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应用与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李旭鑫广东电网公司潮州供电局,广东潮州(521000)摘要:近年来,由输电线路雷害引起的跳闸故障事故仍占有很高的比例,也是困扰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单位的一个重要难题。
因此,有必要对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减少因雷害引起输电线路跳闸次数,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因为各种建设条件的需要,很多输电线路和输电设备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露天安装,这样一来,自然环境对这些设备的影响会相应变大。
对于输电线路而言,最主要的天气影响即为雷击。
而输电线路很容易因为雷击出现的强电流而受到严重的损害,从而导致电力系统无法运作。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火灾,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我国由于很多地方的地形因素不同,环境因素不同,地质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不同,导致需要输电线路安装的质量也不同。
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术的研究难度比较大。
1雷电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危害从输电线路以及电网的安全考虑,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雷电通过输电线路时,能产生较高的过电压,造成继电保护动作跳闸,运行线路被切断,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考验电力设备的承受能力和绝缘水平,给人员、电力设备造成威胁。
二、雷电会给输电线路带来巨大电流,导致雷电击中点炸毁、燃烧,导致输电导线损坏或熔断,巨大电流产生时有强大的电动力,会造成电力设备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
电力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不能自动恢复雷电导致带来的灾害,造成设备损坏也需要很多时间和人力物力进行检修维护。
春季和夏季是雷电发生集中的季节,电力系统在这一时期中断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夜晚、环境恶劣地区的雷电天气发生性较大,也给检修带来困难。
此外,运行中的输电线路更容易遭受雷击的可能性。
我国每年都有较多的雷电导致停电事故发生的报道,有效的防雷可以大大减少这些事故的发生,对于减少经济损失和提高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线路防雷技术在配电线路设计中的运用摘要:本文将重点探讨线路防雷技术在配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新型线路防雷技术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优势,论述线路防雷技术在配电线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措施,从而验证其在提高配电线路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电力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促进线路防雷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关键词:线路防雷技术,配电线路设计,雷电活动,安全性,可靠性引言:雷电是一种高能量的自然现象,在雷电活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能引发火灾、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对电力设施带来巨大威胁。
配电线路作为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雷电的侵害,提高配电线路的抗雷水平,一直是电力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线路防雷技术在配电线路设计中的运用优势传统的防雷方法主要依赖接地保护和避雷针等 passively 型的措施,其防护范围有限且在面对高能雷电活动时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新型线路防雷技术,如避雷器、避雷器组合和雷电侦测装置等,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原理,能够更加主动地探测和吸收雷电能量,有效地降低雷电侵害的风险。
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响应雷电击打,将雷电能量导入地下或其他安全区域,从而保护线路设备和供电系统免受雷击的损害。
并且,雷电活动可能导致线路设备的瞬时故障或长期损伤,进而造成供电中断或质量下降。
而采用了新型线路防雷技术后,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设备损坏和故障,还能够降低因雷电引起的线路停电次数,显著提升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这对于一些对供电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医院、通信基站、工业生产等,尤为重要。
二、线路防雷技术在配电线路设计中的运用措施1、考虑环境因素与地形特点不同地区雷电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地区可能频繁遭受雷电袭击,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较少。
因此,在配电线路设计之前,设计师应该对当地的雷电活动情况进行详尽的调研,从而为防雷措施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应用与探讨作者:韩洪强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2期摘要:该文介绍了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几种情况,分析了雷击故障的原因,结合近年来供电公司针对线路防雷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同时对下一步防雷技术应用研究和完善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防雷技术措施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01供电公司管辖电网担负着整个大庆油田公司和炼化公司等单位的供电任务,一旦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导致非计划停运,所造成的损伤巨大。
造成输电线路非计划停运的原因有很多种,但雷击故障历年来都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有必要对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防止或减少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确保油田电网安全运行。
1 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几种情况雷击,实际上就是雷云电荷向大地的突然渲泄,当雷电作用于输电线路上,将造成冲击过电压。
因这种过电压是由于大气中的雷电作用引起的,故称之为大气过电压。
大气过电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雷电直击于输电线路为直击雷过电压,另外一种是雷电击于输电线路附近,由于电磁场的剧烈变化,在电力线路或电力设备上因感应而形成的感应雷过电压。
感应过电压的幅值通常不超过500 kV,因此只对35 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绝缘有危险。
而110 kV输电线路绝缘的50%冲击放电电压u50%已经达到700 kV,其本身已可承受感应过电压的作用,故公司管辖内110 kV输电线路发生雷害时一般为直击雷过电压。
直击雷过电压通常发生于杆塔顶部、避雷线档距中央、导线上。
直击雷过电压按照雷击线路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反击、绕击雷电过电压两种情况。
1.1 反击雷电过电压雷击线路杆塔或避雷线时,雷电流通过雷击点阻抗使得该点对地电位大大升高,当雷击点与导线之间的电位差超过线路绝缘的冲击放电电压时,会对导线发生闪络,使导线出现过电压,由于杆塔或避雷线的电位(绝对值)高于导线,因此称之为反击。
高压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的应用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电力输送的安全和稳定,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代社会,雷电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而高压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的必要性、常见的防雷措施及其应用效果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的必要性高压输电线路承担着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用户的重要任务,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自然界雷电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使得高压输电线路成为雷电攻击的重要目标。
雷电对高压输电线路可能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直接损坏设备:雷电直击导线、绝缘子、变压器等设备,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造成停电甚至事故。
2. 间接影响:雷电引起的电磁感应可能导致线路过电压,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安全隐患:雷电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影响可能造成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隐患。
由于上述原因,高压输电线路必须进行综合防雷工作,以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1.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的重要设备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的非线性电阻特性,在电压大于一定值时形成导通通道,将雷电击中的能量引向大地,从而保护设备和线路免受雷击。
2. 接地网:接地网是将设备和线路上的电荷引入地下的装置,能够有效地把雷电击中的电荷引入地下,减少雷电对设备和线路的损害。
3. 防雷线:在高压输电线路上悬挂防雷线,以降低雷电击中导致的线路过电压,保护设备和线路的安全。
4. 避雷带:在高压输电线路周围设置避雷带,通过避雷带的导电性能将雷电击中的能量引入地下,减少雷电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5. 避雷接地装置:避雷接地装置是将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导线通过接地装置引入地下,降低雷电对线路的影响。
综合防雷措施的应用可以显著地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以下是综合防雷措施的应用效果:1. 提高设备和线路的抗雷能力: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接地网、防雷线等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将雷电击中的能量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和线路免受雷击。
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术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输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伴随着电网的发展,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的跳闸、停电事故绝对值也日益增多。
据电网故障分类统计表明,在我国跳闸率较高的地区,高压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由于雷击原因的事故次数约占(50~70)%。
尤其是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的山区,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的事故率更高,带来巨大的损失。
要保障线路安全运行;应对雷害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确定雷击性质,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雷措施。
1雷害原因分析输电线路雷击闪电是由雷云放电造成的过电压通过线路杆塔建立放电通道,导致线路绝缘击穿,这种过电压也称为大气过电压,可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
雷击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放电泄流通道,从而使大地感应电荷中和雷云中的异种电荷,因此雷击和接地装置的完好性有直接的关系。
输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最大可达到400kV左右,它对35KV及以下线路绝缘威胁很大,但对于110kV及以上线路绝缘威胁很小,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多由直击雷引起,并且同接地装置的完好性有直接的关系。
直击雷又分为反击和绕击,都严重危害线路安全运行。
在采取各种防雷措施之前,应该对雷击性质进行有效分析,准确分析每次线路故障的闪络类型,采用针对性强的防雷措施,才能达到很好的防雷效果。
反击雷过电压是雷击杆顶和避雷线出现的雷过电压,主要与绝缘强度和杆塔接地电阻有关,一般发生在绝缘弱相,无固定闪络相别,所以对于反击雷过电压应采取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加强绝缘,提高耐雷水平。
绕击雷过电压是雷电绕过避雷线直接击中导线而出现的雷过电压,主要与雷电流幅值,线路防雷保护方式,杆塔高度,特殊地形有关,主要发生在两边相。
目前对绕击雷过电压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少避雷线保护角,安装避雷器等。
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山区线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和有效高度的增加,绕击率较高;平原,丘陵地区的线路则以反击为主。
山区线路选择良好的防雷走廊,减小避雷线保护角,加强绝缘是最有效的防雷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术摘要:雷击跳闸是影响特高压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尤其在雷电活动强烈地区面临的防护压力很大,本文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击特点、耐雷性能研究方法与影响因素、防雷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1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的意义当前,国内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电力系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网规模也在迅速扩充当中,相关运行设备以及输电线路架设数量也在快速的增加。
因此,提升高压输电线路的相关安全性也是电力企业首要面对的问题。
架空高压输电线路通常选择架设在空间辽阔的地方,为祖国各地进行通电,所以线路较长,往往出现错综复杂的状况。
极容易出现雷击事故,或者高压输电路遭受雷击,导致线路自动跳闸,此时电力系统将无法正常使用,同时还要耗费较多人力和财力沿线进行检查维修;此外,雷电会随着线路侵袭电力设备,使部分设备受到伤害。
正常情况下,输电线路的绝缘性是所有设备中最强的,其次是变电所,而发电机的绝缘性比较差,所以当受到雷击后,供电企业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水平不仅是为了保护线路安全,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电力企业经济不受损害,从根本上保护线路、用户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安全。
2高压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原因及危害分析2.1 高压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原因在一般情况下,高压输电线路往往会设置在空旷地区,且选择的高空架设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有着较高的高度,继而也就更加容易遭受雷电袭击。
同时,高压输电线路其直径较粗,以承载住较高电压的输电供应,其内部相应的金属材料较多,相较于中低压的输电线路而言,其所遭雷电击中的概率将更大。
雷电对于高压电线所产生的冲击波力度之大,势必对于相应的供电设备、通讯设备等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
2.2 高压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后的影响及危害高压输电线路在遭受雷击之后,极易出现短路现象,这样也就会对线路的正常运输造成影响,使得供电工作的开展难以正常进行。
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技术研究与应用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电能传输的重要任务。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输电线路往往容易受到雷击的影响,造成线路设备受损,甚至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研究和应用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术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输电线路的雷害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造成严重的损害和危害。
在电力系统中,雷击对输电线路设备和电力设备的危害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损坏:雷击导致的直接损害是最为严重的,它可导致输电线路设备的损坏,如绝缘子、导线等设备容易受到雷击而引发火灾、短路等问题。
2. 感应损害:雷电场的强烈变化会在输电线路中产生感应电压,进而对电力设备产生损害,如变压器、断路器等。
3. 运行中断:雷击后,由于设备受损或其他原因,输电线路会出现运行中断,导致部分区域停电,给用户带来不便。
如何有效地防范雷击对输电线路设备的影响,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而针对不同类型的输电线路,采用差异化的防雷技术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统的输电线路防雷技术主要包括接地、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方式,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设备的影响,但是存在一些局限性:1. 单一性:传统的防雷技术往往是以一种方式单一应用,缺乏差异化的选择,导致对不同类型的输电线路无法做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2. 技术成熟度:传统的防雷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应对特殊情况下表现出不足,例如超高压输电线路和特殊地貌环境下的防雷问题。
3. 成本高昂:传统的防雷技术需要大量的材料和人力投入,而且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防护要求,成本更是难以承受。
传统的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在应对复杂多变的雷电环境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差异化的防雷技术研究和应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线路防雷技术在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任杰摘要:输电线路防雷设计是输电线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质量会对整个线路运行的质量和水平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防雷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屏蔽一些雷击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样也就使得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改善了线路运行的质量。
因此,本文对线路防雷技术在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线路;防雷技术;输电线路设计;应用一、输电线路设计中的防雷技术概述雷电不仅仅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还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雷电多发于夏季,尤其是南方的山区更为常见。
尽管雷电只有0.01秒的放电时长,但在这短短时间内,其电流却能够在瞬间高达十万安培。
这么大的能量,如果击中动物身体,可以在瞬间麻痹其心脏和大脑,严重的还会造成动物死亡。
如果是击中建筑物或其他机械设备,受到其高压高热的强大破坏力,被击中的这些物品都将被毁坏殆尽。
由于雷电能够瞬间产生强大的热电效应和磁场效应,并且其自身又具有上述强大的机械性破坏力,因此,雷电在击中室外的输电线时非常容易对电压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我国在电力调度的运行系统中配置的集成度比较高的相关电子设备,对雷电的电磁脉冲反应非常强烈,输电线路遭雷电击中后,会在瞬间形成超负荷的敏感过电压磁波,通过电路网将其导入变电站,从而会导致变电相关运行设备的介电强度下降、敏感的电子器件遭受损坏,使得供电保护装置以及监控系统产生错误的动作,引起跳闸、断电,对输电设备正常的运行产生极大的破坏。
直击雷有反击和绕击两种,都能够对线路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反击更多地发生在丘陵和平原线路中,而绕击则多发于山区线路。
因此,在进行线路的设计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充分研究当地的雷击性质,以运用具有针对性的防雷技术。
对于山区的线路,应选用防雷走廊,以减少避雷线的保护角,同时增加其绝缘性;而针对平原和丘陵地区的线路,则应当选用更加适合的措施来降低线路电阻,来有效防雷。
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应用与探讨
摘要:该文介绍了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几种情况,分析了雷击故障的原因,结合近年来供电公司针对线路防雷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同时对下一步防雷技术应用研究和完善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防雷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01
供电公司管辖电网担负着整个大庆油田公司和炼化公司等单位的供电任务,一旦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导致非计划停运,所造成的损伤巨大。
造成输电线路非计划停运的原因有很多种,但雷击故障历年来都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有必要对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防止或减少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确保油田电网安全运行。
1 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几种情况
雷击,实际上就是雷云电荷向大地的突然渲泄,当雷电作用于输电线路上,将造成冲击过电压。
因这种过电压是由于大气中的雷电作用引起的,故称之为大气过电压。
大气过电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雷电直击于输电线路为直击雷过电压,另外一种是雷电击于输电线路附近,由于电磁场的剧烈变化,在电力线路或电力设备上因感应而形成的感应雷过电压。
感应过电压的幅值通常不超过500 kv,因此只对35 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绝缘有危险。
而110 kv输电线
路绝缘的50%冲击放电电压u50%已经达到700 kv,其本身已可承受感应过电压的作用,故公司管辖内110 kv输电线路发生雷害时一般为直击雷过电压。
直击雷过电压通常发生于杆塔顶部、避雷线档距中央、导线上。
直击雷过电压按照雷击线路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反击、绕击雷电过电压两种情况。
1.1 反击雷电过电压
雷击线路杆塔或避雷线时,雷电流通过雷击点阻抗使得该点对地电位大大升高,当雷击点与导线之间的电位差超过线路绝缘的冲击放电电压时,会对导线发生闪络,使导线出现过电压,由于杆塔或避雷线的电位(绝对值)高于导线,因此称之为反击。
1.2 绕击雷电过电压
雷电直接击中导线或绕过避雷线击中导线,直接在导线上引起过电压,这种形式的雷击通常称为绕击。
2 目前油田电网防雷技术措施的应用
2.1 全线架设避雷线
架设避雷线是输电线路最基本的防雷措施,避雷线可降低输电线路绝缘所承受的过电压幅值。
当雷电直击于输电线路时,避雷线将雷电流引入大地,由于接地电阻值大小有所不同,因而在杆塔顶造成不同的电位[1]。
35 kv输电线路一般不在全线加装避雷线,为了充分利用避雷线的防雷作用,大庆油田从1989年开始对全部35 kv线路避雷线进行补架。
目前油田电网全部35 kv线路均采用全线架设避雷线方式,提高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效果,减小直击率。
局
限性:具调查单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较大,所以单避雷线不能避免两边相受绕击雷的危害。
通过运行经验可以看出在杆塔类型和接地电阻值相同的条件下,双避雷线的防雷效果要比单避雷线的效果好很多。
2.2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与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密切相关,雷击杆塔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线流到相临杆塔,另一部分雷电流经杆塔流入大地,杆塔接地电阻呈暂态电阻特性,一般用冲击接地电阻来表征。
所以说杆塔接地电阻越小,杆塔顶部电位越小。
因此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可有效降低杆塔顶部电位,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2]。
供电公司在2007年开始引进具有防盗、防腐和降阻功能的长效型非金属石墨接地极,并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和易被盗地区的线路杆塔进行新型接地极更换维修。
通过实际测试对比,在同土壤电阻率地区使用新型石墨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比传统角钢接地极和
接地网小4~6 ω,有效降低了杆塔的接地电阻。
2.3 安装线路氧化锌避雷器
线路氧化锌避雷器分为无间隙串、串联间隙型两种,供电公司在1997年开始推广使用线路氧化锌避雷器,目前挂网运行各种线路氧化锌避雷器639组,取得了丰富的运行经验和良好的防雷效果。
无串联间隙型避雷器是直接与导线连接,利用氧化锌电阻片的非线性特性保护绝缘子串,与带串联间隙型相比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延时和无分散性的优点。
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氧化锌避
雷器分为复合绝缘子固定间隙和纯空间间隙两种。
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只在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串联间隙动作后避雷器本体才处于工作状态,因此电阻片荷电率较高,雷电冲击残压降低,可靠性较高,运行寿命长。
避雷器的局限性:因需要定期拆卸进行试验,随着数量增多,维护工作量越来越大。
总结多年运行经验,发现氧化锌避雷器保护范围较小,只对本杆有较好的防雷效果。
3 油田电网防雷新技术和防雷改进措施
3.1 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防雷
(1)单回三角排列线路。
采用差绝缘技术。
“差绝缘”技术是利用35 kv系统是小电流接地系统,允许短时间单相接地运行的性能,让三相绝缘子串中的某一相(以下称“差异相”)绝缘子串数量少于另外两相,构成相间绝缘差异。
在线路受到雷击时,如果雷电强度超过线路耐雷水平,差异相会首先闪络,引发单相接地。
此时可以把闪络相导线当做一条避雷线,也就是说雷击瞬间,线路的避雷线和差异相导线都处于接地状态,同时拥有两条避雷线。
据计算,采用差绝缘后线路的耐雷水平可提高24%[3]。
(2)单塔双回线路。
考虑经济等条件影响,现在油田电网许多线路采取单塔双回架线方式,但在遭受雷击时容易发生单塔双回线路同时跳闸情况。
通过有关资料来看目前大多数地区在同杆并架双回线路上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防雷,亦即是一个回路采用正常绝缘,另一个回路适当降低绝缘。
这样受雷击时,绝缘子片数少的回
路先闪络,闪络后的导线相当于地线,增加了对另一回路导线的耦合作用,使其耐雷水平提高而不再发生闪络,从而保证了线路继续送电。
3.2 采用限流式先导放电避雷针及区域防雷
(1)限流式先导放电避雷针工作原理。
限流避雷针能在雷云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提前先导通道,提高避雷针的虚拟高度,使雷电在保护范围内发生闪击时能准确地击在避雷针上,避免了传统避雷针的“侧击”和“绕击”现象;减弱了大电流入地出现的发髻和强电磁干扰产生的感应过电压。
(2)应用效果验证。
今年供电公司在奔腾一次变出口附近安装了15组限流式先导放电避雷针,我们通过雷电监测系统查看了大庆地区6月9日和25日两天雷电活动频繁的雷电活动记录,发现矩阵防雷区域内随雷电活动频繁,但线路未发生跳闸。
4 结语
由于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分散性和不可控性而使落雷地点和雷电参数等难以掌握,因而难以全面而科学地分析雷击线路跳闸事故。
在采取防雷改进措施之前,要认真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地理、气象及线路运行等各方面的情况,核算线路的耐雷水平,研究采用措施的可行性、工作量、难度、经济效益及效果等,最后来决定准备采用某一种或几种防雷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输电线路故障分析与防治.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
[2] 姜永基,于盛林,王锐.输电线路雷害事故分析及对策.线路运行技术.
[3] 何兴龙.加强输电线路防雷工作的初步探讨.线路运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