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诗经中暗藏长寿奥秘
- 格式:docx
- 大小:16.11 KB
- 文档页数:2
孔子的养生之道展开全文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养之经”,关注精选好文,如果喜欢别忘记分享哟!孔子,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是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崇为“孔圣人”。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历经战乱,颠沛流离。
然而在医学不发达、人均寿命30多岁的春秋战国时期,他仍活了73岁。
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这让我们不得不叹服。
今天,我们来探讨他有何保健养生之道。
想了解的朋友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食讲究孔子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他要求:“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者,未足与论也。
”他认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色恶不食,臭恶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不时饪不食,不时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在饮食上,孔子不多食,对饮食卫生、食品安全提出要求,食物必须清洁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孔子很喜欢吃姜,每餐都“不撤姜食”,生姜是极好的保健食品。
老年时主张适当把蔬菜或肉类的烹饪过程做“精细”,更有利于肠胃吸收。
2、戒贪欲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认为人一生中,少壮老三个阶段,要时时警觉,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色。
壮年时,血气方刚,精力旺盛,要警觉争强好胜,戒与人争斗,以免伤人伤己。
到了老年,体质已经虚弱,要警觉贪得无厌,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计得失,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3、仁者寿孔子曰:“智者乐,仁者寿”,“唯仁者寿,唯德者康。
”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养生的最大特点。
“仁者寿”,就是具备仁德之心的人才会长寿。
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做事问心无愧,乐于助人,没有心理负担,时常感到内心的快乐。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心情愉快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免疫力高,生病的机率就小,寿命自然会延长,这是很有道理的。
4、乐有益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发奋忘时,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听孔子的话身体倍棒用饭倍香孔子一生流离失所,周游各国达14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无定点,常常挨饿,可谓历尽磨难,却能得享73岁高龄,在那时的生活条件下绝对算是寿星了。
从《论语》看孔子的“食经”,孔子独特的养生之道,你也可以借鉴噢!日食三姜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
孔子经:孔子这句话强调生姜的保健功效,一年四季天天都应该吃姜。
听说孔子就有天天饭后嚼姜数片的习惯。
现代养生:姜是黄色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有土性,在五行当中,土主脾胃。
生姜性味辛温,散寒发汗、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已为人们所熟知,如喝生姜红糖水治伤风,是民间行之有效的方式,生姜除被用于医治呕吐和伤风外,还被用于医治肠炎、痢疾等。
由于姜是极好的保健食物,所以民间有“早上3片姜,胜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
“上床萝卜下床姜”,姜适合早上、中午吃,晚上不宜吃,因为姜有升发之性,晚上体内阳气应当入内,晚上吃姜会令人耗气。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其实冬季也可以吃姜,不单单是因为它新鲜,而且吃姜更符合秋冬祛寒邪、养阳气的规律。
比如有些人到了冬季就容易手脚发冷,怎么捂都难热乎,若是这些人是因为寒邪湿邪致使经脉堵塞,使阳气不能外达四肢,那么他们适量多吃点姜,就可改善这个问题。
少吃肉食子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孔子经:席上肉类食物虽多,但吃的数量不能超过“饭量”,这明确地告知咱们主辅食物要合理搭配。
只有主辅食物搭配合理,才能充分吸收动物食物中的营养成份,令人取得合理的养分,利于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
现代养生:现代医学研究以为,常常饱食(尤其是肉食过量),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消化液供不该求,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久而久之,还会使血液过量地集中在胃肠,致使心脏、头脑等重要器官会产生缺血现象,令人感到困倦,无益于身心健康。
和植物性食物相较,肉食是较难消化的。
肉食动物的胃液PH值小,为强酸,而人的胃液PH值大,酸性弱,故吃肉不可过量。
另外,从牙齿、肠道来讲,人也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百岁老人唯一共性导语:健康长寿向来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的这句话阐述了长寿的一大关键要素乐观。
放下得失心,一切听任自然,健康长寿向来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的这句话阐述了长寿的一大关键要素——乐观。
放下得失心,一切听任自然,日日笑口常开,这就是人类可以共用的长寿法门。
乐观是百岁老人唯一共性纵观国内外文献,关于老寿星长寿秘诀的报道很多。
他们中不乏一生坎坷、生活艰难者,但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是乐天派。
山东文登是全国知名的长寿之乡,百岁老人达72人。
记者春节期间拜访了文登宋村镇98岁高龄的董奶奶。
老人身子骨硬朗,整个冬天都没感冒,可以独自料理洗衣、做饭等家务。
去年夏天,老人嫌鸟叫有些吵,竟然爬上树把鸟窝端了下来,重新安置。
略显破旧的村屋收拾得井井有条,炕上3只小猫依偎在老人身旁,见记者走近也毫无惧意,恰似老人淡然的人生态度。
早年丧子、中年丧偶、晚年丧女,老人一生经历很多苦难,但始终保持乐观心态,面对一切变故。
董奶奶告诉记者,天气暖和时,她会养上七八只鸡,在屋后种上一片韭菜。
秋忙时去女婿家帮忙,闲时走上几里路去赶集。
老人爱吃南瓜,主食、糖果、水果、肉蛋来者不拒,但饭量不大,不多吃,每晚还要喝一小盅低度白酒。
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的百岁老人有46位,长寿者比例居该省之冠。
麻阳长寿办主任冯本文表示,长寿老人会营造长寿氛围。
苗家长者能歌善舞,经常聊着聊着就唱起歌来。
唱山歌能抒发情绪,想说的话配合曲调说出口,是一种独特的情绪表达方式。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长寿诗中悟养生*导读: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养生长寿的诗歌,揭示了人们延年益寿的秘诀。
近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养生长寿的诗歌,揭示了人们延年益寿的秘诀。
近期读了几首长寿诗歌,颇受启发。
养生重在修心,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境很重要。
有位古人写下了一首养生诗,诗道: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
只要你能跳过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这首诗的意义是再明白不过了。
酒色财气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一种需要,问题在于如何对待它。
如果能从奢求的私欲中跳过去,以平和之心对待,自然就会平静地顺其自然地度过一生,实现长寿的心愿。
如果把少量饮酒活血健身变成嗜酒无度,把时常房事变成纵欲淫乱,把生活必需的变成贪得无厌,把喜怒哀乐之情变成暴虐无常,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使家庭失去和谐,而且会惹来祸端,甚至断送性命,哪还有长寿之言?养生重在修身,营造一个欢乐的环境。
古人都很重视修身,自寻乐趣,锻炼身体。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古稀之年仍和曾孙学骑竹马嬉戏,保持愉悦心情,曾留下一首诗: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故作小劳春地否?户枢流水即成诗。
旅美爱国学者袁晓园女士回国后,把文房四宝作为养生之道和精神寄托。
由于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开朗乐观的性格,健康的个人爱好和一切顺其自然的心境,才年逾百岁而寿寝。
袁晓园女士在百岁时写下一首《百岁感怀》的七绝诗:不信耶稣不参禅,不信气功不练拳。
人间哪有长寿药,顺其自然过百年。
她热爱文房四宝,勤习勤练,就是一种修身之道。
这位老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顺其自然。
养生无外就是修心养身并举,两者相比我认为修,心更为重要。
据近代医学专家研究证明,为人高尚、正直、淳朴、友善、厚道;做人胸襟开阔、心境坦荡、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不为私事羁绊,小为物欲左右,不被女色挑逗,精神没有压力,就能使脏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疾病抵抗力,就能延年益寿,快乐一生。
揭秘:孔子的长寿秘诀假期在家看《论语》,发现孔子实在是一个妙人。
以前咱们提到孔子,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几个威严的大字。
孔子的形象是高高在上的,有点刻板、有点迂腐,也有点过时。
不过《论语》里呈现的孔子,却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且充满生活情调的人,观之可亲。
周润发主演《孔子》剧照举几个例子哈:首先,孔子多才多艺。
孔子才不是什么书呆子,他学五经、习六艺,文学、历史、礼仪、艺术、占卜等都很精通,搁在今天就是文综理综艺考通关达人。
另外他还会射箭、驾车,堪称“文武全才”、”多面小能手“。
其次,孔子是个文艺男:他跟音乐老师师襄学琴。
老师教了一首曲子,他练得十分入迷,根本停不下来。
连老师都问他,你已经熟悉了曲调,懂得了内在规律,为啥还练呢?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
”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人样。
孔了说:“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
”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卧槽,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厉不厉害?第三,孔子也爱美女:孔子去见大美人南子,回来后,学生子路非常不高兴。
为什么呢?因为南子名声不大好,孔子不是老教人守礼嘛?怎么自己管不住自己了呢?孔子急得对子路赌咒发誓:我是不是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老天谴责我吧,让老天谴责我吧!原文是: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大家品品,是不是有点羞恼的意思?电影中孔子见南子画面另外,孔子还是个段子手。
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子路没搭理他。
孔子知道了以后,就对子路说:你可以这样描述我嘛——夫子这个人,认真起来废寝忘食,乐而忘忧,连自己老了都不知道。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呵呵呵,老夫子我认真起来,简直连自己都害怕啊!皮不皮?但最有趣的是,孔子还是个养生达人。
孔子健康长寿秘诀:养德之养生根本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思想家都把修炼德行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
寿,有两层意思:其一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
也就是说,有些人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明却传之很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意即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孟子提出了“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认为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
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注重道德的养生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善心仁厚、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的德行,做一个真正的德高望重的人,必然福寿延年。
修德,志为首,培养自己具有远大志向和高尚品德。
修德,业为贵,要有言行一致的敬业精神。
修德,善先行,以善为本,不做坏事恶事。
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经得到实践证明。
资料显示,大凡长寿者,其90%左右的老人都德高望重。
孔子的健康养生长寿之道
孔子是闻名世界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不但是一个谈经论道的“圣人”,创立了儒家学派,而且也是一个注重“修身养性”的典范。
他活了72岁,这在当时实属罕见。
孔子之所以高寿,自有他的秘诀,现从《论语》中看,孔子传统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即: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年老了,血气衰弱,要知足常乐,莫贪得无厌。
二、心存仁善,慈悲为怀
孔子心地善良,胸怀仁慈,并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三、兴趣广泛,爱好多多
孔子爱好音乐,并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他在齐国听到韶乐章,竟“三月不知肉味”,并谓之曰:“尽美矣,又尽善也。
”孔子爱好山水,他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
”陶冶性情于山水之中。
此外,孔子还常习武,精通射御之术。
《吕氏春秋》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可见孔子身强体壮,力大过人,是位文武双全的英杰,也为其长寿打下了健康基。
《诗经》祝寿语管窥_思想本文所说的祝寿语与现代人们理解的祝寿语有区别。
现代生活中,祝寿语指的是在为他人祝贺生日这个活动中所说的表示桔祥的一种言语。
而本文所研究的祝寿语与生日这个场合没多大的关系,而多与祭祀、宴饮场合相关。
所以,本文祝寿语的定义是:上古时期,在宴饮、祭祀等场合,祝愿他人长寿的话语。
既然是希望他人长寿,那么其受事者只能为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的不包含在内,如绥我眉寿、惠我无疆等。
〔《诗经》中祝愿语的受事者常被省略。
在统计材料时,对那些省略了受事者的祝愿语,笔者通过引用上下文或解释句子的方式去明确〕。
据统计,《诗经》中的祝寿语,共有35条。
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诗经》中祝寿语的分类描述〔一〕直接陈述的祝寿语直接陈述的祝寿语,即直白地祝他人长寿的言语,没有使用比喻、象征、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
以这种方式表达的祝寿语,一般句中有寿、考、命长等词。
直接陈述的祝寿语有10条〔详情见表一〕。
表一篇目句子篇目句子《秦风终南》君子至止寿考不忘。
《鲁颂泮水》鲁侯戾止永锡难老。
《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令德寿岂。
《鲁颂閟宫》俾尔寿而臧。
《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寿考不忘。
《鲁颂閟宫》俾尔寿而富。
《小雅楚茨》神嗜饮食,使君寿考。
《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大雅卷阿》尔受命长矣。
《小雅棫朴》周王寿考。
〔1〕君子至止寿考不忘。
〔《秦风终南》〕寿考,考与老同义,《说文老部》:老,考也。
考,老也。
寿考即寿老、寿高的意思。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认为寿考不忘犹言万寿无疆也。
该句是祝君子长寿的言语。
〔2〕神嗜饮食,使君寿考。
〔《小雅楚茨》〕《小雅楚茨》是统治阶级秋收后,祭祀时所作的诗。
在神嗜饮食,使君寿考之前有句小大稽首,说明使君寿考是在祭祀完毕时,所有参与祭祀的人齐祝君能长寿的言语,只不过长寿由神赐予。
〔3〕鲁侯戾止永锡难老。
〔《鲁颂泮水》〕《泮水》是鲁僖公战胜淮夷之后,在泮水庆功宴请宾客时作的诗歌。
孔子养生长寿的大秘诀孔子养生长寿的大秘诀孔子是我国儒学的创立者,被后人尊崇为圣人。
他一生中备受冷遇,历经劫难。
但他却长寿,活到73岁。
那么,他是怎样在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的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孔子非常注重心理上的健康,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里非常清楚地指出了人们应按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青少年时,由于机体发育尚不成熟,注意不要早婚,不要性生活太频;壮年时,身体强健达到顶点,力量充沛,脾气也大,要少与人争斗,以免伤及自身;到了老年,体质已经虚弱,就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要再苦心追求什么了。
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特别欣赏那种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如他对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示赞叹:“贤哉,回也!”孔子最反对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精神状态,提倡心胸坦荡,刚毅坚强。
他认为有三种事最有害于健康:骄傲自大、游荡忘返、饮食荒淫。
并提出三种有益于健康之事:调节行动,导人以善,交好朋友。
孔子善于用音乐来调节情绪,抒发心情。
他本人对音乐有很深的研究,亲自编订了《乐经》,惜已失传。
他还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
在齐国听到《韶》的音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借助音乐陶冶精神。
在绝粮于陈地之际,他还是弦歌不绝,饥寒之中,也不愁楚。
每当听到别人唱幽雅的歌曲时,他必定请人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学。
如其弟子们所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
”孔子正是这样通过音乐达到放松精神、养生延年的目的。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孔子该是文弱迂腐的老书生模样。
而事实上孔子酷爱体育,身体强健,据考证他身高有1.83米呢。
孔子喜欢钓鱼和射箭,并且还是位优秀的骑手。
但他最喜欢的运动是登山和游泳。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暮春时节,他常与十多个学生结伴去沂水游泳,必至尽兴方罢,然后去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山歌回家去。
孔子诗经中暗藏长寿奥秘
*导读: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认为,人生的哲学,不在于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而在于实践仁的道德,要把自己培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孔子认为,人生的哲学,不在于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而在于实践仁的道德,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仁人君子。
他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他要求: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者,未足与论也。
他认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
其中恶食是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
他还明确提出:肉虽多,不能胜食。
意即席上肉类食品虽多,但吃的数量不能超过饭量,这明确地告诉我们主辅食品要合理搭配。
只有主辅食品搭配合理,才能充分吸收动物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使人得到合理的养分,有利于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经常饱食(尤其是肉食过量),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消化液供不应求,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久而久之,还会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导致心脏、头脑等重要器官会产生缺血现象,使人感到困乏,不利于身心健康。
诚可知,目前有些人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无休止地常食、多食,结果产生了富贵病。
民谚云:食要七分饱。
意为不能贪食,食得太饱,所以孔子提出的食不求饱也正体现了节食益寿的饮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