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示意图绘制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50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结合示意图,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综合思维)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组成及关系是什么?2.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有哪些?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3.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图表点拨] 教材P117图5-1-3,该图展示出:(1)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土壤、地貌和生物等要素组成。
(2)任何两个要素之间都是双向箭头,这个箭头表示二者之间发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正是通过这种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阳光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独立,彼此不发生任何联系的。
( )3.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只影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
( )4.“大河滔滔、泥沙俱下”反映的是能量交换过程。
( )[提示] 1.×阳光是太阳辐射的重要表现形式,不断为地球提供能量,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甚至整体都会发生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泥沙俱下反映了物质的迁移而不是能量的交换。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表现(1)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