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手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 格式:docx
- 大小:13.24 KB
- 文档页数:4
(一)术前健康指导1、讲解肿瘤可能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可造成气管移位或引起呼吸困难,如压迫上腔静脉可引起上肢浮肿。
2、如有上腔静脉压迫征者,不宜在上肢作静脉滴注。
3、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主要内容,取得病人的合作。
4、劝导病人戒烟,保持口腔清洁(二)术后健康指导1、向患者说明术后咳嗽,咳痰的必要性,鼓励其咳嗽咳痰。
2、在情况允许下,鼓励多饮水,每日1000毫升,分四次。
3、病情稳定后给予半卧位,鼓励病人尽早活动,预防并发症。
4、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勿过饱。
5有胸腔闭式引流者,指导患者多翻身,避免压住胸管,影响引流(三)健康教育1、学会自己测体温、数脉搏、呼吸成人正常脉搏60-100次/分,呼吸16-20次/分,腋探体温36-37℃(避免刚运动、进食或洗澡后测量体温)。
2、休息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防寒保暖,避免感冒:有工作单位建议休息2-3个月,减少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要有充裕的睡眠时间,穿宽松棉质睡衣,使用棉质床上用品,保证睡眠质量,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3、运动适当运动。
运动前后数脉搏。
先做热身运动,慢走→快走,每天走2公里,注意不要太快。
4、呼吸锻炼在运动过程中配合呼吸运动,1、2吸,3、4呼。
5、饮食吃得好才能感觉好。
多吃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类、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酸奶、鸡蛋、鸡肉。
多喝白开水、肉汤、果汁。
6、伤口护理胸部伤口一般8-10天拆线。
拆线后伤口愈合良好可洗澡。
伤口局部痂皮不要强行撕脱;不要揉搽伤口;局部伤口疼痛可逐渐缓解,必要时可药物止痛。
体温高热38℃以上,连续3天要通知医生。
7、戒烟、酒必须戒烟,不可以放松警惕,让自己有借口在吸烟,告知亲戚朋友你已戒烟。
8、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洗头,洗澡,剪指甲。
9、疼痛胸部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休息,应适当以药物止痛。
10、保持良好情绪,树立信心今次是人生的重大考验,我们要懂得疼爱自己,为自己打气,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一、概述中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中纵隔区域的肿瘤,包括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等。
由于中纵隔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纵隔肿瘤术后护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二、术前护理1. 了解患者病史、病情,做好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饮、备皮等。
2.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咳嗽、排痰等,提高术后呼吸道的自我清理能力。
3. 教会患者床上大小便,减轻术后不适。
4. 检查患者心肺功能,确保患者具备手术条件。
5. 术前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
三、术后护理1. 体位护理(1)术后6小时内,患者应保持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
(2)6小时后,患者可逐渐改为半卧位,有助于呼吸和引流。
2. 呼吸道护理(1)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保持呼吸道通畅。
(2)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吸痰。
(3)如有呼吸困难,给予吸氧治疗。
3. 引流管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及时记录。
(3)定期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
4. 饮食护理(1)术后禁食6小时,待麻醉清醒后,可给予流质饮食。
(2)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3)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热量的摄入。
5.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6. 并发症护理(1)肺不张: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2)呼吸衰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及时给予吸氧、呼吸支持。
(3)胸腔积液: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量,必要时给予胸腔穿刺引流。
(4)出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给予止血、输血等治疗。
7. 心理护理(1)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2)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出院指导1. 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休息、饮食、活动等。
2. 指导患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护理常规】1. 术前(1)戒烟:术前戒烟至少2周,减少气管分泌物,预防肺部并发症。
(2)营养: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
(3)呼吸功能锻炼:练习腹式呼吸与有效咳嗽。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
如为重症肌无力患者,遵医嘱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
(5)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流,减轻焦虑情绪和对手术的担心。
(6)术前准备①术前2~3d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的适应能力。
②皮肤准备:术前清洁皮肤,常规备皮(范围上过肩,下过脐,前后过正中线,包括术侧腋窝)。
③术前1d晚给予开塞露或磷酸钠盐灌肠液(辉力)纳肛,按医嘱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催眠。
术前6~8h禁饮、禁食。
④术晨穿病员服,戴腕带,摘除眼镜、活动性义齿及饰物等。
备好水封瓶、胸带、X线片、病历等。
2.术后(1)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而窒息,意识恢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2)生命体征监测: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防止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3)呼吸道管理①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双肺呼吸音。
②鼓励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协助叩背咳痰。
③雾化吸入疗法。
④必要时用鼻导管或支气管镜吸痰。
(4)纵隔引流者连接胸腔引流瓶,按胸腔闭式引流常规进行护理。
(5)胸骨正中切口者,应注意引流通畅,以及有无血肿压迫引起呼吸困难和颈静脉怒张。
(6)功能锻炼①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预防肺不张。
②指导卧床患者被动肢体按摩及主动背曲和肩关节运动,预防关节强直和失用性萎缩。
(7)重症肌无力患者,遵医嘱床头备新斯的明,以备肌无力危象发生时急救。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保证充分的睡眠,劳逸结合。
2.饮食指导维持良好的进食环境及口腔清洁,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用药指导遵医嘱准确用药。
纵隔肿瘤术后出院健康教育
尊敬的患者:
您好!感谢您选择了我们医院进行纵隔肿瘤手术并顺利完成术后恢复。
为了确保您的身体健康和康复,我们专门为您提供以下术后出院健康教育内容,请您仔细阅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
1. 术后休息与活动:
- 手术后的头几天,注意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康复。
- 避免过度劳累,遵循医生的指导,逐渐增加日常活动量。
- 注意防止感染和受伤,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
2. 创口护理: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干燥。
- 定期更换敷料,注意观察切口是否有肿胀、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 如有任何异常症状,请立即就医。
3. 饮食与营养:
- 饮食上应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高蛋白质食物,有利于伤口愈合和免疫力提升。
- 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过油腻的食物,以免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 定期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4. 注意事项:
-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污染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如有咳嗽、胸闷、气短或其他不适症状,请及时就诊。
-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跟随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最后,我们希望您能够遵守上述健康教育内容,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治疗,促进您的康复进程。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祝您早日康复!
医院名称。
一、引言纵隔肿瘤是儿童较为常见的胸外科疾病之一,其位置隐蔽,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
手术切除是治疗纵隔肿瘤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护理对患儿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纵隔肿瘤患儿术后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二、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术前与患儿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鼓励和支持,减轻其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2. 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评估患儿身体状况。
术前一天进行备皮、剪指甲、清洁口腔等操作,做好术前消毒。
三、术后护理1. 体位护理(1)术后6小时内:患儿取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2)6小时后:根据手术部位,指导患儿采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2. 呼吸道护理(1)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注意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3)鼓励患儿深呼吸、咳嗽,促进痰液排出。
3. 引流管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
(2)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堵塞。
4. 饮食护理(1)术后6小时内禁食,6小时后可给予少量温水。
(2)术后1-2天,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根据患儿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普食。
5. 营养支持(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以满足患儿术后恢复所需的营养。
(2)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6.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预防感染。
(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及时通知医生。
7.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儿深呼吸、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探视。
(2)预防压疮: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发生。
(3)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儿早期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4)预防吻合口瘘: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腹部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原发性纵膈肿瘤护理常规一.定义纵隔是位于双侧胸腔之间,胸骨之后,胸椎前面,上为颈部入口,下达膈肌的区城。
纵隔内的器官及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原发性纵隔肿瘤。
二.症状、体征多数良性纵膈肿瘤临床上常无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
恶性纵隔肿瘤常见的症状有:胸闷、胸痛,呼吸道压迫、神经压迫(霍纳综合征)、食管压迫(吞咽困难)等症状。
三.护理问题(一) 气体交换障碍与手术创伤、麻醉,肺换气功能降低等因素有关。
(二) 焦息/恐惧与担心手术,疼痛、疾病预后等因素有关。
(三) 出血风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四) 感染风险与手术创伤、留置管道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按胸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2.饮食: 鼓励患者进食,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评估患者吞咽情况 (食管压迫),能进食者,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长期不能进食或营养状况差者,遵医嘱提供肠内、肠外营养。
3.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胸闷、胸痛,呼吸道压迫、神经压道(霍纳综合征)食管压迫(吞咽困难)等症状。
(二)术后护理1.按胸外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体位/活动:术后第 1 日作肩、臂的主动运动,第 2-3 日病情稳定鼓助床边及下床活动。
3.饮食:麻醉苏醒后,一般术后 6 小时给子适量饮水与进食,从流食一半流食一普食逐渐过度。
要求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饮食,易消化。
4.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博、呼吸,血压、疼痛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呼吸节律、幅度、双肺呼吸音,血氧饱和度、有无气促、发绀等情况。
(2)胸腔内出血:当胸腔引流液量多(每小时>100ml),呈鲜红色、有血凝块,患者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少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时,考虑活动性出血。
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渗血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立即通知医生,加快输液、输血速度,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做好开胸探查止血准备。
五.健康教育(一) 饮食指导: 多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食物,加强营养。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纵隔肿瘤是指纵隔内的异常肿物,可能为先天性组织发育异常,也可能是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护理常规】1.术前(1)避免患儿受凉,观察患儿有无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遵医嘱滴注抗生素,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
(2)观察患儿呼吸状态,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现象,遵医嘱低流量吸氧,呼吸困难者行心电监测,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有气管移位或气管压迫者,床旁备气管切开包。
(3)如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者,不宜在上肢输液。
(4)加强患儿营养,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5)评估患儿营养状况,贫血严重、血红蛋白含量低者,遵医嘱输入血液制品或人血清蛋白支持治疗。
(6)患儿自主体位,呼吸困难者予半卧位休息。
(7)术前给予禁饮食 6~8h,备皮、备水封瓶、备腹带。
2.术后(1)给予持续吸氧,心电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儿腹式呼吸,定时叩背、协助排痰,痰液黏稠者应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儿自主咳嗽。
术后1d起,根据患儿耐受情况逐步开始呼吸功能锻炼。
(3)观察切口有无渗出,大切口外裹腹带的患儿应注意其松紧度,避免影响患儿呼吸,有渗出时及时通知医师,更换敷料。
(4)全身麻醉清醒 6h后先饮温开水,无呕吐等不适则可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
(5)手术切口大及食欲缺乏的患儿,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值低者可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如输入全血、血浆、人血清蛋白等。
(6)体位护理①麻醉清醒 6h后患儿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及引流。
②术后1d 床上活动,半卧位休息为主。
③术后 2d,患儿可根据实际情况下床适量活动,减少卧床时间。
(7)胸腔闭式引流管多用于引流积液,引流液性质为暗红色,逐渐转为淡血性或淡黄色,拔管时间据引流情况而定,多在术后2~5d拔出引流管,应准确记录引流量的颜色、量、性状。
(8)留置尿管者注意会阴区的护理,应术后1~2d拔除。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术后1d床上活动,半卧位休息为主,术后 2d,患儿可根据实际情况下床适量活动,减少卧床时间。
纵隔肿瘤手术护理常规【定义】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食管囊肿等,以良性者居多。
畸胎瘤多见于30 岁以下,其余均多发生在40 岁以上。
本病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多数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1、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一般发生于胸骨后或病侧胸部。
大多数恶性肿瘤侵入骨骼或神经时,疼痛剧烈。
咳嗽常为气管或肺组织受压所致,咯血较少见。
2、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神经产生各种症状:如肿瘤侵及膈神经可引起呃逆及膈肌运动麻痹;如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如交感神经受累,可产生霍纳氏综合症;肋间神经侵蚀时,可产生胸痛或感觉异常。
如压迫脊神经引起肢体瘫痪。
3、感染症状:如囊肿破溃或肿瘤感染影响到支气管或肺组织时。
4、压迫症状:上腔静脉受压,常见于上纵隔肿瘤,多见于恶性胸腺瘤及淋巴性恶性肿瘤。
食管,气管受压,可出现气急或下咽梗阻等症状。
5、特殊症状:畸胎瘤破入支气管,患者咳出皮脂物及毛发。
支气管囊肿破裂与支气管相通,表现有支气管胸膜瘘症状。
极少数胸内甲状腺肿瘤的病人,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
胸腺瘤的病人,有时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治疗原则】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
原发性纵隔肿瘤,无论良性、恶性,一经发现,应尽早行手术切除。
其他的治疗方法有化疗、放疗、中医中药治疗、生物治疗等。
1、手术治疗为主,恶性变可能者、转移者,辅以化疗、放疗。
2、恶性淋巴瘤可放疗、化疗相结合。
【护理评估】1、了解有无周围脏器受压症状:①肺脏和支气管受压出现的胸闷、胸痛、前胸部不适、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②心脏、大血管受压出现的心悸,以及上腔静脉梗阻出现的上肢、颈部、面部水肿等表现;③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嘶。
2、了解有无肿瘤侵犯胸膜腔和心包、肺而出现的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相应的症状。
如胸内甲状腺肿时,是否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纵隔肿瘤患者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患者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健康教育以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这种疾病。
健康教育对纵隔肿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学会如何应对症状,并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以改善健康状况。
首先,纵隔肿瘤患者需要了解他们的疾病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他们应该知道纵隔肿瘤可能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以便及时就医。
同时,他们还需要明白不同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以便能够与医生合作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其次,纵隔肿瘤患者需要学会如何管理疾病症状。
他们可能会经历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需要学会如何应对这些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如何正确服用药物以及避免可能引起症状加重的因素,比如烟草和空气污染。
最后,纵隔肿瘤患者还需要改变生活方式以改善健康状况。
他们应该采取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定期进行体检,并积极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
这些都是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总之,纵隔肿瘤患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预防并发症,并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了解疾
病、学会管理症状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纵隔肿瘤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健康,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纵隔肿瘤手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卧位护理:术前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质,锻炼肺功能,提高手术耐受力。
戒烟酒。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
3)心理护理:护士手术前要安慰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
4)协助患者做好各种检查及术前准备,做好健康指导,如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床上翻身及肢体活动方法等。
5)用药观察: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督促其按时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要准确,术日晨剂量加倍,保证患者顺利度过麻醉诱导关。
2.术后护理:
1)术毕患者回病房后,值班护士应迅速协同医师将患者搬至病床上,立即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妥善固定各引流管,据医嘱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
2)体位及活动:全麻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待患者清醒且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
卧床期间,协助患者翻身。
若病情允许应尽早下床活动。
3)饮食护理:拔除气管插管后4~6h可试进食,逐渐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
观察患者有无吞咽困难。
4)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及分级护理制度要求,按时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胸管或纵隔引流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有无肌无力危象或胆碱能危象发生。
对呼吸困难、痰多、已发生危象的患者,立即协助医师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5)用药观察: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术后遵医嘱按时服药,观察患者肌力状况,逐渐减量甚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准确的依据。
慎用镇静药物,避免诱发肌无力危象。
6)基础护理:依据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专科护理: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至自主呼吸完全恢复。
拔除气管插管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幅度,有无呼吸困难等,床旁备好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用物,备好新斯
的明、阿托品等急救药物。
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颜色及水柱波动范围,协助患者有效排痰。
8)安全管理:评估患者肌力状况,协助患者坐起、下床及其他生活护理,防跌倒坠床发生。
9)心理护理:讲解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其应对方法,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地接受并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1.卧位指导: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
2.饮食指导:术前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增加机体抵抗力。
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4~6h,如无禁忌即可饮水,逐渐进流食、半流食、普通饮食。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气道分泌物,使其易于咳出。
3.病情指导:
1)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鼓励其坚持戒烟,指导患者练习腹式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
2)告知患者如有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肌无力加重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3)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4.用药指导:按时服药,剂量准确,如出现眼睑下垂、咀嚼或吞咽无力、肌无力加剧、出汗、腹痛等表现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5.基础护理指导:保持个人卫生,戒烟酒,加强肢体麻木或截瘫患者的基础护理,经常活动四肢及变换体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专科指导:
1)让患者了解胸腔闭式(或纵隔)引流的意义和作用,取得配合。
2)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痰的方法,咳嗽时保护胸部,减少疼痛。
3)带管期间注意保持通畅,勿打折、扭曲、受压、脱出。
7.安全指导:做好生活协助,防跌倒、坠床,勤活动防压疮,吸氧时勿在室内吸烟,以免引起火灾,勿随意调节氧气流量,以免引起肺损伤。
8.心理疏导: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消除其焦虑心理,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配合治疗及护理。
9.出院指导: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的患者,嘱其严格遵医嘱服药,出院后应继续服药,逐渐减量且严密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