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传统插花艺术
- 格式:pdf
- 大小:32.56 KB
- 文档页数:13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融合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而精致的艺术形式。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不仅可以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蕴。
一、历史渊源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花鸟画和观赏花园,而在日本则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佛教传入。
在佛教传入的过程中,插花被用来供奉神佛和祭拜先人,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而在韩国,传统插花则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融合了本土传统之后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插花艺术。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各种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融合与发展。
二、文化内涵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深刻地融合了东方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的审美情趣。
在中国,插花艺术受到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在插花中体现平衡、和谐和秩序。
在日本,插花则体现出禅宗的理念,强调简约、朴素和意境的表达。
在韩国,插花则表现出本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风格,富有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
这些文化内涵的融合,形成了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
三、哲学思想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观赏艺术,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在中国,插花被视作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借助花卉之美来陶冶情操、培养情趣。
在日本,插花则被视作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花卉的摆放来体现自然、简约和平和。
在韩国,插花被视作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通过插花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这些哲学思想的融合,使得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具有精神内涵和人文意蕴。
四、审美意蕴东方传统插花艺术通过对花卉的精心摆放和创意构思,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插花艺术中,注重在插花中呈现出平衡、和谐和秩序,展现出中国人对内在美和宇宙之美的追求。
在日本插花艺术中,注重在插花中呈现出简约、朴素和意境,展现出日本人对自然美和内心之美的追求。
在韩国插花艺术中,注重在插花中呈现出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展现出韩国人对自然与人文之美的追求。
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特点与制作要诀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特点与制作要诀东方插花艺术也称线条插花艺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
下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特点与制作要诀吧!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特点与制作要诀1按照艺术风格,我们将插花艺术分成西方插花艺术和东方插花艺术两类。
东方插花艺术:东方插花艺术也称线条插花艺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
同样由于受东方各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其插花艺术风格与西方式相比迥然不同,独具风采。
东方式插花艺术,尤其是古典的东方式插花艺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并高于自然。
善于利用自然花材的美类娱人、感人。
不仅注重花材的形体美和色彩美,而且更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
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表现诗情画意,这是西方插花艺术及西方其他造型艺术中所没有的。
东方插花艺术选用的花材简练,不以量取胜,而以姿和质取胜。
不仅着力表现花朵的美,并且十分重视枝、叶和果实的简洁优美的图形。
作品形体小巧玲珑,色彩朴素淡雅,主题思想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想,这一特点更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特长。
造型无风格化,不拘泥于一定的格式,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独有的特色,它深深地影响着东方插花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尤其对日本古典插花艺术风格的影响更大。
日本民族在学习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原理、手法的同时,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培育和发展了具有本国特点的插花艺术——日本花道。
构图严谨,形式风格化成为它独有的特点,也是不同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的最主要的一点。
概括起来讲,东方式插花艺术,特别是传统的东方式插花艺术,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著称于世。
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①流行于亚洲等国度,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国家。
②用花种类多,每种素材的用花数量少,花枝疏朗。
所取素材广泛丰富,无论花朵花序、枝条叶片、果实果序,都可以作为素材使用,但是作品中每种素材的用花量相对比较少。
在素材的插制中,以掩映疏落有致见长(图1-2)。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其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内涵。
在中国古代,插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庙宇和雅座。
插花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景观和鲜花的喜爱。
下面我将从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传承发展等方面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
当时,插花主要用作庆祝喜庆的场合。
而到了唐宋时期,插花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广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插花艺术逐渐传播到日本和韩国等地。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二是追求生活的和谐与美感。
关于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主张以大自然为师,通过对花材的选择和搭配,呈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追求和表达。
插花还经常结合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增加了人文的内涵。
在追求生活的和谐与美感方面,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强调以简为美,注重造型的变化和空间的利用,追求一种极致的美感。
在插花的布局中,要突出造型的层次感,注重花蕊的形状和花叶的分布等细节,以达到一种自然而又美观的效果。
还要注重颜色的搭配和比例的统一,使整个插花作品更为协调和谐。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插花形式和技巧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在艺术教育和培训领域,插花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插花展览和比赛。
由于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内在价值,它已经超越了一种简单的艺术形式,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审美的追求。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审美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对花材的选择和搭配,插花艺术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追求和表达,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感和精神享受。
插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艺术家的努力和传承,希望这种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发展。
东方传统插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它源于自然,模仿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东方插花注重花材的自然姿态和人格化意义,强调意境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体现了东方绘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
在手法上,东方插花模仿自然,表现生命,对花材经过高低、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虚实、开合等处理和组合,把自然界最美好的局部融合到作品之中。
在构图上,东方插花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相应,顾盼相呼。
表现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作为骨架,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水平、倾斜、下垂等。
东方传统插花的素材多采用木本植物,如松、竹、梅、银柳、南天竹、八角金盘、紫藤、火棘等。
这些植物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例如,松竹梅代表岁寒三友,寓意坚韧不拔的品质;银柳代表喜庆吉祥;南天竹寓意长寿;紫藤寓意沉迷的爱;火棘寓意子孙满堂。
东方传统插花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装饰效果,更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
通过插花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文化修养。
同时,插花作品也传递着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东方传统插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自然美和艺术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通过欣赏东方传统插花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简述东方传统插花艺术风格东方传统插花艺术风格简述一、概述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是指源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以自然为灵感,以空间为载体,以美学为基础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二、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1. 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插花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中的花神信仰。
唐代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起,插花逐渐成为寺庙中常见的活动。
到了宋代时期,插花逐渐走向民间,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特点中国传统插花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
它追求“静中见动”、“动中有静”的效果,在构图上讲究对称和平衡,在色彩上注重淡雅清新。
3. 代表作品中国传统插花代表作品有“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等,其中以“三友”最为著名。
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植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日本传统插花艺术风格1. 历史渊源日本传统插花起源于7世纪时期的佛教寺庙。
在16世纪时期,随着茶道文化的兴起,插花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
2. 特点日本传统插花注重自然和生命力的表现。
它追求“生机勃勃”、“自然流畅”的效果,在构图上讲究不对称和不规则,在色彩上注重鲜艳明快。
3. 代表作品日本传统插花代表作品有“生け花”、“華道”等。
其中,“生け花”是指将各种自然元素(如植物、石头、水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美丽的景观,“華道”则是指以花卉为主要材料,通过精心布置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四、韩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1. 历史渊源韩国传统插花起源于高句丽时期的祭祀活动。
在朝鲜时期,插花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文化活动。
2. 特点韩国传统插花注重形式和色彩的表现。
它追求“简约而不失华丽”的效果,在构图上讲究对称和平衡,在色彩上注重浓郁艳丽。
3. 代表作品韩国传统插花代表作品有“碧玉瓢”、“百合花”等。
其中,“碧玉瓢”是指将各种自然元素(如植物、水、石头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优美的景观,“百合花”则是指以百合为主要材料,通过精心布置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简述传统东方插花风格特点传统东方插花风格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
它的特点是简洁自然、富有生命力和高雅优美,是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常见的传统艺术形式。
其特点不仅体现在花材的选择上,还体现在插花的形式、构图和色彩方面。
一、花材的选择在传统东方插花中,花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在东方文化中,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非常丰富。
一般来说,东方插花更注重于自然和生命力的表现,所以在花材的选择上更加注重自然的原始美和生命的力量。
常用的花材有梅花、竹子、松枝、菊花、兰花、牡丹等,这些花材不仅美丽,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插花的形式传统东方插花的形式非常简洁,不注重华丽的装饰和复杂的构图,更注重于表现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插花的形式通常是一条直线或者是一个圆弧。
这种形式既能够表现花材的美,又不会让花材太过于复杂,让人感到繁琐。
此外,在插花的形式上,东方插花也非常讲究平衡感和对称美。
三、构图传统东方插花的构图也非常简洁,通常只有几支花材,但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花材的构图需要注重平衡感和对称美,同时也需要注重空间的运用。
在东方文化中,空间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构图中也需要注重空间的运用。
四、色彩传统东方插花的色彩也非常简洁,通常只有一到两种颜色。
这种简洁的色彩表现方式可以更好地突出花材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此外,在色彩的运用上,东方插花也非常注重颜色的搭配和协调,不同的颜色之间需要相互呼应和平衡,达到整体美的效果。
传统东方插花风格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方式,成为了东方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特点简洁自然、富有生命力和高雅优美,在艺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东方插花的特点及要领
东方插花是一种充满禅意和情感的传统花艺,其特点和要领如下:
特点:
1. 简约自然:东方插花强调简单自然,不使用过多的花材和装饰品,而是追求花材自然的美感和流动的线条。
2. 取材奇特:东方插花大胆运用奇特的材料,如干枝、石头、竹子等,以营造深沉的禅意格调。
3. 重视造型:东方插花强调造型美感,尤其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节奏感,以及空间的协调与平衡。
要领:
1. 色彩搭配:东方插花注重颜色的相互搭配,冷暖色、深浅色的组合都需要慎重考虑,以营造意境。
2. 空间感处理:东方插花强调空间感,需要将花材、容器、背景环境合理组合,营造出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形态。
3. 关注线条:东方插花强调线条的流畅感和平衡感,需要在设计花材位置和姿态时注重线条的美感和清晰度。
4. 注重干枝:东方插花常常用干枝和枯木来营造深沉的禅意氛围,需要注意干枝的形态和质感,与花材搭配合理。
东方插花的特点及要领东方插花是一种极具文化特色的插花艺术。
它与西方插花艺术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要领和特点。
一、形式简洁东方插花强调形式简洁,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追求极致的简洁美感。
它强调用最短的枝杈、最少的花朵、最简单的形态表达最深的内涵,以达到“寡欲而无欲”的境界。
二、自然、深刻的寓意东方插花强调花材和器皿的搭配应该符合严格的设计要求,不能轻随便加入第三个物品。
花材的色彩、形状,器皿的材质、形态,都是富有深刻内涵的。
这也就为整个作品赋予了自然、深刻的寓意,这一特点也是其与西方插花的明显区别之一。
三、注重对称美东方插花强调对称美,强调左右对称,构思中往往体现出严谨、宁静、朴素的美感。
由于注重对称美,因此其插花艺术的挑选也十分讲究,尤其对于对称性的物体,需考虑其方向、高低、大小和质地等因素,才算是精心的构思和布局。
四、空间和谐东方插花强调整体的和谐,尤其在空间的利用上有更高的要求。
插花作品不仅要注重自然、深刻的寓意,还要注意整个作品的呼吸感、空间感、层次感等方面,通过充分利用空间的大小布局,将查找在空间中的美感。
由此可见,其注重空间和谐的特点也是它与西方插花的明显区别之一。
五、风格多样东方插花的风格多样,可以根据场所、场合和环境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风格。
如庭院中的自然主义风格、教堂中的庄严肃穆风格、三岛由纪夫的雅俗兼备风格等等。
这种多样的风格,为东方插花艺术带来了更多的自由,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六、器皿的重要性东方插花的器皿很重要,它能够为花材提供支撑和展示的场所,塑造整个作品的形态和气质。
因此,选择器皿也需要有讲究,它应该考虑花材的风格特点、色彩、高低、大小等因素,适合整个作品的风格。
七、体现意境东方插花不仅注重形式美感,更注重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气氛的表达,强调它是一种基于自然、平和、审美,体现思想性、情感性、艺术性的文化艺术形式。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意境和气氛的表达,让整个作品更富有灵气和内涵,也更能引起观众身心的共鸣。
比日式插花更美的中国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
具备有端庄典雅的造型、富有诗意的画面、形神兼备的意境、师法自然的手法等特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比日式插花更美的中国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希望能帮到你。
历史渊源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
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期间,经历了汉代初始期、南北朝发展期、隋唐兴盛期、宋代极盛期、元明成熟期、清后代衰落期等阶段。
这种古老的艺术以群体传承的方式,见证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以及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
它早已成为民众寄情花木、以花传情、借花明志、装点生活的重要载体。
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自隋唐时期始,中国传统插花传入日本,对日本花道的发展影响巨大。
而其追求线条美、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的创设、简约环保的创作技法等,对近现代西方插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末以后,传统插花艺术衰微停滞,改革开放后,插花艺术得到快速的恢复与发展,但传统插花仍然鲜为人知。
传统插花艺术面临传承的困境。
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插花的显著特点是花枝较少,选材时重视花枝的美妙姿态和精神风韵,喜用素雅高洁的花材,却并不像西方插花那样讲究花朵一定要丰满、硕大、色彩鲜艳。
造型时讲究线条飘逸自然,构图多为不对称均衡,利用不多的花枝,通过宾主、虚实、刚柔、疏密的对比与配合,轻描淡写,清雅绝俗,以体现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谐美,悉心追求诗情画意。
1.史学价值传统插花艺术在3000多年的发展中,见证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具有极高的史学与民俗研究价值。
2.文化价值涵盖了我国所有民族、人群和时代。
它受儒、释、道以及诗、书、绘画、文学等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滋养,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
3.艺术价值它吸取了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姐妹艺术的精华,与花材和容器完美融合,不仅仅是手工艺作品,而且是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有思想美和意境美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自娱娱人的高雅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东方插花的特点及要领
东方插花是一种源于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它强调自然、简约、平衡和和谐的美学理念。
与西方插花注重色彩和形式的对比,东方插花更注重表现花材的本质和气质,强调花材与器皿的相互呼应和协调。
下面将介绍东方插花的特点及要领。
东方插花注重自然和简约。
它强调花材的自然状态和生命力,不需要过多的修剪和雕琢。
同时,它也强调简约和精致,不需要过多的花材和繁琐的装饰,只需几枝花、几片叶子和一个简单的器皿,就能表现出自然和美的效果。
东方插花注重平衡和和谐。
它强调花材、器皿和空间之间的平衡和协调,追求整体的和谐美感。
在插花时,需要考虑花材的高低、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因素,以及器皿的形状、大小和材质等因素,使它们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东方插花注重意境和情感。
它强调插花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花材和器皿的组合,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和内涵。
在插花时,需要考虑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以及器皿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使插花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东方插花是一种注重自然、简约、平衡和和谐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花材和器皿的组合,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和内涵。
在插花时,需要注意花材的自然状态和生命力,注重平衡和协调,强调意境和情
感表达。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东方插花的美学价值。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中国和日本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代表。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用花枝互赠亲友和以花祭祖传递情感的风俗。
日本的花道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自隋唐时代随佛教一起传入,风格和形式都留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影迹。
因此,东方式传统插花实际上就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插花艺坛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最初起源于民间生活,到后来与佛前供花相结合,得到迅速的发展,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是其精髓。
东方传统式插花以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见长。
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强调自然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圣洁之尊。
自然之真: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
强调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提倡“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
要求创作者观察、了解植物生长习性,融人个人情感,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
人文之善:对花卉人格化,讲求“花德”,让花卉起着人物教化的功能。
如松、竹、梅为“寒岁三友”;梅、兰、竹、菊寓意为“四君子”,“以白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兰喻君子,菊喻隐者,牡丹比贵人;竹寓虚心、有气节;荷寓清正廉洁、纯洁等。
东方式插花用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手法,借花明志、以花抒怀。
故作品常多命名,以引人步人特定境界。
艺术之美:艺术之美包括花材美、布局结构美和整体艺术美。
中国人赏花注重形、色、香、德,“形”则以“瘦疏古怪为佳”,与中国书、画艺术讲究线条美有关。
如梅枝条曲折多姿、清香悠远、严寒开放,被视为最佳花材。
花材的位置也按书法、绘画的结构章法,讲究参差不齐、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相生、气脉相连。
如“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整体艺术是指插花作品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产生的艺术效果。
如传统文人插花所指的“花快意”一明窗、净室、古鼎、松涛、溪声等,并提出以茗赏为上、谈赏为次、酒赏为下等。
第一节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插花艺术自古以来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也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创造无穷的艺术魁力与生活乐趣,她与其她姐妹艺术一样,也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均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与经济状况,因此,她的产生与发展也必受社会经济、民族意识、时代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插花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西方与东方两大流派明显的区别与特色。
东方人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艺术境界寓意隐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插花的创意与表现手法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传统的东方民族酷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美最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点,就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讲求“物随原境”。
“形肖自然”,这就是中国国画与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
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含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正如袁宏道在书中所论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
这样,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观察与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与表现,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与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灵的感染力,这就是传统东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传统的东方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思想就是以“善”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如生活中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取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脱俗。
用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衬托“玉堂富贵”,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营造一种含蓄与谐的氛围,以借花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这就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三、艺术之“美”插花创作中的艺术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构思美与整体艺术美。
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线条造型。
如梅花因其横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态美,雅而不艳、幽香远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严寒的内涵美而成为传统艺术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气脉相连。
如“画苑布置为妙”,“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创意追求统一与谐的色彩效果,力求艳而不俗、雅而不淡,据环境与创作的需要,色彩或绚丽、或素雅,使人的视觉感受明快而亮丽,清新而自然。
传统的艺术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规则化,在情势上任由发挥,以达明示主题为度,外形轮廓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为主题服务就是造型创作的源泉。
对花明志、借花舒怀,创作具有诗情画意、包含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作品,就是艺术插花创作的宗旨。
将花的形体美与人的构思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神形兼备,具有内涵美、神韵美,这就是东方插花艺术所独具的艺术美。
整体艺术美就是指插花作品各创作环节之间、各创作要素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的有机配合所产生的综合艺术效果。
即通过插花创作,同时创作一个高雅、浪漫、与谐的环境空间,产生一种环境艺术美。
这就是艺术插花的最终目的。
四、“圣”洁之尊艺术就是神圣的,艺术创作亦就是神圣的,东方人认为花卉就是神圣的,以一种崇敬的心惰去对待她,以花悟道、修身养性,使插花也有一种神圣感,讲求“心正花正”,进而“花正心正”。
以自然之美来正人之心态,来怡情娱趣,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东方人采用写实、写意或二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花卉的姿态美、布局美、色彩美与意境美,就是一种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艺术美。
她不仅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也就是一种精神享受过程。
第二节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艺术插花创作要做到有形、有色、有意境,就必须了解创作素材的特性,也必须掌握各种形式的创作要求与技巧,才能插出有特色的作品来,东方传统的插花以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见长,故也称为自然式插法,创作时除了按照造型的基本原理以外,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使作品更加合理、新颖、别致。
一、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这就是自然式插花的基本要求与主要特征。
作品的统一整体效果也以此为依据。
创作中要考虑草木花卉生长的自然形态,使作品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界。
1、起把紧:自然草木的发芽与生长,都就是由一点向周边扩展的,所以插花时,各枝条的基部插口应集中靠拢,如一株生长着的植物,这样才能显示其自然生机。
如松散交叉就像杂草丛生,既无生气也失美感。
日本插花,也就是从这个意念出发,强调“点”的插法。
2、表现花材自然美:如潇洒飘逸的柳枝,创作中如使其聚集成丛,有违天意则失去其魅力;表现梅花时,不表现其横斜疏影的姿态,就等于失去了梅花的自然美;竹子的美则在于其挺拔刚劲的气势,若创作中倾斜使用,就丧失了她的内涵美,插花对素材的应用,就是一个源于自然、取于自然、依于自然、再现自然的过程,一切以自然为本,就是自然式插法创作的先决条件。
3、花型也符合植物自然形态:自然式插法的花型所分的直立、倾斜、下垂等型式,也就是根据植物自然形态而定的。
植物生长有向阳性,直立型插花有如阳光在正立方,所有枝叶方向都向上,倾斜型插花有如阳光位于斜上方,放花叶倾向一侧,下垂型则适于蔓性枝条,向下悬垂。
二、借鉴同类艺术创作的艺术手法插花艺术就是集造型美、色彩美、内涵美、意境美为一体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传统的中国插花艺术理论就是借鉴中国国画的画理与书法的结构综合发展而生,故诸如开合、起伏、刚柔、虚实、藏露、层次等多变的创作手法,亦就是插花艺术创作的根源。
(一)重视线条的应用插花素材中的线形材料能使作品产生动感,使作品有延伸的余地与空间,东方艺术插花向来十分注重线形材料的表现力,认为线形材料更有情趣、更富生气、更能抒发情感。
所以传统的插花经常用木本枝条作为主要花材,运用枝条的不同形态表现不同的外延美与内涵美,或气势刚劲,或纤细秀丽,或潇洒酣畅,或一泻千里,或婉蜒曲折,枝条所蕴涵的表现力给艺术插花以无穷的创造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更富于艺术表现力。
(二)高低错落,参差有致袁宏道所著《瓶史》中有“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高低疏密有如画苑布置方妙”。
这里所论及的“太繁、太瘦、高低疏密”就包含着传统的插花比例与位置关系问题,这个比例关系包括材料之间、材料与花瓶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的比例关系。
“太繁”,就就是花材众多,瞧上去比容器的体量大,显得上重下轻;“太瘦”,就就是花瘦于瓶,上轻下重,显得空洞而简陋,如何才能恰到好处?传统的插花就是很注重情感与意境的,因此,情意到达之处,任由发挥,故很难授予确切尺寸,但总体上应该这样掌握,雄壮有力的枝条可以短些,纤细飘逸的枝条可以长些,花朵色彩鲜艳便可少用,素淡的花朵可以多用。
传统插花的比例就是比较自由的,主要就是综合所有提供的条件,以在情感上得以表达,在视觉上感到均衡、与谐为度,这也就是传统插花艺术的奥妙之处。
袁宏道言“花之所调整齐者,以参差不齐,随意断续,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
所以插花的位置安排十分重要,不可太均匀对称,平齐成列,要高低俯仰,前后伸展,数量上宜单不宜双,形体上不可太单一,要有所变化,让人有景尽而意未尽之感。
(三)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插花中的虚就就是松、浅、模糊、空白,实就就是浓、重、密,刚就就是劲、硬、挺,柔就就是软、温、绵。
插花中没有虚实就没有画面,没有刚柔就没有深度,虚实配合好就有层次,刚柔搭配妙就有灵气。
插花时具体应该注意:1、疏密有致插花材料之间不可密不透风,这样会难以显露每朵花的特有风姿,所以花与花之间应有空位,或以小叶、碎花加以间隔,这就就是虚。
但也不要平均间隔.否则陷于呆板。
焦点与下部位置可较密集,上部空间与外围则宜稀疏,有疏有密才显灵性,故有上疏下密、上散下聚之说。
2、浓淡适宜花色太浓时宜用浅色小花使之淡化,材质太硬太重时,则宜加些轻柔的枝叶使之柔与,这些都就是虚实、刚柔的运用手法。
3、留空白留空白就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就是中国式插花布局的一个手法。
空白出余韵,就是情势流动之处,在材料的疏密之间、参差错落之间留有空白,使人感到有一种情势从中油然而生。
或喷奔而出,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与余地,使作品有充分的伸展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展示无限的内涵,景尽而意未尽。
例如盆景式插花,一侧布置插花,另一侧大片留下空白,使人有观赏与想像的余地,给人以无穷无尽之感。
这种构图手法,一直广泛应用于中国的艺术领域,也影响着传统的插花艺术。
(四)呼应关系传统插花艺术的构图采用了呼应的手法,使其造型更加优美完整,内容更集中。
呼应主要就是指情势上与色彩上的呼应,注意花材的方向性,使材料在俯仰之间、顾盼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浑然融为一体,从而生机勃勃,开合自如。
切忌花叶背面相对,各朝一方,互不呼应,这样,作品就失去整体统一性。
(五)对比关系沈复论插花:“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这就就是一种动与静的对比手法。
对比有高低、疏密、大小、虚实、色彩的对比等等。
通过对比,可以使素材之间互相比较,各自突出,或可以使得作品的精华部分得以强调,有对比才能使插花的构图显得生动活泼,不致平铺直叙,这也就是传统插花艺术里常用的技法,也称为“破”,如直者以曲破之,横者以竖破之,圆者以长线破之,所谓“破正求奇”。
(六)宾主关系插花时要确立宾主关系,可使主题更为集中,避免因主次不明而造成散漫。
主,就是作品的中心内容。
一个作品不可能有太多的内容,否则杂乱无章,无所适从。
作品的主题就是通过素材、构图、构思、色彩诸多要素来表达的,中国式的插花,无论花朵、叶子、枝条或山石等都可以作为主体,只要就是颜色比较突出,或分量比较重,或放于比较瞩目的地方,都可以处理为插花主体,并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体。
而宾则处于衬托的地位,无论从色彩、趋向,都就是把主摆在显要的地位为目的。
三、讲来意境,寓意于花,更赋命题(一)意境意境,就是艺术家审美的再现,就是与生活形象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
有景外之景,意外之意。
需要指出的就是,插花创作被称为艺术创作,就就是因为作品内涵之深远,意境之深遂。
《瓶史》中论及“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又不解,划然示我意象之表也”,也就是对插花艺术的肯定。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并高于自然,善于利用自然花材的美来娱人、感人。
不仅注重花材的形体美与色彩美,而且更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
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与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就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她插花中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