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扩散峰度成像评价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_胡瑞
- 格式:pdf
- 大小:407.47 KB
- 文档页数:5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阿尔茨海默病脑白质特征任哲;韩立婷;巩姝彤;姚旭峰;吴韬【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2(49)6【摘要】目的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脑白质特征探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特异性影像标志物。
方法选用公开数据集ADNI中43例AD、187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145例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的T1加权的结构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DTI数据,基于解剖图谱的分析法计算不同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DA)和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D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全脑及脑区的弥散特征值,寻找特异性脑区,并与MMSE和CDR-SB评分进行Pearson关联。
结果AD组特异性脑区均出现FA值下降,而MD、DA、DR值升高。
特异性脑区有FA值7个,MD值14个,DA值11个,DR值18个。
双侧扣带(海马)的MD值、右扣带(海马)的DA值和左扣带(海马)的DR值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双侧扣带(海马)的MD值、胼胝体膝部DA值、双侧扣带(海马)的DA和DR值与CDR-SB评分均呈正相关。
结论DTI脑白质特征能反应人脑白质的变化,其中AD组脑白质结构变化明显,且其特异性脑区可作为AD诊断的影像标志物。
【总页数】8页(P869-876)【作者】任哲;韩立婷;巩姝彤;姚旭峰;吴韬【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波谱成像对早产儿缺血缺氧脑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2.弥散张量成像对阿尔茨海默病脑白质改变的评价3.阿尔茨海默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灌注研究进展4.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改变的研究5.NBNA评分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早产儿脑白质发育评价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高光峰;祁吉
【期刊名称】《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06(029)004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发病因素.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控,MRI检查是有效的.扩散张量成像较常规MRI对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更敏感,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病的病理变化,而且可反映其微观结构的变化,有助于在脑皮质发生明显萎缩之前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早期诊断.【总页数】5页(P233-237)
【作者】高光峰;祁吉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医学影像研究所,300192;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医学影像研究所,3001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纤维束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研究 [J], 涂灿;汪建华;廖海波;江凯;于志海;王海涛;吴盛赞;于亮;卢斌
2.扩散张量成像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J], 武金龙;张辉
3.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纤维束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研究 [J], 谷梅兰
4.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J], 赵
德政
5.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J], 王辉;董付存;田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扩散峰度成像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额叶前皮质微结构变化中的应用分析刘东涛;李坤;卜乔;潘振宇;周立春;胡文立【摘要】目的探讨MR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额叶前皮质微结构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脑小血管病住院患者79例,经头部MRI和MR血管成像证实,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总体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根据是否存在MCI,将79例患者分为MCI组(46例)和无MCI组(33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神经心理学测评结果,包括MoCA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常规MR形态学及DKI扫描结果.选择患者额叶前皮质为感兴趣区,即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内侧额上回、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测量兴趣区的DKI相关参数,包括平均扩散率(MD)、扩散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扩散峰度(AK)、平均扩散峰度(MK)和径向扩散峰度(RK).对多个兴趣区的多次比较应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P值,校正P值以P<0.008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CI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低于无MCI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9,22)分比27(25,28)分,Z=-6.836,P<0.01];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HAMD评分、HAMA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MCI组患者FA、AK、MK值均低于无MCI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6±0.03比0.18±0.03、0.64±0.08比0.70±0.06、0.67±0.09比0.73±0.06,均P<0.008),MD、RK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8);在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MD、FA、AK、MK、RK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8).(3)MD、FA、AK、MK及RK值在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双侧内侧额上回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8).结论 DKI技术可尝试用于MCI患者额叶前皮质微结构改变的观察,DKI相关参数在MCI患者临床影像学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9(016)003【总页数】6页(P123-128)【关键词】认知障碍;磁共振成像,弥散;扩散峰度成像;额叶前皮质【作者】刘东涛;李坤;卜乔;潘振宇;周立春;胡文立【作者单位】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且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1]。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 11 月第 29卷第 11 期Chin J Behav M e d Brain Sci,N o v e m b e r 2020,V〇1. 29,No. 11•983••临床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扩散张量成像自动纤维定量分析陈飞1青钊2戴真煜1姚立正1董从松1穆天池1李卫萍2王澍1张冰21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盐城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科224001 ;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影像科210008通信作者:张冰,Email:zhangbing—nanjing@【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 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自动纤维定量(automatic fiber quantification,AFQ)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 D)诊断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搜集21例A D患者(A D组)和33例正常对照(N C组)的临床和M R资料。
采用A F Q软件分析D T I数据,追踪脑内20根白质纤维束,比较各纤维束各项异性指数(fractional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的组间差异。
沿每根纤维束走行方向分成100等份,将各等份的F A或M D值作为一个特征。
筛选具有组间差异的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 machine,SVM)留一法交叉验证对A D和N C进行分类。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分类效能。
结果20根纤维束中的11根[左/右丘脑前束(anterior thalamic radiation,ATR)、左/右皮质 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CST)、胼 月氐体膝部束 (corpus callosum,CC Genu)、右下纵束(longitudinal fasciculus,ILF)、右上纵束(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SLF)、左/右钩状束(uncinated fasciculus,U F)和左/右弓形束(arcuate fasciculus,A F)]在所有受检者中被成功追踪。
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詹秀萍;祁维民;史琴;成江;孟玥;李海宁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24(39)6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的患病率逐年增高。
因此,研究AD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新型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AD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价值。
现就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自由水扩散磁共振成像、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技术在AD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总页数】5页(P815-819)
【作者】詹秀萍;祁维民;史琴;成江;孟玥;李海宁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宁夏回族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7;R445.2;R44
【相关文献】
1.扩散张量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海马的研究进展
2.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3.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临床认知
评价相关性4.磁共振增强成像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5.磁共振自由水扩散张量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尔茨海默病的MR诊断价值
杨玉粉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咨讯》
【年(卷),期】2010(002)034
【摘要】目的评价MR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5年来我院及兄弟医院36例AD或临床高度可疑AD病例的MR检查情况,结合临床及其它相关资料,对MR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AD的MR表现以脑萎缩、白质变性为主,尤其颞叶海马.36例病人临床高度怀疑AD早期者9例,3例MR阴性,6例有阳性表现;符合临床AD中期12例,MR皆有典型的阳性表现;符合临床AD晚期15例,MR阳性表现更显著.结论 AD病理改变主要以颞叶为主的脑萎缩及脑髓鞘与轴索丢失,白质病变在AD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MR对AD的诊断可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总页数】2页(P287-288)
【作者】杨玉粉
【作者单位】嵩县中医院,河南,嵩县,471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脑脊液谷胱甘肽氧化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诊断价值
2.血清Flotillin表达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3.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结构核磁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4.miR-138、miR-338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5.嗅觉功能联合尿液AD7c-NTP检测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新型扩散成像技术研究年老对大脑微观结构的影响邵涵钰【期刊名称】《磁共振成像》【年(卷),期】2016(007)003【摘要】了解年老过程中大脑在细胞水平上发生的变化对于揭示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原因有重要意义。
扩散MRI (diffusion MRI,dMRI)技术是目前惟一可以无创探查活体组织微观结构的方法。
扩散张量成像(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dMRI技术,但是由于某些固有缺陷,它不能充分刻画大脑组织的微观结构。
作者介绍三种可以有效弥补DTI不足的新型扩散成像方法: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扩散的受阻受限合成模型(composite hindered and restricted model of diffusion,CHARMED)和神经突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 NODDI)。
联合使用DTI和这些新技术,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年老如何影响大脑的微观结构。
【总页数】8页(P218-225)【作者】邵涵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338【相关文献】1.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大脑思考模式 [J], 顾春;侯和南2.牙科热压铸造技术对新型牙科玻璃陶瓷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J], 高婧;陈吉华;王富;孙翔;邓再喜;王辉;赵三军3.晶化热处理对新型牙科玻璃陶瓷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J], 王富;陈吉华;高静;马新沛;李光新4.牙科热压技术对新型玻璃陶瓷微观结构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J], 王富;陈吉华;高婧;马新沛;李光新5.利用子宫内胚胎电转技术研究Frizzled 10在大脑皮质发育中的功能 [J], 刘斌;顾小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孙亲利1,2,李贤军1,李梦轩1,尚进1,刘哲1,金超1,张玉利1,刘聪聪1,鱼博浪1,杨健1,2*探究脑发育是脑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通过测量生物体内水分子扩散运动情况来检测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成为在体无创研究脑发育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主要用于脑白质的研究[1-2],而对脑灰质的研究较少。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假定水分子运动在单室模型内,以自由、非受限的形式进行扩散,扩散位移呈高斯分布,获得的参量有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平行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和垂直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分析水分子扩散程度和方向性的信息,可用于脑白质微观结构的评价[3-4],而脑灰质为各向同性结构,其FA 较低,对灰质变化的敏感度有限[5-6]。
在生物体内,水分子的运动因细胞间结构、细胞内外受限程度、细胞膜的渗透性以及游离、结合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而表现复杂,并不真正处于随机状态[7-8]。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是一种新型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是DTI 技术的延伸,通过引入峰度(kurtosis)的概念来量化真实水分子扩散位移与理想的高斯分布水分子扩散位移间的偏离,以此来表示水分子扩散受限程度以及扩散的不均质性,更加接近组织微环境中的水分子真实扩散模型[8-9]。
DKI技术可同时获得DTI的参量(如FA、MD、AD、RD)和DKI的参量,DKI参量包括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平行扩散峰度(axial kurtosis,AK)和垂直扩散峰度(radial kurtosis,RK),通过测量水分子非高斯扩散特性,更为全面地检测脑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6,10-13],观察水分子在脑白质内交叉和发散神经纤维的扩散优于常规的DTI技术,尤其对水分子在脑灰质内相对各向同性的扩散其敏感性高于DTI,对脑灰质不均质性的显示优于DTI技术[13-16]。
基于扩散峰度成像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结构网络的研究目的: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老年人认知障碍、残疾以及死亡的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大脑由复杂的细胞结构组成。
既往基于高斯模型的扩散张量成像不能很好地解释大脑结构的复杂性。
扩散峰度成像是一种基于大脑非高斯扩散特性的新型成像方式。
此次研究通过构建扩散峰度网络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潜在的病理机制。
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苏北人民医院诊断为很可能的阿尔茨海默病的21位患者及作为对照组的19位健康受试者,所有被试都进行磁共振检查以及认知量表评估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利用扩散峰度指标构建基于群体的脑灰质协变网络以及基于个人的脑白质结构网络,并使用图论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1)扩散峰度网络在健康受试者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均呈现出小世界特性。
(2)与对照组相比,以扩散峰度指标平均峰度值构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灰质网络表现为特征路径长度增加,集群系数降低,脑网络的优化程度降低。
(3)以扩散峰度指标(平均峰度值、径向扩散峰度值、轴向扩散峰度值、峰度分数各向异性、部分各向异性、平均扩散系数、径向扩散系数和轴向扩散系数)为加权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白质网络呈现出特征路径长度降低以及全局效率增加,而以纤维数量为加权的脑白质网络则呈现出相反的结果。
(4)更多的扩散峰度指标相比于弥散指标显现出两组间小世界属性的差异。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扩散峰度指标比同类弥散张量指标显示了与认知评分更高的相关性。
(5)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默认网络中的核心脑区减少。
结论:在基于扩散峰度成像构建的脑灰质以及白质网络中,我们观察到阿尔茨海默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小世界属性的差异以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默认网络脑区连接性的降低。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非高斯参数的测量,扩散峰度成像可能提供比弥散张量成像更多有关微观结构改变的信息。
扩散峰度指标可以通过描述灰质和白质的微观结构,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检测和进展监测的神经影像标志物。
扩散峰度成像评价正常成人脑灰白质差异魏璇;马金宇;哈若水;陈大治;董国斌;杨杰;金国宏【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13(029)012【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在不同性别和侧别正常成人脑灰、白质中的差异.方法采用3.0TMR仪对43名正常成人行DKI扫描,应用Functool软件手动勾画出双侧丘脑内侧核、双侧侧脑室前、后角的ROI,分别测量同一部位左右两侧和不同性别的平均峰度(MK)、径向峰度(RK)、峰度各项异性(K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丘脑内侧核的MK值及R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侧脑室前、后角白质的MK、RK、K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性别侧脑室前、后角的MK、RK及K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K及RK值可作为鉴别脑灰、白质的高度敏感指标,为临床诊断脑部病变提供影像学依据;DKI技术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总页数】5页(P1941-1945)【作者】魏璇;马金宇;哈若水;陈大治;董国斌;杨杰;金国宏【作者单位】宁夏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银川750004;宁夏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宁夏银川 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2;R445.2【相关文献】1.扩散峰度成像在正常成人脑组织中可重复性的研究 [J], 鲍道亮;张梅芳;苏丽清;肖友平;曹喜生;姚逸琦;陈韵彬2.正常成人脑结构年龄相关性变化的扩散峰度成像研究 [J], 郑慧鑫;张辉;王效春;谭艳;秦江波;张锁旺;张磊;王乐;吴晓峰3.扩散峰度成像在正常成人脑组织中的应用价值 [J], 郑慧鑫;张辉;王效春;谭艳;秦江波;张锁旺;张磊;王乐;吴晓峰4.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对慢性高原病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白质微结构的对照研究 [J], 孙艳秋;国静静;张永海;邓文友5.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对脑小血管病早期脑损害的检测价值 [J], 司童;陈佳庆;陈薇;张尤桥;郭岳霖;吴焕泽;容宇;李洪标;潘业鑫;郑晓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枢神经影像学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evaluation of brain white mattermicrostructure changes in Alzheimer diseaseHU Rui1,TAN Fan1,CHEN Xueqiang1,XU Lin1,MIAO Yanwei2*(1.Department of Radiology,Shiyan Taihe Hospital,Shiyan442000,China;2.Department ofRadi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116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white matter microstructure of Alzheimer disease(AD)with diffusionkurtosis imaging(DKI).Methods Twenty three cases of AD(AD group)and twenty four cases of volunteers(HC group)underwent conventional MR scan and DKI.Bilateral mean kurtosis(MK),axial kurtosis(Ka),radial kurtosis(Kr),meandiffusivity(MD),axial diffusivity(Da),radial diffusivity(Dr)and FA values of frontal lobe-white matter(WM),parietallobe-WM,occipital lobe-WM,temporal lobe-WM,an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pos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external capsule,splenium of the corpus callosum,genu of the corpus callosum,trunk of the corpus callosum wereobtained.ROC curve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to diagnosis AD.Results Compared with HCgroup,the value of MK,Ka and Kr in AD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parietal lobe-WM,temporal lobe-WM and ex-ternal capsule;MK and Kr value also decreased in occipital lobe-WM;MK and Ka value decreased in anterior limb of theinternal capsule and genu of the corpus callosum;MK and Kr value decreased in trunk of the corpus callosum;Ka value de-creased in splenium of the corpus callosum and pos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all P<0.05).MD,Da and Dr valueincreased in frontal lobe-WM,an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and trunk of the corpus callosum;MD and Dr values in-creased in parietal lobe-WM,temporal lobe-WM and external capsule;MD and Da value increased in splenium of the corpuscallosum;MD value increased in pos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and genu of the corpus callosum;Dr value increasedin occipital lobe-WM(all P<0.05).FA value in AD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frontal lobe-WM,parietal lobe-WM,occipital lobe-WM,temporal lobe-WM,trunk of the corpus callosum,genu of the corpus callosum,an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and external capsule(all P<0.05).The biggest area under ROC curve which was 0.95was Dr value in thetemporal lobe-WM.The MK,Ka,Kr and FA values showe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MSE score;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presented between MD,Da,Dr and MMSE score in all regions.Conclusion DKI parameters may be more ac-curate in the assessment of microstructure damage in white matter of AD patients.The Dr value in the temporal lobe-WMcan be as the best parameter of differentiation AD from controls.[Key words] Alzheimer diseas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OI:10.13929/j.1003-3289.2016.01.009[第一作者]胡瑞(1987—),女,湖北十堰人,硕士,医师。
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
E-mail:hurui127@sina.com[通信作者]苗延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116000。
E-mail:ywmiao716@163.com[收稿日期]2015-05-09 [修回日期]2015-07-29扩散峰度成像评价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胡 瑞1,谭 凡1,陈学强1,徐 霖1,苗延巍2*(1.十堰市太和医院影像中心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116000)[摘 要] 目的 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
方法 对23例AD患者(AD组)和24名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常规MR序列及DKI扫描,手动测量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内·53·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年第32卷第1期 Chin J Med Imaging Technol,2016,Vol 32,No 1囊(前、后肢)、外囊、胼胝体(膝、干、压部)的DKI参数,包括扩散峰度(MK)、横向峰度(Ka)、径向峰度(Kr)、平均扩散率(MD)、横向扩散率(Da)、径向扩散率(Dr)及FA值。
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参数值诊断AD的效能。
结果 与HC组相比,AD组的顶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外囊的MK、Ka、Kr值均降低;枕叶皮层下白质的MK、Kr值均降低;内囊前肢、胼胝体膝的MK、Ka值均降低;胼胝体干的MK、Kr值均降低;胼胝体压、内囊后肢的Ka值降低(P均<0.05)。
额叶皮层下白质、内囊前肢、胼胝体干的MD、Da、Dr值均升高;顶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外囊的MD、Dr值均升高;胼胝体压部的MD、Da值均升高;内囊后肢、胼胝体膝的MD值均升高;枕叶皮层下白质的Dr值升高(P均<0.05)。
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膝、内囊前肢、外囊的FA值减小(P均<0.05)。
颞叶皮层下白质Dr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
所有部位的MK、Ka、Kr及FA值与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MD、Da及Dr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
结论 DKI参数可反映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颞叶皮层下白质的Dr值是鉴别AD患者与正常人的最佳指标。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中图分类号] R749.16;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289(2016)01-0035-0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是引起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以往对AD患者的MRI研究主要集中于形态学测量,通过定量分析易受累结构的萎缩程度评估AD的病情。
但目前临床发现早期诊断AD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有研究[1-2]报道在AD患者发生器质性改变之前,采用DTI技术可发现AD患者与正常人脑结构存在差异。
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较DTI技术能更准确地探测到水分子非高斯分布的扩散,更真实地反映组织的微结构改变。
本研究旨在采用DKI技术对A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的脑白质进行定量测量和分析,探讨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临床确诊为AD的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57~85岁,平均(71.4±8.7)岁,病程3~10年。
受教育程度:文盲2人,小学学历13人,中学及以上学历8人。
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