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omprehensive use of figu res of speech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修辞标点是借助于标点符号而进行的修辞活动,其作用是改变句界、明确层次、消除歧义、调整节奏、传达语气、突出重点、标明性质、产生含义。本教案根

据修辞标点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如:

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

也仿佛可以听见。

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

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

的包容关系。

如:

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

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①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

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

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

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

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抡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chóu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干皱 ________ 更胜一chóu ________ 篡 ________ 夺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划线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 。 (4)“窃窃自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5)上述选段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被誉为“________”。这部作品中,_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________凶猛如恶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答案】(1)zhòu;筹;cuàn (2)滑抡;滑轮 (3)拟人 (4)指蝈蝈在绿叶丛中悄声鸣叫 (5)《昆虫记》;昆虫的史诗;水蛛;螳螂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作答时注意“皱”应该读四声;“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筹”的偏旁不要写错;“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篡”应该读cuàn。 (2)“滑轮”是简单机械的一种,是装在架子上的周缘有槽的轮子,能穿上绳子或链条,多用来提起重物。“轮”应该是车字旁。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从“篡夺”一词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窃窃私语”指私下里小声交谈,这里指蝈蝈的轻声鸣叫。(5)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从“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可知,文段出自《昆虫记》,它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阅读原著可知,能做水袋的是水蛛,专食活的动物的是螳螂。 故答案为:⑴ zhòu ;筹; cuàn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不只一次使用了修辞格或不只使用了一个修辞格,就叫做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三种类型。 (一)修辞格的连用 指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语话中接连运用。 1.同一辞格连用例如: (1)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峻青:《秋色赋》) (2)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 (老舍:《离婚》) 例(1)是两个比喻的连用。生动的描绘了两种葡萄的具体形象。例(2)的“囚禁”“照常上班”是比拟的连用,把阴阳眼的特征幽默风趣的表现出来。 2.不同辞格连用例如 (3)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歌唱。(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4)我麻木的神经在清醒,我滚滚的热血在沸腾!奇耻大辱,大辱奇耻,如毒蛇之齿,撕咬我的心!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5)千锤百炼吧,中国的“铁榔头”!有朝一日,当祖国人民需要你“一锤定音”时,切盼你敲着重重的响响的,敲出我们的国威来! (鲁光:《中国姑娘》) 例(3)连用了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例(4)是对偶、回环、比喻的连用。例(5)连用了比喻、比拟和拈连三个辞格。 不同辞格的连用可以集各种修辞效果于一身,前后配合,互相补充,使表达丰富多彩,鲜明有力。 (二)修辞格的兼用 修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用几种辞格,也叫兼格。兼格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看是乙格。同时兼有几种修辞格的特点,其修辞效果比单一辞格更加突出。例如: (1)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设想给予着肯定和鼓励。 (刘心武:《班主任》) (2)蓝海靠在车椅背上打盹。一根根铁丝般的胡子在饱经风霜的脸上竖着,就像是一排钢筋。 (苏叔阳:《旅途》) 例(1)的“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既是比拟,又是夸张。例(2)的“就像是一排排钢筋”兼用了比喻和夸张。。 (三)修辞格的套用

中考语文综合复习题:(五)修辞的运用

第5讲修辞的运用 1.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解析】B项有误,其作用是强调了阅读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B.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排比) C.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反问) D.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排比) 【解析】B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3.选择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两项(C) ①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②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③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④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句运用了夸张,②句运用了拟人,③句运用了比喻,④句运用了拟人。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①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 ②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 ③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 ④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 A.第①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第②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C.第③句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了龙舟击浪竞渡、赛手口号声声的激烈场景,语言朴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doc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例 ①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例 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

的分布是连用。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例 ①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例 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论述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论述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什么是修辞格呢?修辞格就是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也称语格、辞格、辞式等。修辞格,在语法表达中很多时候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现在我们常见的修辞格有20多种,具体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互文、反复、反问、设问、通感、反语、顶真、对比等等。 修辞格在修辞学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以为修辞学就是辞格学,那只是一种误解。修辞格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修辞学著作中确乎曾经处于突出的地位,是产生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其实唐钺在《修辞格》一书中说过,修辞格“不过是修辞的一小部”,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也并非专论修辞格,而汉语修辞格研究的历史则更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修辞格以外的修辞现象、修辞方法、修辞理论的研究,所以更引人重视,正是修辞学的历史所提出的任务。 修辞格的地位应从修辞格本身的作用以及和其他修辞方法的联系中去考察。它是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这种方法是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表达效果而发挥作用。从和其他修辞手段的联系看,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正因为如此,修辞格的研究没有停顿,它还在扩大和深化。扩大指的是新的修辞格还在产生,值得进一步去发掘、整理;修辞格和其他修辞现象的联系,也逐渐引起更多的注意,如修辞格和不同语体的联系不一样,公文语体极少用修辞格,而文艺语体中修辞格的使用频率最高。深化指的是对已有修辞格的进一步分析,比如关于修辞格的标准,各个修辞格的特点,修辞格之间的关系等等。 能否正确看待修辞格的地位,和修辞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不能以修辞格排斥或取代其他修辞现象、修辞方法的研究,也不能反过来无视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地位。 修辞格既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又有着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修辞格往往被人理解为一种程式,以为只要掌握这些不同的程式,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程式总是比较固定的,而程式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比喻的程式很容易掌握,但寻找一个好的比喻却象找一颗红宝石那么难。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地位所以重要,并非只在于它对增强表达效果提供了一些程式,更重要的是在于以这些程式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下面就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做一些例举和说明。 一、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中,连用几个辞格说明同一内容。例:(1)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

辞格综合运用 论文

论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汉语的修辞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历史悠久的,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但如何认识和分析它却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修辞格既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又有着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修辞格往往被人理解为一种程式,以为只要掌握这些不同的程式,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程式总是比较固定的,而程式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比喻的程式很容易掌握,但寻找一个好的比喻却象找一颗红宝石那么难。 修辞格的运用作为一种修辞现象,是较早地引起注意的。通常说话和作文时,往往不是单一地运用某一种修辞各,一段话里可能有数种修辞方式,这叫做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兼用、连用和套用。综合运用数种修辞方式,可以同时守到数种修辞效果。 一、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兼格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看是乙格。一身多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修辞效果突出。各种修辞格不是用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交叉现象,即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属甲辞格;从另一标准看,属乙辞格。譬如: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升到白云的深处。用的是比喻兼夸张。再譬如:恨不能肋生双翼,万里寻访,飞上苍茫,直到仙乡。排比、拟物、比喻、夸张的兼用。恰当地运用兼格,可以使多种修辞效果相得益彰,多姿多彩,从多方面为文章的表达增添文采和力量。有时是表现形式上的再加强,如排比兼顶真;有时则是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双管齐下、兼取并得,如对偶与对比的兼用,设问与排比的兼用等。辞格在运用时的相互借助,是形成兼用的原因。有些辞格之间关系密切,因而它们相互兼用的机会格外多,如比喻和比拟,比喻和夸张,对偶和对比,排比和反复,排比和设问,排比和映衬等。 二、连用。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话语中接连运用。同一辞格连用的例子: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拟人连用。不同辞格连用的例子: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连用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 ①离开渔船,走上堤岸,只见千百条水渠,像彩带似的,把无边无际的田野,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炸蕾吐絮的棉花,像一厢厢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莲蓬,却又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谢瑛《珍珠赋》) ②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下了儿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许地山《春底林野》)例①是比喻的连用,具体地描绘了“水渠”、“田野”、“稻谷”、“棉花”、“莲蓬”等各不相同的生动形象,引人联想。例②是比拟连用,把“桃花”、“小草”人格化,使它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前后配合,交错使用,互补互衬,珠联璧合,可以把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鲜明有力。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段话之中包含有多个辞格,这便为辞格的综合运用。它包括兼用、套用、连用。 1.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分主次,平等并列,互相衬托。如: 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辞格的连用。 ③我始终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老话,《译林》杂志将永远会是一棵屹立不倒的、绿如翡翠的常春树!(苡《一点小小感触》) 第一句是引用,第二句是暗喻,它们是异类辞格的连用。第二句中又包含有明喻。 ④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面。回忆凝成一块铁,重重地压在我的头上;思念细得像一根针,不断地刺着我的心;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像中升上来,现在连电灯光也带上猩猩的颜色。(《巴金小说精编》)第二、三、四句都是比喻,它们是同类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如: 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的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的兼用。 ③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鲁迅《阿Q正传》) 这是层递和顶真的兼用。“铜钱——角洋——大洋”,概念一个比一个大,表达了层层递进的意思,从这个角度看,是层递,但是“……角洋,角洋……大洋,大洋……”词语蝉联,从这个角度看,是顶真。 ④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这例兼用了回环、对偶、对比。 兼用的特点是“横看成岭则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又是乙格。兼用可使多种不同的修辞效果交织在一起起作用,相互补充,浑然一体,增添文采和力量。 3.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如: ①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 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又是夸,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对偶。 ②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 两个分句合起来是第一个层次,是对偶;第一、二分句各是一个比喻,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一站站灯火扑来”和“一重重山岭闪过”是比拟;第四个层次“一站站”、“一重重”是复迭。 ③为什么洪山礼堂今天这样明亮?因为被你们初升的太阳——照亮!为什么我们大家心情这样激动?因为你们的青春给了我们无限希望!(徐迟《要叫大自然听从你们摆布》) 例④总看是对偶,对偶中又套用两个设问。 辞格套用,相互照应陪衬,使大的辞格有所借助,小的辞格所有增补,相得益彰。 例子还如: 1.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种辞格或异种辞格各自分立。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例①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2.套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辞格一层套一层,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例②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3.兼用:同一个语言片段,既是甲辞格,又是乙辞格。

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omprehensive use of figu res of speech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修辞标点是借助于标点符号而进行的修辞活动,其作用是改变句界、明确层次、消除歧义、调整节奏、传达语气、突出重点、标明性质、产生含义。本教案根 据修辞标点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如: 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 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 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 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 的包容关系。 如: 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

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例 ①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例 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 如: 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 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 例 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 例 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名词解释 1、错综 2、移觉 3、辞格的套用 4、辞格的连用 5、辞格的兼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句子属于复句的是() A这就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这事原是爷做的太急了,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背着父母私娶一层罪,停妻再娶一层罪。俗语说:“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穷疯了的人,什么事做不出来?。 C王老三说:“俗话说:‘女大不中留,留久便成仇’,你还是同意闺女的事吧。” D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雨落在水库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雨落在树梢上,像给枝条梳 动着柔软的长发;雨落在土地里,卷起了一阵轻烟,土地好象绽出了一个个笑的酒窝。”对这句话运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是() A 上例运用了比喻套用排比。 B 上例运用了排比套用比喻。 C 上例是比喻兼用排比。 D 上例是比喻连用排比。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运用的是错综辞格 B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以上两句诗语序变换,在形式上显得参差交错,属于错综辞格。 C“他回味中年,咀嚼青年,迷恋童年”运用了错综和层递的修辞手法。 D“每日又不习文,又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儿里闹。”例句运用了错综的修辞手法。 4、“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 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是()A两个比喻的套用B两个比喻的兼用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Word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综合性学习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去年,重庆某校拟定了戏曲进校园的课堂计划,让同学们在校园里可以近距离接触中国戏曲。邀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课堂小舞台) 第一堂戏曲课,老师给大家播放了昆曲《牡丹亭》的片段,虽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传统戏曲,但是很多同学被其音韵唱腔、舞美设计、精彩情节所吸引,兴致高昂,意犹未尽。小雪回家之后还主动做了一份活动策划,初次起草,小雪的活动策划有些小问题,请你帮她调整改正。策划如下: 戏曲课堂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走进中国传统戏曲 活动标语:传统戏曲进校园学习国粹真经典 活动目的:多途径多角度了解中国戏曲,不做盲目追星族 活动内容: (一)京剧脸谱图片展示 (二)越剧“才子佳人”题材特点讨论会 (三)川江号子老船工嘉陵江边现场讲解 (四)豫剧《穆桂英挂帅》片段影视欣赏 (1)小雪设计的活动标语对仗不够工整,请在原句基础上进行修改。 传统戏曲进校园,________ (2)小雪设计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但是有一项不妥,指出并改正。 活动________不妥,可改为________ (人生大舞台) (3)根据情境,将人物对话补充完整。 爸爸:小雪,这次月考结束了,爸爸打算带你出去放松一下! 小雪欢呼:太好了!①________ 爸爸笑笑:你不是喜欢漫威漫画吗?《复仇者联盟4》正在热映呢,周六晚上我们去看吧! 小雪颇有为难之色:我是很想看《复联4》啊,但是我听戏曲课的老师说,周六晚19:30《国韵芳华——中国传统戏曲<牡丹亭>》将在重庆大剧院进行最后一场展演,能够现场去感受的机会太难得了,我有点纠结。 爸爸轻轻拍了拍小雪的肩膀:②________ 小雪:姜果然还是老的辣!谢谢爸爸为我指点迷津,那我们现在赶紧买票吧!下次戏曲课,我就可以有新素材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啦!

2019届中考语文综合复习题(五)修辞的运用

第5讲修辞的运用 1.(2018·雅安)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解析】B项有误,其作用是强调了阅读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B.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排比) C.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反问) D.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排比) 【解析】B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3.选择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两项(C) ①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②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③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④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句运用了夸张,②句运用了拟人,③句运用了比喻,④句运用了拟人。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①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 ②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 ③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 ④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 A.第①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第②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C.第③句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了龙舟击浪竞渡、赛手口号声声的激烈场景,语言朴实,明白易懂。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解析

新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目(________)jiǎo洁(________)澄明(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________;“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________。(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xuàn;皎;chénɡ (2)不记其数;不计其数 (3)集中,专一;白绢 (4)排比;拟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判断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本题“炫”不要读作xián,“皎”不要写作“娇”,“澄”不要读作dèng。 (2)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计:计算。(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语境,“钟情”的意思是感情专注。“如练的月华”意思是月光都明亮得如同洁白的丝绸。 (4)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排在一起,是排比;且“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因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xuàn;皎;chénɡ; ⑵不记其数;不计其数; ⑶集中,专一;白绢; ⑷排比;拟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切记通读全文,依据情景总结意思 ⑷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从文中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准确写出来即可。

修辞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修辞有三种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一是指修辞活动,一是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形式(声音)两方面入手,这两者相辅相成,收到表意确切、声音和谐的修辞效果。 3.句式的选择,主要是指同义句式的选择与调整,即那些意思基本相同或相近而在叙述角度、表达重点、语气情味、声韵节奏、风格色彩等方面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句子格式。 4.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务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修辞方法,也叫对照,可分为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两类。 5.映衬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方法,也叫衬托。映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类。 6.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用修辞规律的直接体现者。根据交际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7.多种辞格综合运用可以收到几种修辞效果,综合运用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 二、选择题 1.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四类( A ) A、38种 B、27种 C、24种 D、131种 2.“你说的这类修辞,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句子种的“修辞”是指( B ) A 、修辞活动 B、修辞学 C、修辞著作 D、修辞活动和修辞著作 3.现代“修辞”的概念,最早源于( D ) A、中国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4.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的学者是( C ) A、孔子 B、刘勰 C、唐钺 D、陈望道 5.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 B ) A、她很像她姐姐 B、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C、柏油路好像也要晒化了 D、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6.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修辞格的是( A ) A、午睡醒来愁未醒 B、丹唇未启笑先闻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满招损,谦受益 7.“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运用的修辞格是( B ) A、借代 B、回环 C、比拟 D、借喻 8.下列属于借代修辞格的是( A ) A、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B、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C、满招损,谦受益 D、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9.下列句子属于对偶修辞格的是( B ) A、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 B、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C、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D、我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吗 10.一下属于仿词修辞格的是( B ) A、鸟儿歌唱,花儿欢笑 B、才不在高,有官则灵

2019年中考语文综合复习题(五)修辞的运用(含解析)

第 5 讲修辞的运用 1. (2018 ?雅安)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 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 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 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C. 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 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 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解析】B项有误,其作用是强调了阅读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夸张) B.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排比) C.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反问) D. —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排比)【解析】 B 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3.选择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两项(C) ①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②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③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④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D .③④ 【解析】①句运用了夸张,②句运用了拟人,③句运用了比喻,④句运用了拟人。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①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 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 ②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 ③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 ④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 A. 第①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 第②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C. 第③句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了龙舟击浪竞渡、赛手口号声声的激烈场景,语言朴实,明白

修辞手法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闭塞眼睛捉麻雀。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对偶、比喻比喻引用、比喻比喻 B.对偶、讽刺比喻引用、夸张比喻 C.夸张、比喻比喻引用、比喻夸张 D.对偶、夸张夸张引用、比喻象征 3.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

会变革。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4.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8第八章 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八章辞格的综合运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辞格综合运用的几种形式。 2、对辞格综合运用的几种形式进行辨析。【重点】 辞格的连用、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兼用【难点】 对辞格的连用、套用、兼用进行辨析【本节教学内容】 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兼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一句或一段话里,同时使用几种辞格,这就是多种辞格综合运用,辞格综合运用可以收到几重修辞效果。综合运用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三种基本类型。 ?1.连用——在一段文字中连续运用辞格,它又分为同类连用和异类连用。 ?2.兼用——一个辞格兼有另一辞格的表达功能,是一身兼两职的表达方式。 ?3.套用——一个语言片段中的某个辞格又包孕着比它范围更小的另外一个或几个辞格。

一、辞格的连用 在一句话或一段话里同时使用几种修辞格说明同一内容,使几种修辞格相得益彰。表达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塑造更加鲜明生动的形象。可分为同类辞格连用和异类辞格连用两种形式。例: ①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郑振铎《海燕》) ②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歌唱。

?③离开渔船,走上堤岸,只见千百条水渠,像彩带似的,把无边无际的田野,划成棋盘似的整齐方块,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炸蕾吐絮的棉花,像一厢厢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莲蓬,却又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谢瑛《珍珠赋》) ?(同格:比喻连用) ?④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下了儿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许地山《春底林野》) ?(同格:拟人连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