名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违背仁义,无论是匆忙还是颠沛流离,都会坚守仁义之道。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目录必修一 (3)劝学 (3)师说 (4)赤壁赋 (5)始得西山晏游记 (8)必修二 (9)六国论 (9)阿房宫赋 (11)必修三 (13)指南录后序 (13)五人墓碑记 (17)烛之武退秦师 (19)谏太宗十思书 (20)廉颇蔺相如列传 (22)鸿门宴 (28)秋水 (33)非攻 (33)必修四 (34)季氏将伐颛臾 (34)寡人之于国也 (35)滕王阁序 (37)秋声赋 (40)必修五 (41)陈情表 (41)项脊轩志 (43)报任安书 (45)渔父 (49)逍遥游 (51)兰亭集序 (53)必修一(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文全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本文将提供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以便学生和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
以下是一些经典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1】《论语·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以致用,不是很令人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开心吗?人们不了解我却不生气,难道这不是君子的品质吗?”【2】《孟子·尽心下》原文: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矣。
其练有故也,得之则喜,不得则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内心的职责是思考,思考就能自然地得之。
当经过充分练习之后,得到了就会感到喜悦,不得到则会忧虑。
道德的实践,与老师的教导紧密相关。
老师的作用在于传承知识,接受教育,解决困惑。
【3】《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原文:此处更觉他不可思议:(甄)夫人自念:“幸而老爷即日起病,倘拖到明日,他老人家病即小好,明日问题就难办了。
”翻译:这一切更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甄夫人心中想道:“幸亏老爷今天生病,如果拖到明天,他老人家就不会那么有精力,问题就无法解决了。
”【4】《鲁迅文集·狂人日记》原文:一种苍凉的东西在我额上一碰,便似乎烫手,使我不得安然,在那短促的热烈中走来走去,似乎碾一声骨碎,还得仰面无辜地笑。
翻译:一种深深的沧桑感触触及我的额头,仿佛火热的触感让我不安,我在短暂而激烈的情感中徘徊,仿佛骨头被碾碎的声音,还必须仰天无辜地笑。
【5】《史记·项羽本纪》原文:项王被困垓下,弟项梁、项籍皆自杀。
王自刭,死者八万馀人,不胜其忧。
翻译:项王困守垓下时,他的弟弟项梁和项籍都自杀了。
王自己割脉自尽,死去的人有八万多,为此他痛不欲生。
以上是几个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示例,希望能对学习者和读者有所帮助。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古文,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中必背⽂⾔⽂及翻译⼤全。
欢迎阅读参考!1.⾼中必背⽂⾔⽂及翻译 兰亭集序 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曾不知⽼之将⾄。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曾不知⽼之将⾄⼀作:不知⽼之将⾄) 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能⼈都汇聚到这⾥,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
兰亭这个地⽅有⾼峻的⼭峰,茂盛⾼密的树林和⽵丛;⼜有清澈激荡的⽔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排列坐在曲⽔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天,天⽓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地上繁多的万物,⽤来舒展眼⼒,开阔胸怀,⾜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与⼈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
有的⼈在室内畅谈⾃⼰的胸怀抱负;有的⼈就着⾃⼰所爱好的事物,寄托⾃⼰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羁的⽣活。
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译文:我是高阳帝的后代,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在孟陬之地的摄提贞月,我生于庚寅年。
我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状况,赐给我一个美好的名字:名叫正则,字叫灵均。
二、《论语》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三、《庄子》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与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鱼儿在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四、《史记》原文:孔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译文:孔子说:“不进行教育就杀人,叫做虐;不加警告就期望成功,叫做暴;发布命令迟缓而限期紧迫,叫做贼。
”五、《诗经》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原文: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闻之,曰:“太子丹者,人臣之礼也。
”译文:燕国的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听说后,说:“太子丹,这是人臣的礼节。
”七、《左传》原文:晋侯问于士蒍曰:“吾其济乎?”对曰:“君其知之。
臣闻之,一夫荷戈,足以为天下笑;然而晋国,君之国也,未可量也。
”译文:晋献公问士蒍说:“我们能够成功吗?”士蒍回答说:“您应该知道。
我听说,一个勇士手持戈矛,足以使天下人嘲笑;然而晋国,是您的国家,不可估量。
”八、《后汉书》原文:光武以谦冲自牧,浮沉天下,三十余年,然后乃定。
臣诸葛亮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父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何以致其终?何使苍生俱遗?臣具以表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请赐臣死,臣未敢有辞。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矣。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请赐臣死,臣未敢有辞。
盖自臣到任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是以不敢息。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请赐臣死,臣未敢有辞。
盖自臣到任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是以不敢息。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臣诸葛亮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父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兰亭集序1.修禊事也举行驱除不详的礼俗之事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映衬围绕在亭子四周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引来清流急湍作为浮杯流觞的曲水,人们一次坐在曲水边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喝酒一边赋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意5.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暖畅快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抬头遥望辽阔的宇宙,低头观察繁盛的万物7.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所用来纵目游观,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觉听觉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的相处,转瞬间就度过了一生9.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在室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10.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有的人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自种,无拘无束,旷达放纵11.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虽然人们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各不相同1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但他们对所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1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待到他对于曾经喜爱的事物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1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仍然不能不因它而引发感慨。
何况人寿命长短随着自然造化,最终走向尽头15.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每当我看到前人引发人生感慨的缘由,跟我所感慨的像契符一样温和16.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没有不阅读文章截瘫哀悼的,不能明白于心1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殇为妄作我原本知道将死与深视为一件事的说法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杜撰的18.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此我一一记录与会者的名字,著录他们说作的诗。
即使时事变迁,事物有异,但他们引发感慨的缘由,表达的情致却是相同的逍遥游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向南海迁移的时候,翅膀拍击水面,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乘着旋转而上的暴风飞上数万里的天空,它是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的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如野马奔腾的雾气,飞荡的尘土,都是空中漂浮的生物气息相互吹拂形成的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空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天空高远没有尽头呢?4.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它俯视,也不过像人一样仰望天空罢了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风之积也不厚再说,水聚集得不深,风聚积得不深6.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那么它负载大船浮力不够升力不足7.坳堂芥胶背负青天堂上低洼处小草黏住背上承载着青天8.而后乃今培风而后乃今将图南然后才能凭借风飞翔然后才能计划向南飞行9.决起而飞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一下子飞起来有时飞不到树的高度就掉在地上罢了1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1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去近郊的,一天之返回;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头天夜里捣米准备粮食;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要用三个月积聚干粮12.朝菌不知晦朔此小年也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长度这就是短的寿命13.穷发之北天池不毛之地的北方天然形成的大海14.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乘着像羊角般的旋转风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越云层15.彼且奚适也腾跃而上蓬蒿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腾越着向上飞飞鹏和蒿草16.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所以那些贫才智胜任一官之职,品行可以团结一乡民众,德行可以合乎国君的要求,能力令一国民众相信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小燕雀这样所见甚小17.犹然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轻蔑地笑再说,即使世上所有的人都赞誉他也不会使他更加受到鼓励18.定乎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他能分清自我与外界的区别,辨清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如此而已19.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他在人间,没有急切追求。
即使如此,道德上还未达到高境界20.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犹有所待者也步伐轻快,姿态优美十五天后才回来他对求福的事,没有迫不及待2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于顺应天地的本性,驾驭六七的变化,来漫游于宇宙的人,他还凭借什么2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道德修养最高的人去我顺物,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有功,不求声名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惑的问题,就最终不能解决了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知识,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6.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他们超出一般人很多了,尚且跟从老师来学习请教7.耻学于师,则耻师焉不耻相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8.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聪明人更加充满,愚蠢的人更加愚蠢,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那些教小孩子的老师,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断句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请教老师,有的却不问老师,晓得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遗漏了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巫医乐师和各个行业的工匠艺人12.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就聚集到一起讥笑人家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是在令人羞愧,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14.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君子们看不起他们,如今他们的监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1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懂得知识,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专门的研究武传1.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年轻时,因为父亲的职任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黄迪的侍从官2. 数通使相窥观前后十余辈屡次互派试着窥探观察对方的情况前后有十几批3. 汉亦留之以相当汉朝也扣留他们来作抵押4. 且鞮侯单于初立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且鞮侯刚刚立为单于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5.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就派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6. 武与副中郎将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武与副中郎将胜以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卒侦察兵一百多人一同前往7. 置币遗单于非汉所望也备办了一些财务给单于不是汉所期望的8. 昆邪王姊子也后随浞野侯没胡中昆邪王姐姐的儿子后来跟随者浞野侯陷没在匈奴9. 及卫律所将降者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10. 相知,私候胜有交情私下拜访胜11.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幸蒙其赏赐我常能够为汉朝暗中埋伏用弩弓射死他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12. 独阏氏子弟在欲发生得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准备动手被活捉13.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单于让卫律审理这个案件14.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担心以前与常的谈话泄露把情况告诉武15.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事情到了像这样的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
等到被匈奴侮辱后才死,更加辜负对不起国家16. 果引胜果然引出胜17. 召诸贵人议召集贵族们商议18.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19.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单于派卫律召唤武来受审讯20. 屈节辱命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21. 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自己抱住、扶好武,派人骑马去找医生。
医生在地上挖坑,点燃无焰的火,把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22.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胜单于钦佩他的气节,早晚派人问候武,而逮捕监禁胜23. 会论虞常剑斩虞常已会同判定虞常的罪已经用剑斩死虞常24. 单于募降者赦罪当相坐本无谋招募投降的人就免罪相连坐治罪没有参与谋划25. 举剑拟之举起剑做要砍的样子26.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称王27.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白白地用身体给野草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28. 君因我降你通过我的关系投降29.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30.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挑拨汉天子与单于的关系,从旁观看祸败31. 律知武终不可胁不因威胁而屈服32.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把武囚禁起来,关在窖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33.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34. 牧羝,羝乳乃得归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35.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分别隔离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处所36. 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只能掘野鼠,收草实来吃37.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拄着汉朝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节上牛尾毛全部脱尽38.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武会编结打猎的网,矫正弓弩39. 武复穷厄武再次陷入困境,失意困窘40. 不敢求武为武置酒设乐访求备办酒宴,安排歌舞41. 虚心欲相待单于准备以礼相待42.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43.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前些时候你的大哥做奉车都尉,跟从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子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指控为犯了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44.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你弟弟跟从皇上去祭祀河东后土,一个骑着马的宦官与黄门驸马争着上船,宦官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45. 来时,大夫人已不幸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你的母亲已去世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46.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47.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关押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陵48.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没有定规,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
你又为谁守节呢49.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我武父子无功无德,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50. 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