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药用研究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08.23 KB
- 文档页数:2
大蒜素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大蒜素,作为一种天然存在于大蒜中的活性成分,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及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大蒜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概述,包括其化学性质、生物活性、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等方面。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大蒜素研究现状概览,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大蒜素的化学成分与性质大蒜素,亦被称为蒜辣素,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大蒜的鳞茎。
其化学结构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C6H10S3),具有强烈的蒜味和辛辣感。
大蒜素是大蒜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也是大蒜独特风味和药用价值的主要来源。
大蒜素具有多种独特的化学性质。
它表现出强烈的抗氧化性,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对抗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大蒜素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的活性,能够抑制多种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大蒜素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物活性,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大蒜素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光照、热、氧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失活。
因此,在保存和使用大蒜素时,需要注意避免光照和高温,保持干燥和清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大蒜素是一种具有独特化学结构和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大蒜素的研究将越来越深入,其在医药、食品、保健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三、大蒜素的提取与纯化技术大蒜素,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在大蒜中的含量较低,提取和纯化技术成为制约大蒜素应用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蒜素的提取与纯化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提取技术方面,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以提高大蒜素的提取效率。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大蒜体外抗菌效果的研究作者:陈小萍黄霞云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第11期目的:观察大蒜的体外抗菌作用,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用K-B纸片法对常见致病菌进行检测。
结果:大蒜对革兰染色阴性菌、阳性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
讨论:在临床细菌感染治疗中,对一些感染性疾病是否可以尝试用大蒜液代替抗生素,以减少日益增长菌群失调症和药物毒副反应。
由于人们长期滥用抗生素,严重造成菌群失调和药物毒副反应,多重耐药菌、多重感染以及许多新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寻找一种副作用少又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医学界努力的方向。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鳞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据我国《本草纲目》记载,大蒜有解毒散臃肿、消毒气、除风破冷、健脾治世等功效。
大蒜是一种天然植物,就其体外抗菌的效果,笔者作了大量的实验观察,并将其与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作一比较,为大蒜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1.1 被测试菌种菌种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1.2 培养基制备牛肉汤100 ml、蛋白胨1 g、氯化钠0.5 g、磷酸氢二钾 0.1 g、琼脂1.2 g、调至pH7.6,103.4 kPa,20 min高压灭菌后,倾注平板(一些营养要求高的细菌,需加入5‰~10‰脱纤维兔血)。
1.3 大蒜液汁的制备用无菌小刀把蒜头切成小块,无菌研钵研磨成泥状,离心取上清液。
上清液为大蒜液汁。
1.4 方法取0.1 ml大蒜液加入0.6 cm灭菌滤纸片渗泡,备用。
将以上被测菌种,用无菌盐水稀释成1.5×108 CFU/ml的各种菌液。
取以上测试菌液,吸取0.1 ml,放置平板上,用棉签均匀涂布在平板上,将沾有大蒜液滤纸片贴在平板表面,同时用小镊子将含有各种抗生素的标准滤纸片贴在平板上,各纸片中心相距应大于2.4 cm,纸片距平板内缘应大于1.5 cm,置37 ℃,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用游标卡尺量取抑菌环的直径。
大蒜素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欧阳日威张琪文玉烛周嘉丽谭奇良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第14期摘要大蒜素又名大蒜新素,化学名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是大蒜的主要有效成分。
被誉为天然广谱抗生素。
它不仅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且具有抗肿瘤、护肝、对重金属中毒的防治等生理学作用。
关键词大蒜素抗菌抗肿瘤中图分类号:S633 文献标识码:A1护肝作用郑敏等实验结果表明大蒜素可显著降低CCI4及APAP肝损伤小鼠血清AST,GST活性及肝MDA含量,提示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抑制膜的脂质过氧化从而维持肝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酶的溢出是其护肝作用机制之一。
在APAP肝损伤模型上,观察到,小剂量大蒜素(10mg/kg)即可完全拮抗APAP导致的血清AST及肝组织MDA升高的效应,有效阻抑血清GST升高及肝GSH耗竭,较好地防治APAP肝损害;同时大蒜素对血清GST活性及肝GSH 含量影响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且大蒜素治疗组血清GST与肝组织内GSH含量高度负相关;而APAP肝损伤鼠血清GST水平与肝组织内GST变化明显的反向关系。
因而提示:大蒜素可剂量依赖性地阻抑小鼠肝组织内GSH耗竭及GST下降,大大增强肝脏的结合解毒功能,从而对肝脏乃至整个机体起保护作用。
亦说明适当增加大蒜素剂量,有助于损伤鼠肝功能的全面恢复。
2抗肿瘤作用2.1大蒜素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NK细胞不仅能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而且活化的NK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Lamm D.L.等观察到大蒜提取物能促进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r (IFN.r)的分泌,增强NK细胞和淋巴细胞活性。
20 mg·kg-1大蒜素作用于K562细胞,发现NK细胞杀伤力增加,细胞明显凋亡。
朱金水等用脂质体包埋大蒜素在胃癌单抗SG7为配体引导下,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诱发大鼠胃癌抗癌作用进行研究,证明大蒜素能增强大鼠脾母细胞产生IL-2能力,降低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因子IL-2受体(slL-2R)水平,并提高大鼠外周血NK活性,从而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免疫杀伤能力。
大蒜有利于癌症肿瘤的防治摘要:近些年国内外很多研究研究都发现大蒜素对多种肿瘤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出了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服用大蒜者其某些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大蒜可断亚硝胺类致癌物在体内的合成到目前为止,其防癌效果在40多种蔬菜、水果中,按金字塔排列,大蒜位于塔顶。
在100多种成分中,其中几十种成分都有单独的抗癌作用。
从举例一些科学家做出的实验到对其抗癌有效成分及作用方式的分析,大蒜的抗癌特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关键词:大蒜抗癌作用抗肿瘤有效成分前言:提到大蒜,我们肯定不陌生,大蒜是一种很常见的调味品,几乎每天做饭时我们都会用到它。
但事实上,大蒜除了作为调味品还有很多的抗病保健功效。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大蒜中所含有的一些成分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
大蒜是营养丰富的蔬中佳品,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外,还有维生素B1、B2、钙、铁、磷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国内外,大蒜除具有公认的消炎、杀菌“广谱抗生素”功能外,实验和观察表明还有降低血脂、血压、血糖等作用,更令我们欣喜的是,研究表明大蒜竟然是身手不凡的防癌抗癌“卫士”。
近些年国内外很多研究研究都发现大蒜素对多种肿瘤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出了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为了深入剖析大蒜防治癌症肿瘤的特性,对其抗癌机理进行研究,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完成了这篇论文,主要包括对大蒜的综合介绍,大蒜与癌细胞作用的研究,大蒜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以及大蒜食用的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对大蒜全方位的介绍,推广大蒜的防治肿瘤特性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它的保健作用。
正文:一、大蒜简介大蒜,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葱属。
地下鳞茎分瓣,按皮色不同分为紫皮种和白皮种。
辛辣,有刺激性气味,可食用或供调味,亦可入药。
大蒜种西汉时从西域传入我国,经人工栽培繁育深受大众喜食。
它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大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在烹调鱼、肉、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特别是在凉拌菜中,既可增味,又可杀菌。
2019年第11期(总第216期)大蒜在兽%临床上的应用滕林(甘肃省民乐县畜牧兽医工作站,734500)中图分类号:S853.75文献标识码:B大蒜属于百合科的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种植面积较广,都是人工栽培。
大蒜可以 入药,性温,辛辣。
大蒜具有消除痈肿,调节胃肠,祛痰化瘀,消气消肿,防风杀菌等作用。
另外,它含有丰富的大蒜素,这种活性成分对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皮肤真菌,变形虫原虫,阴道毛滴虫等病原体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大蒜不仅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还广泛用于兽医临床治疗。
1抑菌机理大蒜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则是大蒜素,可以有效杀死细菌,对动物机体有好处。
大蒜素分子中的氧原子与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结合,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大蒜素可以降低胃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抑制硝酸盐还原菌。
大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A、维生素$、维生素C等。
大蒜苗还含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
大蒜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因为大蒜含有丰富的大蒜油,大蒜油以硫化二丙烯为主要成分,还含有微量二硫化二丙烯,二硫化三丙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1'。
2临床应用2.1治疗家畜胃肠炎养殖户可以使用新鲜大蒜,拌在饲料中,饲喂2-3次,可以改善猪和绵羊的胃肠炎症。
使用新鲜大蒜,捣碎,将其混合饲料饲喂牛和马,10-15次,有效改善胃肠炎[役2.2治疗仔猪白痢(1)大蒜100g,去皮和捣烂,再加黄芪40g,水煮,待温度适宜,每次灌服病猪10〜15mL,对仔猪痢疾治疗效果显著。
(2)大蒜50/,去皮,再加马齿苋100/,洗净,混合并捣碎,混合到饲料中并喂食(这是2.5k/仔猪一次的量),每天饲喂两次,连续治疗3天,效果良好。
(3)将大蒜150/,去皮,再加白芍100/,混合并捣成糊状,加入200ml2%明矶水充分混合,将混合物每天饲喂2次,连续饲喂3天,明显改善仔猪痢疾。
(4)将鲜蒜汁与冷开水以1:1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红糖或白糖,每天喂食病猪510m1,连续治疗3天。
大蒜药用研究新进展与临床应用摘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蒜具有抑菌、抗真菌、抗阿米巴原虫、杀阴道滴虫、杀精子、降血脂、强心降压、抑制血小板、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及延缓衰老、抗病毒、抗癌、保护脑组织、降血糖、保护肝脏、抗香烟诱变能力的作用。
用于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痢疾、疟疾、一百日咳、痈、癣、虫咬伤。
关键词:大蒜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
辛,温。
入脾、胃、肺经。
具有行滞气,暖脾胃,消瘕积,解毒杀虫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抑菌、抗真菌、抗阿米巴原虫、杀阴道滴虫、杀精子、降血脂、强心降压、抑制血小板、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及延缓衰老、抗病毒、抗癌、保护脑组织、降血糖、保护肝脏、抗香烟诱变能力的作用。
用于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癣、虫咬伤。
效验疗法1.白喉:用去皮生大蒜,放入消毒皿中捣烂如泥状。
取2cm×2cm消毒纱布垫涂上蒜泥约1~2g,贴于患者双手合谷穴,绷带固定。
经4~6h,局部可有痛痒及灼热感,8~10h,表面出现水泡,用消毒针刺破拭干,涂以龙胆紫液,消毒纱布包扎,防止感染。
2.百日咳:用20%大蒜浸出液(加食糖适量),5岁以上每次15ml,痊愈者占85%。
一般服用3~4日,症状即见好转,痉挛性咳嗽和呕吐逐渐停止。
3.流行性感冒:用10%大蒜浮游液或大蒜浸出液70~ 100ml,37~38℃保留灌肠,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同时,每日取紫皮生大蒜1颗,分3次生食。
4.肠结核:第1疗程10日,用紫皮蒜25g/日3次;第2疗程20日,20g/日3次;第3疗程30日,15g/日3次;第4疗程12个月,10g /日2次。
若用白皮蒜,每疗程剂量加倍。
均于进餐时一同服用。
5.细菌性痢疾:①灌肠法:大蒜10g(捣碎),加温开水 100ml,浸泡10min,再加氢化可的松25mg,即成10%大蒜浸液。
患者排空大便,左侧卧位,垫高臀部,用12号导尿管,末端涂以石蜡油,接好灌肠液的注射器后,插入肛门15cm,将药液缓慢注入肠道,灌完后患者改右侧卧位,保留药液30min以上,日1次,5次为1疗程。
大蒜头的临床应用大蒜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临床疗效亦明显。
用法:一灌肠法:先用生理盐水500~800毫升洗肠,再以经水浴加温至37~38℃10%的大蒜浸出液100毫升,于10分钟内缓缓注入肛门内,嘱患者忍耐15~30分钟后排便。
每日1~2次,3日后可改为每日1次,6~10次为一疗程。
此法的缺点为肛门直肠及回盲部有烧灼感,初次灌肠时可出现腹痛,但均为一过性。
孕妇忌用。
二口服法:一般多采用"大蒜糖浆"。
以去皮紫皮大蒜50克,捣碎后浸于38℃温开水100毫升内2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加入半量糖浆。
新鲜配制者冷藏1周尚不致变质。
用量:成人每次口服20~30毫升,每4~6小时1次,直至痊愈为止;亦有介绍用10%大蒜糖浆,每次20~30毫升儿童5~10毫升,日服3次;或用20%大蒜糖浆内含100%紫皮大蒜液20%,40%茶叶液20%男,糖浆60%,成人每次10~15毫升,日服3~4次10岁以上儿童每次10毫升,10岁以下每次5毫升,2~3岁每次2.5毫升。
观察数百例,平均治愈率为95%以上,体温平均1~2日降至,正常,里急后重平均2~5日消失,大便平均2~4日恢复正常,一般不致引起便秘。
据临床及实验观察,紫皮蒜较白皮蒜杀菌及抑苗作用强,新鲜的比陈旧的效力好。
对用大蒜保留灌肠治疗的130例急、慢性菌痢患者,治疗后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病变完全恢复正常者126例96.9%,平均时间为6.3日,证明大蒜灌肠治疗在促使远端结肠病变愈合方面有特殊效果。
此外,据实验室观察,痢疾杆菌在大蒜培养基中,经较长时间后对大蒜的适应能力便逐惭增高,并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至于痢疾患者在应用大蒜口服或灌肠治疗中,尤其是较长期的治疗中能否产生抗药性,尚需进一步观察。
用10%大蒜浮游液或大蒜浸出液70~100毫升37~38℃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
同时每日取紫皮生大蒜一颗,分三次生食。
治疗10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治愈率88%,实践证明,紫皮大蒜较白皮大蒜效力大。
大蒜素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作用的研究进展前言近年来,认知功能障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老年人。
大蒜素因被认为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引起了人们对其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
本文将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探究大蒜素在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进展。
大蒜素的来源和化学结构大蒜素是指大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S-烯丙基半乳糖(alliin)在酶催化下的产物——烯丙基硫化物(allyl sulfide)。
大蒜中含有不同种类的烯丙基硫化物,如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三硫化物等,其中以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含量最高。
大蒜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大蒜素在物质代谢层面的作用大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一种硫辅酶A(CoA-SH)的前体物质,促进线粒体内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增强能量代谢,提高身体抗疲劳能力,进而改善认知功能。
同时,大蒜素还可提高学习记忆相关神经递质的含量,如乙酰胆碱、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进一步提高了认知能力。
大蒜素在神经保护层面的作用大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减少过氧化物的生成,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神经细胞正常功能。
此外,大蒜素还可抑制脑内炎症反应,降低外周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减轻炎症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从而缓解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
大蒜素在血管保护层面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蒜素具有降压和降血脂作用。
大蒜素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流,增加脑部供血,提高脑氧供量,改善认知功能。
同时,大蒜素还可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保护脑部血管健康。
大蒜素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大蒜素的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已在很多实验研究中得到证明。
2008年,一项发表在Neuroscience Letters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大蒜素可增强肝素和阿托伐他汀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认知功能损伤。
此外,大蒜素还可以针对不同疾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治疗,如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脑中风等。
大蒜素应用进展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其他;结束语,对大蒜素应用进展进行讲述。
其中,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循环系统、心肌损伤国内外很多学者发现大蒜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并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大蒜素是一种较好的免疫激发性中草药、大蒜素(allicin)又名大蒜新素,是百合科葱属植物蒜的鳞茎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化学名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CH2=CH睠H睸睸睸睠H2睠H=CH2)、大蒜素是1种天然单体化合物,具有易得、结构简单、易合成、生物活性作用明显等特点,其药用和保健作用已被广泛认可,这一领域内的研究和开发也愈来愈受重视,具体材料请详见:摘要:近年来,大蒜素作为一天然活性药物,其临床意义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本文对大蒜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抗微生物、抗溃疡、抗氧化、提升机体免疫力等多种临床应用进行阐述,说明大蒜素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蒜素;应用;进展大蒜素(allicin)又名大蒜新素,是百合科葱属植物蒜的鳞茎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化学名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CH2=CH睠H睸睸睸睠H2睠H=CH2)。
它具有较强的杀菌力,抗菌谱也很广,被誉为天然的广谱抗生素。
自19世纪巴斯德首先发现大蒜具有抗菌活性以来,大蒜素被广泛应用于抗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感染。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大蒜素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的持续深入,发现它还具有抗肿瘤、降低胆固醇、抗血小板聚集、护肝、预防心血管疾病、降血压、抗氧化等作用。
1感染性疾病1.1病毒感染大蒜素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副流感病毒、人鼻病毒等具有灭活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大蒜素对骨髓移植者并发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1]。
张铭生[2]应用大蒜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显著。
蓝景生等[3]通过研究发现大蒜素可在体外通过抑制CVB2、CVB3、CVB6生物合成而发挥抗柯萨奇病毒B(CVB)的作用。
基于药理活性作用的大蒜多糖研究进展谢诗慧刘宽辉摘要:大蒜多糖是从大蒜中提取的有效药用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本文主要阐述大蒜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药理活性为内容,为中兽药制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蒜多糖;药理活性;中兽药大蒜一直以来被我国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用于动物疫病的防控与治疗上,为我国畜牧行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端仪器设备及生化技术用于中药研究领域,為中药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技术、新方法。
大蒜多糖是大蒜中提取的药理活性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为大蒜多糖的应用开发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一、免疫调节作用郑敏等对其提取的大蒜多糖也进行了免疫增强活性研究发现,大蒜多糖对小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具有显著性的增殖作用,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也具有显著性的增殖作用,从而增强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ZhenzhenGao等硒化修饰大蒜多糖,并比较其对小鼠的免疫增强活性,结果发现硒化修饰的大蒜多糖可显著性的促进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免疫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0三种细胞因子,可通过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及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作用来增强机体免疫。
综上,大蒜多糖可通过促进机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及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来提高机体免疫作用。
二、抗氧化作用赵香菊等研究大蒜多糖对肉鸡抗氧化活性作用,通过饲料添加大蒜多糖饲喂肉鸡,分别于21和42日龄测定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研究发现大蒜多糖具有显著性提高鸡血清SOD和GSH-PX活性作用和降低MDA含量作用。
邵金华等通过微波辅助法提取大蒜多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体外试验检测大蒜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菜籽油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大蒜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作用,且随着浓度的提升清除作用越强,对油酯抗氧化抑制试验中大蒜多糖抑制油菜籽的氧化作用强于阳性对照组(VC)。
大蒜药用研究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1-07-22T15:54:51.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杨慧文
[导读] 阴虚火旺,肝热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及时行病后均禁服生品,慎服熟品。
敷脐、作栓剂或灌肠均不宜于孕妇
杨慧文(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铁人医院 163416)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7-0171-02
【摘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蒜具有抑菌、抗真菌、抗阿米巴原虫、杀阴道滴虫、杀精子、降血脂、强心降压、抑制血小板、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及延缓衰老、抗病毒、抗癌、保护脑组织、降血糖、保护肝脏、抗香烟诱变能力的作用。
用于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痢疾、疟疾、一百日咳、痈、癣、虫咬伤。
【关键词】大蒜药用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
辛,温。
入脾、胃、肺经。
具有行滞气,暖脾胃,消瘕积,解毒杀虫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抑菌、抗真菌、抗阿米巴原虫、杀阴道滴虫、杀精子、降血脂、强心降压、抑制血小板、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及延缓衰老、抗病毒、抗癌、保护脑组织、降血糖、保护肝脏、抗香烟诱变能力的作用。
用于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癣、虫咬伤。
效验疗法
1.白喉:用去皮生大蒜,放入消毒皿中捣烂如泥状。
取2cm×2cm消毒纱布垫涂上蒜泥约1~2g,贴于患者双手合谷穴,绷带固定。
经4~6h,局部可有痛痒及灼热感,8~10h,表面出现水泡,用消毒针刺破拭干,涂以龙胆紫液,消毒纱布包扎,防止感染。
2.百日咳:用20%大蒜浸出液(加食糖适量),5岁以上每次15ml,痊愈者占85%。
一般服用3~4日,症状即见好转,痉挛性咳嗽和呕吐逐渐停止。
3.流行性感冒:用10%大蒜浮游液或大蒜浸出液70~ 100ml,37~38℃保留灌肠,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同时,每日取紫皮生大蒜1颗,分3次生食。
4.肠结核:第1疗程10日,用紫皮蒜25g/日3次;第2疗程20日,20g/日3次;第3疗程30日,15g/日3次;第4疗程12个月,10g/日2次。
若用白皮蒜,每疗程剂量加倍。
均于进餐时一同服用。
5.细菌性痢疾:①灌肠法:大蒜10g(捣碎),加温开水 100ml,浸泡10min,再加氢化可的松25mg,即成10%大蒜浸液。
患者排空大便,左侧卧位,垫高臀部,用12号导尿管,末端涂以石蜡油,接好灌肠液的注射器后,插入肛门15cm,将药液缓慢注入肠道,灌完后患者改右侧卧位,保留药液30min以上,日1次,5次为1疗程。
②口服法:去皮紫皮大蒜50g,捣碎后浸入38℃温开水100ml内2h,然后用纱布过滤,加入半量糖浆。
成人每次口服20~30ml,每次4~6h 1次,直至痊愈为止。
6.慢性结肠炎:用1%大蒜浸出液(生大蒜捣烂加生理盐水配成1%溶液,纱布过滤)100ml保留灌肠2h,日1次,20日为1疗程。
7.阿米巴痢疾:用10%大蒜浮游液或大蒜浸出液70~ 100ml(37~38℃)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同时,每日取紫皮生大蒜1头,分3次生食。
8.大叶性肺炎:大蒜糖浆15~20ml,每4h服1次。
9.念珠菌性肺炎:生蒜瓣切碎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6g,每日3次,辅以血浆白蛋白支持疗法。
5天至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
10.化脓性软组织感染:感染切开或扩创后,用10%大蒜浸液(2/3)加入0.25%~0.5%普鲁卡因溶液(1/3)冲洗脓腔,再用蒜液纱布条充填,次日换敷料。
绝大多数经治疗1~2次后,脓腔与创面可完全清洁,无脓性分泌物,逐渐出现肉芽组织,再用油纱布条交替更换敷料1~2次,即可愈合。
11.前列腺炎:用大蒜液5ml(含大蒜油15mg)作会阴部直流导入,每次20min,间日1次,共20次。
12.滴虫性阴道炎:50%大蒜甘油明胶栓剂,于阴道冲洗后放置2枚(每枚1.2~1.5g)于阴道内,每日1次,疗程7天。
1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0%大蒜乳剂滴耳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4.鼓膜穿孔: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致的中小穿孔行大蒜薄片贴敷修补穿孔,特别对早期的外伤性中小穿孔疗效显著。
15.萎缩性鼻炎:紫皮大蒜榨取汁液过滤,加生理盐水配成40%溶液或用甘油配成50%溶液。
先将患者鼻腔痂皮抹净,用小棉球浸透药液放入鼻腔内,约3h后取出。
日1次,10次为1疗程。
16.鼻衄:紫皮大蒜50g去紫皮,与大黄粉15g共捣如泥,作饼。
用法:贴敷同侧涌泉穴,如双侧鼻衄不止贴敷双侧涌泉穴,一般贴敷5min后即可见衄血明显减少,经贴敷15~30min后,血即止。
17.牙本质过敏:大蒜捣碎,取一小块置于牙过敏点(酸痛点),用牙科充填器在酒精灯上烧至微红,迅速烧牙面上的蒜泥,稍压几分钟,痛感顿失。
采用上法治疗2~3次即可见效。
18.蛲虫病:新鲜大蒜,每50g加水100ml,微火煮沸至烂,以纱布过滤,装入瓶内备用。
同时,选用大号注射器接上导尿管,吸取煎液灌肠,每次注入10~15ml,在下午4~5时或8~9时应用。
或用川楝子适量焙黄研末,每晚睡前将两枚大蒜捣泥,加入适量川楝子药粉,搅匀后用胶布贴于肛门外,次日晨揭去,洗净肛门,晚上继用。
19.咳嗽:取大蒜1瓣切细捣匀,取如豆瓣大,置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后贴双足涌泉穴,次晨揭去,连贴3~5次。
20.口腔真菌感染:生大蒜50g,去皮捣碎成糊状,浸于500ml 38℃温开水中,口腔含漱,或少量吞服。
每天3~6次。
21.咯血:取新鲜大蒜去皮捣成泥状,取10g贴于双足底涌泉穴,隔日换药1次。
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擦少许石蜡油或其他油类,以防起泡。
22.各种癣疾:取紫皮大蒜数头,捣成泥后涂擦患部,每日2~3次。
大蒜对铁锈色毛菌所致的头癣疗效尤为显著。
23.寻常疣:洗净患处。
将大蒜瓣去皮,切成与疣体一样大小的薄片(厚度0.10~0.15cm)贴于疣体,再用胶布将整个大蒜密封于疣体上,至次日清晨去除,以后每日晚间睡觉前自行贴敷,晨间去除。
24.单纯疱疹:将新鲜蒜瓣捣成泥或切成薄片,贴敷患处,25~30min后洗去,2h后再敷1次,可连续贴敷2~3次,间隔6~8h重复上
述治疗,贴敷后患处可有2~3min烧灼样疼痛,无需处理。
临床宜忌
阴虚火旺,肝热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及时行病后均禁服生品,慎服熟品。
敷脐、作栓剂或灌肠均不宜于孕妇。
外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引起灼热、疼痛、发泡,故不可过久敷。
参考文献
[1]张胜乐等.大蒜素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证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199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张继,陈德昌,林惠蓉,张文光.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2004),广东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