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理学第4章国外市政体制
- 格式:ppt
- 大小:311.50 KB
- 文档页数:35
市政管理学第一章1、在清代以前,中国没有“市”建制。
直到清朝末年才效仿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城乡分治。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很长时期内曾经继承了城乡分治的传统。
20世纪80年代推行“市领导县”体制以后,市建制逐渐发展为广域型市,每个市在行政区划上都包含大片的农村地区,市政府同时承担着农业和农村管理工作。
2、市政管理的含义:是指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其特征为:首先,市政管理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求为导向,它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公共利益,这与私人管理的赢利和利润取向不同。
其次,市政管理强调公平和责任,而私人管理更强调效率和竞争。
最后,市政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公共选择和利益聚合过程,而私人管理的运作受公共舆论和政治过程的影响要小得多。
第二章1、划分城市的方法:一是根据人口密度划分二是根据人口规模划分三是行政划分法四是职业界定法2、世界上第一个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是公元前14世纪古埃及的首都底比斯。
到公元前5世纪,城市文明在地理上的扩展已经比较充分,巴比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根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城市化率超过30%以后,城市化进程会呈加速发展趋势;当城市化率达到70%以后,城市化进程呈减速发展趋势。
4、“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第三章1、公共部门的概念: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其行动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组织体系。
2、公共部门主要特征:1、共有产权2、公共利益3、集体行动4、非市场化3、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性,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它具体表现为,作为经济主体的交易双方在经济活动中产生一种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并带来一定的利益或损害,这种利益或损害不是由经济主体自身而是由第三方或社会来获得或承担,第三方因此获得的利益或付出的成本在交易双方的决策中都未予以考虑,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