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 格式:docx
- 大小:13.12 KB
- 文档页数:3
(一)术前健康指导1、讲解肿瘤可能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气管可造成气管移位或引起呼吸困难,如压迫上腔静脉可引起上肢浮肿。
2、如有上腔静脉压迫征者,不宜在上肢作静脉滴注。
3、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主要内容,取得病人的合作。
4、劝导病人戒烟,保持口腔清洁(二)术后健康指导1、向患者说明术后咳嗽,咳痰的必要性,鼓励其咳嗽咳痰。
2、在情况允许下,鼓励多饮水,每日1000毫升,分四次。
3、病情稳定后给予半卧位,鼓励病人尽早活动,预防并发症。
4、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勿过饱。
5有胸腔闭式引流者,指导患者多翻身,避免压住胸管,影响引流(三)健康教育1、学会自己测体温、数脉搏、呼吸成人正常脉搏60-100次/分,呼吸16-20次/分,腋探体温36-37℃(避免刚运动、进食或洗澡后测量体温)。
2、休息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防寒保暖,避免感冒:有工作单位建议休息2-3个月,减少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要有充裕的睡眠时间,穿宽松棉质睡衣,使用棉质床上用品,保证睡眠质量,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3、运动适当运动。
运动前后数脉搏。
先做热身运动,慢走→快走,每天走2公里,注意不要太快。
4、呼吸锻炼在运动过程中配合呼吸运动,1、2吸,3、4呼。
5、饮食吃得好才能感觉好。
多吃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类、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酸奶、鸡蛋、鸡肉。
多喝白开水、肉汤、果汁。
6、伤口护理胸部伤口一般8-10天拆线。
拆线后伤口愈合良好可洗澡。
伤口局部痂皮不要强行撕脱;不要揉搽伤口;局部伤口疼痛可逐渐缓解,必要时可药物止痛。
体温高热38℃以上,连续3天要通知医生。
7、戒烟、酒必须戒烟,不可以放松警惕,让自己有借口在吸烟,告知亲戚朋友你已戒烟。
8、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洗头,洗澡,剪指甲。
9、疼痛胸部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休息,应适当以药物止痛。
10、保持良好情绪,树立信心今次是人生的重大考验,我们要懂得疼爱自己,为自己打气,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护理常规】1. 术前(1)戒烟:术前戒烟至少2周,减少气管分泌物,预防肺部并发症。
(2)营养: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
(3)呼吸功能锻炼:练习腹式呼吸与有效咳嗽。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
如为重症肌无力患者,遵医嘱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
(5)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流,减轻焦虑情绪和对手术的担心。
(6)术前准备①术前2~3d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的适应能力。
②皮肤准备:术前清洁皮肤,常规备皮(范围上过肩,下过脐,前后过正中线,包括术侧腋窝)。
③术前1d晚给予开塞露或磷酸钠盐灌肠液(辉力)纳肛,按医嘱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催眠。
术前6~8h禁饮、禁食。
④术晨穿病员服,戴腕带,摘除眼镜、活动性义齿及饰物等。
备好水封瓶、胸带、X线片、病历等。
2.术后(1)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而窒息,意识恢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2)生命体征监测: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防止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3)呼吸道管理①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双肺呼吸音。
②鼓励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协助叩背咳痰。
③雾化吸入疗法。
④必要时用鼻导管或支气管镜吸痰。
(4)纵隔引流者连接胸腔引流瓶,按胸腔闭式引流常规进行护理。
(5)胸骨正中切口者,应注意引流通畅,以及有无血肿压迫引起呼吸困难和颈静脉怒张。
(6)功能锻炼①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预防肺不张。
②指导卧床患者被动肢体按摩及主动背曲和肩关节运动,预防关节强直和失用性萎缩。
(7)重症肌无力患者,遵医嘱床头备新斯的明,以备肌无力危象发生时急救。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保证充分的睡眠,劳逸结合。
2.饮食指导维持良好的进食环境及口腔清洁,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用药指导遵医嘱准确用药。
纵隔肿瘤手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卧位护理:术前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质,锻炼肺功能,提高手术耐受力。
戒烟酒。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
3)心理护理:护士手术前要安慰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
4)协助患者做好各种检查及术前准备,做好健康指导,如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床上翻身及肢体活动方法等。
5)用药观察: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督促其按时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要准确,术日晨剂量加倍,保证患者顺利度过麻醉诱导关。
2.术后护理:1)术毕患者回病房后,值班护士应迅速协同医师将患者搬至病床上,立即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妥善固定各引流管,据医嘱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
2)体位及活动:全麻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待患者清醒且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
卧床期间,协助患者翻身。
若病情允许应尽早下床活动。
3)饮食护理:拔除气管插管后4~6h可试进食,逐渐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
观察患者有无吞咽困难。
4)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及分级护理制度要求,按时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胸管或纵隔引流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有无肌无力危象或胆碱能危象发生。
对呼吸困难、痰多、已发生危象的患者,立即协助医师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5)用药观察: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术后遵医嘱按时服药,观察患者肌力状况,逐渐减量甚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准确的依据。
慎用镇静药物,避免诱发肌无力危象。
6)基础护理:依据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专科护理: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至自主呼吸完全恢复。
拔除气管插管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幅度,有无呼吸困难等,床旁备好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用物,备好新斯的明、阿托品等急救药物。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纵隔肿瘤是指纵隔内的异常肿物,可能为先天性组织发育异常,也可能是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护理常规】1.术前(1)避免患儿受凉,观察患儿有无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遵医嘱滴注抗生素,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
(2)观察患儿呼吸状态,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现象,遵医嘱低流量吸氧,呼吸困难者行心电监测,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有气管移位或气管压迫者,床旁备气管切开包。
(3)如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者,不宜在上肢输液。
(4)加强患儿营养,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5)评估患儿营养状况,贫血严重、血红蛋白含量低者,遵医嘱输入血液制品或人血清蛋白支持治疗。
(6)患儿自主体位,呼吸困难者予半卧位休息。
(7)术前给予禁饮食 6~8h,备皮、备水封瓶、备腹带。
2.术后(1)给予持续吸氧,心电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儿腹式呼吸,定时叩背、协助排痰,痰液黏稠者应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儿自主咳嗽。
术后1d起,根据患儿耐受情况逐步开始呼吸功能锻炼。
(3)观察切口有无渗出,大切口外裹腹带的患儿应注意其松紧度,避免影响患儿呼吸,有渗出时及时通知医师,更换敷料。
(4)全身麻醉清醒 6h后先饮温开水,无呕吐等不适则可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
(5)手术切口大及食欲缺乏的患儿,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值低者可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如输入全血、血浆、人血清蛋白等。
(6)体位护理①麻醉清醒 6h后患儿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及引流。
②术后1d 床上活动,半卧位休息为主。
③术后 2d,患儿可根据实际情况下床适量活动,减少卧床时间。
(7)胸腔闭式引流管多用于引流积液,引流液性质为暗红色,逐渐转为淡血性或淡黄色,拔管时间据引流情况而定,多在术后2~5d拔出引流管,应准确记录引流量的颜色、量、性状。
(8)留置尿管者注意会阴区的护理,应术后1~2d拔除。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术后1d床上活动,半卧位休息为主,术后 2d,患儿可根据实际情况下床适量活动,减少卧床时间。
纵隔肿瘤术后出院健康教育
《重建健康,迎接新生活》
尊敬的广大患者及家属:
您好!非常感谢您选择我们医院进行纵隔肿瘤手术治疗。
在您出院之际,我们想向您提供一些健康教育,帮助您顺利恢复,迎接新生活。
1. 关于饮食
术后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身体的健康。
2. 关于运动
术后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
3. 关于心理健康
手术后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这是正常的。
建议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寻求心理辅导帮助。
同时,不要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关于药物使用
根据医嘱准时服用药物,避免忘记或擅自停药。
并定期复查,随时与医生沟通病情变化。
5. 关于日常护理
避免受凉,保持休息和睡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
最后,祝愿您早日康复,重新融入生活。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问,请随时向医院医生咨询。
希望您能在我们的医疗团队和家人的关爱下,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康复。
祝您健康,快乐!
医院医护团队敬上。
一、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应耐心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 术前检查: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胸部CT、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良好。
3. 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病情,做好手术部位皮肤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等治疗,预防呼吸道感染。
4. 术前饮食: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保证营养摄入。
二、术后护理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 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干燥,防止感染。
术后3-5天拆除切口缝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3. 呼吸道管理:(1)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2)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3)必要时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
4.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记录24小时引流量。
(3)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
5. 饮食护理:(1)术后6小时可给予少量饮水,无不适后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
(2)保证营养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
(3)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6. 肠道功能恢复:(1)术后3-5天,如无禁忌,可给予流质饮食。
(2)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7. 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预防血栓形成: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2)预防肺部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3)预防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道通畅。
(4)预防压疮:给予患者舒适的体位,定时翻身,保持床单位整洁。
三、康复护理1.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呼吸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
2. 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院纵隔肿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流程纵隔肿瘤是指发生于纵隔的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胸部疾病。
其包括原发肿瘤和转移性肿瘤。
位干纵隔内各种组织结构产生的肿瘤称为原发性纵隔肿瘤,而转移性肿瘤多见干邻近组织、器官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所致,如支气管癌。
(一)术前健康教育流程1.体位与活动指导。
取舒适卧位,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
2.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观察有无进食梗阻。
3.术前准备。
参考肺部肿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流程。
4.心理指导。
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忧虑。
(二)术后健康教育流程1.体位与活动指导。
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活动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饮食指导。
(1)全麻清醒后拔气管插管4~6小时后,饮少量温水,无呛咳后可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病情观察指导。
(1)监护知识指导术后常规带气管插管回监护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至麻醉完全清醒。
讲解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等设备的作用,避免患者紧张焦虑。
(2)讲解术后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严密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要随意取下电极片、血氧探头及鼻氧管。
(3)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4)观察疼痛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根据分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分散注意力、正确翻身等,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
使用镇痛泵者,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
(5)讲解可能出现术后出血、纵隔感染等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
4.引流管护理指导。
(1)指导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其他管道,翻身活动时注意不要牵拉管道。
对躁动不合作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防止脱管。
(2)避免管道打折、受压、扭曲,定期从引流管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以保持引流通畅。
纵隔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一)疾病简介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以良性者居多。
畸胎瘤多见于30岁以下,其余均多发生在40岁以上。
本病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多数预后良好。
手术治疗为主,恶变、转移病人,以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为主。
(二)健康指导1.术前指导(1)加强营养,术前晚进食少渣饮食,晚上10点以后禁食禁饮,以防止麻醉后呕吐物误入呼吸道。
(2)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者,术前遵医嘱按时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服药后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3)练习床上使用便器。
术前晚9时左右护士会给予灌肠以减轻术后腹胀。
(4)戒烟两周以上,配合护士练习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训练腹式呼吸和深呼吸。
(5)术前一天修剪指甲(趾甲)、理发、剃胡须,做好个人卫生后穿开襟睡衣,等待次日手术。
术前取下假牙及各种配饰交由家属保管,请勿带入手术室。
2.术后指导(1)术后六小时内禁食禁饮,去枕平卧。
六小时后可以少量饮水,若无不适,可以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
(2)术后呼吸道分泌物会增多,积极配合护士做好胸部体疗、深呼吸、有效咳嗽等。
(3)在床上多做翻身、抬臀等动作,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4)术后根据需要会留置多根管道,翻身或坐起时注意检查各种管道是否打折、松脱。
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不要随意移动胸瓶,以防脱落、倾倒,若不慎将胸瓶倾倒,应立即将胸瓶扶正并通知医护人员。
(5)术后初期,会留置尿管,拔除尿管后4小时内应解一次小便,以免时间过长导致尿潴留。
术后病情未稳定不能下床者,需在床上使用便器大小便。
(6)吸氧过程中不能随意调节氧流量,以免影响吸氧效果。
病区禁止吸烟及明火。
(7)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者,注意观察肌无力危象,如手握力、吞咽情况、呼吸状况,出现吞咽无力、呼吸困难等异常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8)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者,要按时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服药后,如有不适,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纵隔肿瘤护理一、概念纵隔肿瘤按来源分为神经纤维瘤、畸胎瘤和胸腺瘤。
良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恶性肿瘤可表现消瘦、贫血、胸闷、疼痛、恶病质等。
胸腺瘤常并发重症肌无力。
二、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循环、呼吸系统情况。
(3)有无胸骨后闷胀、疼痛、咳嗽、气短、心悸等。
(4)营养状况。
2、对纵隔肿瘤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自理能力。
三、护理措施1、按胸部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术前护理(1)观察病人有无胸骨后闷胀、胸痛、咳嗽、气短、心悸等症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2)针对病人异常心态,及时给予疏导,使其建立治疗信心。
(3)鼓励病人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
(4)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3、术后护理(1)按全身麻醉病人护理常规,清醒后半卧位,床头抬高45°。
(2)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3)定时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的频率,听诊双侧呼吸音,术后一日拍床旁胸片。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咳痰无力的病人协助咳痰,鼓励其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6)保持纵隔引流通畅,观察引流量、颜色及性状,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7)维持体液平衡,遵医嘱静脉补液,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8)遵医嘱持续镇痛泵止痛或注射镇痛药物。
(9)鼓励病人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10)鼓励并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四、健康指导1、合理搭配饮食,少量多餐,保证营养的摄入。
2、遵医嘱及病情,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
3、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
纵隔肿瘤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纵隔(胸腔中的上中下纵隔)内的肿瘤。
这些肿瘤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它们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纵隔肿瘤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人们需要了解纵隔肿瘤的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声音嘶哑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其次,了解纵隔肿瘤的危险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吸烟、暴露在放射线下、某些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增加患纵隔肿瘤的风险。
因此,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纵隔肿瘤的发生。
此外,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纵隔肿瘤也非常关键。
一旦发现了异常,应积极进行相关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非常重要。
最后,患者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关注。
患上纵隔肿瘤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得到家庭成员和医生的支持和鼓励,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总之,对于纵隔肿瘤的健康教育,需要让人们了解到症状、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并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患者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患者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健康教育以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这种疾病。
健康教育对纵隔肿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学会如何应对症状,并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以改善健康状况。
首先,纵隔肿瘤患者需要了解他们的疾病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他们应该知道纵隔肿瘤可能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以便及时就医。
同时,他们还需要明白不同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以便能够与医生合作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其次,纵隔肿瘤患者需要学会如何管理疾病症状。
他们可能会经历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需要学会如何应对这些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如何正确服用药物以及避免可能引起症状加重的因素,比如烟草和空气污染。
最后,纵隔肿瘤患者还需要改变生活方式以改善健康状况。
他们应该采取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定期进行体检,并积极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
这些都是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总之,纵隔肿瘤患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预防并发症,并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了解疾
病、学会管理症状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纵隔肿瘤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健康,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原发性纵膈肿瘤护理常规一.定义纵隔是位于双侧胸腔之间,胸骨之后,胸椎前面,上为颈部入口,下达膈肌的区城。
纵隔内的器官及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原发性纵隔肿瘤。
二.症状、体征多数良性纵膈肿瘤临床上常无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
恶性纵隔肿瘤常见的症状有:胸闷、胸痛,呼吸道压迫、神经压迫(霍纳综合征)、食管压迫(吞咽困难)等症状。
三.护理问题(一) 气体交换障碍与手术创伤、麻醉,肺换气功能降低等因素有关。
(二) 焦息/恐惧与担心手术,疼痛、疾病预后等因素有关。
(三) 出血风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四) 感染风险与手术创伤、留置管道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按胸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2.饮食: 鼓励患者进食,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评估患者吞咽情况 (食管压迫),能进食者,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长期不能进食或营养状况差者,遵医嘱提供肠内、肠外营养。
3.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胸闷、胸痛,呼吸道压迫、神经压道(霍纳综合征)食管压迫(吞咽困难)等症状。
(二)术后护理1.按胸外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体位/活动:术后第 1 日作肩、臂的主动运动,第 2-3 日病情稳定鼓助床边及下床活动。
3.饮食:麻醉苏醒后,一般术后 6 小时给子适量饮水与进食,从流食一半流食一普食逐渐过度。
要求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饮食,易消化。
4.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博、呼吸,血压、疼痛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呼吸节律、幅度、双肺呼吸音,血氧饱和度、有无气促、发绀等情况。
(2)胸腔内出血:当胸腔引流液量多(每小时>100ml),呈鲜红色、有血凝块,患者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少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时,考虑活动性出血。
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渗血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立即通知医生,加快输液、输血速度,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做好开胸探查止血准备。
五.健康教育(一) 饮食指导: 多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食物,加强营养。
纵膈肿瘤健康教育
一、概述
指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支气管囊肿、畸胎瘤、淋巴肉、食管囊肿、恶性淋巴瘤及脂肪瘤等,良性较多。
二、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主,恶性病变可能者、转移者,辅以化疗、放疗。
2.恶性淋巴瘤可放疗、化疗相结合。
三、疾病指导
1.有效咳嗽、咳痰向患者讲解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的意义并给予指导,出院后仍应坚持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
2.功能锻炼告知患者锻炼应早期进行并循序渐进,但不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如跑步、抬举重物等。
3.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受凉感冒及各种感染,促进康复。
4.定期复诊出院后需定期来院复诊,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青年护士在职培训实践指引》
拟定:许**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纵隔肿瘤患者治疗的健康教育纵隔肿瘤是胸部常见疾病,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包括位于纵隔内各种组织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如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原性肿瘤、食管囊肿等,以良性者居多,但不包括从食管、气管、支气管和心脏所产生的良、恶性肿瘤。
转移性肿瘤较常见,多数为淋巴结的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多见于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如支气管癌。
肺部以外者则原发于食管、乳房和腹部的恶性肿瘤最为常见。
一、发病特点1.上纵隔肿瘤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和胸内甲状腺瘤。
(1)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或前中纵隔,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4〜1/5,男女发病率相等。
30%为恶性,30%为良性,40%为潜在或低度恶性。
良性者常无症状,偶在X线检查时发现。
若肿瘤体积较小,密度较大,紧贴于胸骨后,X线检查颇难发现。
胸腺瘤多邻接升主动脉,故可有明显的传导性搏动。
(2)胸内甲状腺瘤:包括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和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
前者少见。
为胚胎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腺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
后者为颈部甲状腺沿胸骨后伸人前上纵隔,多数位于气管旁前方,少数在气管后方,胸内甲状腺瘤大多数为良性,个别病例可为腺癌。
肿块牵引或压迫气管,可有刺激性咳嗽,气急等。
2.前纵隔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半数病例症状出现在20~40岁之间。
组织学上均是胚胎发生的异常或畸形。
畸胎样瘤可分成二型:(1)皮样囊肿:是含液体的囊肿,囊内有起源于外胚层的皮肤、毛发、牙齿等。
常为单房,也有双房或多房。
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内壁被覆多层鳞状上皮。
(2)畸胎瘤:为一种实质性混合瘤。
由外、中、内三胚层组织构成,内有软骨、平滑肌、支气管、胸黏膜、神经血管等成分。
畸胎瘤恶变倾向较皮样囊肿大,常可变为表性样癌或腺癌。
体积小者,常无症状,多在X线检查中发现。
若交瘤体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则可产生相应器官的压迫症状,如上腔静脉受压,可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喉返神经受压,则声音嘶哑;压迫气管,可发生气急,患者仰卧时喘气加剧。
纵隔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护理常规】
1. 术前
(1)戒烟:术前戒烟至少2周,减少气管分泌物,预防肺部并发症。
(2)营养: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
(3)呼吸功能锻炼:练习腹式呼吸与有效咳嗽。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
如为重症肌无力患者,遵医嘱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
(5)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流,减轻焦虑情绪和对手术的担心。
(6)术前准备
①术前2~3d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的适应能力。
②皮肤准备:术前清洁皮肤,常规备皮(范围上过肩,下过脐,前后过正中线,包括术侧腋窝)。
③术前1d晚给予开塞露或磷酸钠盐灌肠液(辉力)纳肛,按医嘱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催眠。
术前6~8h禁饮、禁食。
④术晨穿病员服,戴腕带,摘除眼镜、活动性义齿及饰物等。
备好水封瓶、胸带、X线片、病历等。
2.术后
(1)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而窒息,意识恢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2)生命体征监测: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防止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3)呼吸道管理
①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双肺呼吸音。
②鼓励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协助叩背咳痰。
③雾化吸入疗法。
④必要时用鼻导管或支气管镜吸痰。
(4)纵隔引流者连接胸腔引流瓶,按胸腔闭式引流常规进行护理。
(5)胸骨正中切口者,应注意引流通畅,以及有无血肿压迫引起呼吸困难和颈静脉怒张。
(6)功能锻炼
①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预防肺不张。
②指导卧床患者被动肢体按摩及主动背曲和肩关节运动,预防关节强直和失用性萎缩。
(7)重症肌无力患者,遵医嘱床头备新斯的明,以备肌无力危象发生时急救。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保证充分
的睡眠,劳逸结合。
2.饮食指导维持良好的进食环境及口腔清洁,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用药指导遵医嘱准确用药。
4.心理指导了解患者思想状况,解除顾虑,树立信心。
5.康复指导戒烟,注意口腔卫生,宣传咳嗽的重要性,训练有效的咳嗽方法,多做深呼吸以扩大肺活量。
6.复诊须知告知患者术后定期门诊复查。
若出现发热、痰中带血、胸痛等表现应及时与医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