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新人教八下
- 格式:docx
- 大小:6.31 MB
- 文档页数:3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某某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某某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方法:1.比较法。
通过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2.讲解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
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例证法。
对于本课的教学,可通过例证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让学生看图片:某某长江大桥通车典礼同学们,上图是某某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某某长江大桥位于某某市内,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
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1955年9月1日兴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车。
在通车典礼上,有数百辆汽车驶过公路桥面。
全桥总长167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
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
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
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某某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某某长江大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建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知识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背景: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1953年至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工业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2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知识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1.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D) A.农业 B.手工业C.轻工业 D.重工业2.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是在(C)A.1950年 B.1952年C.1953年 D.1957年3.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C)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4.东北三省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基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把握第一个五年打算的起止时刻、大体任务和一五期间取得的要紧建设成绩;2、明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发布的时刻、发布的机构、要紧内容和发布的意义;3、正确明白得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熟悉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强化;4、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打算工业交通建设要紧成绩散布示用意》,说明第一个五年打算期间取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庞大成绩,培育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5、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熟悉到:第一个五年打算的逾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伍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大体形成;6、通过学习一五期间工业建设的成绩,结合本地实际,使学生熟悉到:进行工业化建设,必然要遵循可持续进展战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工业建设必需幸免环境污染,爱惜好生态环境。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进展,造福于子孙后代。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打算的大体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教师简介过渡时期总线路引入新课:1953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线路,总线路的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慢慢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慢慢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
依照总线路中规定的任务,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开始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起步于第一个五年打算,这确实是咱们这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朗诵教学目标;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知识。
三、自主学习:学生自主依据自学提纲自学全文,在文中把问题题目与问题的答案标注出来。
自学提纲:(一)、第一个五年打算一、我国第一个五年打算制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第一个五年打算的目的是什么?二、我国第一个五年打算的起止时刻是什么?打算的大体任务有哪些?其中的重点任务是什么?3、在第一个五年打算期间,我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有什么意义?(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发布一、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发布的时刻和制定发布的机构别离是什么?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名称、内容、性质和意义别离是什么?四、合作交流,探讨问题:学习小组组长率领,小组成员内交流自主学习情形,对问题与答案形成统一的意见。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以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工业化的起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阶段,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学习后面的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逐步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
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四、重点难点:1、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某某国第一部宪法。
2、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资料,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六、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一五计划的成就。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旧版1分钱的纸币正面主景图案,提问:1分钱的图案上有什么?学生:一辆汽车。
教师:这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你们知道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当时的中国还有哪些成就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两个板块:(一)一五计划领风骚、(二)宪法制定利人民。
板块(一):一五计划领风骚课件展示图片和材料: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师寄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习目标:一、知道一五计划的大体任务和主要成绩二、识记第一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能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重、难点:一、识记一五计划的大体任务。
二、识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习进程:一、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三、合作探讨1、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是什么?大体内容是什么?2、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如何的成绩?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四、针对训练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是()A、1949年B、1950年C、1952年D、1953年2、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域B、西南地域、C、东北地域D、东南地域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A、南京长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C、杨浦大桥D、钱塘江大桥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揭幕词中毛泽东说:“咱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A、社会主义制度成立B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C、共产党核心地位肯定D、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材料二:此刻咱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
可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沓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针对材料二的状况我党采取了什么办法?你能说出这些办法实施后取得的成绩吗?6、简答题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按照所学知识回答:(1)我国国家政权性质是什么?(2)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3)最高权利机关是什么?五、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六、教后反思:。
工业化的起步课 型:新授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达标教 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2、掌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3、认识“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学习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学习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教学流程:[板书]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一、导入新课看图分析:下面两幅图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材料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导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近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目的是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完成自主学习 品种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棉164万吨 26% 钢535万吨 296% 煤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18和19页,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时间:________~________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________化和________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商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课设计第 4 课工业化的起步教课目的基础知识认识“一五”时期经济建设获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公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剖析其合理性)阅读资料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散布表示图》,说明能力训练联系理解“一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所获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散布特色过程方法概括剖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爱党感情“一五”计划的提早超额达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伍的相貌,证感情态度了然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价值观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公布,标记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教课要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 年宪法的公布教课难点1954 年宪法的性质教课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首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坐”:建国早期的任务(最后达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成立人民政权一致大陆、民族团结保家卫国知足农民需要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承前启后,教师解说: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去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可是,因为公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公民经济处于崩溃边沿。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固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公民经济已经超出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余国家对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怎样追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 4 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研究新课第一个五年计划1计划编制前夜,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色?(仍旧属于落伍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伍于发达国家,并且不如印度。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有关;C.相应地培育建设人材→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世产力,要靠人材来掌握。
)[实时组织学生依据教师的解说,达成《填图册》第7 页第 2 题的答案。
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新
人教八下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
[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填图册》第7页第2题的答案。
]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完成《填图册》第6页第1题第1个小题的答案:A.先在课本第17页或地图册第8页上标注出重要企业、新建铁路和公路的位置,接着在填图册上完成答案。
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
)
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
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A.长春“一汽”建成投产B.试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C.沈阳第一机床厂
建成投产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E.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F.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本课其余题目。
(但是,第1题的2、3两小题属于下一课范畴)
3.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