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感染与免疫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52 MB
  • 文档页数:6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显性传染:机体的抗传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侵 袭力较强,数量较多,以致机体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发生传染以后的3种结果
发生传染以后,机体经过斗争和治疗以后,可出现3种结 果:
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大多数传染病人经过彻底治疗、恢复 健康后或隐性传染经斗争后,病原菌被消灭,机体可获得对 该疾病的特异性免疫力。
第十一章 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感染与宿主非特异性免疫
一、感染
(一)决定感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病原体 宿主的免疫力 环境因素
(二)感染的结局
(1)隐性传染: 机体有较强的抗传染免疫力,或侵入的病原菌 侵袭力不强、数量不多,因而传染后对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 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为隐性传染。
(2)带菌状态:如果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优势,病原菌被限 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就 称带菌状态。
2、干扰素
干扰素是由于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胞产生的 对多种病毒具有抵抗能力的一类糖蛋白。
病毒、细菌、立克次 氏体、真菌以及人工 合成的某些高分子聚 合物等都能诱导细胞 产生干扰素。
3、溶菌酶
溶菌酶是一种低分子量的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它广泛 存在于眼泪、唾液、鼻涕、乳汁、肠道、心、肝、脾、肾以 及吞噬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
(2)免疫细胞(p238)
概念:凡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包 括:T、B、K、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 胞和粒细胞等。
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受抗原刺激后,能 特异地识别抗原决定基,并能通过分化增殖,发生 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叫免 疫活性细胞。主要指T细胞和B细胞两大群,分别 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一)生理屏障(第一道防线)
1、表面屏障——皮肤和粘膜 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 分泌杀菌或抑菌物质
2、局部屏障 血脑屏障:由脑的毛细血管壁及其外的 脑星形细胞组成 血胎屏障:由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 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组成
3、共生菌群——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二)正常体液因素(第二道防线)
1、补体系统 补体: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的球蛋白,在抗原抗体反
NKcell
(来自百度文库)炎症反应
人或高等动物因感染病原体而引起的炎症反应,是机体 对病原体的侵入或其他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在相应的 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炎症的五大特征。
在炎症后期,形成了含血清、细菌、死细胞和白细胞的 浓缩物,这就是脓。
第二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
一、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与类型
溶菌酶能水解细菌细
胞壁中乙酰葡萄糖胺
和乙酰胞壁酸分子之 溶菌酶作用 间的连接,使细胞壁 点
受损伤而崩解。
N-乙酰葡 糖胺 N-乙酰胞壁 酸
青霉素作用 点
(三)细胞因素(第二道防线)
1、吞噬作用
(1)吞噬细胞 ❖ 吞噬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血液、体液或组织中,能进行变形
虫运动,并能吞噬、杀死和消化病原微生物等异常抗原的 白细胞。包括两类: 大吞噬细胞:指居留在各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其前体。 小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3、免疫系统(p236)
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是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发挥职能的过程,即免疫细胞对抗原 分子的识别、分化和效应过程称为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 成。
(1)免疫器官
概念: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称免疫器官。
分类:
中枢免疫器官(一级 免疫器官):骨髓、胸 腺、腔上囊(禽类)。 外 周 免 疫 器 官 ( 二 级 免疫器官):是T细胞、 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 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 的场所,主要是脾脏及 淋巴结。
应中,具有补充抗体作用的能力,故称为补体。补体占血清 球蛋白总量的10%。 ➢补体的作用没有特异性。它可以对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发 生作用,但不能单独作用于抗原或抗体 ➢补体是一组酶原,只有被激活后才变成一系列的酶。在溶 菌作用中,它们先后有次序地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作用, 最后促使细菌发生溶解。
C1与抗体结合,刺激C4、C2,产生酶再作用C3、之后再作用于 C5,其后以同样的方式依次装配成攻膜复合物,造成细胞内容物 泄露,胞外低渗液进入细胞,造成细胞肿胀破裂死亡。
(2)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一般分为3个阶段:
2、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NK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具有 不需事先致敏,不需其它辅助细胞或分子的参与而直接杀伤 靶细胞的功能。NK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造成靶细胞 死亡,也可通过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杀伤靶细胞。
(2)自然自动免疫 如患过天花,麻疹后可终生免疫。
(3)人工被动免疫 给机体注射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如抗毒素等)。它只
能在短期内有效,所以常用以治疗某些传染病或作应急预防。
(4)人工自动免疫 给机体注射某种抗原如微生物(疫苗)或其代谢产物
(类毒素),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常用 来作为预防措施。
1、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 异物刺激,如微生物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针 对性排除或摧毁、灭活相关抗原的防御能力,又称 获得性免疫。具有获得性、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
2、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1)自然被动免疫 婴儿从母体得到的某些抗体,在出生后3个月到6个月之
间,对某些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成为带菌者:经过隐性传染或显性传染治疗不彻底,病原 菌在体内没有被及时消灭,而依然留存在机体内,与机体免 疫力形成相对平衡状态,称带菌状态。
死亡:机体如受到十分严重的感染或是没有及时进行治疗, 以致于控制不住病原菌在体内的蔓延和扩散,很快就会造成 机体的死亡。
二、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p240)
定义: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具有相对稳定的、能遗传给下一代的一种防御 机能,所以又称为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这种免疫 机能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没有 特殊的选择性,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它在个体 出生时,就获得这种机能。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的因素较多,主要有生理屏障、 体液因素、细胞因素3个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