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86.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
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第5课合理利用能源(教材P49~5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一: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1.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9“2017年我国的电能来源”饼状图和小资料。
2.提问:大家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电能是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我国目前的电能来源多样,但火电占最大比重。
)3.追问:(教学提示:播放火力发电的视频。
)广泛使用化石能源存在什么问题?(预设: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最终会枯竭;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污染。
)4.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问题”,并将结果汇总于记录表中。
5.小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和能源有着密切关系,而传统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一段时间后会枯竭,并且长期大量消耗化石能源会加剧环境污染,因此我们要关注并解决能源问题。
探索二:模拟温室效应实验1.活动:我们知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会引发温室效应,什么是温室效应?请大家阅读教材P50图文资料。
2.布置任务: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温室效应”,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温室效应模拟实验。
(教学提示: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小结:温室气体就像密封袋那样,既能让阳光的热量到达地球表面,又能阻止地球一部分热量的散发,从而使地表附近大气温度上升,导致全球变暖。
探索三:探寻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1.过渡:化石能源有限,而且使用过程中会污染环境,加剧温室效应。
因此,我们要探寻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可以从节约每一度电做起。
2.活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51“节约每一度电”资料。
3.提问:研究人员发现,一台1.5匹的空调,如果夏天温度调高1 ℃,每天运行10小时,可节省约1.8度电。
按照这个数据,一个季度(3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度电?(预设:1.8×90=162度。
)4.讲解:每一度电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化石能源以及排放废弃物,所以节约用电相当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此外,新技术的利用也可以让我们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燃料的分类及其特点2. 燃料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3. 常见燃料的环境影响对比4. 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影响的措施5. 学生实践环节:设计环保燃料宣传标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的措施。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燃料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同燃料的特点、燃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常见燃料的环境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如何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设计环保燃料宣传标语。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燃料的图片、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 准备环保燃料宣传标语的模板,以便学生实践活动。
3. 准备课堂讨论的时间安排,确保学生充分参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地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 讲解:讲解不同燃料的特点、燃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 案例分析:对比分析常见燃料的环境影响,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燃料对环境的贡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并鼓励每组提出具体的建议。
5. 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环保燃料宣传标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宣传标语设计:评价学生设计的环保燃料宣传标语的质量,包括创意、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燃料与环境的关系。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综合利用化石燃料》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掌握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方法,认识化学在化石燃料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2.了解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综合利用化石燃料》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一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旨在围绕化石燃料的定义、种类、形成过程、综合利用方法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展开,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全面了解化石燃料的科学知识,并认识到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并介绍了化石燃料的种类、综合利用的方法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内容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和天然气的利用等;教材通过图片、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
但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环境影响的认识可能较为浅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方法。
2.化学在化石燃料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等化学变化的原理。
2.理解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石燃料的种类、综合利用的方法等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等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变化。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说课案浠水县英才学校袁小胜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下面我就将我授课的思路向各位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说课程序: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在第七单元,前两个课题分别讲述了燃烧和燃料。
本节课,在前两个课题的基础上,讲述了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及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生辨证地看问题,调动学生探索新能源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分析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通过对“酸雨危害模拟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3.重难点重点: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教法分析:主要教法:启发、引导、分类、归纳3.学法分析:阅读、交流、实验、合作三、教学过程: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亮点、四个阶段。
一条主线即以“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①为什么使用燃料会对环境造成影响?②使用燃料对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③针对影响,我们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两个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三个亮点一是分组让学生感受到酸雨的危害性;二是通过实验和自主学习真正让学生活动起来;三是问题设置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个阶段即: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学以致用→交流展示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我创设对比图片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心理,为引入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同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燃料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燃料的使用现状,引发学生对燃料使用对环境影响的思考。
2. 讲授新课(1)介绍不同燃料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讲解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的影响。
(3)分析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燃料使用对环境影响的看法,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5. 实验环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加深对燃料对环境影响的理解。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7.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燃料对环境影响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对燃料对环境影响的认知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以及对燃料燃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原因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环境保护措施的思考和提出。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火力发电厂、石油化工企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潍坊市临朐县新华中学马君君邮编262600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化学2,课时:13,课前准备:○1、分组准备:每组准备3个空集气瓶和3个充满SO2集气瓶,让各组同学上课前每组准备植物的果皮和叶子等。
○2锌粒、大理石等。
二、教学课题1.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能源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
(3)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使用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酸雨危害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与《使用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的图片,使学生能更直观也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新能源开发的内容同学们观看,给学生进一步了解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以发展,就应引导学生主导参与和体验各种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摆脱以志士为中心的束缚,促进学生转变学生方式,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讨论、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20世纪出现的10大因为环境保护不力而导致的灾难: 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view/412978.htm) 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有害废气和粉尘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潍坊市临朐县寺头初中2012年2月14日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环境问题是全球极为关注的事情。
本课题主要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这样一个大题目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通过两组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燃料燃烧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A %B9%D3%C3%C8%BC%C1%CF%B6%D4%BB%B7%BE%B3%B5%C4%D3%B0%CF%EC&in=22861&cl =2&lm=-1&st=&pn=11&rn=1&di=57863247090&ln=1992&fr=&fm=&fmq=1329181460 937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1&d i99912897285&objURLhttp%3A%2F%%2Fcz%2FUploadSoftPi c%2F200812%2F2008122915514948.jpg&fromURLhttp%3A%2F%2Fwww.huaxue123.c om%2Fcz%2F200812%2F1536.html&W1280&H1024&T10933&S128&TPjpg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模拟酸雨的危害”实验,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知识·巧学·升华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有些燃料的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1.煤的燃烧因煤中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在燃烧时会排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它们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植物生长,还会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煤若不充分燃烧还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CO)污染空气。
因此,应尽量减少使用原煤作燃料。
2.酸雨及其危害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雾、雹等降水过程。
一般地说,天然降水都偏酸性,pH约在6左右。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CO2溶解在洁净的雨水里形成碳酸的缘故,降水的微弱酸性可以促进土壤里养分的溶解,便于植物吸收,因此是有益的。
但是,当降水的酸度增大,pH小于5.6时,对生态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2)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3)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4)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
(5)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酸化的水中铝、铜、锌、镉的含量比中性地下水中高很多倍。
3.酸雨的形成分析表明,酸雨中的酸度主要是由硫酸和硝酸造成的,它们占总酸度的90%以上,其余为一些弱酸。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酸雨中含硫酸一般比硝酸多,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物理过程,目前世界各国对酸雨的形成机理还不很清楚。
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
形成酸雨还要有一定的环境气候条件,如湿度高、雨量大、无风,以及一定的地理因素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的组成和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同燃料的组成和性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如何减少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燃料的使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不同燃料的组成和性质,讲解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4. 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燃料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6. 知识拓展:介绍环保型燃料及其发展趋势。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优点包括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效果明显等;不足之处可能包括时间安排不合理、部分学生理解困难等。
针对不足之处,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个别辅导等,以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七、评价与反馈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质量等。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表现不足的学生,教师应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其提高。
八、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
例如,让学生参观当地火力发电厂或石油化工企业,实地了解燃料燃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燃料使用对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潍坊市临朐县新华中学马君君262600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汽车--TOYOTA 世界上最大的太阳光电厂
西班牙Olmedilla Photovoltaic Park电厂
风能
(://image.baidu /i?tn=baiduimage&ct=2020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
q=1330508380812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
e=0&istype=2&word=%B7%E7%C4%DC&s=0)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潮汐能电
站:爱尔兰Strangford湾的
SeaGen电站
潮汐能
(://image.baidu /i?tn=baiduimage&ct=2020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
q=1330508606578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
e=0&istype=2&word=%B3%B1%CF%AB%C4%DC&s=0)
核能
( ://image.baidu /i?tn=baiduimage&ct=2020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 q=1330508729078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 e=0&istype=2&word=%BA%CB%C4%DC&s=0)
小结
使
用燃
料对环境的影响燃料燃烧对
空气的影响使用和开发新
的燃料及能源煤的燃烧
乙醇
氢气
汽车用燃料的燃烧需要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煤燃烧产生的
空气污染物酸雨的形成、危
害及防治措施汽车尾气的主
要污染物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及用途性质
实验室制法作为能源的优点
课堂反馈
1.从环境爱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2. 引起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3.造成酸雨的要紧物质是【 】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4.下列能源中,可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氢气
D.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