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保证机械装配精度的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948.50 KB
- 文档页数:74
课时教案首页讲义: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方法1 一、互换法互换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装配精度要求。
1完全互换法装配时各零件不需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
其装配尺寸链采用极值公差公式计算。
图5-10a 所示一齿轮箱部件,装配后要求保证轴向间隙~0.7mm ,mm A 7.02.000++=。
其它有关零件的根本尺寸为:A 1=122mm ,A 2=28mm ,A 3=A 5=5mm 。
现确定各环的公差及其偏差。
图5-10 齿轮箱部件〔1〕查明并画出装配尺寸链 如图5-10b 所示,其中A 0为封闭环,A 1、A 2为增环,A 3、A 4、A 5为减环。
〔2〕确定组成环公差 各组成环公差之和等于或小于封闭环的公差,即:mm T Tn m i i5.001=≤∑+=先设各组成环的公差相等〔称等公差值法〕,求出各环的平均公差m T :mm mm n m T T m 1.055.00==+≥再按下述原那么进行调整:1〕标准件的尺寸公差大小取相应标准值〔如轴承环的厚度、弹性挡圈的厚度等〕;2〕尺寸相近、最终加工方法类同取相等公差值如有可能,那么取标准公差值;3〕难加工或难测量的尺寸,可取较大公差值;4〕外表粗糙度值小a R ≤μm 以下的尺寸,可取较小公差值。
〔3〕协调环及其选择原那么 因为封闭环的公差是装配要求确定的既定值,当大多数组成环取为标准公差值由后,就可能有一个组成环的公差值取的不是标准公差值,此组成环在尺寸链中起协调作用,这个组成环称为协调环。
其上、下偏差用极值法有关公式求出。
选择协调环的原那么为:1〕选择不需用定尺寸刀具加工、不需用极限量规检验的尺寸做协调环;2〕选易于加工的尺寸作协调环;或是将易于加工的尺寸公差从严取标准公差值,然后选一难于加工的尺寸作为协调环。
本例选定4A 为协调环。
1A 、2A 加工较难,公差放大些,3A 、5A 加工较易,公差放小些,设:mm T T mm T mm T 048.0084.016.05321====,,〔4〕组成环公差带的位置标注原那么 标注原那么有:1〕有配合关系的轴孔尺寸的公差带位置按配合性质查有关标准手册标注;2〕孔距尺寸的公差带位置按对称分布标注;3〕其他尺寸的公差带位置,在无具体要求时,一般按“入体〞方向标注;4〕协调环的公差带位置按尺寸链计算得到的上、下偏差的结果标注。
第三节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为保证一定的装配精度,应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性能要求,生产纲领和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装配方法。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一、互换法完全检验合格的零件,在装配时不经任何调整和修配就可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为互换法。
根据互换程度的不同,又有完全呼唤法和不完全互换法。
1、完全互换法完全互换法指装配中的每个待装的合格零件不需挑选、修配和调整,装配后就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这种方法是在满足各环经济精度的前提下,依靠控制零件的制造精度来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其装配尺寸链接极值法计算,即封闭环公差等各组成环公差之和。
采用完全互换法进行装配,装配过程简单、效率高;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低;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及实现自动化装配;容易实现零、部件的专业协作,组织专业化生产,降低成本;便于备件供应及机械维修工作。
因此,只要能满足零件加工的经济精度要求,无论在任何生产类型下,都应首先考虑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
由完全互换法采用极值法计算尺寸链,因此,当组成环数多时,组成环的公差就较小,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提高,可能使加工发生困难,甚至不可能达到。
所以,完全互换装配法多由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短环装配尺寸链。
2、不完全互换法装配时用极值法来分析备装零件,其实所有零件同时出现极值的概率是很小的。
因此,舍弃这些小概率情况将组成环公差适当加大,装配时少数的达不到装配要求的组件,部件或产品留待以后再分别进行处理,这种装配方法称不完全互换法(又称部分互换)。
不完全互换法的基本理论就是采用概率法,即按所有零件出现尺寸分布曲线的状态来处理。
假如封闭环的尺寸分布是正态分布曲线,其尺寸分散范围±30,则产品合格率有99.73%,也就是只有0.27%的产品达不到装配要求。
采用不完全互换法装配,可扩大组成环公差(比完全互换法扩大根号N倍),使零件加工容易,成本降低,同时保证装配精度要求。
但有部分产品要进行返修,因此,不完全互换法多用于大批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不太高而组成环数较多的装配尺寸链中。
名词解释1.刀具耐用度 2.内联系传动链3。
夹紧4。
精基准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6.变值系统误差7.强迫振动 8。
简单成形运动9.(液压系统的)压力 10.设计基准11.六点定位原理 12.封闭环13.复合成形运动 14.原理误差15。
磨削烧伤 16.完全定位填充题1.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即和.2.夹具的基本组成有元件、装置、元件、和其它元件。
3.根据产品零件的大小和生产纲领,机械制造生产一般可以分为、和三种不同的生产类型。
4.机床精度中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包括机床主轴误差和机床导轨误差。
其中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包括、和三种基本形式。
5.下图为车削工件端面的示意图,图上标注的主运动是,主偏角是,刀具前角是 ,加工(过渡)表面是 .6. 数控机床是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机床本体。
7. 大规格的换向阀一般采用电液换向阀结构,它是由大规格带阻尼器的液动换向阀和小规格的____________换向阀两部分组合而成。
8. 工艺尺寸链中最终由其它尺寸所间接保证的环,称为____________环。
9. 正态分布曲线中,分布曲线与横坐标所围成的面积包括了全部零件数,故其面积等于____________,其中±3σ范围内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5。
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____________和作用点。
10. 工件表面粗糙度越小,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工件的疲劳强度就____________。
11. 在夹紧装置中,基本的夹紧机构类型有:____________、螺旋夹紧机构和偏心夹紧机构.12. 对于在高转速、重载荷条件下工作的轴,其毛坯的制造方法是____________.13。
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__.14。
基准平面确定后,前刀面由_______和______两个角确定;后刀面由-—和——两个角确定.15. 切削层公称横截面参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讲义2007-11-03 20:091. 装配的概念:装配就是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并对其进行调试和检测的工艺过程。
其中,把零件、组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称为部装;把零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产品的过程称为总装。
2. 装配的工作内容:2.1清洗:清洗的目的是祛除零件表面或部件中的油污以及机械杂质。
清洗的方法有擦洗、锓洗、喷洗和超声波清洗等。
2.2联接:将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结合在一起的工作称为联接。
可拆卸的联接有螺纹联接、键联接和销联接等;不可拆卸联接有过盈配合联接、焊接、铆接等。
2.3校正、调整和配作:校正就是在装配过程中通过找正、找平及相应的调整工作来确定相关零件的相互位置关系;调整就是调节相关零件的相互位置,除了在配合校正中所作的对零部件间位置精度的调节之外,还包括对各运动副间隙的调整以保证零部件间的运动精度;配作是指在装配过程中的配钻、配铰、配刮、配磨等一些附加的钳工和机加工工作。
2.4平衡:平衡的方法有加重、减重、调节等。
3.装配的精度3.1装配精度的内容3.1.1尺寸精度:指装配后零部件间应保证的距离和间隙。
3.1.2位置精度:指装配后零部件间应保证的平行度、垂直度等。
3.1.3运动精度:指装配后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在运动方向和运动准确性上应保证的要求。
3.1.4接触精度:指两配合表面、接触表面和连接表面间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和接触点分布的要求。
3.2影响装配精度的因素3.1零件的加工精度3.2零件之间的配合要求和接触质量3.3零件的变性3.4旋转零件的不平衡3.5个人的装配技术4.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4.1互换法4.1.1完全互换法: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需要挑选、修配和调整,就可以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
4.1.2部分互换法4.2选配法4.2.1直接选配法4.2.2分组选配法4.2.3复合选配法4.3修配法4.4调整法5.装配尺寸链5.1装配尺寸链的概念:在机器的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归纳权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四大类。
一、互换装配法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
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装配法可分为完全互换装配法和不完全互换装配法,现分述如下:1.完全互换装配法(1)定义: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不需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
(2)特点:优点: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质量是靠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效率高(零件不需挑选,不需修磨);易于实现自动装配,便于组织流水作业;产品维修方便。
不足之处: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组成环数较多时,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规定得严,零件制造困难,加工成本高。
(3)应用:完全互换装配法适用于在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或组成环数虽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机器结构。
(4) 完全互换法装配时零件公差的确定:1)确定封闭环:封闭环是产品装配后的精度,其要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
封闭环的公差T0由产品的精度确定。
2)查明全部组成环,画装配尺寸链图:根据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由封闭环的一端开始查找全部组成环,然后画出装配尺寸链图。
3)校核各环的基本尺寸:各环的基本尺寸必须满足下式要求:Ao=ΣAi-ΣAi 即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4)决定各组成环的公差:各组成环的公差必须满足下式的要求:To≥ΣTi 即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不允许大于封闭环的公差。
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Tp可按下式确定:Tp=To/m 式中:m----为组成环数。
各组成环公差的分配应考虑以下因素:a)孔比轴难加工,孔的公差应比轴的公差选择大一些;例如:孔、轴配合H7/h6。
b)尺寸大的零件比尺寸小的零件难加工,大尺寸零件的公差取大一些;c)组成环是标准件尺寸时,其公差值是确定值,可在相关标准中查询。
一.机械装配精度1.装配精度内涵.装配精度指产品装配后几何参数实际达到的精度.一般包含如下内容. (1)尺寸精度指相关零、部件间的距离精度及配合精度.如卷筒主轴与相关零件间的间隙;相配合零件间的过盈量。
(2)位置精度指相关零件的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如各卷筒之间的平行度;各卷筒与电机及过桥的垂直度;卷筒上轴承与下轴承的同轴度等.(3)相对运动精度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及速度上的精度.如模盒出线与卷筒进线的同心度;各带的传动精度等.(4)接触精度指产品中两配合表面,接触表面和连接表面间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大小和接触点的分布情况.如带啮合,各轴承与挡油板之间的接触精度等.2.影响装配精度的因素机械产品及其部件均由零件组成.各相关零件的误差的累积将反映于装配精度.因此,产品的装配精度首先受到零件(特别是关键零件,如卷筒锥度部份与轴的贴合度)的加工精度的影响.零件间的配合与接触质量影响到整个产品的精度,尤其是刚度及抗振性,因此,提高零件间配合面的接触刚度亦有利于提高产品装配精度.另外,零件在加工和装配中因x,热应力x等所引起的变形对装配精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无疑,零件精度是影响产品装配精度的首要因素.而产品装配中装配方法的选用对装配精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单件小批量生产及装配要求较高时,仅采用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往往不经济和不易满足装配要求而通过装配中的选配,调整和修配等手段(合适的装配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非常重要. 总之,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依靠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合理的装配方法共同保证.二.机械装配基本工作内容1.清洗主要目的是去除零件表面或部件中的油污及机械杂质.2.连接装配中的连接方式往往有两类:可拆连接和不可拆连接.可拆连接指在装配后可方便拆卸而不会导致任何零件的损坏,拆卸后还可方便地重装.如螺纹连接,键连接等.不可拆连接指装配后一般不再拆卸,若拆卸往往损坏其中的某些零件.如焊接,铆接等.3.调整包含平衡,校正,配作等.平衡指对产品中旋转零,部件进行平衡包括静平衡和动平衡,以防止产品使用中的出现振动.校正指产品中各相关零,部件间找正相互位置,并通过适当的调整方法,达到装配精度要求.配作指两个零件装配后固定其相互位置的加工,如配钻,配铰等.亦有为改善两零件表面结合精度的加工,如配刮,配研及配磨等.配作一般需与校正调整工作结合进行.4,检验和实验产品装配完毕,应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对产品进行较全面的检验和实验工作,合格后方准出厂. 装配工作除上述内容外,还有油漆,包装等.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机械装配中的配合与间隙控制技术机械装配中的配合与间隙控制技术是保证机械装配精度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合适的配合与间隙控制技术能够避免零件之间的过紧或者过松,保证零件的正常运转和装配的可靠性。
本文将从配合和间隙两个方面探讨机械装配中的配合与间隙控制技术。
一、配合技术在机械装配中,配合技术主要是指零件之间的互相咬合、衔接或相对定位的关系。
合适的配合技术可以保证零件在装配后的运行中不会出现松动、卡死等问题。
1. 基准配合基准配合是指将零件的加工尺寸设计为相对于某一基准的大小,通过基准间隙或基准配合来实现零件装配时的定位和衔接。
常见的基准配合有轴向配合、面向配合和键配合等。
2. 运动配合运动配合是指用于传递运动和承受载荷的零件之间的配合。
为了保证运动配合的装配精度和质量,常常采用配合间隙调节、振动装配、热装配和力装配等技术手段。
二、间隙控制技术间隙是指零件间的间距或者间隙大小。
在机械装配中,合理控制间隙大小对于零件的装配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1. 预留间隙预留间隙是在零件设计和加工中预先考虑到装配时的热胀冷缩、工艺偏差和公差堆积等因素,留出一定的间隙空间。
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同工况下零件的装配和运行都不受到较大的影响。
2. 制造间隙制造间隙是指在零件的设计和加工过程中,合理安排工艺参数和公差范围,使得零件之间具有一定的配合间隙。
通过制造间隙来控制零件之间的运动自由度,保证装配质量和功能。
三、配合与间隙控制技术的调试方法在实际的机械装配中,为了保证配合与间隙控制技术的有效实施,可以采取以下调试方法:1. 测试装配在装配过程中,通过逐步装配和调整的方式,进行试装和测试装配。
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检查装配后的零件间隙、配合情况和装配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装配问题。
2. 精细调整对于需要高精度的机械装配,可以采用精细调整的方法。
通过微小的调整和控制,使得零件的配合和间隙达到最佳状态,实现装配精度和性能的最大化。
第1章思考题1、有人说:“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只要有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完全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欠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不会出现过定位",上面这些说法都对吗?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2、“工件夹紧后,位置不动了,其所有自由度就都被限制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某机床厂年产CW6140普通车床5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20%,废品率为4%,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
此主轴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应有什么特点?4、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加工过程分别为:(1)用4轴钻同时钻4个孔;(2)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以上两种加工情况各有几个工步和工位?图1 工件5、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2所示定位方案中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的情况。
图2 定位分析3—活动锥销6、图3所示为某箱体零件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中指出:(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图3 基准分析第1章思考题答案1、有人说:“工件在夹具中装夹,只要有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完全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是欠定位”,“凡是少于6个定位支承点,就不会出现过定位”,上面这些说法都不对。
例如:在球体上铣通平面只需一个定位支承点限制一个自由度就可满足要求,而这种定位方式并不是欠定位.2、“工件夹紧后,位置不动了,其所有自由度就都被限制了",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在分析定位时不应考虑力的影响。
“工件的自由度被限制”,是指工件在某座标方向上有了确定的位置,而不是指工件在受到使之脱离支承点的外力时,不能运动。
“工件夹紧后,位置不动了”,这是夹紧的任务,并不一定就说明工件的所有自由度就都被限制了。
4、都只有1个工步.工位:(1)1;(2)45、限制5个自由度6、(1)铣削平面2时的设计基准:3;定位基准:1;及测量基准:1 (2)镗孔4时的设计基准:5;定位基准:1及测量基准:不定第2章思考题1、试分析下图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2、横磨一刚度很大的工件(见下图),若径向磨削力为300N,头、尾架刚度分别为50000 N/mm 和40000N/mm,试分析加工后工件的形状,并计算形状误差。
浅谈“如何提高装配精度”对于机械产品,装配精度是保证产品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要达到装配精度,不能只依賴于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靠装配的工艺技术。
装配是机械制造过程的最后阶段,装配工作的好坏对生产进度,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百分之百的合格零件,由于装配工艺的不合理,就不能实现产品所设计的要求,反之,如果采取正确的装配方法和科学的搭配同样精度的零件,可以装配出质量优、寿命长很受用户欢迎的产品来,甚至对于那些零件精度不高,但经过修配和调整后仍能装配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来。
标签:装配精度加工精度装配方法如何提高装配精度。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对于装配方法归纳起来有四种,即互换装配法、分组装配法、修配装配法、调整装配法1.互换装配法:零件不需经过任何选择、修配和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用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
用于高精度的少环尺寸链,或低精度的多环尺寸链的大批大量生产中。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装配法可分为完全互换装配法和不完全互换装配法。
(1)完全互换法指在装配时,各组成环零件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它的优点: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装配机械化、自动化;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和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
缺点: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组成环数目较多时,各环公差值会很小,即零件的加工经济性较差。
(2)不完全互换法指对于大多数产品,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但少数产品有可能出现废品的装配法。
它的特点是零件所规定的公差比完全互换法所规定的公差大,有利于零件的经济加工;装配简单、方便;在装配中,应采取适当措施来排除个别产品因公差超出而产生废品。
2.选择装配法:是将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选择装配法。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这几个原理,你必须掌握)机械产品的精度要求,最终是靠装配实现的。
产品的装配精度、结构和生产类型不同,采用的装配方法也不同。
生产中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1、互换法互换法是装配过程中,同种零部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方法。
产品采用互换装配法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部件的加工精度。
互换法的实质就是用控制零部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
采用互换法保证产品装配精度时,零部件公差的确定有两种方法:极值法和概率法。
采用极值法时,如果各有关零部件(组成环)的公差之和小于或等于装配公差(封闭环公差),故装配中同种零部件可以完全互换,即装配时零部件不经任何选择、修配和调整,均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因此称为“完全互换法”。
用概率法时,如果各有关零部件(组成环)公差值合适,当生产条件比较稳定,从而使各组成环的尺寸分布也比较稳定时,也能达到完全互换的效果。
否则,将有一部分产品达不到装配精度的要求,因此称为“不完全互换法”,也称为“大数互换法”。
显然,概率法适用于较大批量生产。
用不完全互换法比用完全互换法对各组成环加工要求放松了,可降低各组成环的加工成本。
但装配后可能会有少量的产品达不到装配精度要求。
这一问题一般可通过更换组成环中的1~2个零件加以解决。
采用完全互换法进行装配,可以使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易于组织流水作业及自动化装配,也便于采用协作方式组织专业化生产。
因此,只要能满足零件加工的经济精度要求,无论何种生产类型都应首先考虑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
但是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组成环数较多时,零件就难以按经济精度制造。
这时在较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就可考虑采用不完全互换法装配。
2、选配法在大量或成批生产条件下,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且组成环数较少时,可考虑采用选配法装配。
选配法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来加工,装配时选择适当的零件配套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中的机械装配与调试技巧机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机械装配与调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装配和调试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机械装配与调试的基本技巧。
一、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机械装配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这包括查看图纸和相关资料,了解装配过程和要求,确保所需零部件和工具的准备充分。
在零部件检查方面,要仔细检查零部件的质量和尺寸,确保符合要求。
同时,合理安排工作空间,保持整洁,便于操作和查找零部件。
二、装配的基本技巧1. 确定装配顺序:根据机械装配的复杂程度和零部件的结构特点,确定合理的装配顺序。
一般情况下,应先装配较小的零部件,再逐步组装成大的部件,最后完成整机的装配。
在进行组装时,还需注意装配零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和位置关系。
2. 使用正确的工具:在机械装配过程中,正确使用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减少装配中的问题和错误。
同时,要随时关注工具的状况,确保其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
对于需要切削加工的零部件,应选择质量好、刃口锋利的切削工具。
3. 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装配:在机械装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装配。
这包括装配顺序、装配工艺、装配方法等。
同时,要注意零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和位置关系,确保装配的精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三、调试的基本技巧1. 检查装配质量:在装配完成后,首先需要检查装配的质量。
这包括检查零部件的配合间隙、位置关系,检查装配紧固件的紧固力度等。
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漏装、错装等。
2. 逐步调试:调试过程中,需要逐步进行,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首先进行简单的调试,再逐步进行复杂的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调试结果和细节,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 合理利用测试设备和工具:在机械调试中,合理利用测试设备和工具是提高调试效率的重要手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1.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包括轨迹法、成形法和展成法。
2.当主轴回转产生纯径向跳动和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椭圆形。
3.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4.表面残余拉(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在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变大。
6.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等。
7.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共振现象。
8.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刻划、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0.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封闭性。
12.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珩磨、研磨、超精加工和抛光等方法。
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4.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引起。
18.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零件的加工误差越小,加工精度就越高。
20.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
22.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3.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小,加工精度就越高。
保证装配精度得四种装配方法保证装配精度得方法可归纳权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与调整装配法四大类。
一、互换装配法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得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与调整就能达到规定得装配精度要求。
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得制造精度。
根据零件得互换程度,互换装配法可分为完全互换装配法与不完全互换装配法,现分述如下:1、完全互换装配法(1)定义: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不需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得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
(2)特点:优点: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质量就是靠零件得加工精度来保证);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效率高(零件不需挑选,不需修磨);易于实现自动装配,便于组织流水作业;产品维修方便。
不足之处: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就是在组成环数较多时,组成环得制造公差规定得严,零件制造困难,加工成本高。
(3)应用:完全互换装配法适用于在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或组成环数虽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得机器结构。
(4) 完全互换法装配时零件公差得确定:1)确定封闭环:封闭环就是产品装配后得精度,其要满足产品得技术要求。
封闭环得公差T0由产品得精度确定。
2)查明全部组成环,画装配尺寸链图:根据装配尺寸链得建立方法,由封闭环得一端开始查找全部组成环,然后画出装配尺寸链图。
3)校核各环得基本尺寸:各环得基本尺寸必须满足下式要求:Ao=ΣAi-ΣAi 即封闭环得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得基本尺寸之与减去所有减环得基本尺寸之与。
4)决定各组成环得公差:各组成环得公差必须满足下式得要求:To≥ΣTi 即各组成环得公差之与不允许大于封闭环得公差。
各组成环得平均公差Tp可按下式确定:Tp=To/m 式中:m----为组成环数。
各组成环公差得分配应考虑以下因素:a)孔比轴难加工,孔得公差应比轴得公差选择大一些;例如:孔、轴配合H7/h6。
b)尺寸大得零件比尺寸小得零件难加工,大尺寸零件得公差取大一些;c)组成环就是标准件尺寸时,其公差值就是确定值,可在相关标准中查询。
七、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为了保证装配精度,人们创造了许多巧妙的装配工艺方法。
这些方法经过人们长期以来的丰富、发展和完善,又成为有理论指导、有实践基础的科学方法。
具体可归纳为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四大类。
1.互换法用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
按互换程度不同,又分为完全互换法与部分互换法两种。
(1)完全互换法完全互换法就是机器在装配过程中每个待装配零件不需挑选、修配和调整,装配后就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
该方法装配工作较简单、生产率高、有利于组织生产协作和流水作业、对工人技术要求较低、也有利于机器的维修。
(2)部分互换法部分互换法又称不完全互换法。
它是将各相关零件的制造公差适当放大,使加工容易而经济,又能保证绝大多数产品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方法。
部分互换法是以概率论原理为基础。
当零件的生产数量足够大时,加工后的零件尺寸一般在公差带上呈正态分布,而且平均尺寸在公差带中点附近出现的概率最大;在接近上、下极限尺寸处,零件尺寸出现概率很小;在一个产品的装配中,各相关零件的尺寸恰巧都是极限尺寸的概率就更小。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累积误差就会超出装配允许公差。
因此,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将装配中可能出现的废品控制在一个极小的比例之内。
对于这一小部分不能满足要求的产品,也需进行经济核算或采取补救措施。
2、选配法选配法就是当装配精度要求极高,零件制造公差限制很严,致使几乎无法加工或加工成本太高时,可将制造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来保证装配精度的一种装配方法。
按其选配方式不同,又分为直接选配法、分组选配法和复合选配法。
(1)直接选配法零件按经济精度制造,凭工人经验直接从待装零件中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
这种方法简单,装配质量与装配工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不稳定。
一般用于装配精度要求相对不高,装配节奏要求不严的小批量生产的装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