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CDMAPN、邻区优化原则与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54.50 KB
- 文档页数:11
华为LTE 重要指标参数优化方案优化无线接通率1、下行调度开关&频选开关此开关控制是否启动频选调度功能,该开关为开可以让用户在其信道质量好的频带上传输数据。
该参数仅适用于FDD及TDD。
MOD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1,DLSCHSWITCH=FreqSelSwitch-1;2、下行功控算法开关&信令功率提升开关用于控制信令功率提升优化的开启和关闭。
该开关打开时,对于入网期间的信令、发生下行重传调度时抬升其PDSCH的发射功率。
该参数仅适用于TDD。
MOD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1,DLPCALGOSWITCH=SigPowerIncre aseSwitch-1;3、下行调度开关&子帧调度差异化开关该开关用于控制配比2下子帧3和8是否基于上行调度用户数提升的策略进行调度。
当开关为开时,配比2下子帧3和8采取基于上行调度用户数提升的策略进行调度;当开关为关时,配比2下子帧3和8调度策略同其他下行子帧。
该参数仅适用于TDD。
MOD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1,DLSCHSWITCH=SubframeSchDiffS witch-1;4、下行调度开关&用户信令MCS增强开关该开关用户控制用户信令MCS优化算法的开启和关闭。
当该开关为开时,用户信令MCS优化算法生效,对于FDD,用户信令MCS与数据相同,对于TDD,用户信令MCS参考数据降阶;当该优化开关为关时,用户信令采用固定低阶MCS。
该参数仅适用于FDD及TDD。
MODCELLALGOSWITCH:LOCALCELLID=1,DLSCHSWITCH=UeSigMcsEnhanceS witch-1;5、下行调度开关&SIB1干扰随机化开关该开关用于控制SIB1干扰随机化的开启和关闭。
当该开关为开时,SIB1可以使用干扰随机化的资源分配。
邻区设计与优化一、邻区设计原则CDMA 是自干扰系统,在网络内的任何一个用户都会受到本网内其它用户的干扰,任何一个移动台都必须克服这些干扰才能满足一定的服务质量,如果因远离服务小区而信号减弱,不能及时切换到最佳服务小区,则基站和移动台都需要加大发射功率来克服其它小区对它产生的干扰,以满足服务质量要求。
当功率增加到最大,依旧无法满足服务质量,就发生掉话;同时,在增大发射功率的过程中,整网干扰增加,网络性能下降。
因此,要保证稳定的网络性能,就需要很好地来规划邻区。
邻区设计的原则:•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一般要作为邻区;•邻区一般都要求互为邻区,即A扇区载频把B作为邻区,B也要把A作为邻区;在一些特殊场合,可能要求配置单向邻区,如江河湖边等。
•对于密集市区和市区,由于站间距比较近(0.5~1.5公里),邻区应该多做。
IS95手机相邻集最大20个PN,IS2000手机最大40个(目前,系统设置一般是20个邻区,如果要到40,需要Feature支持),所以在配置相邻导频时,需注意相邻导频的个数,把确实存在相邻关系的配进来,不相干的一定要去掉,以免占用了相邻集中名额,把真正的相邻导频挤在手机相邻集外面而形成干扰。
同时,太多的邻区配置会影响手机对导频的搜索时间和精度。
因此,实际网络中,既要求配置必要的邻区,又要避免过多的邻区。
•对于市郊和郊县的基站,虽然站间距很大,但一定要把位置上相邻的作为邻区,保证能够及时切换,避免掉话。
•邻区设计要有先后顺序,不论是软切换/更软切换/硬切换,都把信号可能最强的放在邻区列表的最前,依此类推。
否则手机不能及时搜索到最强的信号而无法切换,引入干扰。
对于同频硬切换,除需要遵循与更软切换/软切换一样的原则外,同频硬切换有其自己的特点:•在BSC间没有软切换通路的情况下,两个BSC的边界处只能进行同频硬切换。
在同频硬切换前,没能加到软切换激活集中的同频导频,对于当前服务小区是干扰;在同频硬切换后,原服务小区被排除在激活集外,它的信号对于当前的解调,也是干扰。
华为LTE重要指标参数优化方案I.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LTE(Long Term Evolution)已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主流标准。
作为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华为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LTE网络。
在LTE网络建设和运维过程中,重要参数的优化对于提高网络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LTE网络中一些重要的参数优化方案。
1.带宽优化:LTE网络的带宽对于网络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和配置带宽资源,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以下是一些带宽优化方案:-确定最佳信道带宽:根据网络需求和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信道带宽,以平衡用户体验和系统负载。
-动态带宽分配: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实时分配带宽资源,以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行。
-小区频段配置:根据网络拓扑和覆盖需求,合理配置小区频段,以避免频段重叠和干扰。
2.小区配置优化:小区配置对于提高信号覆盖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小区配置优化方案:-小区位置优化:通过合理的小区规划和布局,减少重叠覆盖和盲区,提高整体网络覆盖率。
-射频参数调整:包括功率控制、天线高度和方位角调整等措施,以优化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
-频率重用:通过合理配置频率资源,减小频率干扰,提高网络容量和性能。
3.扇区间协作优化:LTE网络中的扇区间协作对于优化网络性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扇区间协作优化方案:-小区间干扰抑制:通过合理配置物理层参数,例如邻区关系定义和功率控制策略,减少干扰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软切换优化:通过合理设置小区切换门限和时延参数,优化用户的切换体验,并减少呼叫掉话率。
4. QoS(Quality of Service)优化: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有效的QoS优化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QoS优化方案:-可选业务优先级:根据业务的重要性和用户需求,设置合适的业务优先级,以保证关键业务的服务质量。
-上下行速率调整:根据网络负载和用户需求,动态调整上下行速率参数,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和稳定性。
LTE邻区添加指导书哈尔滨移动LTE华为专项项目组2015年1月目录LTE邻区添加指导书 (3)1、添加系统内邻区 (3)1.1 MML命令模式 (3)1.2脚本方式 (4)1.2.1脚本制作步骤: (4)1.2.2脚本执行网管操作步骤: (5)2、添加异系统2G、TD邻区 (7)2.1 LTE到GSM邻区添加 (7)2.2 LTE到TD邻区添加 (8)3、邻区添加原则及说明 (9)3.1邻区规划原则 (9)3.1.1系统内邻区添加原则 (9)3.1.2 LTE到GSM邻区规划原则 (10)3.1.3 LTE到TD邻区添加原则 (10)3.1.4邻区添加说明 (10)附件:LTE加234G邻区脚本工具.xls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LTE邻区添加指导书概述:LTE邻区涉及系统内邻区、到TD邻区、到GSM邻区,本文将通过具体示例进行详细演示,对邻区规划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做了简要说明。
使用工具:1、添加系统内邻区LTE系统内邻区类型:按频率分为同频、异频邻区,按邻区关系分为同站、异站邻区,本文以添加异站同频邻区为例,其他情况操作方式一致。
添加邻区的方式主要存在两种:MML命令方式、脚本方式:分别对应于单个、多个邻区添加的应用场景。
本文对两种方式均做详细说明。
1.1 MML命令模式1) 邻区规划:利用Mapinfo软件,结合地理位置、覆盖方向等信息规划邻区:本文以XX-1 添加 YY-2 邻区为例进行说明。
2)添加外部小区:异站邻区需先添加外部小区数据。
登录网管U2000,打开“维护”菜单中“MML命令”,勾选XX站点,执行ADD EUTRANEXTERNALCELL命令,对红色必填项添加数值:必填项中:“本地小区标识”:源小区为1,则填写1;“移动国家码”、“移动网络码”固定填写460、00;“基站标识”、“小区标识”、“下行频点”、“物理小区标识”、“跟踪区域码”则填写邻区的EnodeB ID、Cell ID、频点、PCI、TAC。
TDD-LTE热点区域覆盖优化指导书1.概述随着LTE智能终端的普及,丰富的互联网业务驱动着移动无线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用户数和流量呈爆发式增长,同时无线网络对数据吞吐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满足热点区域的容量和数据速率需求将是未来无线网络发展的关键。
目前LTE网络整体上的广度覆盖已经基本实现,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网络模式很难满足热点区域的容量需求,因此改变及优化网络结构,构建多频段覆盖模式,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热点区域覆盖优化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确定扩容标准(网络指标基线)(2)、现网容量评估(3)、全网级/小区级发展预测(可选)(4)、容量规划(5)、扩容效果评估本文可能会涉及的指标如下:上行PRB资源使用率=[上行PUSCH的Physical Resource Block被使用的平均个数]/[上行可用的PRB个数];下行PRB资源使用率=[下行PUSCH的Physical Resource Block被使用的平均个数]/[下行可用的PRB个数];CCE利用率= (公共DCI所占用的PDCCH CCE的个数 + 统计周期内上行DCI所使用的PDCCH CCE个数 + 统计周期内下行DCI所使用的PDCCH CCE个数)/统计周期内可用的PDCCH CCE的个数;无线资源利用率=MAX(上行PRB利用率,下行PRB利用率,CCE利用率)。
2.容量瓶颈分析2.1.P RB资源数据分析显示,从散点图上看,上、下行PRB利用率和无线接通率无明显关联性。
从PRB利用率统计的区间归一化平均值上看,上、下行PRB利用率大于50%时,会出现无线接通率低于95%的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PRB利用率超过70%时,接通率和用户体验明显较差。
PRB利用率高可能有以下原因:➢空口重传率高导致PRB被浪费,可通过优化重载网络性能优化开关优化RACH的拥塞情况,但是会使掉线率增加。
4G新开站邻区规划及参数优化一、概述4G新开站正常投入使用前,首先需要正常开通站点,其次,还需要规划4G站点小区邻区和规范参数设置,以下对4G邻区规划添加及参数修改作详情说明。
二、邻区规划2.1 邻区规划目的邻区规划的目的在于保证在小区服务边界的手机能及时切换到信号最佳的邻小区,以保证通话质量和整网的性能。
在网络内的任何一个用户都会受到本网内其他用户的干扰,任何一个移动台都必须克服这些干扰才能满足一定的服务质量,如果因远离服务小区而信号减弱,不能及时切换到最佳服务小区,则基站和移动台都需要加大发射功率来克服其他小区对它产生的干扰,以满足服务质量要求。
当功率增加到最大,依旧无法满足服务质量,就发生掉话;同时,在增大发射功率的过程中,整网干扰增加,网络性能下降。
因此,要保证稳定的网络性能,就需要很好的来规划邻区。
LTE网路是快速硬切换网络,邻区规划需综合考虑各小区的覆盖范围及站间距、方位角、接收功率等信息。
LTE建网初期由于覆盖不足,需利用现有2G和3G网络的覆盖和网络质量优势,对TD-LTE网络进行有益的补充。
因此,LTE与TD-SCDMA、GSM等异系统间的邻区规划在建网初期显得尤为重要。
与其他系统相比,LTE的切换测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其测量是基于频点而不是基于邻区列表,UE根据测量配置所指示的频点测量出使用该频点的小区,然后由UE高层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切换候选列表发给网络,由网络选择小区发起切换(根据邻区列表)。
2.2 邻区规划原则邻区规划是在基本的工程参数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工程参数包括:基站位置(经纬度)、方位角、海拔、挂高、下倾角等。
邻区关系配置时,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1)临近原则:同eNB的小区要互为邻区;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小区一般互为邻区(因为距离源小区越近的相邻小区与源小区发生切换的可能性越大)。
2)强度原则:对网络做过优化的前提下,信号强度达到了要求的门限,需要考虑配置为邻小区。
华为5G网管性能问题分析手册-SA概述目前全省各地市已完成SA商用测试,除了从日常测试与投诉中发现网络存在“点、线”的问题,还需要从性能上发现面上的问题,从而使得NSA网络正常运行,保障5G网络的用户体验感知。
与传统LTE网络一样,需要从“接入性”、“移动性”、“保持性”以及“小区数传能力”几个维度进行性能问题分析定位。
接入性:无线接通率移动性:保持性:无线掉线率一、小区接入性能问题SA组网小区,终端接入5G网络的,主要涉及流程如下:涉及指标:无线接通率计算公式:无线接通率(NR)=(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RRC连接建立请求次数)*(Flow 建立成功数/Flow建立请求数)*(NG接口UE相关逻辑信令连接建立成功次数/NG接口UE相关逻辑信令连接建立请求次数)1.1接入问题规定动作1.1.1操作日志&告警故障基站的操作,告警和故障日志可以在U2020和一键式日志内获取,使用FMA 可以直接打开,对于操作日志主要排查是否存在影响接入的操作,主要判断问题时间点与操作时间点是否存在相关性;对于告警及故障主要查看问题时间点,是否存在相关未恢复的告警,如小区不可用、X2接口故障等。
1.1.2参数核查1、通过优化最小接收电平、小区选择参数、小区重选参数、5-4重选参数、邻区核查等手段提升;1.1.3射频通道(发功&上行干扰)排查上行干扰会影响SRS和PUSCH解调性能,严重影响吞吐率性能。
正常情况下底噪在-116dbm左右,干扰跟踪位于M2000 Tracing Monitor->NR->Cell Performance Monitoring.1.2接入问题定位思路NR接入问题涉及问题,可见如下思维导图1.2.1空口未发起RRC_CONN_REQ基站侧没有收到RRCSetupReq,需要在终端侧观察,终端侧是否有发起RRC接入可能原因:➢小区不可用,核查小区状态和故障告警;➢小区状态为BLOCK状态;➢NG-C链路故障或者未配置;➢AAU通道校正失败➢终端不支持NR频段;1.2.2NR随机接入失败当前导致随机接入失败的可能原因有:➢弱覆盖或干扰导致随机接入失败,核查问题小区覆盖和干扰情况;➢超小区半径接入:核查问题小区半径设置是否存在异常。
华为GSM网络优化操作指导书要做好网络优化工作,提升网络指标,必须建立在对网络情况相当熟悉的基础上,而这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了解整个网络。
为了较快达到效果,指导新员工迅速成为合格的初级GSM网络优化工程师,本文描述了一些基本的方法,用以发现和解决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使GSM网络优化工程师能够较快的改善网络质量,缓解现场压力,逐步提高技术水平。
本文主要描述的是华为设备的优化方法,对其他厂家的设备来说,除了操作界面不同外,方法和步骤大同小异,本文同样可以作为参考。
一、常用的数据配置一些基本的数据配置对网络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到现场进行网络优化,第一步就是检查这几个数据的配置情况,并根据下述数值进行更改。
♦小区属性表- SACCH复帧数除了微蜂窝(华为isite)和BTS2系列只能设定为31,其他站型设备都可以设定到60,有效的减少掉话。
♦系统消息数据表–无线链路失效记数器统一设定为56,有效的减少掉话。
♦系统消息数据表–非连续发射改成应该使用,有效的控制掉话。
♦系统消息数据表–周期位置更新时限值(单位:6分钟)假设默认值是10,则周期位置更新时间是6 x 10 = 60 分钟。
如果MSC中设置的周期位置更新时限值是48分钟,那么BSC中这个值的设定必须小于48分钟,设定的数值相应的要改成8或者更小。
根据MSC中设定的值来修改,工程师到现场需要向客户优化工程师询问。
♦无线信道配置表– MAIO跳频序列偏移量检查跳频小区,观察跳频TRX各个时隙的MAIO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必须改成相同;一个跳频小区如果有超过一个TRX跳频,则观察各个TRX的MAIO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必须改为不同,且同一TRX各时隙的MAIO保持一致。
上述问题会导致严重的频率干扰,修改后可以减少掉话♦小区属性表–物理信息最大重发次数设定为150,提高切换成功率。
♦切换控制数据表–小区内切换允许/负荷切换允许设定为否,其中负荷切换开关对掉话有一定影响。
PN、邻区优化原则及其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05月23日1 邻区优化原则及流程1.1 邻区优化原则邻区关系配置时,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一方面要考虑空间位置上的相邻关系,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虽然在位置上不相邻但在无线意义上具有相邻关系。
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一般要作为邻区(当这两个小区有重叠覆盖区域时);邻区一般都要求互为邻区,即A扇区载频把B作为邻区,B也要把A作为邻区;但在一些特殊场合,可能要求配置单向邻区。
如图1-1,当某个区域A的基站采用双载频f1、f2配置,周围其它区域B的基站为单载频f1配置时,此时除正常配置区域A和区域B的f1双向邻区外;可能只需要配置从区域A的f2到区域B的f1的单向邻区关系,而不需要配置区域B的f1到区域A的f2的邻区。
图1-1 单向邻区配置图例对于密集市区和市区,由于站间距比较近(0.5~1.5公里),邻区应该多做些。
IS95手机支持最大的邻区数是20个,IS2000手机最大支持40个。
针对华为的设备特性,所有扇区的邻区数目不得多于32条。
所以在配置邻区时,需注意相邻小区的个数不能超过手机可以支持的最大数额,把确实存在相邻关系的配进来,不相干的一定要去掉,以免占用了相邻集中名额,把真正的相邻小区挤在手机相邻集外面而形成干扰。
特别要注意CDMA 1x的软切换功能,BSC会把激活集所有分支的邻区列合下发给MS的。
同时,太多的邻区配置会增加手机对导频的搜索时间,降低搜索精度。
因此,实际网络中,既要求配置必要的邻区,又要避免过多的邻区。
对于市郊和郊县的基站,虽然站间距很大,但一定要把位置上相邻的、有重叠覆盖的扇区作为邻区,保证能够及时切换,避免掉话。
邻区制作要有先后顺序,不论是软切换/更软切换/硬切换,都把信号可能最强的放在邻区列表的最前,配置高的邻区优先级。
否则手机不能及时搜索到最强的信号而无法切换,导致干扰。
对于CDMA 而言,任何不能被手机利用到的同频信号,均是干扰信号。
优化邻区时要注意:切换带尽量放在话务量稀少的地区,即相邻小区尽量设置在话务量少的地区,对于话务密集区域,尽量不用同频硬切换。
1.2 邻区优化流程利用系统侧邻区数据进行邻区优化的方法需要维护台、主机侧、手机侧以及后台分析软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这个解决方案中,前台主机负责进行PSMM消息的收集和存储,作为后台分析软件的数据源。
而后台分析软件根据前台提供的邻区信息进行分析,给出邻区优化建议返回前台主机指导现网邻区关系的调整。
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过程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对邻区优化工作形成一个闭环(如图1-2所示)。
图1-2 邻区优化流程图2 邻区优化常用的优化方法2.1 ONE WAY的处理因为协议规定BSC下发的邻区列表中的PN不能存在重复,且不能与激活集PN重复,所以1-way/2-way的邻区可能会使BSC在合并邻区时,漏掉重要邻区,造成掉话。
两者相比较而言,1-way的危害远大于2-way。
对于1-way邻区处理办法,只有通过PN修改和邻区删除才能做到彻底处理。
目前河北电信CDMA网络华为设备区不存在此类问题.2.2 TWO WAY的处理对于处于软切换状态下才会触发异常的邻区配置,定为 2-way 邻区。
一般有2种存在方式:1. A->B->C,且 A 和 C 同 PN 例如:2. A->B->C<-D,且 A 和 D 同 PN 例如:对于TWO WAY的处理方法一般有4种:1. 通过冗余邻区的删除,消除TWO WAY问题.2. 检查PN码的复用情况, PN码优化后,达到消除的目的3. 纠正邻区错配,误配等错误, 消除TWO WAY问题..4. 控制覆盖, 减少越区和超远覆盖现象, 净化邻区后TWO WAY即可消除.在具体处理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对症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2.3 优先级在12以内的单边邻区的处理单边邻区的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增加邻区配置成双向邻区或删除现有单向邻区即可; 但在处理前有4个因素必须清楚:1. 首先要分析单向邻区属性,确认存在的合理性; 例如伪导频邻区, 外部邻区等单向邻区存在是合理的.2.不能是冗余/超远单向邻区,如果是,还要删除现网单向邻区.3.不能是错配单向邻区. 如果是,还要删除现网单向邻区.4. 邻区列表已经满配造成,需要进行冗余邻区优化,然后添置.由于优先级在12内的邻区列表使用率比较高,对网络的影响也比较大; 因此优先处理优先级12内的单向邻区是首要选择.2.4 同频与空闲邻区不一致的处理同频和空闲邻区不一致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同小区下空闲和同频邻区个数有差异,不一致;解决办法是把同小区下的所有邻区都查询出来进行比对,添加缺失邻区.例如: 1258-1258-1-0 空闲邻区个数21个, 同频邻区个数22个, 找出差异进行补充.2. 同小区下空闲和同频邻区优先级顺序有差异,不一致;解决办法是按照同频/空闲优先级排列顺序为基准调整空闲/同频优先级,达到一致的目的.一般都采取同频调整空闲邻区的策略.2.5 邻区个数过少的检查处理邻区个数过少主要是核查是否存在邻区未配或漏配,遗漏等问题.处理方法采用3种:1.检查本基站和相邻基站正反向邻区是否添加,籍此判断邻区是否完整.2.借助Trace报告分析确认邻区数量是否完整.3. 通过现场DT/CQT测试确认.2.6 邻区个数过多的检查处理邻区个数过多主要是核查现网小区配置的邻区中是否存在冗余,错配邻区,以及覆盖的合理性, 通过优化使小区配置邻区个数趋于合理的范围.处理方法采用3种:1.检查邻区个数满配或过多小区是否存在过远,错配邻区, 分析后删除.2.检查邻区个数过多小区是否存在冗余邻区,分析后删除.3.覆盖优化,减少与之发生切换的过多小区数量,净化邻区表.经验值借鉴: 市区 22~27个/载扇; 郊区 15~23个/载扇 (特殊情况除外)2.7 同站点不同扇区间邻区配置的检查处理检查同站点不同扇区邻区配置主要是确认关键邻区配置是否正确,完整. 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认其合理性.处理办法比较简单, 未配置或漏配的必须进行添加, 如果属于特殊情况不需要添加的,可视其情况做不添加处理.例如: 某站为BBU+RRU站型, 每个扇区分别覆盖写字楼A, 某某宾馆B, 某某商场C,距离也较远, 扇区间不可能发生切换, 因此不必添加本站其他扇区为邻区.2.8 漏配邻区的检查处理漏配邻区的来源一般有3个途径:1.一周Trace分析报告(PSMM报告)2.DT/CQT测试数据分析.3.用户感知,用户投诉.进行规模性优化都采用第一种方式.漏配邻区的处理办法, 在具体分析每一条漏配邻区后,对需要添加的进行添加.杜绝不进行分析就添加漏配邻区现象.华为PSMM报告是基于Genex Nastar CDMA工具中的邻区分析功能得出, 对存在的漏配邻区都会给出标识,筛选条件是小区距离小于等于5KM,且优先级在13之内的所有漏配邻区.建议在进行漏配邻区处理时,一定要逐条分析后再进行添加,避免出现新的邻区问题2.9 超远邻区的检查处理超远邻区检查处理主要是消除邻区错配现象,也可以间接验证小区覆盖状况.超远覆盖处理办法:1.距离较远(40公里以上),地理位置差异较大的,建议直接删除.(特殊情况除外,例如海域,孤站等)2.小区距离大于15, 小于40公里的邻区,建议结合MAPINFOR,Google Earth,及实际情况作出保持/删除判断进行处理3 PN规划原则及优化方法PN码是周期为215直接扩频序列(m序列),不同的PN码通过同一个直接扩频序列(m序列)进行不同相位偏置而得到,每个PN码的相位偏置为64chips。
因此CDMA系统最多有512个PN 码(215/64=512)。
PN码在CDMA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在前向:1、区分不同的扇区2、直接序列扩频在反向:1、直接序列扩频因此,PN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让移动台能够识别不同扇区的PN码,3.1 PN规划方法基于PN规划的基本原则,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PN规划PILOT_的大小;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INC2、计算所有可用的PN数,并确定每个PN是多少;把所有PN进行分簇分组。
例如PILOT_INC=2,基站扇区化为3扇区时,同站扇区间PN码相差168(SECTOR_INC=168)。
3.2 PN规划考虑的因素PN规划的应该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是:1、避免同PN混淆2、避免邻PN混淆。
3.2.1避免同PN混淆1)本小区和邻小区PN相同情形图1 同PN混淆示意图如图1所示,如果终端距离两个同PN的距离相同,则两个扇区的信号到达终端的相位相同,终端无法识别,导致干扰。
2)邻区PN相同情形图2 邻区列表同PN混淆示意图如上图,当蓝色基站扇区3邻区中存在PN142的红色小区和紫色小区时,实际情况下终端可以搜索到两个偏置为PN142的小区,由于配置了红色小区作为邻区,所以在切换过程中当终端通过PSMM消息上报PN142时,如果实际搜索到的是紫色小区,也将会被切换到红色小区上,从而出现错误的切换,导致切换失败,影响了网络的质量,严重时将会导致掉话。
因此,PN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尽量同PN的复用距离尽可能的大,使得同PN的干扰尽可能的小。
3.2.2避免邻PN混淆d2图3邻PN混淆示意图图 4 邻PN 混淆相位示意图从上面两图看出,从基站侧到终端侧,各基站经过了不同的时延,PN1经过了d1时延,PN2经过d2时延,PN3经过d3时延。
当PN1小区在搜索PN2时,由于PN3经过了较长距离的时延,将会落到PN2的搜索窗内,而被搜索到,从而被误认为是PN2的信号,出现PN 混淆。
因此PN 规划的另一个原则为:不同扇区的PN 偏置应具有一定的间隔(PILOT_INC ),相邻PN 的复用距离尽可能大,使得不同扇区的信号进入当前激活集搜索窗时的干扰尽可能小。
为了避免邻PN 混淆,不同扇区的PN 偏置需要一定的间隔,这个间隔使用参数I NC P I LO T _来体现,并且需要满足以下要求:τ∆+>MAX S INC PILOT 2/_*64其中,S 为激活集窗口大小,τ∆MAX 为邻PN 的两个扇区的最大信号传播时延差。
可见,INC PILOT _是一个与小区半径、传播环境、激活集大小等相关的参数。
半径越大、地物越密集、激活集越大,其值越大;反之亦然。
多数情况下同基站不同扇区PN 偏置为168。
3.2.3 其他因素的考虑考虑与邻地市边界区域PN 的使用情况,避免与其它地市PN 复用距离过近影响边界区域的通信质量。
考虑室内直放站的信号,尽量控制在室内,对其他扇区的干扰较小;考虑室外直放站,尽量控制跨站覆盖的现象,避免对整网的PN规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