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感染与免疫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感染与免疫知识点总结感染和免疫是人类生命中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感染是指生物体被病原体侵入后,导致生理功能异常的状态。
而免疫系统则是人体抵御感染和疾病的关键防线。
本文将对感染和免疫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感染知识点1. 病原体类型: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生存于人体内或外;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真菌和寄生虫则是多细胞生物,感染方式与细菌和病毒有所不同。
2. 传播途径: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等。
不同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感染。
3. 典型感染疾病:典型的感染疾病包括流感、肺炎、腹泻、结核病等。
这些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4. 预防感染: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采取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
二、免疫知识点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包括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
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2. 免疫反应:当机体受到感染后,免疫系统会发起免疫反应,分为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
先天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提供早期的防御措施;后天免疫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能够在感染后识别并清除特定的病原体。
3. 抗体:抗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分子,可以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并通过激活其他免疫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人体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抗体,以对抗不同的病原体。
4. 免疫记忆:通过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可以对之前感染过的病原体做出更快、更强的反应。
这使得人体对于某些疾病具有免疫保护,例如天花病毒。
三、感染与免疫的关系感染和免疫是密切相关的。
感染病原体会激活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并产生相应的效应。
第十章感染与免疫习题一、填空题1、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于补体成分,自至依次激活的途径称。
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
2、由酵母多糖、LPS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物从和因子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称。
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攻膜复合体是。
3、由急性期蛋白与病原体结合从和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称称。
它的C3转化酶是,C5转化酶是,攻膜复合体是。
4、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5、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6、粒细胞包括、和。
7、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具有,而没有的抗原称为半抗原。
8、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
按照其存在方式又分为和两种。
9、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不产生记忆细胞、只有,没有。
10、T细胞在识别抗原的同时也识别自身。
二、选择题1、浆细胞是()。
(1)有吞噬功能的细胞(2)由T细胞分化而来(3)产生抗体的细胞(4)抗原提呈细胞2、下述()物质既有非特异免疫作用也参与特异免疫反应。
(1)LgG (2)补体(3)I型干扰素(4)溶菌酶3、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
(1)在胸腺中产生的(2)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的(3)仅存在于T细胞上(4)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此类抗原的抗体4、以下()性质不是抗原必备的。
(1)必须有一个半抗原表位(2)必须与补免疫动物种属不同(3)仅存在于T细胞上(4)必须可以被抗原提呈细胞降解5、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位于()。
(1)重链的C区(2)重链和轻链的C区(3)重链的V区(4)重链和轻链的V区6、抗体破坏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是()。
(1)直接中和细胞内病毒颗粒(2)诱导非感染T 细胞释放干扰素(3)与细胞表面病毒诱导的抗原决定和簇结合并活化补体(4)调理吞噬杀死游离病毒7、克隆选择理论认为()。
(1)淋巴细胞易有遗传决定的特异受体(2)淋巴细胞具有在与抗原接触后才获得特异受体(3)淋巴细胞具有多功能受体,与抗原接触后变为特异性受体(4)所有淋巴细胞具有相同性质的受体8、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是()。
(1)吞噬细胞(2)NK细胞(3)CTL细胞(4)LAK细胞9、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1)需要抗原刺激(2)Tz细胞介导(3)不需要非T细胞参与(4)释放CK引起迟发型炎症10、关于记忆细胞的错误理解是()。
(1)已接受抗原刺激(2)仅限于B细胞(3)可生存数月至数年(4)再次遇到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11、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抗原是()。
(1)MHCI类抗原(2)ABO血型抗原(3)两者都是(4)两者都不是12、自然的非特异免疫的一个重要组分是()。
(1)疫苗(2)Lg (3)白细胞的吞噬(4)初乳13、能增加NK细胞活性的条件是()。
(1)靶细胞与NK细胞的MHC一致(2)NK细胞事先经过致敏(3)B细胞识别TI抗原的过程(4)CTL识别杀伤靶细胞15、能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品有()。
①活疫苗②抗毒素③破伤风类毒素④丙种球蛋白(1)①②③④(2)①②③(3)①③(4)②④三、是非题1、共生菌群是机体非特异免疫的组成部分,但有时也会引起感染。
2、补体是机体一般生理防卫功能,与淋巴细胞无关。
3、炎症引起发热、红肿、疼痛及功能障碍现象,是对机体有害的。
4、单一抗原可以刺激合成多种类抗体分子。
5、一个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免疫球蛋白。
6、如果没有抗原提呈细胞,将引起细胞免疫缺陷。
7、抗体产生有再次应答,细胞免疫没有再次应答。
8、肿瘤疫苗与一般疫苗含意不同,不能用于健康人群。
9、核酸疫苗可以肌内注射,也可以像小儿麻痹糖丸(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一样口服。
10、某些抗原能激发B细胞产生抗体而不需T细胞参与。
11、TD抗原与纯化的T、B细胞一起在体外培养可产生抗体。
四、名词解释感染;条件致病菌;毒力;外毒素;内毒素;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超敏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五、简答题1、机体对细胞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有何不同?2、机体内有哪些具有杀伤功能的细胞?简要说明其特点。
3、参与产生抗体的细胞有哪几种?简要说明各自的作用。
4、吞噬细胞的功能可因哪些体液因子的作用而增强?5、补体激活后可能产生机体有利的免疫也可能造成自身损伤,试举例说明。
6、试举例说明天然免疫与特异免疫间并无截然界限。
7、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六、论述题1、正常人外周血中CD4+T细胞与CD8+T细胞的比例约为1.5:1~2:1,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降低至小于1,这将产生什么问题?2、在免疫应答中T、B细胞如何协作?巨噬细胞的作用是什么?3、胎盘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免疫抑制,这有什么重要意义?习题答案一、填空题C C1 C9 经典途径 C4b2a C4b2a3b 2、C3b B 替代途径(或旁路途径)C3bBb 胸腺法氏囊(次序可颠倒) 5、淋巴结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次序可颠倒) 6、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次序可颠倒) 7、完全抗原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 8、IgM IgG IgE IgA IgD (前后次序可颠倒)膜型分泌型(次序可颠倒) 9、TI 初次应答再次应答 10、MHC分子。
二、选择题1、(3)2、(2)3、(4)4、(1)5、(4)6、(3)7、(1)8、(3)9、(3)10、(2) 11、(3) 12、(3) 13、(4) 14、(4) 15、(4)三、是非题1.(正确)2.改正:补体是非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分子,补体的特异性受体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
3.改正:炎症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的防御应答,其作用是清除有害异物、修复受伤组织、保持自身稳定性,伴随炎症过程有发热、红肿、疼痛及功能障碍现象。
4.(正确)5.改正:TD抗原诱导活化的B细胞可通过类型转换改变其分泌抗体的类型,它们可分泌IgM或IgG或IgA或IgE,但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Ig且其Ag特异性保持不变。
6.(正确)7.改正:抗体产生有再次应答,细胞免疫也有再次应答。
8.(正确)9.核酸疫苗要导入体内表达,不可以肌内注射和像小儿麻痹糖丸(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一样口服。
10.(正确)四、名词解释感染——又称传染,是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条件致病菌——有些细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亦可致病,称为条件致病菌。
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称为毒力。
外毒素——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称外毒素。
内毒素——存在于细胞内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的毒素称内毒素。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又称天然免疫,它是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刺激或诱导。
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产生的,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活动性、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
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物质。
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称为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超敏反应——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免疫应答反应过强或反应异常,造成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时称为超敏反应。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细菌、血细胞等)与相应抗体在适量电解质环境中相互作用,经常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称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当可溶性抗原(蛋白质、多糖、类脂、血清、各种微生物培养液等)与相应抗体在电解质存在的适当条件下相遇,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称沉淀反应。
人工自动免疫——给机体输入抗原物质,使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发生类似感染时所发生的应答过程,从而产生特异免疫力,又称预防接种。
人工被动免疫——输入免疫血清(含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及其制剂或细胞因子,使机体获得一定免疫力,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五、简答题1.细菌外毒素使细菌分泌到细胞外的分子,机体对其免疫应答以体液免疫为主,通过B细胞识别、活化并产生抗毒素抗体分子使之灭活。
细菌内毒素为细菌胞壁成分,机体对其免疫应答以对细菌的细胞免疫为主,包括吞噬杀伤、补体溶菌、以及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2.(1)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后引起呼吸爆发,消化降解。
因抗体、补体的条理作用及CK的激活作用而增强。
嗜酸性粒细胞也有弱吞噬作用。
(2)NK细胞能区分自我与非我,无须事先致敏或辅助细胞即可杀伤靶细胞,其机制与CTL相同。
可受CK刺激而增强。
(3)CTL有特异性抗原受体,对靶细胞杀伤有严格的抗原特异性。
通过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或通过表面AaS分子杀伤。
其功能活化必须有TH细胞辅助。
3.对TD抗原:(1)抗原提呈细胞,加工提呈抗原供TH 细胞识别;(2)TH细胞提供B细胞活化必须的膜表面分子及CK;(3)B细胞在TH辅助下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对TI抗原:B细胞被TI抗原刺激后可直接活化产生抗体,无须其它细胞辅助。
4.抗体与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片段与细胞因子的趋化,及细胞因子的激活作用。
5.补体活化后可溶解革兰氏阴性菌及具脂蛋白膜的病毒颗粒,清除病原微生物、病变衰老细胞和癌细胞。
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片段有趋化、调理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和促进炎症等多种功能,促进机体防御反应,对机体有利。
但补体本身并无特异性识别,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间隙或血管壁基底膜时,可激活补体造成局部炎症,引起第Ⅲ超敏反应。
如链球菌感染后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血管壁基底膜,激活补体而引起肾小球炎。
6.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因子与体液因子均可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如剧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多种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和肥大细胞均可分泌细胞因子;补体片段的促炎症迹免疫调节作用。
反之,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因子与体液因子也可进一步调动非特异性免疫,如抗体的激活补体,调理吞噬细胞及ADCC作用;淋巴细胞分泌CK趋化、激活并增强吞噬细胞与NK细胞的杀伤功能。
而在机体遭遇病原体入侵时,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同时进行,互为补充,之间并无截然界限(举教材中“联合抗感染免疫”病毒感染为例。
7.当一个细菌进入机体时:(1)首先受到生理凭仗的阻挡,包括皮肤,黏膜及起分泌物;(2)补体激活的溶细胞作用与吞噬细胞及NK细胞的杀灭;(3)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通过抗体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及ADCC作用,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等;(4)激活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包括CTL的直接杀伤及TD分泌CK引起的以巨噬细胞为主,包括CTL、NK、中性颗粒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凝集、细胞与CK共同造成的免疫炎症。
最终将细菌清除。
六、论述题细胞,在APC辅助下活化后,有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及活化T 1、CD4+细胞即TH辅助下才能活化行使效应细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