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并发症
- 格式:ppt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8
精品文档腹股沟疝考题姓名 ____________一、填空题(20分)1、腹股沟疝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疝囊结构。
2、耻骨肌孔被位于前面的腹股沟韧带和其后面的髂耻束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上区有精索经过,下区的侧面有股血管穿过。
3、针对腹股沟疝发病的两大原因我们就可以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1、减少腹内压。
2、加强腹壁薄弱处。
4、滑动性疝属难复性疝的一种类型,因其有部分疝囊是由腹腔内脏所构成。
5、嵌顿性疝是疝内容物在疝环部位受压,不能还纳,可有某些临床症状(如腹痛和消化道梗阻的表现)但尚未发生血运障碍。
6、典型的腹股沟疝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确立诊断。
7、绞窄性疝是嵌顿性疝病程的延续,疝内容物出现了血运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因肠穿孔、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8、股疝因为发生嵌顿和绞窄概率较大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9、腹股沟疝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时机,推荐在切开皮肤前30min至1h开始静脉给药。
10、腹股沟疝常规手术可进一步分为组织对组织的张力缝合修补(也称为经典手术)手术,和使用疝修补材料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11、腹股沟疝就手术方式和方法而言,外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加以选择。
11、Bassini、Shouldice等腹股沟疝修补术,称为常规腹股沟疝手术(经典手术、张力疝修补术)12、单纯平片修补(Lichtenstein等)和网塞-平片修补(如Rutkow等)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二、判断题(20分)1、腹股沟区好发疝的解剖基础是腹股沟区仅一层腹外斜肌的腱膜和一层非薄的腹横筋膜,力量极为薄弱。
()2、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时不用做疝修补。
()3、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方法中手术是唯一治疗手段。
()4、绞窄性疝可危及生命。
()5、影像学中的疝囊重建技术是明确腹股沟疝诊断唯一办法。
()6、成人腹股沟疝可通过外科手术、疝的局部注射等方法而治愈。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成因分析及防治体会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常见的腹股沟疝治疗方法,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修补疝区。
在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清肿的情况,这对患者康复和手术效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成因分析及防治问题,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血清肿的成因分析1. 术前因素: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之前,患者可能存在一些术前因素,如肥胖、高龄、合并其他疾病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
术前存在的疝囊内脂肪组织和腹壁软组织薄弱也是血清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2. 术中操作: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如果医生没有正确操作腹腔镜技术,可能会导致术后出血较多,或者在疝囊内残留黏连组织和血凝块等,这些都是血清肿的发生原因。
3. 术后疼痛控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一定的术后疼痛,如果疼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患者可能会出现过度的活动或者咳嗽等现象,从而导致血清肿的发生。
4. 术后并发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可能会发生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也会增加血清肿的风险。
二、血清肿的防治体会1. 术前评估:在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合并疾病情况,以及疝囊的内部情况,从而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术中精细操作: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精细操作,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避免在疝囊内留下残留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对于复杂病例,医生可以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技术,减少对腹壁的创伤。
3. 术后疼痛控制:术后对疼痛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止痛药物,避免患者出现过度用力活动和咳嗽等现象。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用腹腔镜下行胸腔镜下注射硬膜外阻滞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4. 术后监测:对于术后出现血清肿的患者,医生需要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要如何护理随着现代医疗手段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工作中,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等优势。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仍然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或者引发并发症,导致患者的预后恢复受到影响。
因此必须要做好后期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
1.保持合适的体位一般来说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平卧的体位,如果采用上半身麻醉的方式,6个小时之内不能抬头或者下床;如果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则对体位没有特殊要求。
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恶心或者呕吐的情况,需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在呕吐的过程中出现误吸。
采用张力修补术的患者在术后6个小时之内需要采取半卧位的方式,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膝下垫一个软枕,使患者的髋关节处于微屈的状态,提高阴囊位置,减轻腹壁张力。
同时在会阴口的位置放置一个盐袋,持续6到24个小时。
一般来说,患者术后几天后需要下地活动,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下床活动时间。
张力修补术一般需要患者平卧3到7天后再下地。
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6个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活动量。
2.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一般患者术后都需要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以及脉搏等方面的变化,如果发现任何一项指标出现异常都需要及时通知医生。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切口位置以及神志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比如术后切口位置有无出现渗液,有无出血情况等,如果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也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3.做好引流护理工作术后患者都需要留置引流管,在引流护理中,首先需要做好管道的固定,利用别针将负压引流球进行固定,防止患者在体位变换的过程对管道牵引导致滑落。
其次,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性,在引流工作中需要保证负压引流球的负压状态,防止患者翻身或者移动等导致管道扭曲、滑脱或者被压迫,保证引流的效果。
再次,做好患者的清洁工作,防止发生术后感染的情况。
一般会阴部每天都需要清洗一次,并定时对负压球以及导尿袋进行更换,更换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无菌技术,更换的时间一般为一周2次。
腹腔镜疝修补TEP、TAPP、IPOM术的手术方式及优缺点【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腹腔腹膜前补片修补术,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腹腔内补片植入术,三种手术方式的操作以及优缺点,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式。
方法笔者收集了大量腹腔镜疝修补tep、tapp、ipom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结果ipom易学、简单,应用在腹股沟疝比较容易出现并发症。
tep手术操作方式与tapp手术操作根本相同,这两种手术方式在腹腔镜修补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等几个方面没有显出的差异性。
结论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主治医师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腹腔腹膜前补片修补术;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腹腔内补片植入术早在1982年腹股沟疝囊结扎术报道以来,腹腔镜疝修补术就逐渐在临床上应用开来。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技术也不断开展和成熟,比方说,多种疝治疗仪器的研究、医师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补片的研究开发,大大促进了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飞速开展。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食管裂孔疝、切口疝以及腹股沟疝等修补中来。
1腹腔内补片植入手术腹腔内补片植入手术〔ipom〕这种手术方式是在腹腔镜可视环境下,在腹壁疝缺损位置覆盖并固定补片,不做腹膜别离。
这种手术主要适用于切口疝的治疗,应用在腹股沟疝在医学界存在争议。
主要是因为:第一,腹腔黏连,直接在腹腔内植入聚丙烯补片,会导致肠管与补片直接接触,手术之后会发生肠堵塞、肠粘连的可能。
第二,补片移位,因为不切开腹膜、不暴露腱膜或腹横筋膜等比较牢固的层,只是简单地使用钉枪固定腹膜,患者脂肪层不同、钉子长度有限,这些因素都会引发补片松动。
第三,补片的费用也相对较高。
现阶段使用的补片价格非常高,有两个不同的面,粗糙一面放置在腹壁上,较为光滑的一面朝向肠道,可以预防发生肠粘连。
这种手术显著的优势就是易学、简单,操作步骤分为三步:第一,进入腹腔之后成功建立气腹。
第二,将切口周围粘连切除。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原因及对策庄哲宏;张剑宝;梁智浩;张冬辉;谭诗成;何葵【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方法选取我科从2012年4月到2016年6月间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共251例,观察术后1个月内血清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找出其原因及探讨处理对策。
结果4年间共发生血清肿42例,大多数无需处理,仅3例需抽液并加压治疗,全部42例患者未发生感染。
血肿可能与年龄、手术方式和伴随较严重的疾病有关。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血清肿可能涉及到年龄、手术方法及严重的伴随疾病有关。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asons and treatment of seroma formation after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LIHR). Methods A total of 251 c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June 2016 were included in the cohort. All patients underment LIHR and their data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seroma in 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s was observed. Results Forty-two patients were suffered from seroma after LIHR in this during period and most of them got well without any intervention except three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drainage by puncture and compression therapy. Seroma after LIHR were associated with age , surgical approach and severe concomitant diseases. Conclusion Pay attention to aged patients and their concomitant diseas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choose the best treatment.【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6(016)005【总页数】4页(P580-583)【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血清肿【作者】庄哲宏;张剑宝;梁智浩;张冬辉;谭诗成;何葵【作者单位】518033 广东深圳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胃肠外科;518033 广东深圳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胃肠外科;518033 广东深圳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胃肠外科;518033 广东深圳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胃肠外科;518033 广东深圳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胃肠外科;518033 广东深圳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胃肠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2+1约3%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1,2],其中血清肿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虽然大多数无需有创处理,但一部分在完全吸收前容易与术后复发相混淆,引起患者焦虑或不满,甚至产生医疗纠纷,所以应尽量减少其发生率。
疝气腹腔镜手术后注意事项在临床上所指的疝气微创手术也就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它的方法有四种:一种是经腹膜前法,另一种是完全经腹膜外法,还有一种是经腹腔内法,最后一种为单纯的疝环缝合法。
一般来说疝气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轻,而且患者恢复比较快,术后复发率很低的特点。
另外一个特别好的优点是,患者术后不会出现局部的牵拉感,而且经腹腔镜疝修补可以同时检查双侧的腹股沟疝和股疝,有可能会发现亚临床的对侧疝并同时与实施修补。
但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于医疗设备要求比较高需要全身麻醉,手术费用也是比较高,另外对于手术医生的医疗水平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术后同样需要注意一些护理事项才能确保患者快速康复。
术后短时间注意事项1、因为腹腔镜手术需要全麻,患者术后常规使用监护仪器监测心肺情况,如无特殊一般术后6小时可进流质饮食。
大部分患者不需要留置导尿管,如患者有留置导尿管,术后即间断夹闭尿管锻炼膀胱功能,尽早拔管。
2、术后第一天,患者可下床进行上厕所、在走廊散步、进食等日常活动。
一般术后24小时以内出院,恢复日常活动。
如果术中使用引流管,根据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决定拔管及出院时间。
3、术后不适感:(1)穿刺孔切口处轻度疼痛。
(2)因为腹股沟区补片的尺寸约10X15公分,腹股沟区可能存在异物感,主要表现为活动时腹股沟或者阴囊区域疼痛、肿胀、麻木等不适。
(3)这些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随时间推移,可自行消失。
4、术后切口换药:(1)如使用医用胶布封闭伤口,无缝线,则术后第二天可以进行淋浴,切勿搓洗伤口处,以免胶布脱落,水分进入伤口。
胶布封闭的切口无需换药。
(2)如伤口有缝线,可进行擦身,但应避免伤口及敷料进水,伤口需2-3天换药,术后一周左右的时间拆线5、应避免的活动:(1)尽量戒烟,因为吸烟可能影响胶原代谢(2)三个月内避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动作,如突然剧烈咳嗽、用力活动、用力排大便、搬提重物、长时间上下楼梯、登山、骑脚踏车、快速跑步等剧烈运动(3)三个月内避免练气功、吹笛子等使腹腔内压增高的活动。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8.136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因素分析王浩1,孙思思2,杨士柏1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普外二科,山东临沂276000;2.临沂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山东临沂27600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影响患者发生血清肿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1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血清肿分为血清肿组(21例)和对照组(152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形成血清肿的相关因素。
结果本研究患者共173例,术后形成血清肿21例(12.14%)。
两组疝囊类型、手术方式、补片类型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直疝、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式(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TEP)、普通型补片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均是患者术后形成血清肿的影响因素(OR=5.882、7.366、4.024、3.496、5.991,P<0.05)。
结论直疝、TEP、普通型补片以及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均是影响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形成血清肿的原因。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血清肿[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9(b)-0136-04Analysis of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Seroma after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WANG Hao1, SUN Sisi2, YANG Shibai1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I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6000 China;2.Electrocardiography Department, Linyi People's Hospital,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6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seroma in patients after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17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surgery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 2019 to October 2022.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serum swelling after surger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serum swelling group (21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152 cases). The basic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serum swell⁃ing. Results There were a total of 173 patients in this study, and 21 cases (12.14%) developed serum tumors after sur⁃gery. The hernia sac type, operation mode, patch type, and whether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irect hernia,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TEP), ordinary patch,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were al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seroma formation (OR=5.882, 7.366, 4.024, 3.496, 5.991, P<0.05). Conclusion Straight hernia, complete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style (TEP), common type of patch, and combin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or hypertension are the reasons affecting postoperative seroma form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Key words] Inguinal; Hernia; Repair; Seroma腹股沟疝可见于婴幼儿及中老年人,其成人发病原因主要为腹股沟区域的胶原代谢紊乱引起腹[作者简介] 王浩(1987-),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普外专业腹壁疝。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在外科中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技术合理、安全的无张力修补手术,主要是在腹壁打洞置入观察镜,利用长器械分离疝囊,然后植入补片,一般包括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前者需要进入腹腔切开腹膜分离疝囊,后者则不需进入腹腔,是在腹膜前分离疝囊。
一般情况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复发率是比较低的,为1%-2%,相当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手术。
一、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一、术后疼痛感属于轻微程度。
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后有着非常明显的疼痛感,一般在术后的三天内会通过注射止痛药降低疼痛感,在术后一周左右仍然存在疼痛感。
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后几乎没有疼痛感,在术后也不需要利用止痛药。
二是:术后恢复比较快。
传统开放手术后患者一般需要住院一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出院,并在两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恢复基本活动。
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一般2-3天的时间就可以出院,并在出院后就可以恢复基本活动,大大缩短恢复时间。
三是:切口小,美观。
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在腹股沟区切一个大概7-8cm长的切口。
而腹腔镜手术则需要在腹壁上切三个0.5-1.0cm的小切口,不会留下很大的疤痕。
四是:术后的应激反应比较小:由于传统开放手术后疼痛感比较大,非常容易刺激患者,进而增加心肺器官的负担。
而腹腔镜收手术的疼痛感比较小,患者的反应比较小,不会出现很大波动。
另外,就是腹腔镜手术可以同时处理腹股沟疝和其他疾病,如:阑尾炎、胆囊结石等,针对双侧腹股沟疝不需要额外增加切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且在治疗复发疝时可以避免原来的手术切口,使得手术更加简单。
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前注意事项首先:应该进行做好术前相关检查,不仅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胸片等常规检查,还需要特别注意高龄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的中重要脏器功能,必要时应该进行心彩超、肺功能、肺部CT、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成因分析及防治体会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术后出现血清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血清肿是指在手术创面下的软组织内或者组织表面产生的局部渗出液体积性肿胀,常见于手术后1-3周。
那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成因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下面就来对此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成因分析1. 术后炎症反应: 在手术过程中,组织受损,创面产生的炎症反应可能引起血清肿的发生。
特别是对于腱膜下疝修补术来说,由于手术创面的创伤程度较大,术后炎症反应是不可避免的。
2. 术后渗液: 术后组织的渗出液,如血清、淋巴液等的聚集引起局部肿胀,也是血清肿的一个成因。
3. 术后淤血: 由于手术后静脉回流受到影响,血液在创面周围聚集造成的淤血也是血清肿的一个重要原因。
4. 术后水肿: 术后水肿是指由于淋巴液的不畅通引起的局部肿胀,也是血清肿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防治体会1. 术后引流: 为了减少术后组织渗出液和渗出血的聚集,术后应在创面适当设置引流管,及时排出渗出液,减少渗出液在创面周围的积聚。
2. 术后纱布包扎: 术后应适当用纱布包扎进行压迫,减少渗出液和淤血的聚集,避免局部组织水肿和肿胀的发生。
3. 术后热敷: 适当使用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液的排出,有利于减轻术后的淤血和水肿,减少血清肿的发生。
4. 术后康复锻炼: 适当的术后锻炼能够促进术后静脉回流和淋巴液排出,减轻术后肿胀,提高肌肉力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对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成因分析及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措施,合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将有助于减少血清肿的发生,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
腹股沟斜疝占95%,腹股沟直疝占5%。
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以斜疝为多见。
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张力修补术和无张力修补术,两者均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但各有优缺点。
作者主要阐述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1.无张力修补术张力修补术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993年Robbins提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即疝环充填时,利用圆锥形疝环进行,缝合固定后,腹股沟管后壁利用补片修补,此种手术方式显著降低腹内压,明显减少术后复发率。
1.1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基本步骤[1]: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做切口后,将腹外斜肌腱膜与皮下组织分离,暴露腹股沟韧带、合肌腱和内外环,分开睾肌后游离精索,在疝囊后高危游离至腹膜前间隙外应用花瓣状填充物在疝囊颈上缝合并将其塞至内环中,再固定花瓣间断和腹横筋膜防止其脱出,设定补片于精索后方及腹股沟后壁前面,缝合腹股沟韧带和其外缘,在固定其下缘内侧时密切留意补片开展。
1.2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法,手术切口类似于传统疝修手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皮肤和皮下组织,保护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分别对这两个区域向上及向下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使其能容纳补片,将提睾肌切开找到疝囊再切开,如果疝囊过大,则给予横断后游离至颈部高危结扎并充分游离精索,如果疝囊小则将其完全游离并在颈部区域进行高位结扎,根据腹股沟管后壁实际情况修剪网状平片,修剪至7cm×4cm,下方修剪为椭圆形,上方中央修剪后留好精索位置并在精索置入后使其覆盖于腹横筋膜表面,最后运用4号线缝合腹股沟韧带、补片下缘和耻骨梳韧带等手术区域。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1期腹股沟疝为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指腹腔内脏器经腹股沟区缺损而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一种疝,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
轻者无特殊不适,偶可伴局部胀痛及牵涉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明显肿块突出、腹胀、便秘、行走不便及影响劳动等。
目前,无张力修补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其创伤小、操作简便,且术后疼痛小、恢复快,疗效确切,但少部分患者术后会可出现肠粘连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
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39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术后发生肠粘连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所得危险因素结果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提高治疗成效,详情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239例,男209例,女30例;年龄17~85岁,平均(59.17±12.26)岁;单侧疝182例,双侧疝57例;斜疝223例,直疝16例;疝囊>5cm 81例,疝囊≤5cm 158例;病程4个月~12年,平均(6.38±1.49)年。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腹股沟疝诊断标准[1],均行无张力修补术,且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方式;②精神正常,意识清醒;③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且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④病例资料保留完整,且方便随访。
排除标准:①复发疝、嵌顿疝、股疝;②伴有盆腔炎、腹膜炎、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恶性肿瘤等腹部疾病;③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等。
方法:①判定及分组:肠粘连根据《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2],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或腹部牵扯痛、腹胀便秘、肠麻痹、肠蠕动恢复慢等表现,肛门排气排便后或积极下床活动后症状可缓解,经腹部X 线检查可见肠胀气及液平面,实时超声可见腹内脏器间与腹壁相互间的移动度减小,另局部肠管扩张>2cm、肠系膜增厚>1cm,并排除肠扭转、肠套叠等;术后随访,根据是否发生肠粘连情况分为粘连组与未粘连组。
腹腔镜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目的:总结腹腔镜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5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全面实施术前评估、心理辅导及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
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随访时间29.3±12.5月,3例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加强心理指导、病情观察、功能训练、健康宣教等围手术期护理,可增加病人的信任感,使其乐于接受手术,配合治疗护理,提高康复率。
标签: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护理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其手术方式经历了由有张力修补到无张力修补的过程,自1990年首例腹腔镜疝修补术至今,腹腔镜疝修补术逐渐成为治疗腹股沟疝一种重要的手术方式[1] ,腹腔镜疝修补技术取得了较快发展。
同时对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09月共对51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通过512例患者的护理,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12例,其中男性487例,女性25例;年龄22~93岁,平均63.5岁;单侧腹股沟疝437例(斜疝281例、直疝86例、股疝15例、复合疝16例,复发疝39例),双侧腹股沟疝75例(含复发疝3例),其中包括急性腹股沟嵌顿疝41例;本组中合并糖尿病50例(9.8 %),高血压45例(8.8 %),肺功能不全35例(6.8 %),其他疾病(帕金森氏病、偏瘫、老年痴呆症等)14例(2.7 %)。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02±1.53天,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依次为,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及慢性疼痛。
49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区原疝囊部位皮下积液、水肿,即血清肿[2],平均经2.8次(1~7次)穿刺抽吸后痊愈;21例患者(4.1%)出现术区皮肤暂时性感觉异常,理疗后1周内消失;4例患者出现手术区域慢性疼痛,其中嵌顿疝及复发疝患者各2例,均为行TAPP修补术的患者;全组患者术后无出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