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23.50 KB
- 文档页数:17
课时教案首页讲义: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方法1 一、互换法互换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装配精度要求。
1完全互换法装配时各零件不需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
其装配尺寸链采用极值公差公式计算。
图5-10a 所示一齿轮箱部件,装配后要求保证轴向间隙~0.7mm ,mm A 7.02.000++=。
其它有关零件的根本尺寸为:A 1=122mm ,A 2=28mm ,A 3=A 5=5mm 。
现确定各环的公差及其偏差。
图5-10 齿轮箱部件〔1〕查明并画出装配尺寸链 如图5-10b 所示,其中A 0为封闭环,A 1、A 2为增环,A 3、A 4、A 5为减环。
〔2〕确定组成环公差 各组成环公差之和等于或小于封闭环的公差,即:mm T Tn m i i5.001=≤∑+=先设各组成环的公差相等〔称等公差值法〕,求出各环的平均公差m T :mm mm n m T T m 1.055.00==+≥再按下述原那么进行调整:1〕标准件的尺寸公差大小取相应标准值〔如轴承环的厚度、弹性挡圈的厚度等〕;2〕尺寸相近、最终加工方法类同取相等公差值如有可能,那么取标准公差值;3〕难加工或难测量的尺寸,可取较大公差值;4〕外表粗糙度值小a R ≤μm 以下的尺寸,可取较小公差值。
〔3〕协调环及其选择原那么 因为封闭环的公差是装配要求确定的既定值,当大多数组成环取为标准公差值由后,就可能有一个组成环的公差值取的不是标准公差值,此组成环在尺寸链中起协调作用,这个组成环称为协调环。
其上、下偏差用极值法有关公式求出。
选择协调环的原那么为:1〕选择不需用定尺寸刀具加工、不需用极限量规检验的尺寸做协调环;2〕选易于加工的尺寸作协调环;或是将易于加工的尺寸公差从严取标准公差值,然后选一难于加工的尺寸作为协调环。
本例选定4A 为协调环。
1A 、2A 加工较难,公差放大些,3A 、5A 加工较易,公差放小些,设:mm T T mm T mm T 048.0084.016.05321====,,〔4〕组成环公差带的位置标注原那么 标注原那么有:1〕有配合关系的轴孔尺寸的公差带位置按配合性质查有关标准手册标注;2〕孔距尺寸的公差带位置按对称分布标注;3〕其他尺寸的公差带位置,在无具体要求时,一般按“入体〞方向标注;4〕协调环的公差带位置按尺寸链计算得到的上、下偏差的结果标注。
第三节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为保证一定的装配精度,应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性能要求,生产纲领和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装配方法。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一、互换法完全检验合格的零件,在装配时不经任何调整和修配就可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为互换法。
根据互换程度的不同,又有完全呼唤法和不完全互换法。
1、完全互换法完全互换法指装配中的每个待装的合格零件不需挑选、修配和调整,装配后就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这种方法是在满足各环经济精度的前提下,依靠控制零件的制造精度来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其装配尺寸链接极值法计算,即封闭环公差等各组成环公差之和。
采用完全互换法进行装配,装配过程简单、效率高;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低;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及实现自动化装配;容易实现零、部件的专业协作,组织专业化生产,降低成本;便于备件供应及机械维修工作。
因此,只要能满足零件加工的经济精度要求,无论在任何生产类型下,都应首先考虑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
由完全互换法采用极值法计算尺寸链,因此,当组成环数多时,组成环的公差就较小,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提高,可能使加工发生困难,甚至不可能达到。
所以,完全互换装配法多由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短环装配尺寸链。
2、不完全互换法装配时用极值法来分析备装零件,其实所有零件同时出现极值的概率是很小的。
因此,舍弃这些小概率情况将组成环公差适当加大,装配时少数的达不到装配要求的组件,部件或产品留待以后再分别进行处理,这种装配方法称不完全互换法(又称部分互换)。
不完全互换法的基本理论就是采用概率法,即按所有零件出现尺寸分布曲线的状态来处理。
假如封闭环的尺寸分布是正态分布曲线,其尺寸分散范围±30,则产品合格率有99.73%,也就是只有0.27%的产品达不到装配要求。
采用不完全互换法装配,可扩大组成环公差(比完全互换法扩大根号N倍),使零件加工容易,成本降低,同时保证装配精度要求。
但有部分产品要进行返修,因此,不完全互换法多用于大批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不太高而组成环数较多的装配尺寸链中。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嘿,你知道不?保证装配精度那可是超级重要的事儿!就好比搭积木,要是每一块都放得歪歪扭扭,那最后搭出来的肯定不咋地。
那到底咋保证装配精度呢?首先得有精准的测量工具呀!这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有好枪一样,没有靠谱的测量工具,咋能知道零件尺寸对不对呢?然后呢,装配的过程得小心翼翼,就像对待宝贝一样。
要是大手大脚,那零件不得被弄坏呀?这安全性和稳定性咋保证呢?那必须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呀!要是瞎搞,出了事儿可咋办?
说到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
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哪儿哪儿都离不开保证装配精度。
这就好比做饭得放盐一样,没了装配精度,那些机器还能好好运转吗?优势也很明显呀!精度高了,机器性能就好,使用寿命也长。
这不是明摆着的好处吗?
咱再说说实际案例。
有个工厂,以前不重视装配精度,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老是出问题。
后来他们痛定思痛,严格把控装配精度,哇塞,产品质量那是蹭蹭往上涨。
这效果,杠杠的!
所以呀,保证装配精度真的超级重要,咱可不能马虎。
一定要用好测量工具,严格按规程操作,这样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产品。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装配精度检测与调整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装配的精度检测与调整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精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装配精度检测的方法、常见问题以及调整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装配精度检测的方法1.1 模型约束法模型约束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装配精度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设计阶段使用虚拟模型对构件进行约束,并根据模型数据获取实际构件尺寸与位置的偏差。
这样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构件之间是否存在误差,并采取相应的预调或者修正措施。
1.2 三维激光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法通过使用激光扫描仪对装配体进行扫描,获取点云数据,并将点云数据转化为三维图像。
基于这样得到的三维图像,可以进行构件尺寸、平面度、直线度等各项指标的评估,从而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3 远心雷射摄像测距术该方法适用于远距离的装配精度检测。
通过使用雷射测距仪与摄像机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实时获取构件位移信息,并计算出实际装配误差。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实时性强,非常适合长距离、大型构件的精度检测。
二、装配精度检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2.1 构件尺寸偏差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由于制造加工和运输等环节可能会引起构件尺寸的偏差。
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尺寸调整以保证装配的精度。
调整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整方式,可以采用切割、焊接、打磨等方式对构件进行修正。
同时,还可以利用调整垫片或者金属套管等辅助材料来补偿尺寸偏差。
2.2 构件间位置误差在装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准确的情况。
例如,墙板之间的错位、楼梯踏面高低之间的不一致等问题。
调整措施:通过模型约束法或者三维激光扫描法识别出具体的位置偏差,并进行相应调整。
可以采用推拉、千分尺等工具进行微调,或者通过改变固定方式来实现位置的修正。
2.3 土建基础误差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土建基础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装配件的精确安装。
如果土建基础存在误差,将导致装配件无法准确安装到位。
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要保证装配精度,可以采用以下四种装配方法:1.传统装配方法:传统的装配方法包括手工装配和简单的工具辅助装配。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容易掌握,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装配过程。
但是由于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和装配精度的差异,传统装配方法的精度较低,容易出现误差。
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产品。
2.半自动化装配方法:半自动化装配方法是在传统装配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自动化装配设备和工具。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装配精度和工作效率,并且减少了人为误差的可能性。
比如采用气动工具、电动工具等进行装配,可以提高装配精度和速度。
3.自动化装配方法:自动化装配方法是指利用自动化装配设备和机器人对产品进行装配,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干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装配精度高,能够保证装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自动化装配方法还具有工作效率高、人力成本低等优点。
但是自动化装配方法的成本较高,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适用于对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
4.数字化装配方法:数字化装配方法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对产品进行装配。
通过建立数字化的产品模型和装配模拟,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工人准确了解装配过程和步骤,从而提高装配精度。
数字化装配方法主要包括虚拟装配、增强现实装配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少装配误差,提高装配精度,并且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装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冲突。
综上所述,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分别是传统装配方法、半自动化装配方法、自动化装配方法和数字化装配方法。
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成本,可以选择适合的装配方法,并结合相关的工艺控制手段,从而保证装配精度,提高产品质量。
保证装配同心度的方法
要保证装配同心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使用高精度加工设备: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加工设备,可以保证加工出来的零件具有较高的同心度。
2. 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根据零件的材质、尺寸和形状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加工工艺,以避免零件因冷却变形而影响同心度。
3. 对加工工序进行检测:在加工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对加工的每个工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加工误差,确保同心度。
4. 提高加工员技术素质:加工员应具有高水平的加工技能和经验,确保操作规范、熟练,减少误差的产生。
5. 保持工作环境稳定:加工零件时,要保持环境温度稳定、湿度合适,确保加工机床、工件和刀具处于合适的工作状态,也有助于保持同心度。
6. 进行装配前的检查:在装配前,应对零件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零件具有合格的同心度,避免装配后出现误差。
7. 装配过程中进行测量:在装配过程中,应对装配的零件进行测量,及时发现和纠正装配误差,确保同心度。
8. 选用合适的装配方法:根据零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如压装、热装、冷装等,以避免零件因受力变形而影响同心度。
9. 定期维护和保养:对装配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装配同心度。
10. 持续改进和优化:通过对装配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装配技术水平,提高装配同心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保证装配同心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装配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装配精度的提高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减少生产成本。
本文将介绍一些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1.设计与制造工艺的统一首先,要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装配精度的要求,通过优化设计,将装配精度的要求融入到产品形态和结构中。
在产品制造工艺的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装配精度的控制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因制造工艺的不合理而引入装配误差。
2.合理选择装配工具在装配过程中,合理选择和使用装配工具也是确保装配精度的关键。
合理选择的装配工具能够保证装配过程中的精度要求,并且能够确保装配零件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角度的准确性。
3.优化装配顺序装配精度的控制还需要考虑装配的顺序。
在装配产品时,应确定一个合理的装配顺序,排除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影响。
首先装配那些对装配精度影响较大的关键部件,再逐步装配其他零部件,最后进行调整和校正。
4.采用检测与校正技术在装配过程中,及时进行检测和校正也是保证装配精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合适的检测工具和设备,对装配过程中的尺寸、间隙和对位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装配误差。
同时,可以采用自动化装配设备或机器人等先进装配技术,提高装配的精度和效率。
5.培训与标准化装配工人的培训和标准化也是保证装配精度的重要环节。
通过培训,将装配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装配意识提高到一个统一的标准,避免人为因素引入装配误差。
同时,制定相应的装配标准和规范,确保装配过程的一致性和可控性。
总结起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包括设计与制造工艺的统一、合理选择装配工具、优化装配顺序、采用检测与校正技术以及培训与标准化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装配精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传统制造业,也适用于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装配精度的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装配精度的那些事儿!你说啥是装配精度呀?就好比你组装一个模型,每个零件都得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不能这儿歪一点儿,那儿斜一点儿,这就是要保证一定的精度嘛!那怎么才能做到呢?咱先说说选择合适的零部件,这就跟找对象似的,得找个合适的呀!不能随随便便就拉一个来凑数。
质量好的零部件,那就是好的基础,就像盖房子得有坚固的砖头一样。
要是零部件本身就不咋地,那还谈什么装配精度呢,那不是开玩笑嘛!然后呢,装配的过程也得讲究。
就像做菜,火候、调料都得恰到好处。
装配的时候,得轻拿轻放,不能毛手毛脚的,不然一不小心就把零件给弄坏了或者装错了位置。
你想想,要是你正拼着一个拼图,突然手一抖把一块给弄破了,那得多郁闷呀!还有啊,工具也很重要呢!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得有好武器一样。
合适的工具能让装配事半功倍。
要是用错了工具,那不就像用勺子去挖地,费劲还干不好事儿。
测量和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就像是给装配成果来个“体检”,看看哪儿不合适赶紧调整。
可不能等都装完了才发现问题,那可就麻烦大了。
就像你出门前照镜子,发现衣服穿反了,赶紧换过来,总比出去了被人笑话好吧!再说说装配的顺序,这可不能乱来。
得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就像走迷宫,得沿着正确的路走才能走到终点。
要是东一下西一下地乱装,那最后肯定是一团糟。
咱平时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呀。
比如搭积木,你得把每一块都放对地方,才能搭出漂亮的造型。
还有拼乐高,那也是得细心、耐心,才能拼出精彩的作品。
这不都是在追求一种精度嘛!装配精度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态度问题。
你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就像对待自己的宝贝一样,精心呵护。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装配出来的东西质量过硬,用起来放心。
总之呢,要想保证装配精度,就得从零部件的选择开始,到装配过程、工具使用、测量调整,再到装配顺序,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只要咱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这就是装配精度的方法,大家可得记住咯!。
七、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为了保证装配精度,人们创造了许多巧妙的装配工艺方法。
这些方法经过人们长期以来的丰富、发展和完善,又成为有理论指导、有实践基础的科学方法。
具体可归纳为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四大类。
1.互换法用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
按互换程度不同,又分为完全互换法与部分互换法两种。
(1)完全互换法完全互换法就是机器在装配过程中每个待装配零件不需挑选、修配和调整,装配后就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
该方法装配工作较简单、生产率高、有利于组织生产协作和流水作业、对工人技术要求较低、也有利于机器的维修。
(2)部分互换法部分互换法又称不完全互换法。
它是将各相关零件的制造公差适当放大,使加工容易而经济,又能保证绝大多数产品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方法。
部分互换法是以概率论原理为基础。
当零件的生产数量足够大时,加工后的零件尺寸一般在公差带上呈正态分布,而且平均尺寸在公差带中点附近出现的概率最大;在接近上、下极限尺寸处,零件尺寸出现概率很小;在一个产品的装配中,各相关零件的尺寸恰巧都是极限尺寸的概率就更小。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累积误差就会超出装配允许公差。
因此,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将装配中可能出现的废品控制在一个极小的比例之内。
对于这一小部分不能满足要求的产品,也需进行经济核算或采取补救措施。
2、选配法选配法就是当装配精度要求极高,零件制造公差限制很严,致使几乎无法加工或加工成本太高时,可将制造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来保证装配精度的一种装配方法。
按其选配方式不同,又分为直接选配法、分组选配法和复合选配法。
(1)直接选配法零件按经济精度制造,凭工人经验直接从待装零件中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
这种方法简单,装配质量与装配工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不稳定。
一般用于装配精度要求相对不高,装配节奏要求不严的小批量生产的装配中。
装配方法及精度选择一、装配方法在生产中能确保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1.互换法互换法即零件具有互换性,装配时各相关零件不用经过任何选择、调整和选配,装上后就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零件磨损或损坏后,再买一个新的同类零件更换即可正常使用。
实质上是直接靠零件的制造质量来保证装配精度。
根据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不同,互换法又分为完全互换法和不完全互换法。
(1)完全互换法用极值法解尺寸链确定各相关零件尺寸公差和偏差,就能保证每个零件装上后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称为完全互换法。
其特点为,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易于组织流水作业及自动化装配,也便于企业间的协作和用户维修。
但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提高了加工成本。
当组成环较多时,零件难以按经济精度加工。
此方法适于“高精度、少环数或低精度、多环数尺寸链的”大批量生产中。
(2)不完全互换法用概率法解尺寸链确定各相关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偏差,就能保证绝大部分零件装上后达到装配精度要求,只有0. 27%的可能出现不合格的情况,称为不完全互换法。
此方法使零件加工容易,降低了成本,特别适用于装配节拍不严格的大批量生产中。
2.选配法当装配精度很高,用互换法装配无法满足要求时,即组成环的公差很小难于加工,可用选配法。
该方法将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
(1)直接选配法由工人凭经验从待装配的零件中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装配不事先分组,装配质量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但装配效率低,装配时间不固定,不宜用于节拍要求较严的大批量生产。
(2)分组选配法分组选配法又称分组互换法,即将组成环的公差放大n倍,然后将加工后的零件按实测尺寸大小分成n组,按对应组进行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采用分组选配法,需要具备以下几点:1)配合件的公差应相等,公差增大的方向应相同,放大的倍数就是分组数。
2)只能放大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值不能一同放大。
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方法
1. 使用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工具:选择精度高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加工,能够提高装配的精度。
例如,使用数控机床、高精度的刀具和量具等。
2. 严格控制加工工艺流程:在装配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要求。
特别是在涉及到关键尺寸和配合公差的部分,要进行特殊处理,以确保装配的精度。
3. 使用合适的检测和测量工具:在装配过程中,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测,以确保装配的精度。
例如,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量具,如三坐标测量机、光学测量仪等,对关键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及时发现和纠正装配偏差。
4. 进行装配前的配合试验和调整:在正式装配之前,进行配合试验和调整,以确保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和公差符合要求。
通过试验和调整,可以找出并解决装配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最终的装配精度。
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归纳权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四大类。
一、互换装配法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
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装配法可分为完全互换装配法和不完全互换装配法,现分述如下:1.完全互换装配法(1)定义: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不需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
(2)特点:优点: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质量是靠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效率高(零件不需挑选,不需修磨);易于实现自动装配,便于组织流水作业;产品维修方便。
不足之处: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组成环数较多时,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规定得严,零件制造困难,加工成本高。
(3)应用:完全互换装配法适用于在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或组成环数虽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机器结构。
(4) 完全互换法装配时零件公差的确定:1)确定封闭环:封闭环是产品装配后的精度,其要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
封闭环的公差T0由产品的精度确定。
2)查明全部组成环,画装配尺寸链图:根据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由封闭环的一端开始查找全部组成环,然后画出装配尺寸链图。
3)校核各环的基本尺寸:各环的基本尺寸必须满足下式要求:Ao=ΣAi -ΣAi 即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4)决定各组成环的公差:各组成环的公差必须满足下式的要求:To≥ΣTi 即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不允许大于封闭环的公差。
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Tp可按下式确定:Tp=To/m 式中:m----为组成环数。
各组成环公差的分配应考虑以下因素:a)孔比轴难加工,孔的公差应比轴的公差选择大一些;例如:孔、轴配合H7/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