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感染与免疫

第十章感染与免疫

第十章感染与免疫
第十章感染与免疫

第十章感染与免疫

习题

一、填空题

1、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于补体成分,自至依次激活的途径称。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

2、由酵母多糖、LPS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物从和因子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称。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攻膜复合体是。

3、由急性期蛋白与病原体结合从和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称称。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攻膜复合体是。

4、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5、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6、粒细胞包括、和。

7、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具有,而没有的抗原称为半抗原。

8、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按照其存在方式又分为和两种。

9、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不产生记忆细胞、只有,没有。

10、T细胞在识别抗原的同时也识别自身。

二、选择题

1、浆细胞是()。

(1)有吞噬功能的细胞(2)由T细胞分化而来

(3)产生抗体的细胞(4)抗原提呈细胞

2、下述()物质既有非特异免疫作用也参与特异免疫反应。

(1)LgG (2)补体(3)I型干扰素(4)溶菌酶

3、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

(1)在胸腺中产生的

(2)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的

(3)仅存在于T细胞上

(4)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此类抗原的抗体

4、以下()性质不是抗原必备的。

(1)必须有一个半抗原表位(2)必须与补免疫动物种属不同

(3)仅存在于T细胞上(4)必须可以被抗原提呈细胞降解

5、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位于()。

(1)重链的C区(2)重链和轻链的C区

(3)重链的V区(4)重链和轻链的V区

6、抗体破坏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是()。

(1)直接中和细胞内病毒颗粒

(2)诱导非感染T 细胞释放干扰素

(3)与细胞表面病毒诱导的抗原决定和簇结合并活化补体

(4)调理吞噬杀死游离病毒

7、克隆选择理论认为()。

(1)淋巴细胞易有遗传决定的特异受体

(2)淋巴细胞具有在与抗原接触后才获得特异受体

(3)淋巴细胞具有多功能受体,与抗原接触后变为特异性受体

(4)所有淋巴细胞具有相同性质的受体

8、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是()。

(1)吞噬细胞(2)NK细胞(3)CTL细胞(4)LAK细胞

9、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

(1)需要抗原刺激(2)Tz细胞介导

(3)不需要非T细胞参与(4)释放CK引起迟发型炎症

10、关于记忆细胞的错误理解是()。

(1)已接受抗原刺激(2)仅限于B细胞

(3)可生存数月至数年(4)再次遇到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

11、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抗原是()。

(1)MHCI类抗原(2)ABO血型抗原(3)两者都是(4)两者都不是

12、自然的非特异免疫的一个重要组分是()。

(1)疫苗(2)Lg (3)白细胞的吞噬(4)初乳

13、能增加NK细胞活性的条件是()。

(1)靶细胞与NK细胞的MHC一致(2)NK细胞事先经过致敏

(3)B细胞识别TI抗原的过程(4)CTL识别杀伤靶细胞

15、能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品有()。

①活疫苗②抗毒素③破伤风类毒素④丙种球蛋白

(1)①②③④(2)①②③(3)①③(4)②④

三、是非题

1、共生菌群是机体非特异免疫的组成部分,但有时也会引起感染。

2、补体是机体一般生理防卫功能,与淋巴细胞无关。

3、炎症引起发热、红肿、疼痛及功能障碍现象,是对机体有害的。

4、单一抗原可以刺激合成多种类抗体分子。

5、一个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免疫球蛋白。

6、如果没有抗原提呈细胞,将引起细胞免疫缺陷。

7、抗体产生有再次应答,细胞免疫没有再次应答。

8、肿瘤疫苗与一般疫苗含意不同,不能用于健康人群。

9、核酸疫苗可以肌内注射,也可以像小儿麻痹糖丸(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一样口服。

10、某些抗原能激发B细胞产生抗体而不需T细胞参与。

11、TD抗原与纯化的T、B细胞一起在体外培养可产生抗体。

四、名词解释

感染;条件致病菌;毒力;外毒素;内毒素;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超敏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五、简答题

1、机体对细胞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有何不同?

2、机体内有哪些具有杀伤功能的细胞?简要说明其特点。

3、参与产生抗体的细胞有哪几种?简要说明各自的作用。

4、吞噬细胞的功能可因哪些体液因子的作用而增强?

5、补体激活后可能产生机体有利的免疫也可能造成自身损伤,试举例说明。

6、试举例说明天然免疫与特异免疫间并无截然界限。

7、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六、论述题

1、正常人外周血中CD4+T细胞与CD8+T细胞的比例约为1.5:1~2:1,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降低至小于1,这将产生什么问题?

2、在免疫应答中T、B细胞如何协作?巨噬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3、胎盘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免疫抑制,这有什么重要意义?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C C1 C9 经典途径 C4b2a C4b2a3b 2、C3b B 替代途径(或旁路途径)

C3bBb 胸腺法氏囊(次序可颠倒) 5、淋巴结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次序可颠倒) 6、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次序可颠倒) 7、完全抗原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 8、IgM IgG IgE IgA IgD (前后次序可颠倒)膜型分泌型(次序可颠倒) 9、TI 初次应答再次应答 10、MHC分子。

二、选择题

1、(3)

2、(2)

3、(4)

4、(1)

5、(4)

6、(3)

7、(1)

8、(3)

9、(3)10、(2) 11、(3) 12、(3) 13、(4) 14、(4) 15、(4)

三、是非题

1.(正确)

2.改正:补体是非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分子,补体的特异性受体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

3.改正:炎症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的防御应答,其作用是清除有害异物、修复受伤组织、保持自身稳定性,伴随炎症过程有发热、红肿、疼痛及功能障碍现

象。

4.(正确)

5.改正:TD抗原诱导活化的B细胞可通过类型转换改变其分泌抗体的类型,它们可分泌IgM或IgG或IgA或IgE,但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Ig且其Ag特异性保持不变。

6.(正确)

7.改正:抗体产生有再次应答,细胞免疫也有再次应答。

8.(正确)

9.核酸疫苗要导入体内表达,不可以肌内注射和像小儿麻痹糖丸(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一样口服。

10.(正确)

四、名词解释

感染——又称传染,是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条件致病菌——有些细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亦可致病,称为条件致病菌。

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称为毒力。

外毒素——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称外毒素。

内毒素——存在于细胞内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的毒素称内毒素。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又称天然免疫,它是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刺激或诱导。

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产生的,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活动性、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

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物质。

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称为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超敏反应——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免疫应答反应过强或反应异常,造成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时称为超敏反应。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细菌、血细胞等)与相应抗体在适量电解质环境中相

互作用,经常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称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当可溶性抗原(蛋白质、多糖、类脂、血清、各种微生物培养液等)与相应抗体在电解质存在的适当条件下相遇,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称沉淀反应。

人工自动免疫——给机体输入抗原物质,使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发生类似感染时所发生的应答过程,从而产生特异免疫力,又称预防接种。

人工被动免疫——输入免疫血清(含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及其制剂或细胞因子,使机体获得一定免疫力,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五、简答题

1.细菌外毒素使细菌分泌到细胞外的分子,机体对其免疫应答以体液免疫为主,通过B细胞识别、活化并产生抗毒素抗体分子使之灭活。细菌内毒素为细菌胞壁成分,机体对其免疫应答以对细菌的细胞免疫为主,包括吞噬杀伤、补体溶菌、以及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2.(1)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后引起呼吸爆发,消化降解。因抗体、补体的条理作用及CK的激活作用而增强。嗜酸性粒细胞也有弱吞噬作用。(2)NK细胞能区分自我与非我,无须事先致敏或辅助细胞即可杀伤靶细胞,其机制与CTL相同。可受CK刺激而增强。(3)CTL有特异性抗原受体,对靶细胞杀伤有严格的抗原特异性。通过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或通过表面AaS分子杀伤。其功能活化必须有T

H

细胞辅助。

3.对TD抗原:(1)抗原提呈细胞,加工提呈抗原供T

H 细胞识别;(2)T

H

细胞

提供B细胞活化必须的膜表面分子及CK;(3)B细胞在T

H

辅助下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对TI抗原:B细胞被TI抗原刺激后可直接活化产生抗体,无须其它细胞辅助。

4.抗体与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片段与细胞因子的趋化,及细胞因子的激活作用。

5.补体活化后可溶解革兰氏阴性菌及具脂蛋白膜的病毒颗粒,清除病原微生物、病变衰老细胞和癌细胞。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片段有趋化、调理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和促进炎症等多种功能,促进机体防御反应,对机体有利。但补体本身并无特异性识别,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间隙或血

管壁基底膜时,可激活补体造成局部炎症,引起第Ⅲ超敏反应。如链球菌感染后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血管壁基底膜,激活补体而引起肾小球炎。

6.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因子与体液因子均可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如剧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多种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和肥大细胞均可分泌细胞因子;补体片段的促炎症迹免疫调节作用。反之,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因子与体液因子也可进一步调动非特异性免疫,如抗体的激活补体,调理吞噬细胞及ADCC作用;淋巴细胞分泌CK趋化、激活并增强吞噬细胞与NK细胞的杀伤功能。而在机体遭遇病原体入侵时,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同时进行,互为补充,之间并无截然界限(举教材中“联合抗感染免疫”病毒感染为例。

7.当一个细菌进入机体时:(1)首先受到生理凭仗的阻挡,包括皮肤,黏膜及起分泌物;(2)补体激活的溶细胞作用与吞噬细胞及NK细胞的杀灭;(3)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通过抗体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及ADCC作用,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等;(4)激活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包括CTL的直接杀伤及TD分泌CK引起的以巨噬细胞为主,包括CTL、NK、中性颗粒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凝集、细胞与CK共同造成的免疫炎症。最终将细菌清除。

六、论述题

细胞,在APC辅助下活化后,有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及活化T 1、CD4+细胞即T

H

辅助下才能活化行使效应细胞的功能。而CD8+T细胞即杀伤性T细胞,必须在T

H

功能。因此,CD4+细胞减少将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全面下降。

细胞,T、B细胞2、在免疫应答识别与活化阶段,B细胞作为APC提呈抗原给T

H

通过直接接触及分泌的因子互相活化,效应阶段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共同作用。巨噬细胞既可作为APC启动免疫应答,又可作为效应细胞直接发挥作用。

3、胎儿的MHC基因一半来自父体,一半来自母体,与母体只有1/2相同,因此对母体而言,可看作一个移植物。如果没有多重生理保护机制,包括胎盘的免疫抑制作用,胎儿将遭到母体排斥。此种生理功能的缺陷是造成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之一。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10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概论: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病原体(pathogen)——寄生于生物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病原体、宿主和环境是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免疫——生物体能够辨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动能。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防御感染和维护机体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免疫功能: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erveillance)。免疫: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 。 10.1 传染 10.1.1 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的致病性:致病菌——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非致病菌——不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有些细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亦可致病。毒力(virulence)——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毒力的基础: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吸附和侵入能力、繁殖与扩散能力、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力。毒素(toxin):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抗原性的生物制品,将其注射机体后,具有免疫功能。常用的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和肉毒类毒素等。 内毒素的测定方法:鲎试剂法或鲎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Limulus amoebocyte lysate test)

微生物学第10-11章作业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1简述宿主对病原菌的防御机制。 答:机体对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应答方式。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宿主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免疫力完全正常的宿主,固有性免疫应答足以将抵达病原微生物清除;而当感染趋向于慢性,或者宿主曾经被致敏,则适应性免疫应答迅速启动。 1.固有性免疫应答模式识别受体固有性免疫应答起始于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通过分泌或膜结合受体对微生物进行识别是固有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识别微生物后,固有免疫系统释放杀微生物分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吞噬细胞通过膜表面多种受体与病原微生物结合来实现吞噬作用。宿主对真菌的免疫反应依赖于几类激发信号级联反应的跨膜受体。识别这些菌体可促进机体的保护性应答反应,包括对真菌的摄取及杀伤(通过呼吸爆发介导),以及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以及粒细胞一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巨噬细胞许多研究表明,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下降,是导致宿主对烟曲霉易感的主要因素。吞噬细胞在保护宿主免受烟曲霉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作为吞噬细胞系统的一部分,构成了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2.在固有性免疫机能完好的情况下,T细胞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是可以忽略的,只有在固有性免疫受损的宿主,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性才得以体现。目前,对两种类型细胞因子的调节研究较深入,Thl型细胞因子的产生伴随着细胞免疫为主的反应,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则有助于以抗体为主的体液免疫。总的来说,抗真菌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Thl型有利于对真菌感染的免疫防护。研究中发现,Th2型细胞因子,机体对病原微生物越不易感。对于Thl类细胞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机制,目前有一个共识,即在识别病原微生物抗原之后,T细胞活化引起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杀伤功能。当病原微生物与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时,对菌丝的杀伤要明显强于T细胞缺席时的效果。 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因素是什么简述三者的相互关系。 答:1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 传染源是作为传播的起点,没有传染源,就不会有传染病发生; 3 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传播的媒介,没有这个媒介病原体就不会在传染源和健康人群中传播,比如通过血液传播,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等等。 关系:病原体和宿主免疫力是决定传染结局的关键因素。当病原体致病性弱、宿主的免疫力强时往往导致隐性传染;当病原体致病性强、宿主的免疫力弱时,往往导致显性传染。环境因素在传染中起着间接作用,良好的环境因素有助于增强宿主的免疫力,也有利于限制或切断病原体的传播,因而可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不利的环境因素则导致与其相反的结果。

微生物学传染与免疫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一.名词解释 免疫: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传统的免疫 病原微生物: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疾病(disease):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体内或体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系列复杂且有特征性的病理状态。 传染(infection):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称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 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外毒素: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LPS),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 类毒素: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 抗毒素:类毒素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 非特异免疫: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又称天然免疫(innateimmunity);是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来,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 刺激或诱导。主要包括生理屏障、细胞因素和体液因素。 特异性免疫: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如微生物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又称获得性免疫。 炎症: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 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物质。 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称为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免疫原性:抗原在体内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和特异效应细胞的特性。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选择题 【A型题】 1.化脓性细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产生性的化脓性病灶称为: A.菌血症 B.脓毒血症 C.内毒素血症 D.毒血症 E.败血症 2.下列结构中,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是: A.芽孢 B.荚膜 C.细胞壁 D.中介体 E.核糖体 3.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 A.核心多糖 B.特异性多糖 C.LPS D.脂质A E.脂蛋白 4.类毒素的特点是: A.有抗原性,无毒性 B.无抗原性,有毒性 C.无抗原性,无毒性 D.有抗原性,有毒性 E.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 5.脑膜炎球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以上都不是 6.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是: 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 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 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 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 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多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 7.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LPS D.O抗原 E.荚膜多糖 8.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分: A.化学组成基本相似 B.受体基本相似 C.抗原性基本相似 D.无抗原性 E.以上都不是 9.细菌的黏附素是指: A.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 B.革兰阴性菌的菌毛 C.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 D.其受体为D-甘露糖 E.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蛋白质 10.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 A.破伤风溶血毒素 B.肉毒毒素 C.产气荚膜杆菌ε毒素 D.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 E.破伤风痉挛毒素 11.由外毒素制备类毒素所用甲醛浓度为: A.0.1%~0.2% B.0.2%~0.3% C.0.3%~0.4% D.0.4%~0.5% E.0.5%~0.6% 12.产生潜伏感染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脑膜炎球菌 C.痢疾杆菌 D.链球菌 E.白喉杆菌 13.易出现带菌状态的细菌是: A.白假丝酵母菌 B.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肺炎球菌 14.易发生脓毒血症的细菌是: A.痢疾杆菌 B.链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伤寒杆菌 15.破伤风梭菌可引起下列哪种全身感染类型?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16.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 A.脑膜炎球菌 B.淋球菌 C.伤寒杆菌 D.军团菌 E.结核杆菌 17.革兰阳性菌中,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膜磷壁酸 B.肽聚糖 C.M蛋白 D.荚膜 E.壁磷壁酸 18.可在流行期形成健康带菌者的细菌是 A.霍乱弧菌 B.志贺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19.关于内源性感染,正确的叙述是:

第十四章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第十四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一、名词解释 1、菌群失调症 2、条件致病菌 3、细菌的致病性 4、细菌毒力 5、感染 6、侵袭力 7、菌血症 8、败血症 9、隐性感染10、带菌者11、非特异性免疫12、医院内感染 二、填空题 1、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可出现——。 2、由菌群失调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或——症。 3、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包括——、——、——和——。 4、某些正常菌群获得致病性条件是——、——、——。 5、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及——有密切关系。 6、细菌的毒力是由——和——决定的。 7、细菌的侵袭力是由——和——构成的。 8、内毒素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内毒素的致病作用有——、——、——、—。 9、内毒素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10、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菌体抗原(O抗原)是——。 11、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所得,可刺激机体产生——。 12、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处理制备成——。 13、依据外毒素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和肠毒素。 14、抗毒素可由——或——刺激机体产生。 15、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和——· 16、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和——。 17、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调理作用可由——和——介导。 18、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吞噬和——吞噬两种。 19、乙型溶素的化学成分是——,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 20、引起内源性感染的细菌,多数是——,少数是——。 21、接触感染是指人与——或人与——密切接触引起的感染。 22、全身感染的类型有——、——、——、——。 23、感染的来源有——和——。 24、处于——的人称带菌者,带菌者有——和——。 三、最佳选择题 1、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 ) A.胃B.骨骼C.肌肉D.血液E.外耳道 2.正常菌群成员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 ) A.变为耐药菌B.发生基因突变C.寄居部位改变 D.变为L型细菌E.发生S—R变异 3.为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 ) A.维生素B.类毒素C.抗生素D.抗毒素E.生态制剂 4.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 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E.侵人机体的途径 5.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 A.荚膜B.菌毛C.磷壁酸D.脂多糖E.异染颗粒 6.与致病性无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

第十章感染与免疫资料

第十章感染与免疫 习题 一、填空题 1、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于补体成分,自至依次激活的途径称。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 2、由酵母多糖、LPS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物从和因子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称。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攻膜复合体是。 3、由急性期蛋白与病原体结合从和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称称。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攻膜复合体是。 4、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5、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6、粒细胞包括、和。 7、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具有,而没有的抗原称为半抗原。 8、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按照其存在方式又分为和两种。 9、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不产生记忆细胞、只有,没有。 10、T细胞在识别抗原的同时也识别自身。 二、选择题 1、浆细胞是()。 (1)有吞噬功能的细胞(2)由T细胞分化而来 (3)产生抗体的细胞(4)抗原提呈细胞 2、下述()物质既有非特异免疫作用也参与特异免疫反应。 (1)LgG (2)补体(3)I型干扰素(4)溶菌酶

3、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 (1)在胸腺中产生的 (2)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的 (3)仅存在于T细胞上 (4)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此类抗原的抗体 4、以下()性质不是抗原必备的。 (1)必须有一个半抗原表位(2)必须与补免疫动物种属不同 (3)仅存在于T细胞上(4)必须可以被抗原提呈细胞降解 5、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位于()。 (1)重链的C区(2)重链和轻链的C区 (3)重链的V区(4)重链和轻链的V区 6、抗体破坏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是()。 (1)直接中和细胞内病毒颗粒 (2)诱导非感染T 细胞释放干扰素 (3)与细胞表面病毒诱导的抗原决定和簇结合并活化补体 (4)调理吞噬杀死游离病毒 7、克隆选择理论认为()。 (1)淋巴细胞易有遗传决定的特异受体 (2)淋巴细胞具有在与抗原接触后才获得特异受体 (3)淋巴细胞具有多功能受体,与抗原接触后变为特异性受体 (4)所有淋巴细胞具有相同性质的受体 8、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是()。 (1)吞噬细胞(2)NK细胞(3)CTL细胞(4)LAK细胞 9、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 (1)需要抗原刺激(2)Tz细胞介导 (3)不需要非T细胞参与(4)释放CK引起迟发型炎症 10、关于记忆细胞的错误理解是()。 (1)已接受抗原刺激(2)仅限于B细胞 (3)可生存数月至数年(4)再次遇到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 11、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抗原是()。 (1)MHCI类抗原(2)ABO血型抗原(3)两者都是(4)两者都不是

十、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第一节传染 (3)传染(infection),又称感染或侵染 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和)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三道免疫“防线”: 机械防御;非特异性防御;特异性防御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一)病原体 1、病原体的致病特性 1.毒力(virulence) 又称致病力(pathogenicity),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 突破机体防御功能的能力 在机体中进行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 产毒素的能力 (1)侵袭力(invastiveness) 指病原菌突破宿主防御机能,以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细菌通过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如G-菌的菌毛粘附于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于局部繁殖,积聚毒力或继续侵入机体内部。 繁殖与扩散能力 ——通过水解性酶类,使组织疏松、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病原菌扩散。 透明质酸酶——水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 胶原酶——水解胶原蛋白 血浆凝固酶——加速血浆凝固成纤维蛋白 链激酶——激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 卵磷脂酶——水解各种组织的细胞 抵抗宿主防御功能的能力 a)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和体液杀菌物质的能力,有助于病原菌于在体内存活,例如肺炎球菌的荚膜。 b)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有抗吞噬作用; c)分泌一些活性物质如溶血素,抑制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d)具抵抗在吞噬细胞内被杀死的能力,能在吞噬细胞内寄生; (2)毒素(toxin) ①外毒素(exotoxin)

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 通常为蛋白质,抗原性强,可选择作用于各自特定的组织器官,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其毒性作用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②内毒素(endotoxin) 是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LPS)。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2.入侵病原体的数量 3.侵入门径(entry point) (1)消化道:最常见的门径 (2)呼吸道 (3)皮肤创口 (4)泌尿生殖道 (5)其他途径 (二)宿主的免疫力 现代免疫概念认为,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 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erveillance) 三、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 (一)隐性传染(inapparent infection) 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菌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为隐性传染。(二)带菌状态(carrier state)

第三十二章感染免疫及检测

第三十二章感染免疫及检测 Chapter 32 Infection Immunity and Immunoassay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机体抗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主要免疫机制;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项目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立克次体、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感染的类型与特点:细菌感染与抗细菌免疫机制,病毒感染与抗病毒免疫机制,寄生虫感染与抗寄生虫免疫机制。 2.感染的免疫学检验:常见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验,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检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学检验。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机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2.机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维持时间最长的的抗体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3.在乙肝两对半检测的项目中和病毒复制有关的标志物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4.接种乙肝疫苗有效的血清学标志是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5.新生儿先天性感染或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可查找到的特异性抗体类别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6.确定病毒持续感染或潜伏的病毒感染时,其IgG抗体水平应比急性期至少高 A.2倍或以上B.4倍或以上C.8倍或以上D.16倍或以上E.64倍 7.流感病毒感染后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是 A.病毒的抗原性弱 B.病毒的抗原易于变异 C.病毒是表面感染 D.病毒缺乏保护性抗原? E.病毒是表面感染,且抗原易于变异 8.抗破伤风免疫的主要物质是 A.抗菌体抗体B.抗鞭毛抗体C.抗毒素抗体 D.抗荚膜抗体E.抗菌毛抗体 9.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酶是 A.转肽酶B.髓过氧化物酶C.组织蛋白酶D.溶菌酶E.胶原酶

第9章 传染与免疫习题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免疫 2.病原微生物 3.疾病(disease) 4.传染(infection) 5.侵袭力 6.外毒素 7.内毒素 8.类毒素 9.抗毒素 10.非特异免疫 11.特异性免疫 12.炎症 13.抗原 14.抗体 15.免疫原性 16.免疫反应性 17.完全抗原 18.不完全抗原 二、填空题 1.病原体一般感染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病原菌或病原体的侵袭力由_ __、_____和___三方面组成。 3.病原菌主要通过____、____、____等的作用在宿主内繁殖与扩散。 4.病毒感染的特点为____和____,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其后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5.真菌的致病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6.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生理屏障有____、_____和_______。 7.生理上的屏障结构有____和______。 8.正常休液和组织中抵抗病原体的成份有___、____和_____等。 9.补体存在于正常的_____和____中,其化学成份为____,它被_____激活后具补充抗体的作用,其生物学功能有____、__、___、_____和____。 10.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阶段。 11.干扰素都有____、、、和等功能。 12.炎症主要症状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13.特异性免疫具有的特点为______、_____和______。 14.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 15.免疫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它们均来自骨髓多功能造血的__ _。16.体液免疫分子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而______和_____分别是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的主要体液成份。 17.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18.在补体结合试验中,无溶血现象出现称补体结合试验______,说明样品中____抗原存在。19.抗体是由___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三、问答题 1.简述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及侵入人体后寄生造成的病变方式。 2.病原菌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主要体现为哪几个方面? 3.试比较隐性传染、带菌状态和显性传染的异同。 4.简述炎症既是一种病理过程,又是一种防御病原体的积极方式。 5.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6. 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免疫(immunity :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传统的免疫概念: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 免疫功能的分类 本章主要内容: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机体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重点:病原体的感染及机体的抗传染免疫作用 第1节 感染的一般概念(理解并掌握)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病原体(pathogen):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感染不是疾病的同义词! 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1、 感染的途径与方式(理解并掌握)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1. 感染的途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接触感染垂直传播 2. 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 a)绝大多数病原体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而是通过机体的自然开口、皮肤表面的创伤裂口,或通过导管、静脉注入或外科切口等医源性的途径,进入机体内部。 b)极少数能穿过皮肤(如血吸虫、钩虫) ; c)有的能穿过粘膜(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诊病毒) ,然后通过血循环达到特定组织部位、造成病变;有的(如白喉杆菌)能附着在粘膜上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产生毒素,引起各种症状。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和造成病变的方式:细胞外感染细胞内感染 1兼性细胞内感染2专性细胞内感染 某些细菌、真菌、弓形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不被杀死,反而在细胞内增殖,称为兼性细胞内感染; 所有的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少数细菌和原虫只能在靶细胞内增

第9章传染与免疫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 一、填空题 1.按病因可把各种疾病分成两大类,即和。凡能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称为。 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是、和。 4.细菌性病原体的毒力(致病力)可分和两方面,前者包括3个具体能力,即、和,而后者则包括两方面,即和。 7.外毒素都是一些有毒性的蛋白质,其本质是、或。若用浓度的脱毒,就可生成,若再进一步用它去免疫动物,就可从中获得。 10.按照现代免疫概念,免疫的功能包括三方面,即、和。 11.病原菌侵入宿主后,按其间力量对比或影响大小决定了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即、和。 13.人体和高等动物防御病原体的屏障结构有和两种。 17.正常机体中存在多种非特异性的抗菌物质,如、、、和等10余种。 18.病毒可诱导动物细胞产生干扰素,而干扰素又可刺激细胞合成,它被入侵病毒激活后,可降解病毒的,从而阻止了病毒的转译和阻止有感染力病毒的合成。 20.免疫应答的三个特点是、和。 21.免疫应答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即、和。 22.免疫器官种类很多,主要有中枢免疫器官的、和以及外围免疫器 官的和。 28.抗体的化学成分是,纯化后的抗体可分五类,即、、、和。 32.对机体注入抗原后,经一段较长潜伏期会出现一个以抗体为主且很快会消退的阶段,称为,若不久再注射同一抗原进行免疫后,又会出现一个以抗体为主的阶段,称为。 50.现代免疫防治法起始于——年,是年国的乡村医生发明了利用预防烈性传染病;至年,WHO正式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已彻底消灭了该传染病。 二、判断题(“十”表示对,“一”表示错)

2.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传染病的死亡率仍是各种死因之首。( ) 3.当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其他一系列诊断、预防、治疗措施等的进步,人类会像对付天花一样,能很快消灭或控制各种严重的传染病。( ) 4.在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结局中,其决定因素都在于病原体的强弱。( ) 5.病毒病原体和真菌病原体与细菌病原体一样,构成它们毒力(即致病力)的基础都是靠侵袭力和毒素。( ) 9.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仍可保留其免疫原性而成为可作抗原的类毒素。( ) 10.细菌的外毒素的毒性比内毒素更强,抗原性和耐热性也更强。( ) 11.细菌的类毒素经过o。3%~o.4%甲醛处理后,可成为治疗用的抗毒素。( ) 13.G-细菌大肠杆菌的肠毒素也是一种可制成类毒素的外毒素。( ) 19.现代免疫概念认为免疫就是指机体免除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 21.病原菌感染其宿主后,有时可与宿主长期共存而不使发生传染病,但此宿主却成了危险的传染源。( ) 23.抗体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一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Y—球蛋白);与此相似,补体是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p—球蛋白)。( ) 24.干扰素是一类由脊椎动物产生的、防御外来有害核酸入侵的特殊免疫物质。( ) 29.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下所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的纯蛋白。( ) 33.中枢淋巴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法氏囊,它们是免疫细胞大量增殖的部位。( ) 59.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度高于初次免疫应答,但潜伏期较长。( ) 60.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除形成抗体的速度和数量上有明显差别外,在抗体种类上则是相同的。( ) 三、选择题 3.在人类的各种传染病中,最多的病原体是( )。 A细菌B病毒C.真菌A原生动物 4.与病原细菌侵染宿主时的侵袭力无关的细胞构造是( )。

第十三章感染与免疫

第十三章 感染与免疫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又称病原体(pathogen)。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病原体、宿主和环境是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 感染的建立,首先需有病原体的接触。它们具有侵袭宿主机体,在其中生长繁殖和产生毒性物质等能力。 感染不是疾病的同义词,大多数的感染为亚临床的、不明显的、不产生任何显著的症状与体征。 有些病原体在最初感染后,潜伏影响可持续多年。病原体亦可与宿主建立起共生关系。 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有免疫性。 免疫(immunity):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传统的免疫概念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随着科学的发展,免疫的的现代概念已大大超出了抗传染免疫的范围。实际上,机体除了对微生物的刺激,能发生免疫反应外,对一切抗原异物甚至改变了的自身成分也能发生反应,并且反应的结果可能是对身体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免疫功能的分类: 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1.感染的途径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称为外源性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 内源性感染:而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的正常菌群可引起感染称内源性感染。 2.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1.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宿主而言,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反之为非致病菌,但二者并无绝然界限。 有些细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亦可致病,称为条件致

第12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学习要点

第12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学习要点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1.检材的采集与送检 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原则是:①早期取材;②注意无菌操作;③正确处理含菌标本;④低温保存与尽快送检。 2.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1)动物接种 (2)鸡胚接种 (3)组织培养: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传代细胞系 (4)病毒增殖的指标:①细胞的变化;②红细胞吸附;③干扰现象;④培养基pH改变。 3.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1)中和试验; (2)补体结合试验; (3)血凝抑制试验 4.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1)形态学检查法:光学显微镜检查法;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 (2)免疫学检查法:检查病毒抗原;检查病毒特异性IgM (3)检测病毒核酸: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病毒感染的预防 (1)人工自动免疫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①灭活疫苗;②减毒 活疫苗;③基因工程疫苗;还有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等。 (2)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制剂有:动物免疫血清、人血清丙 种球蛋白、转移因子等。 2.抗病毒治疗 (1)抑制病毒穿入与脱壳金刚烷胺

(2)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核苷类化合物(疱疹净、阿昔洛韦、阿糖腺苷、病毒唑、 叠氮脱氧胸苷、拉米呋啶等);病毒蛋白酶的抑制物(沙喹纳伟、英迪纳伟等);IFN及其诱生剂等。 (3)免疫制剂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治疗性疫苗等。 (4)抗病毒中草药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二倍体细胞 2.细胞病变效应 3.红细胞吸附试验 4.血凝抑制试验 5.减毒活疫苗 6.灭活疫苗 二、选择题 A1型题 1.从患者体内分离病毒,采集标本时的错误 ..做法是: A.在发病早期采集 B.选取正确部位取材 C.标本冷藏 D.标本尽快送实验室 E.疾病恢复期取材 2.细胞病变效应不.包括: A.细胞圆缩、脱落 B.细胞融合 C.形成包涵体 D.干扰现象 E.细胞裂解 3.病毒凝集红细胞(血凝试验)的机制是: A.红细胞表面抗原和血凝素抗体结合 B.红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血凝素结合 C.红细胞表面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D.病毒与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E.红细胞上的血凝素与病毒结合 4.预防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 A.抗毒素 B.抗病毒化学疗剂 C.中草药 D.疫苗 E.抗菌药物 5.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抗原 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

病原微生物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习题与答案

第 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选择题 【A型题】 1.化脓性细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产生性的化脓性病灶称为: A.菌血症 B.脓毒血症 C.内毒素血症 D.毒血症 E.败血症 2.下列结构中,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是: A.芽孢 B.荚膜 C.细胞壁 D.中介体 E.核糖体 3.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 A.核心多糖 B.特异性多糖 C.LPS D.脂质 A E.脂蛋白 4.类毒素的特点是: A.有抗原性,无毒性 B.无抗原性,有毒性 C.无抗原性,无毒性 D.有抗原性,有毒性 E.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 5.脑膜炎球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为: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以上都不是 6.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是: 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 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 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 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 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多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 7.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LPS D.O 抗原 E.荚膜多糖 8.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其原因是内毒素毒性成分: A.化学组成基本相似 B. 受体基本相似 C. 抗原性基本相似 D.无抗原性 E.以上都不是 9.细菌的黏附素是指: A.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 B.革兰阴性菌的菌毛 C.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 D.其受体为 D-甘露糖 E.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面蛋白质 10.毒性最强的外毒素是: A.破伤风溶血毒素 B.肉毒毒素 C.产气荚膜杆菌ε毒素 D.产气荚膜杆菌α毒素 E. 破伤风痉挛毒素 11.由外毒素制备类毒素所用甲醛浓度为: A.0.1%~0.2% B.0.2%~0.3% C .0.3%~0.4% D.0.4%~0.5% E.0.5%~0.6% 12.产生潜伏感染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脑膜炎球菌 C.痢疾杆菌 D.链球菌 E.白喉杆菌 13.易出现带菌状态的细菌是: A.白假丝酵母菌 B.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肺炎球菌 14.易发生脓毒血症的细菌是: A.痢疾杆菌 B.链球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伤寒杆菌 15.破伤风梭菌可引起下列哪种全身感染类型?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16.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 A.脑膜炎球菌 B.淋球菌 C.伤寒杆菌 D.军团菌 E.结核杆菌 17.革兰阳性菌中,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膜磷壁酸 B. 肽聚糖 C. M 蛋白 D.荚膜 E.壁磷壁酸 18. 可在流行期形成健康带菌者的细菌是 A.霍乱弧菌 B.志贺菌 C.脑膜炎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19.关于内源性感染,正确的叙述是: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 名词解释: 1、传染 2、免疫 3、抗原决定簇 4、体液免疫 5、细胞免疫 6、补体 7、抗原 8、抗体 9、ADCC 10、干扰素11、非特异性免疫12、特异性免疫13、抗原递呈细胞14、血清学反应15、免疫标记技术 16、补体结合试验17、生物制品18、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19、单克隆抗体(McAb)20、淋巴细胞杂交瘤 问答题: 1、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因素是什么?简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2、免疫功能包括哪三个方面?免疫应答有哪三个特点?免疫应答的过程可大致 分为哪三个阶段? 3、关于抗体形成的机制,什么学说目前得到广泛承认?而关于抗体多样性的分 子生物学机制,什么学说得到了实验的有力支持? 4、画图并简述IgG的分子结构。用木瓜蛋白酶酶解和胃蛋白酶分别酶解IgG, 可分别获得哪些片断? 5、抗原有哪些基本特性?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基础包括哪些方面?所谓抗原的“异 己”成分是指自身淋巴细胞在什么时期从未接触过的成分?自身物质能否成为抗原?如何区分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6、简述血清学反应的一般规律。 7、补体有哪些性质?简述补体结合试验的成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方法及结 果判断。 8、人类T细胞和B细胞的来源和分化成熟的场所在哪里?它们在功能上可分为哪些亚群?各有什么功能? 9、为分析两种可溶性抗原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可采用什么方法?如何判断? 10、干扰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理是什么? 1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是否完全等同?哪类抗体:血清中含量最高?抗传 染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抗粘膜感染中发挥主要作用?调理作用最强?唯一能通过胎盘?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最早出现? 12、再次应答能迅速产生抗体的原因与什么有关?简述机体产生抗体的应答规

第二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四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名词解释 1.病毒血症2.包涵体3.水平传播4.垂直传播5.潜伏感染6.慢病毒感染7.干扰素 二、填空题 1、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称──,通过胎盘或产道由母体传播给胎儿的称为──。 2、病毒感染机体最常见的侵入途径是经──、──粘膜和经──感染。 3、病毒在宿主体内可通过──、──和──扩散。 4、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包括──、──、──、──。 5、病毒对机体的免疫损伤包括──、──、──。 6、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包括──、──、──。 7、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和──。 8、从细胞水平看,病毒的感染可分为──、──和──三类。 9、杀细胞性感染多见──病毒的感染;稳定状态的感染多见于──病毒的感染。 10、病毒基因和细胞染色体的结合称为──,其后果可使细胞发生──。 11、机体抗病毒感染免疫以──为主,同时伴有──。 12、病毒感染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具有──和──作用。 13、抗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中具有非特异性杀伤细胞的主要是──和──;特异性杀伤细胞主要是指──细胞。 14、人干扰素按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和──三个型。 15、干扰素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和──等方面。 三、最佳选择题 l、通过消化道感染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是( ) 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B.狂犬病毒C.流感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E.疱疹病毒 2、通过呼吸道感染并通过血液扩散的病毒是( ) A.流感病毒B.鼻病毒C.麻疹病毒D.轮状病毒E.乙型肝炎病毒 3、下列病毒可以通过垂直传播,例外的是( ) A.乙型肝炎病毒B.巨细胞病毒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E.流感病毒 4、抗体抗病毒的机制中不包括( ) A.在补体参与下裂解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C.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D.促进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E.阻止病毒穿过血一脑脊液屏障 5、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病毒( ) A.基因表达B.吸附细胞C.脱壳和穿人D.生物合成E.释放 6、机体清除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中,不包括( ) A.CTL的直接杀伤作用B.抗体和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 C.CD4+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D.高浓度淋巴毒素的杀伤作用E.NK细胞的杀伤作用 7、可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 A.Tc细胞B.Th细胞C.NK细胞D.Ts细胞E.巨噬细胞 8、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机制中,与免疫损伤有关的是( )

第十二章 免疫预防与治疗概要

第十二章免疫预防与治疗 Chapter 12 Immunoprophylaxis and Immunotherapy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主要疫苗制剂种类及传统疫苗的应用;熟悉:新型疫苗的种类及应用;了解:免疫治疗的概念和分类,抗体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 二、教学内容 1。人工免疫的概念、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的种类。 2。疫苗的应用:传染病、肿瘤、免疫避孕。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的概念和分类,抗体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 型题) 1.属于免疫增强剂的是 A.BCG B.环磷酰胺 C.环孢素A D.FK-506 E.糖皮质激素 2.属于免疫抑制剂的是 A.BCG B.IL-2C.环磷酰胺 D.免疫核糖核酸E.胸腺肽 3.过继免疫治疗输入的物质是 A.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B.活疫苗C.死疫苗 D.BCG E.FK-506 4.抗肿瘤主动免疫的治疗方案 A.注射IL-2 B.抗体导向药物治疗 C. 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 D.应用具有抗原性的瘤苗 E.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5.下列属于基因工程疫苗,应除外 A.转基因植物疫苗 B.重组DNA疫苗 C.合成肽疫苗 D.重组抗原疫苗 E.DNA疫苗 6.下列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描述的选项是 A.输入抗原性物质 B.需较长潜伏期 C.免疫力持久 D.只能用于疾病预防 E.多用于疾病预防或用于疾病治疗 7.患病后获得对该病的抵抗力属于 A.天然被动免疫 B.天然主动免疫 C.人工主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E.过继免疫 8.活疫苗与死疫苗比较前者不具有的特点 A.接种次数少 B.副作用小 C.较好免疫效果 D.容易保存 E.易突变 9.胎儿从母体获得IgG属于 A.过继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自然被动免疫 D.人工主动免疫 E.自然主动免疫 10.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B.注射卡介苗预防结核 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 D.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 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11.免疫增强剂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 A.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病 B.恶性肿瘤和超敏反应 C.恶性肿瘤和免疫缺陷病 D.恶性肿瘤和移植排斥反应 E.免疫缺陷病和超敏反应 12.卡介苗可用于下列哪种疾病的治疗? A.结核病 B.皮肌炎 C.膀胱癌 D.类风湿关节炎 E.甲状腺机能亢进 13.关于免疫重建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输入同种异体淋巴细胞 B.胚肝或骨髓干细胞移植 C.应用免疫刺激剂 D.应用卡介苗等微生物制剂 E.应用左旋咪唑等化学制剂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 一、名词解释 补体、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和完全抗原、传染和免疫、非特异免疫、抗 体和抗原、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和抗原结合价、类毒素、免疫反应性、 免疫应答、免疫原性、内毒素和外毒素、侵袭力和毒力、特异性免疫、体 液免疫、细胞免疫、主要组织相容性蛋白、带菌状态、鲎试剂法、干扰素、 免疫分子、凝集效价(滴度)、疫苗、交叉反应、抗原结合价、免疫耐受 二、填空题 1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决定传染结局中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3病原菌的侵袭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方面能力。 4细菌毒素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5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生理屏障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正常休液和组织中抵抗病原体的成份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补体存在于正常人体和动物的______中,其化学成份为______,它被_____激活后具有补充抗体的作用。 9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的过程是一系复杂列酶促反应,根据补体激活物质以及激活反应顺序,补体激活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三条途径。 10炎症的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在损失部位出现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五大特征。 11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受病毒感染或dsRNA刺激形成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________,目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12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