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卫生法规标准与国际有关法典标准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190.50 KB
- 文档页数:6
国际食品标准及与我国食品标准的差异一、国际食品标准概况国际食品标准通常是由国际公认组织或机构制定的标准,按照WTO 的SPS 协定和TBT 协定,关于食品的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标准,WTO 的SPS 协定和TBT 协定强调了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作为国际标准的唯一性和权威性。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组建于1961 年,该组织是政府间国际组织,我国于1986 年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国。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食品标准内容广泛,涉及了食品及其卫生安全的各个方面。
本课题主要研究和讨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与食品标签、食品添加剂限量等方面的相关的标准及其他文件。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作为SPS 协定指定的国际标准,与食品的国际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两项意义。
一是SPS 协定认为,如WTO 成员制定的政府标准与CAC 标准不一致,而且又不能供足够的科学依据时,该政府标准很可能对食品的国际贸易产生限制,就可能被WTO 及其相关各方指斥为贸易限制措施或贸易技术壁垒,而引发争端;另一项意义则是,当发生贸易纠纷而贸易双方的标准各不相同时,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将作为仲裁标准。
所以,了解和讨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有助于我们掌握整个食品标准的国际动态,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各国的食品标准,当出现贸易纠纷时,也有助于解决问题。
1、食品标签食品标签法规标准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公平的食品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消费者通过食品标签认识食品的属性,生产者通过食品标签宣传产品,而食品的管理部门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规范相关行为,维护公平的食品贸易。
CAC 有关食品标签的工作是由其下属的食品标签法典委员会(简称CCFL)负责执行。
其职责是起草、审议并修改各种有关食品标签、产品声称的使用规定,并且研究CAC 提出的具体标签及广告宣传等问题。
目前CCFL 的主持国是加拿大,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代表都会汇聚一堂,出一些有关食品标签规定的制修订议案,截止2016 年2 月,CCFL 已召开了42 次会议,其工作为世界各国所瞩目。
食品中污染物的中国国家标准及国际法典标准对比民以食为天,食物中的污染物是涉及我们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
食物中污染物的标准就尤为的重要,而中国的标准与国际的标准又有一些不同,本文将就污染物中的铅、砷、镉的不同标准进行对比。
世贸组织(WTO)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应用协定》(SPS协定)指出,其成员国应将本国食品安全标准与CAC制定的食品法典相协调。
CAC制定的标准、准则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保证国际食品贸易的公平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它是解决国际食品贸易争端的标尺。
由于我国已加人世贸组织,协调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CAC)标准的形势越来越紧迫。
CAC的污染物标准是由其分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典委员会(CCFAC)制定的,CCFAC在制定荇染物标准时以FAO /WH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提供的污染物评价资料为依据。
CCFAC首先根据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及对贸易的影响程度列出JEcFA的优先评价名单,JECFA根据污染物的毒理学资料、人群暴露量资料和各国的污染水平等,确定名单中污染物的摄入量限量,对有蓄积毒性的污染物制定出暂定可耐受的每周摄入量(PTWI)或暂定的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
CCFAC根据这些资料制定相关标准,并征求各国的意见,通过一定的程序(共8步)最终由CAC大会通过决定成为法典标准。
CAC对污染物的规定与我国类似,在《食品中污染物和毒素的通用标准》(cDdexStart 193)和一些产品标准中均涉及到有关污染物指标。
目前CAC标准CodexStan 193中设定了限量值的污染物有16种:铅、砷、镉、汞、铜、锡、铁、硒、硝酸盐、亚硝酸盐、氰乙烯单体、丙烯腈、黄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紊M.、展青霉素、棕曲霉毒素。
上述16种污染物对在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中均有限量规定,但我国棕曲霉毒隶只有检验方法,投有规定限量值。
除此之外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中还有下列指标在法典标准中未作规定:铝、铬、氟、稀土、N.亚硝基化合物、多氯联苯、3一氯.1,2.丙二醇(3-MCPD)、丙烯腈-丁二烯一苯乙烯(ABS)、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游离棉酚、组胺。
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食品的进口和出口成为了常态。
但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不同国家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有所不同,这给食品贸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比较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国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国内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规定了从产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配送、加工、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对食品安全进行全面监管的责任。
同时,该法也规定了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其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物理指标标准:对于包括果蔬、肉类、鱼类等在内的各类食品的色泽、湿度、杂质、形态大小等物理指标进行规定。
2、化学指标标准:对于各类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做出严格规定。
3、微生物指标标准:对于各类食品中细菌、霉菌、酵母菌等的含量作出限制。
4、添加剂标准:对于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限制和规定。
二、国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国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也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是越来越趋向于“零安全问题”,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需要特别关注:1、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标准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做出了非常严格的限制。
例如,欧盟针对鱼类中汞元素的含量做出了很严格的限制,只允许不超过每千克0.1毫克的含量。
2、食品添加剂标准美国对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比如:防腐剂和色素都做出了详细的限制。
此外,美国还规定了可以在哪些食品中添加哪些添加剂,例如:甜味剂只能在特定的食品中使用。
3、GMO标准除欧盟之外,美国也开始逐渐将转基因食品纳入监管范畴,并做出相应规定。
例如,美国要求在食品标签上清楚地注明食品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
三、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比较从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来看,国外标准显然要比国内要严格。
对于一些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有害物质,国外标准的限制比国内更为细致和科学。
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关于禽类产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对比作者:陈晋元贺兆源卢阳谢恺舟张跟喜张涛戴国俊来源:《江苏农业学报》2021年第03期摘要:旨在對中国关于禽类产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新旧标准进行对比并将新标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关于禽类产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中国禽类产品中兽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内容上已经更为完善,与国外的差距逐渐缩小。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了中国标准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禽类产品中兽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禽类产品中图分类号: S85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440(2021)03-0754-09Comparison of the standards about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 of veterinary drugs in poultry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USA, Japan, European Union and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HEN Jin-yuan1,2, HE Zhao-yuan1,2, LU Yang1,2, XIE Kai-zhou1,2, ZHANG Gen-xi1,2, ZHANG Tao1,2,DAI Guo-jun1,2(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China;2.Joi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e & Agri-Product Safe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Yangzhou 225009, China)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old and new domestic standards about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 of veterinary drugs in poultry products, and to compare the maximum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limit in poultry products between the new standard and the standa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Chinese new standard about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 of veterinary drugs in poultry products wa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old standard, and the gap between Chinese new standard and foreign standards gradually narrowed. Deficiencies of the domestic standard were found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domestic standard about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 of veterinary drugs in poultry products.Key words: veterinary drug;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s) standard;poultry products兽药的使用会使畜禽产品中存在兽药原形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而食用含有残留兽药的畜禽产品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1-4],如引起体内菌群失调、胃肠道感染[5]、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等[6-8],并能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9-14]。
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比较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食品从世界各个角落流通到我们的餐桌上,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的比较成为了必要的一项探讨。
本文将分别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监管机构、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残留、重金属以及转基因等方面来对比国内外的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在国内,食品安全法是最主要的法律法规,它确立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部门负责监管和评估工作。
而在国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英国、美国等国家设立了类似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其法律法规体系相对完善。
与此对比,国内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加严谨的法律法规体系来确保食品安全。
监管机构国内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地方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而国外的情况则不同,有些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独立监管机构,如美国成立了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
国外的监管机构相对独立,能够更加专注于食品安全领域,而国内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保证食品营养品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国内,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而在国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更加广泛,但也有相应的限制。
例如,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食品添加剂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
能否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需要在国内更加科学地平衡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农药和兽药残留农药和兽药残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对农药和兽药残留的监管越来越重视,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和检测要求,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然而,在国外,尤其是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对农药和兽药的使用较为频繁,其残留量标准较国内宽松。
因此,国内还需加强对农药和兽药残留的监管,保护民众的食品安全。
重金属重金属是食品中的一种污染物,常见的有铅、镉、汞等。
国内对重金属的监管比较严格,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有明确的规定限值。
compamblelimit8ind麟valuesirIclli眦瑚止iorlal8ta】帕耐sattainexceedtllerequirememofCAC8tandards.1【eywords:f曲dsadditiv船;codexalime删啪commission;m脚m哪level;l砺d;cont瑚t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这些物质在产品中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但其对改善食品的色、香、味,调整食品营养结构,提高食品质量档次,改善食品加工条件,延长食品保存期限等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食品添加剂种类多、覆盖食品面广,因此对食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本身质量不合格、超范围或者超标使用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2J。
再加上不同国家、地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要求不尽相同,因此许多食品出口企业需要掌握进口国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标准,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WTO/sPS协议)指出,成员国应将本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食品法典标准相协调【3qJ。
因此,为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以及保护人民健康,积极和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非常有必要对我国与CAC食品添加剂限量标准展开对比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标准来源中国国家标准:GB2760一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STANl92—1995(REV一2008)《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旧1。
图l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对比流程中国食品添加剂chinnFoodAdditives专论综述则为174种。
例如,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我国标准允许在蔬菜罐头、果酱、八宝粥罐头等9种食品中使用,而cAC标准则允许在发酵蔬菜、水果干、啤酒和麦芽饮料、蒸馏酒等34种食品中使用,使用范围远较我国宽泛。
食品安全标准的国内外对比分析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难题,不仅涉及到国家的经济、民生、社会稳定等方面,而且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来对比分析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探讨它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和保障。
一、国内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我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实行,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检验检测、监督管理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此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标准,以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卫生法和相关法律食品卫生法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食品的标准、检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我国还颁布了《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划分和编写规则》等法规,以规范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
2、食品安全标准我国制定了大量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其中,国家标准是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它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4800多项国家标准,覆盖了大部分食品品种。
3、食品安全检测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包括食品生产企业自检、检验检疫机构检测、第三方检测等多层次检测。
我国的食品检测水平逐年提高,但在质量监测水平、检测手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二、国外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国外的食品安全标准相对于我国而言,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即将食品安全贯穿整个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标准。
例如,欧盟实行了一套完整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2、特定食品标准和标签一些发达国家对特定的食品制定了特别的标准和标签。
xx中外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比较姓名黄昭宇学号************专业法学摘要:《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 月1 日施行。
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相对不完善, 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困难, 也使得食品安全存在较多隐患。
本文对中外食品安全监管法律进行初步地比较, 以增进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的了解。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法律是整个食品安全体系的基石,健全的法律体系将决定食品安全体系的有效运作。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由于尚存系统性和协调性缺乏的弊病,难以应对现实生活中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凸现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较为完善,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在建国之初就开始了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
目前, 美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包括联邦肉类检验法令(FMAI), 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令(FDFCA), 禽类产品检验法令(PPIA), 食品量保障法令和公共健康事务法令等。
此外, 由众议院制定的美国联邦法典(CFR)是联邦政府发布的综合的永久性法规, 共分50 卷, 与食品有关的主要是第7 卷(农业)、第9 卷(动物与动物产品)和第21 卷(食品与药品)。
“9·11”事件后, 美国又相继制定了《动物健康保护法》、《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恐怖应对法》, 在法律中规定了一系列食品反恐的措施, 如建立国内外食品厂商登记制度等。
这些法律法规覆盖了所有食品, 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 对进口食品的认证、包装、标识及检测、检验方法作了详细的规定, 构成了一张非常严密的食品安全保护法规网。
1980 年欧盟颁布实施了《欧盟食品安全卫生制度》, 2000 年欧盟又发布了《食品安全白皮书》, 将现行各类法规、法律和标准加以体系化, 后又提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理论, 即把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原则纳入卫生政策, 使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包括农业生产和工业加工的各个环节), 强调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所负的职责, 并引进HACCP 体系, 要求所有的食品和食品成分具有可追溯性。
中外食品安全监管的比较研究在食品行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
本文将比较分析中国和外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起源与发展、监管体系、法律法规以及执法情况,以期为提升全球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
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国政府逐步建立起一套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
而外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起源较早,很多国家在19世纪就开始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不仅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还建立了严格的执法体系。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由多个部门组成,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这些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外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由多个部门组成,但与中国的不同,外国的监管部门相对独立,各司其职。
如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专门负责食品的监管,欧洲的食品安全局(EFSA)则负责整个欧洲区域的食品安全事务。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辅以多项法规和标准,涵盖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外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也十分完善,以美国为例,除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外,还有《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不仅严格规定了食品生产和销售的要求,还对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限制做出了明确规定。
中国食品安全执法情况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改善。
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力度,严格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中国政府还加强了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交流和协作。
外国的食品安全执法情况也值得称赞。
以美国为例,FDA拥有强大的执法权力,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