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两首山行
- 格式:ppt
- 大小:10.72 MB
- 文档页数:35
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到四、五年级,孩子紧张的小升初到来了,看了小升初的试卷,发现古诗文的考题太多了,作文中如果能恰当地引经据典,既体现文采,也往往容易得高分。
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篇1原文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秋日行经山麓时所见的景色。
诗人一下笔就用了“远上”二字,描写屈曲蜿蜒,渐远渐高的山路,由路以见出山的高大深远,进而让人体味山里环境的空静,以及诗人一路行来的消兴和幽致。
“石径斜”的“斜”字,又把山的陡峭给刻画了出来。
“远”、“斜”二字前后呼应,从不同角度写出整个山岭的气势。
“寒山”二字,既点明时令季节,同时为烘托枫叶耐寒的特质,埋下了伏笔。
这一句刻画秋岭,没有摄入一件实物,用墨极少,但由于用语精当,组合巧妙,同样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
诗人顺着山路石径向上望去,惊奇地发现“白云深处有人家”。
山岭之巅,白云缭绕,几间屋舍忽隐忽现,形成一幅别致的峻岭秋景图。
作者故意把“人家”置于高山之顶,白云之中,这就造成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渲染出生意盎然的气氛,从而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的余地。
第三句写车行至半山,突然下一“停”字,悬念顿起,牵人思绪。
原来,那里有一片鲜红的枫树,显得格外美丽,诗人再也无心仰望那绚烂明丽的高山之顶,无意寻访那令人神往的白云深处的人家,而在不畏秋寒的枫树面前留连忘返。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张建峰邮编214212教材简析:《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枫()雪()径()疯()霜()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山行》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这两句描绘了山行的远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远上”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则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神秘。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描绘了枫林的晚景。
诗人在山路上缓缓前行,被傍晚的枫林美景所吸引,不由得停下车来观赏。
枫叶经秋霜打过,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火红。
“停车坐爱”表现了诗人对枫林的喜爱之情,“晚”字点明了时间,“霜叶红于二月花”则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枫叶的美丽和独特。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行的远景,后两句则描绘了枫林的晚景。
诗人通过对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枫林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山林的美丽和宁静。
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 构思新颖,布局精巧。
诗人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通过对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枫林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2. 情与景的完美结合。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3. 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人通过对比“停车坐爱枫林晚”与“二月春花”,突出了枫叶的美丽和独特,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秋天山林的美丽和宁静。
4. 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诗人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同时又押韵和谐,富有韵律美。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山行》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枫林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山林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山行两首的内容分别是《枫桥夜泊》和《登高》。
这两首诗都
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其中《枫桥夜泊》是一首描写夜晚在枫桥
上停留的诗,而《登高》则是一首描写登山的诗。
这两首诗都是杜
甫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作。
《枫桥夜泊》是一首描写夜晚在枫桥上停留的诗,全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以夜晚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在枫桥上停留的情景。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满天空。
江边的枫树和渔火交相辉映,与主人公的忧愁形成了鲜明对比。
姑苏城外有一座寒山寺,半夜时
分传来了钟声,传到了客船上。
《登高》是一首描写登山的诗,全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以登山为主题,描绘了一个人在高山上行走的情景。
风
很急,天很高,猿猴在哀嚎。
河水清澈见底,沙滩洁白无瑕。
无数
落叶在空中飘荡着往下落;长长的江水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
作者
用“万里悲秋常作客”来表达自己长期漂泊在外的心情;“百年多
病独登台”则表达了自己年迈体弱、疾病缠身却仍然要攀登高峰的
精神。
最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表达了作
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古诗山行全文的意思1. 《山行》这首诗啊,那意思就是说你走在山间小路上,就像你在公园里散步一样惬意呢!你看“远上寒山石径斜”,不就是说远远地走上那寒冷山间的石头小路嘛,就好比你去爬山走的那条小路呀。
例子:你想想,你去爬山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看到这样的小路呀?2. “白云生处有人家”,哎呀呀,这说的不就是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居住嘛,就像在那高高的山顶上还有个小村子似的。
例子:难道你没见过在那种很偏僻的地方还有人生活吗?3. 诗里说“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多形象呀,不就是因为太喜欢傍晚的枫林了所以停下来嘛,就跟你看到特别美的景色走不动道了一个样呀。
例子:你肯定也有因为特别喜欢一个东西而停下来的时候吧?4. “霜叶红于二月花”,哇塞,这枫叶被霜打过之后比二月的花还红呢,这多生动啊,就好像你看到了特别艳丽的东西一样让人惊艳呢。
例子:你说是不是有时候自然的景色比花还美呀?5. 整首诗就是在描述诗人在山里的所见所感呀,就跟你去山里玩然后回来跟别人讲你的经历一样。
例子:你去玩了回来不也会兴致勃勃地跟别人分享吗?6. 《山行》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呀,就是诗人沿着山路走,看到了好多有趣的东西,然后用诗的形式记录下来了。
例子:你平时出去玩也会拍照记录呀,一个道理嘛!7. 你想想看,“远上寒山石径斜”,这是多特别的场景呀,就像你发现了一个别人都没去过的神秘地方一样。
例子:你有没有过这种发现特别地方的惊喜感呀?8. “白云生处有人家”,多有意境呀,感觉就像在仙境里还有人生活一样奇妙。
例子:你不觉得这种感觉很神奇吗?9. “停车坐爱枫林晚”,多直白呀,就是因为喜欢所以停车呀,就像你因为喜欢一个东西而驻足一样。
例子: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时候吧?10.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描述得多美呀,把枫叶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子:你见过那么美的枫叶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山行》这首诗简单易懂又充满魅力,让我们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在山间的美好体验呀!。
[山行古诗原文]山行古诗山行古诗篇(1):3.古诗两首山行山行古诗篇(2):杜牧山行诗意山行①远上寒山②石径斜③,白云生处④有人家。
停车坐⑤爱枫林晚,霜叶⑥红于二月花⑦。
——唐· 杜牧注释①山行:在山中漫游。
②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③石径斜:石头铺成的小路弯曲而上。
斜:此字读某iá ,为倾斜的意思。
④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的地方,指高山的深处。
⑤坐:因为。
⑥霜叶:枫树的叶子经秋霜之后变成红色。
⑦红于二月花:比二月开的花还要红艳。
解读翻译深秋时节,我沿着石头铺成的弯弯斜斜的小路上山,白云飘荡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居住的人家。
我把车儿停下来,只因为喜爱枫林傍晚的景色,霜染的枫叶红艳美丽,胜过二月的鲜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齐,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向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那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齐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必须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述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一样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山行》杜牧全诗翻译和赏析《山行》杜牧全诗翻译和赏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参考注释:①山行:在山中行走。
②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③径:小路。
④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⑤坐:因为;由于。
⑥斜:此字读xiá杜牧唐七言绝句:《山行》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