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63.62 KB
- 文档页数:3
术后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
术后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包括梗阻的位置和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和早期肠梗阻,可以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补充电解质、使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措施来缓解症状。
这些措施可以减轻肠道压力,促进肠道的排气和排泄,帮助肠道功能恢复。
2. 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肠道痉挛和胃肠道积气,如抗生素、抗胆碱药物、抗震荡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症状,促进肠道的通畅。
3. 内镜治疗:内镜可以在术后肠梗阻的早期发现肠道狭窄、粘连等情况,并通过使用支架、球囊扩张、电切等技术来解除肠梗阻。
这种治疗方法非常安全有效,但需要有经验的内镜医生进行操作。
4. 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的肠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来解除肠道梗阻。
手术的具体方式取决于梗阻的原因和位置,可能包括切除梗阻部分的肠管、修复肠道的粘连、创建肠道吻合或造瘘等。
总的来说,术后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及早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密切关注症状变化,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文章编号]1000-2057(2008)05-0396--02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临床分析纪怀德(江苏省如皋市吴窑福康医院外科,如皋226533)f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
方法: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
结果:经保守治疗痊愈15例,平均治愈时间8天,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治疗22天痊愈,无1例肠坏死。
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临床经过有其特殊性,保守治疗多数能治愈。
[关键词】早期炎性肠梗阻;阑尾炎;胃肠减压术;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B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术后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20%t“,临床上并不少见。
但由于其概念提出较晚,临床医师往往对其认识不足。
我院于1999年1月一2007年6月间共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患者,现将其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7~72岁,平均40.6岁。
均于近期接受过腹部手术,阑尾切除术9例,术后病理示单纯性阑尾炎2例,化脓性5例,坏疽穿孔2例;结直肠手术3例中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M i l es手术l例及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卵巢囊肿切除术2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2例。
均在手术后有过肛门排气,后又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
有典型的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症状15例,查体中发现患者腹部膨隆,其中6例呈现腹部不对称触诊腹部明显压痛12例.反跳痛2例,腹部按压有柔韧感14例,叩诊呈浊音1l例,鼓音5例。
听诊肠鸣音减弱13例。
消失3例。
1.2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W B C)> 13.5x109/L l O例。
基本正常6例。
血电解质检查低血钾2例(K+≤3.2m m ol/L),低血钠3例(N a+≤120r et ool/L)。
临床研究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d Hea lth D igestM edical Peri odical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诊疗近况■吴 健(广西隆安县中医院 532700)【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诊疗近况。
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从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概念的认识、诊断及手术治疗指征、中西医治疗现状等进行阐述。
结果:中西医治疗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良好的效果。
结论:中西医治疗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取得进展,但对手术指征还未形成共识,对中医参与治疗的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
【关键词】肠梗阻;术后并发症;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441;R57412 【文献标识码】A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 II)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发生的炎性肠梗阻约占肠梗阻的20%,其处理方式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肠梗阻有所区别,对其诊疗近年来有以下观点:1 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概念的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术后早期,肠蠕动曾一度恢复,部分病人已恢复饮食,此病大部分出现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或无腹痛;虽有肠梗阻症状,体征典型,但很少发生绞窄;与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密切相关;X线摄片发现多个液平面,并有肠腔内积液的现象,腹部CT 扫描可见肠壁增厚,肠袢成团;非手术治疗大多有效。
本病常与术后早期肠梗阻概念相混淆。
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30d 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及影像学存在肠梗阻的证据,其诊断应具备2个条件:(1)术后肠功能恢复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及X线影像学肠梗阻的证据;(2)经手术或X 线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
包括炎性肠梗阻和由肠麻痹、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壁血肿等机械因素造成肠梗阻。
2 诊断及手术治疗指征211 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其它肠梗阻有相同之处,都表现为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明显的特殊性。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28例经胃肠减压保守治疗痊愈,2例手术治愈。
结论:早期炎性肠梗阻于术后5到10天表现为典型肠梗阻体征,多由腹腔内炎症广泛粘连所致,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痊愈。
【关键词】肠梗阻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8-031-02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ieus,epii梗阻)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它是由于腹腔内炎症广泛粘连所致,这类肠梗阻有它特殊性,处理的方法也和其它肠梗阻截然不同,此类肠梗阻多于术后早期出现,因此提高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会减少对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3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体征1.1一般资料本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共30例,其中男18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6岁;女12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44岁;多于术后5到10天内起病。
1.2临床症状体征此类肠梗阻常表现为腹痛、腹胀,严重的有呕吐等,此组30例,x线腹透及腹部平片:小肠有多处不同程度积气积液,有时自左上腹部至右中腹部都可见多个宽大液平。
b超检查30例,肠管扩张、肠腔积气积液明显,膈下积液3例,体检;大多腹软轻度腹痛13例,腹痛较重17例,呕吐15例,腹部轻度压痛12例,腹部压痛不明显18例,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25例,肠鸣音消失3例,有气过水音2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20例,偏高10例。
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大都正常。
发病前手术类型:本组30例,23例术前都有局限性和完全性腹膜炎,其中8例胃穿孔修补,10例化脓阑尾炎行阑尾炎切除术,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切除5例,胃癌行全胃切除4例,其它3例,本组30例均诊断为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给予保守治疗: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低压灌肠,肛管排气,营养支持,使用激素等措施保守治疗平均10天治愈。
中国临床厌学2009年12月第16卷第6期ChineseJournalofClinicalMedicine.2009.V01.16。
No.6889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疗进展马留学邹忠东姚和祥王瑜(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外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25)中图分类号R574.1文献标识码A・综述・TreatmentProgressof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MALiuxueZOUZhongdongYAOHexiangWANGYuResearchInstituteofGeneralSurgery,FuzhouGeneralHos~pitalofNanjingMilitaryCommand・Fuzhou350025,China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EPISBO)系在腹部手术后早期(术后7~30d),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黏连性肠梗阻。
它发生在术后早期。
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并有排气、排便,但进食后即出现梗阻症状。
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或无腹痛;虽有肠梗阻症状,体征典型,但很少发生绞窄。
本病与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黏连密切相关。
X线摄片可发现多个液平面,并有肠腔内积液的现象。
腹部CT扫描可见肠壁增厚,肠袢成团。
非手术治疗大多有效。
国内黎介寿于1995年首次提出此概念,国外学者将此类肠梗阻归入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殊类型——冰冷腹(frozenabdomen)。
1发病机制1.1国内研究国内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多倾向于以下方面:交感输入的抑制效用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介质的释放,炎性反应,麻醉和止痛药物的应用等。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因巨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胞质分裂和其他炎性介质反应引起肠壁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导致肠动力障碍、肠粘连,产生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收治36例EPISBO 的临床资料。
结果保守治疗33例,均治愈出院,治愈时间5~28d,平均(14.5±2.5)d;中转手术治疗3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0.5d。
结论EPISBO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可治愈,以禁饮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及糖皮质激素与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EPISBO)系在腹部手术后早期(术后7~30d),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黏连性肠梗阻[1]。
EPISBO临床并不少见,但由于临床表现和处理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易造成多发肠瘘、短肠综合征、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EPISBO3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
年龄25~70岁,平均(45.5士3.5)岁。
均为腹部术后,手术次数为1次的32例,2次的4例。
急性阑尾炎术后15例(13例阑尾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10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后2例,胃癌根治术后3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后2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1例。
本组36例发生肠梗阻时间在术后4~21d,其中2周内发生者32例(88.9%),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8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其中28例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8例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及营养支持刘荣,王佳丹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药学部,上海 201508)在腹腔手术中,有一种特殊的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如果未能妥善处理,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经临床观察与数据统计发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发生于大肠癌手术患者中。
什么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目前,医学界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受自主神经应激、过长时间肠道暴露引发的动力性与机械性并存的肠道梗阻,有较大概率引发重症感染、肠瘘等危险情况。
但总体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属于少见的腹腔手术并发症,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会在结肠癌、大型腹部手术或者肠管过长时间暴露的手术后发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原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机制与术后胃肠自主神经系统、炎性递质、胃肠激素抑制等作用有关。
在大型腹部手术后,人体会因强烈的腹部创伤性应激形成腹腔内部炎症,而神经应激会出现神经内分泌异常,这些原因造成了肠壁水肿和渗出。
与一般的肠梗阻不同,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会持续较长时间。
目前临床认为,任何腹部手术创伤及长时间暴露肠管、肠道损伤,都会造成机体下丘脑——垂体等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形成神经应激;而长时间的腹腔手术则造成了腹腔炎症,为肠梗阻的发生提供了基础。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为什么治疗困难与普通的机械力或病理因素所致的肠梗阻相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特殊性。
首先是发生时,患者肛门一般已经通气,甚至可以进流食。
但由于此时出现了梗阻,消化道内通常会存在食物残渣以及大量的消化液,情况往往较为复杂。
另外,需要考虑的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肠壁水肿、充血、炎症物质渗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腹腔与肠壁粘连的情况。
在影像学上,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胀气、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但无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腹部CT检查有助于EPII的协诊,可见肠壁增厚、肠襻粘连成团,肠腔内积液,未见扩张明显的肠管,无明显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外观。
2021年4月第28卷第8期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切口暴露操作,达到降低感染的目的[5]。
肛周手术时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术后创面的换药和护理同样需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对于患者及家属做好创面清洁的宣教。
患者创面继发感染后,创面处会出现水肿或出血,对肛门括约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刺激,使其发生痉挛收缩,创面内炎性物质不能够及时排出,最终使得创面愈合困难、时间延长[6]。
本文结果显示,大便性状不佳为创面愈合困难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术后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的同时需加入适当的膳食纤维,严格控制患者大便性质,减少其对于肛门的刺激[7]。
综上所述,BMI<18.5kg/m2、合并糖尿病、大便性状不坐佳是影响肛瘘或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对创面切口进行严格管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确保创面达到良好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1]王蕾. 一期根治术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2):201.[2]黄金亮.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6):131.[3]朱小艳,周海东,景岚. 一期根治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对照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3):321.[4]黄洋峰,蒋薇. 地佐辛对肛周脓肿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0):1425.[5]徐利,许江燕,王原. 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脓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4):598.[6]杨志鹏,宋寿安,姜叶舟,等. 切开挂线联合甲硝唑与左氧氟沙星对肛周脓肿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3):5387.[7]马志琼,黄小瑜,何娇. 肛周脓肿或肛瘘术后影响创面愈合质量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20,33(2):76.(收稿:2020-12-16)(发稿编辑:张戈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1例肠内营养治疗体会武 平 杨秀峰 折占飞 白化天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多次手术创伤或腹腔感染等原因,导致肠壁广泛水肿及肠管渗出增多,进而形成机械性与动力性共存的肠梗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