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52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劣币驱逐良币律(格雷欣定律)答:2.价值尺度答:商品要求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从而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尺度,这一尺度即是价值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这种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的时候,商品的内在价值就异化为外在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
3.流通手段答: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商品是被卖者携进交易过程并力求将它换成货币;而买者一旦用货币换进商品,商品就会退出交易过程——或用于消费,或用于经营。
而在商品进进出出的同时,货币是处于这一过程之中并作为交易的媒介为交易服务。
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商品流通。
而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流通手段,或被称为购买手段、交易媒介。
4.支付手段答:在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有时要买,却一时手头没有货币;同时也有想卖却一时卖不出去(即没有货币来买)的情况。
买,手头无货币,可寻觅接受延期支付条件的卖主;卖,找不到手头有货币的买主,降而求其次,允诺承担延期支付义务的买主也是次优的选择。
于是,就产生了有利于买卖双方的赊买赊卖行为。
赊买赊卖,要以货币的支付结束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此时,货币已经不是流通过程的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早先发生的流通过程结束。
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就是起着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金币本位制答: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铸币制度。
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限制铸造而且不具备无限法偿能力;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银行券可以自由的兑换为金铸币;黄金的自由输入输出,保证了各国货币对外比价的稳定。
6.金块本位制答:金块本位制,是说达到一定金额的银行券可兑换为金块。
该本位制时期,国家停止金铸币流通、银行券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输出入。
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第一章概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组规则和制度。
它以货币为核心,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和组织、货币政策协调和监管机构等内容。
随着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国际货币制度从金本位制到固定汇率制再到浮动汇率制经历了多次变迁。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来探讨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第二章历史篇2.1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国际货币体系以黄金为基础,所有货币的价值都与黄金挂钩。
这个制度在19世纪末开始出现,直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才结束。
其主要作用是限制了国际信贷扩张和通货膨胀。
2.2 固定汇率制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签订后,金本位制被放弃,固定汇率制开始实行。
固定汇率制的核心是以美元为基础,所有其它货币的汇率与美元固定。
这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面临美国通货膨胀导致金本位制失败的影响,最终也被废除。
第三章现实篇3.1 浮动汇率制197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引入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也就是让市场自由浮动。
这个制度的出现打破了过去货币汇率被政府操纵的模式。
3.2 货币政策协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协调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一个重要议题。
货币政策协调旨在通过一系列协商和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
但是,在美国的“美元霸权”和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突的影响下,全球货币政策协调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
3.3 区块链技术对国际货币制度的影响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按照预定规则,去中心化地协调和交换信息和价值。
它可以帮助金融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安全保障。
在国际货币制度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变现有的金融模式,促进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和贸易融合。
第四章结语随着全球市场越来越复杂和全球化的趋势加剧,国际货币制度变得更加重要。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和现实一样,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各国政府需要通过一系列协商和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推动全球货币政策协调进一步深入,进而建立更加公正、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货币制度。
第2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2.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一国货币制度问题超出国界时,就成为国际货币制度或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
货币在国际交往之中,主要涉及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安排和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2.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汇兑本位是一种必须有双边的国际安排才能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短暂存在过金汇兑本位。
金汇兑本位下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是:各国货币依然维持金平价,即规定有含金量。
但只是一种不完全的金平价,本币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而是通过兑换外汇间接与黄金联系;汇率实际上是一种钉住汇率制度,即与某一特定强国的货币挂钩;一国政府当局或中央银行除持有黄金储备外,还持有大量外汇——与之挂钩的强国货币,以保证本币可以通过兑换为外汇来保持稳定。
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突破黄金结束的开端。
3.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其为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确定黄金官价为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政府可随时按此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率,各国的中央银行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1%(1971年12月后调整为±2.25%)。
这个体系是在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建立的,因而其盛衰与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取消固定汇率的决议,并于1978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布雷顿制度的彻底崩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元的中心地位已被否定,因为对于世界各国的货币来说,其汇率浮动的主要依据依然是美元。
(3)浮动汇率制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达成《牙买加协议》,宣布废除黄金官价,实行黄金非货币化,以特别提款权(SDR)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各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一.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体系(固定汇率制)、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2.、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3.在金币本位制下,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黄金作为货币金属,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充当铸币。
在金币本位制条件下,金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4.铸币平价理论是金铸币本位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即货币含金量5.黄金输送点: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时的实际汇率,围绕铸币评价的一定界限上下波动,这个界限就是黄金输送点。
6.市场汇率围绕铸币评价上下浮动,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
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事项进行磋商2)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3)通过“双挂钩”,确定美元和黄金并列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体制4)由IMF 提供短期融资或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调整汇率平价进行国际收支调节。
5)取消外汇管制。
6)制定稀缺性货币条款。
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1)美元充当国际货币,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2)实行钉住美元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双挂钩制度”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两种:短期失衡——由IMF提供短期信贷解决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来解决4)国际性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9.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1)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特里芬两难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充当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而带来的一种内在矛盾,当美国保持国际收支顺差时,国际储备供应不足,从而国际清偿力不足并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当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就难以保持,产生美元危机。
2)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3)外部平衡以牺牲内部平衡为代价,国内经济政策失去部分主动性4)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10.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1)主要在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特里芬两难(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充当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而带来的一种内在矛盾。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的演变与影响近几十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革,其演变过程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相关的经济影响展开论述。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货币交流、支付和结算的制度和规则。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多次演变。
首先,国际金本位制度是20世纪早期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该体系中,黄金被视为货币的基础,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然而,该制度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面前暴露出固有的弱点,最终导致了该制度的破裂。
其次,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根据此体系,美元被确定为世界主要货币,其他货币则与美元挂钩。
然而,由于美国面临内外部经济挑战,并采纳了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这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随后,1970年代后期至今,浮动汇率体系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
在这个体系中,各国货币的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的,没有固定的汇率安排。
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各国应对外部冲击和经济变化,但也容易导致市场波动和贸易压力。
二、汇率制度的演变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间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安排。
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汇率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固定汇率制度是规定汇率保持不变的一种制度。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持汇率稳定,例如干预外汇市场或进行货币政策调整。
然而,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这种制度难以持久。
其次,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制度。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家不会干预汇率的具体水平,而是让市场力量决定汇率的波动。
这种制度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接受,并成为现代国际汇率制度的主要形式。
三、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的演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得到了推动。
随着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的演变,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重要推动力。
金融学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货币流通:以个人、企业、财政及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经济联系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联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由此构成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2、货币制度:各国在货币问题方面都制定的种种法令。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表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相互联系,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2、金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特征: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入输出、自由兑换。
3、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一、名词解释1、布雷顿森林体系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国的货币金平价应以黄金和美元来表示,形成了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货币银行学》习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1、中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________。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
3、人民币是________年12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这标志着新中国货币制度建立的开端。
4、价格的________是货币的购买力。
5、货币的职能中,_________ 和_________是摆在首位的两个货币职能。
6、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________职能的货币和发挥________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7、世界上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________国,于1816年正式宣布实行金本位,8、当币材的构成要素消失之后,________就成为货币制度中的核心构成要素。
9、________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10、金本位制之前,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最典型的货币制度是________。
二、选择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B、信用货币C、金属货币D、电子货币2、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A、贝B、布帛C、银两D、交子3、中国最早的货币金属是()。
A、金B、银C、铜D、铁4、贝和布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A、信用货币B、纸币C、实物货币D、金属货币5、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A、是观念上、想象中的货币B、是现实的、实在的货币C、必须是足值的D、不必是足值的6、货币在()中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商品买卖B、银行存款C、支付工资D、表现商品价值7、在商品赊销、预付货款的活动中,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8、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9、()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A、金币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10、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不兑现银行券的货币制度11.货币的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过程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