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韩国语助词“ ”和“ ”的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对韩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的”字浅析■李 荫 (韩国圆光大学 韩国 54538)【摘 要】关于结构助词“的”字研究,本体研究已经很充分,本文的研究重点不在助词“的”字的语法讲解,而是针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需要来分析“的”字。
从汉韩对比的角度,关注汉语中助词“的”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的同时,关注助词“的”字在韩语中的空缺。
力争能对以后的对韩汉语教学中助词“的”字的教学应注意的重点给以些许启发。
【关键词】助词的;词尾;格助词【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36-02 一、引言关于de字研究,朱德熙老先生早在1961年《说“的”》[1]一文中用了大量篇幅作了详细地探讨,并根据“的”字短语整体词性将北京话里带“的”字格式归纳为三种类型:副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和名词性的。
朱德熙先生认为他所分析出来的“的1”、“的2”、“的3”并非同一个语素,而是不同的三个语素[1]。
本文赞同朱德熙先生的观点,并将其“的1”、“的2”、“的3对应于目前所通行的“得”、“地”、“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结构助词“的”,其原因有两点:(1)《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2]统计结果:“的”频序号为1级,“地”频序号为1382级,“得”频序号为1655级。
“频级序号”是根据“频级序号法”排序,1级为最高,使用频度最高。
所以我们就使用频度来说,将“的”定为研究对象应不为过。
(2)正是由于“的”使用频序较高,不但是母语为汉语的人容易用“的”代替“地”、“得”,很多外国留学生也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所以就出错率来说,也应将“的”定为研究对象。
二、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字研究概况要分析结构助词“的”字的研究概况,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是结构助词“的”本身的研究概况;一是和另外两个结构助词“地”和“得”比较研究。
因为结构助词“的”的研究已很充分,我们这里便从和另外两个结构助词“地”和“得”比较研究的角度,宏观地从目前语法书对结构助词“的”、“地”和“得”的解说方式入手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中韩句子结构摘要:1.中韩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2.中韩句子结构的主要差异3.助词和词尾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4.中韩句子结构的学习方法正文:一、中韩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中文和韩语作为东亚地区的两种主要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等。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这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这两种语言。
二、中韩句子结构的主要差异1.语序差异:中文和韩语在语序方面有很大不同。
中文是一种主谓宾语的语言,一般遵循“主语- 谓语- 宾语”的顺序。
而韩语则是一种主谓语宾的语言,语序为“主语- 宾语- 谓语”。
2.助词和词尾:韩语中有许多助词,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连接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
此外,韩语的词尾变化丰富,可以表示句子的时态、语态、语气等。
而中文则没有这些助词和词尾的变化。
三、助词和词尾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1.助词:在韩语中,助词起到了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如主语、宾语、补语等。
例如,韩语中的“”表示主语,“”表示宾语,“”表示补语等。
2.词尾:韩语的词尾变化丰富,可以表示句子的时态、语态、语气等。
如表示过去时态,可以使用“-”、“-”等词尾;表示未来时态,可以使用“-”、“-”等词尾。
四、中韩句子结构的学习方法1.学习韩语的基本语法和词尾变化,了解韩语句子结构的特点。
2.多读多写,通过实践来熟悉韩语句子结构,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中文和韩语的互译,了解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并学会如何将一种语言的句子结构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总之,作为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了解中韩句子结构的差异对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韩语主语的助词:가/이和는/은的区别与用法은/는是补助词,이/가是主格助词은/는用在文章的最前面,表示这个名词(句)是文章的主体,同时有对照和强调的意思이/가用在名词后面表示这个名词是文章的主语,在“아니다, 되다”前面的名词后面加上이/가은/는和이/가在文章中作为主格助词的时候,它们的差异很难区分类似于"철수가집에있다.", "철수는집에있다."这样的文章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很难表达出它们的不同。
"는/은" 与"가/이" 的区别 1.看对提问的回答着重点落在哪里: 主格"가/이"是回答"누가?"(谁是...?), "무엇이"(什么是...?),"몇이"(几个... ?)的,其着重点落在回答的主体即主语之上.如: 누가운전수입니까? 저분이운전수입니다. 谁是驾驶员? 他是驾驶员. 무엇이날고있소? 제비가날고있소. 什么在飞? 燕子在飞. 在指定出某种对象以后(或者说,已经明确知道了是谁之后)用了添意词尾"는/은"表示要对该对象的行动或性质加以陈述,这时着重点落在陈述内容上. 저는중국기게수출입공장에서근무하고있습니다. 我在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工作. 2.看有无对比关系. 主格词尾"가/이"表示回答疑问(谁?什么?几个?)的主体,并没有对比概念.添意词尾"는/은"则表示一些对比概念,表示在和其他对象对比的情况下,进行强调的语气.如: 학생이학교로간다. 学生去学校. 这里回答"谁去学校",没有对比概念. 학생은학교로간다. 学生去学校. 这里包含着"别人不去学校"的意思,也就是带有"只有学生去学校"的意思,是在和其他人相比的情况下说出的话. 能否形成对比关系也是"는/은" 与"가/이" 在使用上的区别之一. 待续... 3.看陈述的对象是事前指定的,还是事前不知道临时才发现的. 陈述的对象是事前确定的,那么,着重点就必然落到了陈述的内容上,这时用"는/은" . 陈述的对象不是事前确定的,而是临时遇到某些事情后产生的,这时用"가/이" .如: 우리의대학은전국에서제일큰대학이다. 我们的大学是全国最大的大学. 우리는나라의주인이다.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以上两句是事前指定陈述对象后加以说明的. 야!그들이이렇게열성적으로일하는구나. 啊!他们干得这样积极! 어린이들이공원에서놀고있다. 儿童们在公园里玩着. 以上两句的陈述对象对是临时发现(遇到)的,是目睹后才知道的,是事前没有明确指定的. 4.在双重主语的句子里,大主语用"는/은" ,小主语则用"가/이". 如: 이집은방이크다.这所屋子房间大. "이집"是大主语,它是在这句子中应该说明的主要对象; "방"是"크다"的主语,在全句中是小主语.在这里只详细解释一下가/이和는/은作为主格助词时的区别:1.在通常情况下,充当句子主题的大主语用"는/은",而句子中某一成分的主谓结构中小主语用"가/이"表示.我国地大物博.우리나라는땅이넓고물산이풍부하다.2.句子着重点或疑问词在主语部分时用"가/이",着重点或疑问词在谓语部分时用"는/은"这包是你的?이가방이네것이야?这是哪?여기는어디예요?3.在人群中强调"我"时用"가/이"我来说一下。
韩国语助词和词尾词典【实用版】目录1.韩国语助词和词尾概述2.韩国语助词和词尾的功能和特点3.韩国语助词和词尾的分类及示例4.学习韩国语助词和词尾的重要性5.韩国语助词和词尾词典推荐正文韩国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其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与汉语有很大不同。
在韩国语中,助词和词尾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同时也为句子增添了丰富的表达方式。
韩国语助词和词尾的功能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句子的主次关系,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其次,助词和词尾可以用来表示语气,使句子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它们还可以用来表示时态和语态,使句子更加准确地传达出说话人的意图。
韩国语助词和词尾可以根据其功能和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格助词、时态助词、语态助词、敬语助词等。
其中,格助词主要用于表示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如“”、“”、“”等;时态助词主要用于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如“”、“”、“”等;语态助词主要用于表示动作的被动关系,如“被”、“受”等;敬语助词主要用于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等。
学习韩国语助词和词尾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好助词和词尾,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地表达思想,还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地道、自然。
对于学习韩国语助词和词尾的人来说,一本好的词典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这里推荐大家使用《韩国语助词和词尾词典》,该词典收录了大量的助词和词尾,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是学习韩国语助词和词尾的理想工具。
总的来说,韩国语助词和词尾是韩国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它们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韩国语主格助词이가与特殊助词은는之用法差异
金艺玉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3(000)019
【摘要】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在四种语言结构中属于粘着语,其语法关系依靠接在词干后面的附加成分才能体现出来。
中国学生在学习韩国语时,由于受母语汉语的影响,特别容易把助词漏掉或者错误使用。
本文通过对经常混淆的两组助词“이/가”与“은/는”进行对比研究,剖析其特点,找出不同点,为韩国语的学习者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137-138)
【作者】金艺玉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55
【相关文献】
1.日语提示助词「ハ」和主格助词「ガ」分析 [J], 韦红雁
2.朝鲜语主格助词(ā┐)/( ┐┝ )和添意助词(ā─レ)/( レ─レ )的历史变迁 [J], 姚骏
3.韩国语连接词尾使用偏误研究r——以"-ㄴ/은/는데""-지만"为例 [J], 徐中云
4.韩国语主格助词- /- 与添义助词- /- 的用法与比较 [J], 董丹秋;
5.谈谈主格助词が和提示助词は [J], 应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语助词和词尾词典韩国语助词和词尾词典:深入理解语法要素的关键韩国语助词和词尾词典是学习韩国语的重要工具,它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韩国语的语法结构和句子构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韩国语助词和词尾词典的使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助词和词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韩国语的语法要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助词和词尾。
助词是一种独立的词类,用来表示句子中的各种关系和语气。
助词可以附加在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其他助词后面,起到连接句子成分、标记格位、表示时态、语气等作用。
而词尾则是附加在词的末尾,用来表示词的时态、语气、态度等。
韩国语中有许多常见的助词,如“은/는”、“이/가”、“을/를”等。
这些助词在句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은/는”可以用来表示主题或对比,“이/가”可以用来表示主语或强调,“을/를”可以用来表示宾语。
当我们掌握了这些助词的用法,就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理解别人的话。
除了助词外,韩国语中还有许多常见的词尾,如“아/어”、“아/어서”、“고”等。
这些词尾在句子中起到了连接句子成分、表示原因、目的、并列等作用。
例如,“아/어”可以用来连接动词和形容词,“아/어서”可以用来表示原因或目的,“고”可以用来表示并列。
通过学习这些词尾的用法,我们能够更灵活地运用韩国语,使我们的表达更加流利。
除了常见的助词和词尾,韩国语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助词和词尾,如表示推测的“것같다”、“듯하다”、“나보다”,表示可能性的“ㄹ수있다”、“ㄹ지도모르다”,表示允许或请求的“아/어도되다”、“아/어주다”等。
这些助词和词尾都有其独特的用法和含义,通过学习和掌握它们,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韩国语。
在学习韩国语助词和词尾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助词和词尾的用法和含义可能会因语境、时态、态度等而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助词和词尾。
其次,助词和词尾的位置也很重要,通常会紧跟在相应的词或短语后面。
韩国语助词的用法(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韩国语助词的用法一助词韩语的语序:主语(—이/가, —은/는)+状语(—에서)+宾语(—을/를)+谓语1)—이/가, —은/는的区别:共同点:都是用于名词和代词后面表示主语。
不同点:—이/가用于——(1)主语是第三人称并且是第一次被提及的时候(2)对누구,무엇,어디,언제,어느的疑问词为主语的问句进行回答时。
가用在开音节,이用在闭音节。
—은/는用于——向别人介绍,说明自己和他人,他物时。
는用在开音节,은用在闭音节。
—은/는表示大主语,—이/가表示小主语。
例:哪儿痛어디가아픕니까다리가아픕니다.例:这里是济州岛,济州岛有很多石头。
여기가제주도입니다. 제주도는돌이많습니다.2)—에서是状语后面的助词,用在表示场所的名词后,表示动作进行的场所或动作的出发点,相当于汉语的“在”,“从”,“自”。
3)—을/를接在宾语后面的助词,当宾语末位音不带收音时用—를,当宾语末位音带收音时用—을。
4)—에表示时间,地点的名词连用,注意“四个不”昨天(어제),今天(오늘),明天(내일),现在(지금),这四个表示时间的名词后不能用助词—에例:9点见面→ 9시에만납니다.昨天来了→ 어제왔습니다.去学校→ 학교에갑니다.5)—마다接在表示名词的后面,表示包罗,相当于汉语里的“每”例:天 (날) → 每天 (날마다)星期一 (월요일)→ 每星期一(월요일마다)周末 (주말)→ 每周末 (주말마다)30分钟(30분) → 每30分钟 (30분마다)6)在……之前名—전에动—기전에例:下午(오후)之前→ 오후전에例:30岁(서른살)之前→ 서른살전에例:吃饭(밥먹다)之前→ 밥먹기전에例:来(오다)之前→ 오기전에7)在……之后名—후에动—ㄴ/은후에例:30分钟(30분)后→ 30분후에例:到达(도착하다)后→도착한후에例:考完试(시험이끝나다)后→ 시험이끝난후에例:吃(먹다)完后→ 먹은후에8)从……到—에서—까지一般接在表示场所的名词后—부터—까지一般接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例:从星期一到星期六월요일부터토요일까지例:从家到学校집에서학교까지9) —와/과 , —하고相当于汉语里的“和”,连接两个同类名词,如名词末尾音节不带收音用—와,如名词末尾音节带收音用—과,而—하고没有使用界限,且多用于口语里。
总第247期2013年7月(上)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247July 2013(A )浅谈韩国语主格助词与特殊助词之用法差异金艺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窑南京210041)中图分类号:H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9-0137-02摘要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在四种语言结构中属于粘着语,其语法关系依靠接在词干后面的附加成分才能体现出来。
中国学生在学习韩国语时,由于受母语汉语的影响,特别容易把助词漏掉或者错误使用。
本文通过对经常混淆的两组助词“”与””进行对比研究,剖析其特点,找出不同点,为韩国语的学习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韩国语助词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se of the NominativeAuxiliaryand the SpecialAuxiliaryin Korean //Jin YiyuAbstract Korean belongs to the Altai language family,and it is an agglutinative language,for it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rely on the supplementary elements of stems.Influenced by their mother tongue,Chinese students often neglect or misuse auxil-iaries when learning Korean.This paperresearches the twogroups of auxiliaries“”and“”,analy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and finds their differences,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Korean learners.Key words Korean;auxiliary;;韩国语属于粘着语,主要依靠助词和词尾的变化来表现语法关系,因此,韩国语是助词比较发达的语言。
韩国语言论文韩国语论文汉语“的”字短语和韩国语“것”字短语对比摘要:短语作为构成句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无论在口语交际还是在书面表达时,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汉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的”字短语和韩国语“것”字短语,从语法和语用功能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的것功能作用对比结构助词“的”在汉语中的基本句法功能是充当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用在定中短语、状中短语和后补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一个辅助性连接成份。
除了这种连接作用外还具有代用功能,与相关语言单位结合所形成的“的”字短语具有名词性的指称功能。
韩国语“것”字是不完全具有独立意义的依存名词,又叫不完全名词(불완전명사)。
只有附着在先行单位时才有意义,同时具有指称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看,汉语“的”字和韩国语“것”字都具有依附性和黏着性,而且和相关语言单位组合后的新的语言单位即汉语“的”字短语和韩国语“것”字短语都具有名词化和可指称性,而且两者在其他方面的对应也很多。
一、汉语“的”字短语和韩国语“것”字短语的语法功能(一)汉语“的”字短语的语法功能“的”字短语在功能类别上是体词性的,一般来说,凡是体词可以出现的句法环境,“的”字短语也能出现。
由于“的”字短语充当定语已经被分析为“在定中短语中插入了连接性‘的’”。
因此,“的”字短语的基本句法功能是充当宾语、介词宾语以及兼语成分的标志,还可以在句中与别的成分组合充当主语。
如:主语:(1)买的不如卖的精(2)进口的还不如国产的(3)彩色的总比黑白的要好宾语:(4)从坐在后排的开始(5)除了那些本来就不想参加的介宾短语:(6)叫站在前排的蹲下兼语:(7)邀请所有出过力的都来参加“的”字短语在句中出现最多的情况是充当定语,其构成形式较为复杂。
如:形容词性联合式短语“的”字结构作定语:(8)庄严美丽的天安门主谓式短语“的”字结构作定语:(9)工人建造的楼房述宾式短语“的”字结构作定语:(10)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名词性偏正式短语“的”字结构作定语:(11)全体同学的决心形容词性偏正式短语“的”字结构作定语:(12)很正确的意见动词性偏正式短语“的”字结构作定语:(13)刻苦学习的人连动式短语“的”字结构作定语:(14)出去打电话的人在句中“的”字短语还与判断动词“是”共现。
浅谈韩国语助词“ ”和“ ”的对比
作者:赵雪金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10期
摘要:在高职韩国语基础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基本助词“■”和“■”的使用区别,这也是一直以来受韩国语语言学专家关注较多的课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比,向大家简单介绍这两个基础助词的使用区别。
关键词:韩国语助词;■;■;对比
韩国语是一种助词比较发达的语言,作为最基础的两个助词——“■”和“■”,是在复杂的韩国语助词体系当中最为基础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助词。
由于这两个助词在诸多方面有着共同性,因此学生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经常用错、弄混。
这两个助词的对比研究是备受关注的课题。
所以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对韩国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有着很大的影响。
下面就这两个助词的使用区别做简单的说明。
我们之所以会把这两个助词弄错、弄混,原因是这两个助词在句子中经常处于类似的地位,意义区分也不明显,所以有些人误认为这两个助词区别不大。
一、从种类上不属于同一类型
“■”是添意助词,接在体词后表示该体词为句子的主体,也可表示对照或强调之意。
它不仅可以提示主语,还能够提示宾语、状语,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提示各种补语。
当它放在句子中提示主语时通常强调的是句子的主体,是谓语部分。
“■”是主格助词,用在体词后,表示该体词是句子的主体,在句中做主语。
在一般对话中,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并初次被提及时,或者对以疑问词为主语的问句进行问答时,用“■”。
通常用来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主体,一般描写眼前情景时用,所以使用时多强调的是句子的主语。
例如:
■
这两句话译成中文都是:“金老师是韩国人。
”但是,在韩国语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A句是说明金老师是韩国人,而不是别的国家人,如美国人、日本人等,是回答■■(金老师是哪国人?)的问题。
B句是强调说明只有金老师是韩国人,而别的老师都不是,是回答“■”(谁是韩国人?)的问题。
从添意助词的特点来看,当疑问词在主语部分时,只能用“■”来提问,而不能用“■”来提问,回答也是这样。
相反,疑问词在谓语部分时,提示的内容已经明确,所以用“■”,而不用“■”。
仅是在判断句上,在其他类型的句子中也有相同的作用。
例如:“■”译成:“我在看电影。
”意思是强调我在看电影,而没做其他的事情。
“■”也译成:“我在看电影。
”但是与上一句不同的是,强调是我在看电影,而不是别人在看电影。
存在句子中也存在着这种区别。
例如:
■(桌上有词典。
)
■(词典在桌上。
)
从第一句话的顺序及构成来看,强调的是桌子上存在的东西是词典,而不是别的事物,强调的是主语。
从第二句话的顺序及构成来看,强调的是词典在桌子上,强调的是词典现在所处的位置和状态,强调的是谓语。
我们来看下面的一组对话:
■
a、b、c句子中使用的是主格助词“■”,d、e、f、g句子中用的是添意补助词“■”。
a句子的焦点是主语部分的“金老师”,谓语部分的“韩国人”比主语部分的焦点弱。
与此相同,b、c句子当中的第一焦点是王老师。
但是d、e、f、g句子有点不同,d、e句子中的焦点不是“田中老师”,而是“日本人”。
在f、g句子中也是,第一焦点不是“迈克尔老师”而是“美国人”。
由此可以推出“■”和“■”的使用区别。
那就是,主语部分成为关心的焦点的时候使用主格助词“■”,但是只有谓语成为关心的焦点时则使用添意补助词“■”。
二、添意补助词“■”在不同句子当中的使用
1.当谓语表示否定时,很多情况下主语后接“■”。
例如:■(我明天不上班。
)
2.在对比句当中,对比与被对比的体词后常常接“■”。
例如:■■(我以前喜欢喝酒,但是现在不喜欢喝。
)在这里把“■(以前)”和“■(现在)”做对比,所以“■”和“■”后都使用了助词“■”。
3.当复合句的主语是一个主语的时候,主语后接“■”,且在句子的最前端。
例如:■(我只要头疼的话就吃这个药。
)上述复合句则表示条件关系,其中“■”是连接词尾,“■”是从句,“■”是主句。
这两个句子的主语都是“■”,这样时主语只能用“■”,而不能用“■”。
三、主格助词“■”在句子当中的使用
1.复合句中大主语用“■”,小主语通常使用“■”。
例如:■(我的男朋友个子高。
)其中“■”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即是“大主语”;“■”是谓语部分的主语,即是“小主语”;“■”是“■”的谓语。
2.当表示主体的喜好、希望的时候通常用“■”来表示。
例如:■(我想吃冰淇淋。
)(希望)■(我喜欢秋天。
)(喜好)在这些句子中,“■”“■”都是希望喜欢的“对象语”,用“■”来表示。
3.表示一个人拥有某物时使用“■”。
例如:■(我有哥哥。
)
4.表示事物的存在的持续状态的时候,事物后接“■”。
例如:■(书摆放着。
)这里的书后面的助词只能用“■”。
5.描述自然现象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其主语后接“■”。
■
6.身体部位。
当描述人的身体部位时,通常主语用“■”来表示。
例如:
■
以上是对职韩语基础教学当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助词“■”和“■”在句子当中的不同使用方法的分析。
至今,诸多研究韩国语语言学的专家仍对“■”和“■”进行有关研究。
要在高职韩语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起来既简单又准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只有教师了解了助词“■”和“■”的使用区别,正确理解它们的使用语境,才能够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