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传统东方插花风格特点传统东方插花风格是一种源于古代东方文化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它与西方的插花风格有所不同,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简约、典雅、平衡的美感。
下面将对传统东方插花风格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传统东方插花风格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在东方文化中,自然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插花艺术也是要通过花材的形状、色彩和姿态来表现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东方插花还融入了人文的因素,通过花材的选择和插花的布局,表达对人类生活和人类情感的关怀和理解。
传统东方插花风格强调简约和克制。
东方人崇尚简约和克制的审美观念,认为简约能够使事物更加纯粹、凝练和高雅。
因此,在东方插花中,花材的选择和插花的形式都力求简洁明快,通过少量的花材和简单的形式来表达主题,避免过多的装饰和繁杂的花艺技巧。
第三,传统东方插花风格注重平衡和谐的美感。
东方人追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认为事物的美是通过平衡和谐的组合来实现的。
在东方插花中,花材的选择和插花的布局都受到平衡和谐的原则的指导,力求在空间上达到均衡的效果。
花材的高低、左右的分布、色彩的搭配等都要经过精心的考虑和调整,以达到整体的平衡和谐。
第四,传统东方插花风格追求自然与真实的美感。
在东方插花中,强调自然界的美丽和真实性。
东方插花不追求花材的形态和色彩的变幻,更注重体现花材的原始美感和真实的形态。
插花师会根据花材的特点和形态来选择合适的插花方式,使花材的美感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
传统东方插花风格注重情感的表达。
东方人善于表达情感,插花艺术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花材的选择和插花的布局,插花师可以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情感。
插花师可以通过花材的形态、色彩和布局来表达情感,使插花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传统东方插花风格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简约克制、平衡和谐、自然真实和情感表达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东方插花在艺术表达中独树一帜,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美感和思考。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其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内涵。
在中国古代,插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庙宇和雅座。
插花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景观和鲜花的喜爱。
下面我将从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传承发展等方面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
当时,插花主要用作庆祝喜庆的场合。
而到了唐宋时期,插花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广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插花艺术逐渐传播到日本和韩国等地。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二是追求生活的和谐与美感。
关于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主张以大自然为师,通过对花材的选择和搭配,呈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追求和表达。
插花还经常结合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增加了人文的内涵。
在追求生活的和谐与美感方面,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强调以简为美,注重造型的变化和空间的利用,追求一种极致的美感。
在插花的布局中,要突出造型的层次感,注重花蕊的形状和花叶的分布等细节,以达到一种自然而又美观的效果。
还要注重颜色的搭配和比例的统一,使整个插花作品更为协调和谐。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插花形式和技巧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在艺术教育和培训领域,插花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插花展览和比赛。
由于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内在价值,它已经超越了一种简单的艺术形式,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审美的追求。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审美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对花材的选择和搭配,插花艺术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追求和表达,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感和精神享受。
插花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艺术家的努力和传承,希望这种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发展。
东方传统插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它源于自然,模仿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东方插花注重花材的自然姿态和人格化意义,强调意境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体现了东方绘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
在手法上,东方插花模仿自然,表现生命,对花材经过高低、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虚实、开合等处理和组合,把自然界最美好的局部融合到作品之中。
在构图上,东方插花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相应,顾盼相呼。
表现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作为骨架,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水平、倾斜、下垂等。
东方传统插花的素材多采用木本植物,如松、竹、梅、银柳、南天竹、八角金盘、紫藤、火棘等。
这些植物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例如,松竹梅代表岁寒三友,寓意坚韧不拔的品质;银柳代表喜庆吉祥;南天竹寓意长寿;紫藤寓意沉迷的爱;火棘寓意子孙满堂。
东方传统插花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装饰效果,更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
通过插花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文化修养。
同时,插花作品也传递着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东方传统插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自然美和艺术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通过欣赏东方传统插花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东方式插花艺术的四个主要特点和风格东方式插花艺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尤以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插花为典型。
下面店铺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东方式插花艺术的四个主要特点和风格吧!东方式插花又可以分为东方式传统插花和东方式现代插花两类,它们在选用花材上表现手法和情趣上与传统插花多有差异。
东方式插花艺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尤以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插花为典型,表现有以下共同的特点与风格:(一)崇尚自然、师法自然。
插花以自然为主体,明自然之理,呈自然之态,展现自然之神韵和规律。
(二)珍惜花木之生命,赋予花木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性,不仅表现其自然形态美和自然的生机,而且强调其内在的神韵之美,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
(三)强调线条造型,尤善用木本枝条,多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的构图为主,造型自然活泼而多变。
(四)注重作品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整体性及其与环境的协调性,使作品、配件和环境形成和谐有机的整体。
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
以“花”做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
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
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
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
插花艺术东方式插花的艺术特点东方式插花以日本和中国插花为代表,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
东方式插花主张以精取胜,注重线条,追求自然典雅,手法简练,表现力非常丰富。
东方式插花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但十分强调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注重形态语言的表达,它追求的是一种雅致、深邃的艺术效果。
它讲究的是在有限的材料和技巧下,通过创造独特的形体结构和空间感,反映出东方人对于自然的独特审美观念。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强调“不取革新”,即不追求突破和创新,而是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技法和审美观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这种传统的注重秩序、平衡和谐的审美观念,使得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在整体造型上更为简约、朴素,但却能表达出深厚、内敛的艺术气质。
在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中,花材的选用也非常讲究。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强调“以花应花”,即不同花材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特点,需要根据花卉本身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组合方式。
在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中,花卉的选用注重花色的搭配和花型的组合,通过奇特的组合方法和形态结构的塑造,展现出花卉的美感和层次感。
在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中,花材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的效果,更是通过对花朵形态和色彩的掌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所以,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情感的体现。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并在现代艺术中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当代艺术家对于插花艺术进行了创新和拓展,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元素,使得插花艺术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创意。
现代的插花作品在材料的使用、色彩的运用和造型的创新上更加大胆和前卫,同时也注重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观念和感受。
这种创新的方式使得插花艺术得以与现代生活和文化相结合,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花卉的选择、组合和造型的塑造,表达出一种深邃、内敛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这种传统的插花艺术在现代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并与现代生活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多元化、富有创意的艺术表达方式。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表达,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东方的美学和审美观念。
简述东方传统插花艺术风格东方传统插花艺术风格简述一、概述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是指源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以自然为灵感,以空间为载体,以美学为基础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二、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1. 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插花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中的花神信仰。
唐代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起,插花逐渐成为寺庙中常见的活动。
到了宋代时期,插花逐渐走向民间,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特点中国传统插花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
它追求“静中见动”、“动中有静”的效果,在构图上讲究对称和平衡,在色彩上注重淡雅清新。
3. 代表作品中国传统插花代表作品有“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等,其中以“三友”最为著名。
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植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日本传统插花艺术风格1. 历史渊源日本传统插花起源于7世纪时期的佛教寺庙。
在16世纪时期,随着茶道文化的兴起,插花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
2. 特点日本传统插花注重自然和生命力的表现。
它追求“生机勃勃”、“自然流畅”的效果,在构图上讲究不对称和不规则,在色彩上注重鲜艳明快。
3. 代表作品日本传统插花代表作品有“生け花”、“華道”等。
其中,“生け花”是指将各种自然元素(如植物、石头、水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美丽的景观,“華道”则是指以花卉为主要材料,通过精心布置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四、韩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1. 历史渊源韩国传统插花起源于高句丽时期的祭祀活动。
在朝鲜时期,插花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文化活动。
2. 特点韩国传统插花注重形式和色彩的表现。
它追求“简约而不失华丽”的效果,在构图上讲究对称和平衡,在色彩上注重浓郁艳丽。
3. 代表作品韩国传统插花代表作品有“碧玉瓢”、“百合花”等。
其中,“碧玉瓢”是指将各种自然元素(如植物、水、石头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优美的景观,“百合花”则是指以百合为主要材料,通过精心布置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简述传统东方插花风格特点传统东方插花风格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
它的特点是简洁自然、富有生命力和高雅优美,是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常见的传统艺术形式。
其特点不仅体现在花材的选择上,还体现在插花的形式、构图和色彩方面。
一、花材的选择在传统东方插花中,花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在东方文化中,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非常丰富。
一般来说,东方插花更注重于自然和生命力的表现,所以在花材的选择上更加注重自然的原始美和生命的力量。
常用的花材有梅花、竹子、松枝、菊花、兰花、牡丹等,这些花材不仅美丽,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插花的形式传统东方插花的形式非常简洁,不注重华丽的装饰和复杂的构图,更注重于表现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插花的形式通常是一条直线或者是一个圆弧。
这种形式既能够表现花材的美,又不会让花材太过于复杂,让人感到繁琐。
此外,在插花的形式上,东方插花也非常讲究平衡感和对称美。
三、构图传统东方插花的构图也非常简洁,通常只有几支花材,但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花材的构图需要注重平衡感和对称美,同时也需要注重空间的运用。
在东方文化中,空间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构图中也需要注重空间的运用。
四、色彩传统东方插花的色彩也非常简洁,通常只有一到两种颜色。
这种简洁的色彩表现方式可以更好地突出花材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此外,在色彩的运用上,东方插花也非常注重颜色的搭配和协调,不同的颜色之间需要相互呼应和平衡,达到整体美的效果。
传统东方插花风格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方式,成为了东方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特点简洁自然、富有生命力和高雅优美,在艺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东方插花的特点及要领
东方插花是一种充满禅意和情感的传统花艺,其特点和要领如下:
特点:
1. 简约自然:东方插花强调简单自然,不使用过多的花材和装饰品,而是追求花材自然的美感和流动的线条。
2. 取材奇特:东方插花大胆运用奇特的材料,如干枝、石头、竹子等,以营造深沉的禅意格调。
3. 重视造型:东方插花强调造型美感,尤其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节奏感,以及空间的协调与平衡。
要领:
1. 色彩搭配:东方插花注重颜色的相互搭配,冷暖色、深浅色的组合都需要慎重考虑,以营造意境。
2. 空间感处理:东方插花强调空间感,需要将花材、容器、背景环境合理组合,营造出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形态。
3. 关注线条:东方插花强调线条的流畅感和平衡感,需要在设计花材位置和姿态时注重线条的美感和清晰度。
4. 注重干枝:东方插花常常用干枝和枯木来营造深沉的禅意氛围,需要注意干枝的形态和质感,与花材搭配合理。
第一节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插花艺术自古以来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也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创造无穷的艺术魁力和生活乐趣,她与其他姐妹艺术一样,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均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经济状况,因此,她的产生与发展也必受社会经济、民族意识、时代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插花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西方与东方两大流派明显的区别与特色。
东方人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艺术境界寓意隐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插花的创意与表现手法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传统的东方民族酷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美最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讲求“物随原境”。
“形肖自然”,这是中国国画和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
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含有明显的人工痕迹。
正如袁宏道在书中所论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
这样,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和表现,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灵的感染力,这是传统东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传统的东方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善”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如生活中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取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脱俗。
用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衬托“玉堂富贵”,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营造一种含蓄和谐的氛围,以借花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这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是指在中国、日本及其他东亚地区的古代文化传承中,以花卉为载
体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
它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代表着东方
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赞美。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插花是一种尊贵
的习俗。
在古代宫廷和书院中,插花被视为文化雅兴和人文精神的象征。
在古代日本文化中,插花被称为“生命之道”,被视为一种能够表达自然美的艺术。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中,不仅要关注花卉的美学特点,还要注意体现人文精神。
它强调“去繁留简”,讲究“不以花假造作,而求得花之真正美感”,追求“自然、朴素、典雅”的艺术风格。
同时,还要注重色彩和形态的平衡、和谐、配合和统一,体现整体和谐美和
精神净化的效果。
在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中,不同的花材有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菊
花代表清雅高洁和坚强不屈的精神;荷花代表悠远宁静和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
在日本文
化中,樱花代表春天和希望,菖蒲代表清凉和祈福,而杜鹃花则象征着爱情的悲剧。
总体来说,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旨在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精神的综合表现,推崇艺术与生
活的融合,弘扬人类文化精神。
它在表现自然和生命的美中,注重净化人的精神、强化人
的文化自觉,彰显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特点与制作要诀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特点与制作要诀东方插花艺术也称线条插花艺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特点与制作要诀,欢迎阅读。
东方式插花艺术的特点与制作要诀按照艺术风格,我们将插花艺术分成西方插花艺术和东方插花艺术两类。
东方插花艺术:东方插花艺术也称线条插花艺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
同样由于受东方各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其插花艺术风格与西方式相比迥然不同,独具风采。
东方式插花艺术,尤其是古典的东方式插花艺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并高于自然。
善于利用自然花材的美类娱人、感人。
不仅注重花材的形体美和色彩美,而且更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
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表现诗情画意,这是西方插花艺术及西方其他造型艺术中所没有的。
东方插花艺术选用的花材简练,不以量取胜,而以姿和质取胜。
不仅着力表现花朵的美,并且十分重视枝、叶和果实的简洁优美的图形。
作品形体小巧玲珑,色彩朴素淡雅,主题思想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想,这一特点更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特长。
造型无风格化,不拘泥于一定的格式,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独有的特色,它深深地影响着东方插花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尤其对日本古典插花艺术风格的影响更大。
日本民族在学习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原理、手法的同时,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培育和发展了具有本国特点的插花艺术——日本花道。
构图严谨,形式风格化成为它独有的特点,也是不同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的最主要的一点。
概括起来讲,东方式插花艺术,特别是传统的.东方式插花艺术,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著称于世。
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①流行于亚洲等国度,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国家。
②用花种类多,每种素材的用花数量少,花枝疏朗。
所取素材广泛丰富,无论花朵花序、枝条叶片、果实果序,都可以作为素材使用,但是作品中每种素材的用花量相对比较少。
在素材的插制中,以掩映疏落有致见长。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中国和日本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代表。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用花枝互赠亲友和以花祭祖传递情感的风俗。
日本的花道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自隋唐时代随佛教一起传入,风格和形式都留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影迹。
因此,东方式传统插花实际上就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插花艺坛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最初起源于民间生活,到后来与佛前供花相结合,得到迅速的发展,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是其精髓。
东方传统式插花以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见长。
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强调自然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圣洁之尊。
自然之真: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
强调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提倡“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
要求创作者观察、了解植物生长习性,融人个人情感,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
人文之善:对花卉人格化,讲求“花德”,让花卉起着人物教化的功能。
如松、竹、梅为“寒岁三友”;梅、兰、竹、菊寓意为“四君子”,“以白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兰喻君子,菊喻隐者,牡丹比贵人;竹寓虚心、有气节;荷寓清正廉洁、纯洁等。
东方式插花用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手法,借花明志、以花抒怀。
故作品常多命名,以引人步人特定境界。
艺术之美:艺术之美包括花材美、布局结构美和整体艺术美。
中国人赏花注重形、色、香、德,“形”则以“瘦疏古怪为佳”,与中国书、画艺术讲究线条美有关。
如梅枝条曲折多姿、清香悠远、严寒开放,被视为最佳花材。
花材的位置也按书法、绘画的结构章法,讲究参差不齐、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相生、气脉相连。
如“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整体艺术是指插花作品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产生的艺术效果。
如传统文人插花所指的“花快意”一明窗、净室、古鼎、松涛、溪声等,并提出以茗赏为上、谈赏为次、酒赏为下等。
圣洁之尊:东方人认为花是神圣的,常以花祭祀、供佛、以花修道、悟道。
把插花作为修身养性之道,讲究“心正则花正”,要求通过插花关注草木,反省自身的正邪,弥补精神的偏颇。
总之,东方式插花真、善、美、圣的花艺特点,决定了其多采用写实、写意或两者结合的艺术手法。
作品形态自然,线条优美,布局如画,意境隽永,情趣盎然,耐人寻味。
是一种唯美和教化结合的花艺文化。
讲究意境,寓意于花:意境,是艺术家审美的再现,与生活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
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
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没有的。
(1)寓意于花。
人们根据花木生长的特性或特征形态,融入个人感
情,赋予花木象征的含义,以借花抒发情怀,寓教于花。
①以花名的谐音定意。
花草的名称或别名及其谐音,往往是花材象征意义的来源。
如百合、水仙、万寿菊、桃花、万年青、富贵竹、发财树等。
②以花木的形象定意。
③以花木的生长习性定意。
常以各种花木的生长特性及形、色、香、质、神、性格等来评议。
④按传说、时令定意。
(2)作品的命名与意境的表达。
命名对插花作品的意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引导欣赏者对作品的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取得共鸣。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
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利用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人工的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
诗情画意,讲究意境美。
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在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了解的基础上,萃取精华,倾注情感。
并采用比拟的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
这种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与雅俗共赏的多样性,给人“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感受和“神似胜形似,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利用线条造型,进行不对称式构图中国传统插花以花枝为线条进行造型,尤其善用木本花枝线条进行造型。
由于木本枝条有丰富的线条变化,又易于人为弯曲加工,所以传统插花中多用木本枝条做骨架进行构图。
作品中的灵气、动势、姿态,都靠线条表现出来。
恰当地使用线条,可以使自然百态、人间万象、风雨雷电、喜怒哀乐体现在插花作品中。
线条的表现能力非常强,如水平的线条,给人平静、端正、开阔、广袤无垠的感受;垂直线条,有顶天立地、挺拔高耸的气势;斜直线,有向前奋进的动感;粗直线,刚健有力,充满阳刚之美;曲线,富有柔和、流畅的韵律感;细曲线,柔美活泼,展现女性的魅力;放射线,则具有强烈的扩张感,等等。
利用富有含义的线条(枝条)构成作品的造型骨架,线条加上相应的花材,形成俯仰、顾盼、高下、曲直、疏密、大小、深浅、斜垂、张弛等极富变化的构图形式,从产生动势,展现出“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乾坤”的艺术天地。
中国传统插花构图中没有明显的几何中轴线,但强调枝叶、花朵的协调,在不对称中体现均衡。
其构图遵循“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剪截组合以及容器的使用要考虑大小比例和尺度,但对每个花枝
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绝无固定格式和严格要求。
并且传统插花中的比例和尺度不像数学上那样精确,很多时候往往使用“心理的尺度”去衡量。
插制时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的基础上,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
表现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与多样。
东方式插花的表现技巧和要求,1、符合植物生长规律:(1)起把紧,上散下聚。
这是自然式插花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
插花时,以花器视作大地,各枝条的基部插口应集中靠拢,有如花器中抽出一棵植株茁壮成长。
(2)表现花材自然美。
如竹子的美在于其挺拔刚劲的气势,若创作中倾斜使用,就丧失了她的内涵美。
(3)花型符合植物自然形态。
(4)同一光源(光源一致)。
植物生长都有向光趋势,插花也应“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
“势”就是花木生长之势,或苍劲挺拔,或虬屈蜿蜒,或左右伸展。
插花时,须设定一个光源位置,使同一容器内的各枝条走势、花叶朝向都有个统一的光源。
2、借鉴同类艺术创作的艺术手法(1)讲究线条。
东方人认为线比面更有情趣,富于生气。
故多用木本枝条为主材,运用枝条的形态表现不同的内涵。
粗枝劲干表现雄壮气势;纤细柔枝表现温馨秀丽。
飞动的线条给人以浑洒自如、酣畅淋漓之美;顺势而下的线条有一泻千里之感;蜿蜒迂回,又有溪水慢流的韵味
(2)高低错落,参差有致。
插花位置安排不可太均匀对称、平齐成列,要高低俯仰,前后伸展,既符合植物自然生长的形态又符合书画结构布局的要求。
形体上则不可太单一,要有所变化,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具品尝之乐。
(3)虚实结合,刚柔相济。
有虚实就有层次、深度和生气。
插花不可过密,过密则不透风,显露不出每朵花所特有的风姿,花之间应有空位。
留空为枝条提供了“生长”空间,也留给人们退想回旋的余地。
①疏密有致。
插花材料之间不可密不透风,花与花之间应有空位,或以小花或碎叶加以间隔,这就是虚。
上疏下密,上散下聚。
②浓淡适宜。
花色太浓时宜用浅色小花使之淡化,材质太硬太重时,则宜加些轻柔的枝叶使之柔和。
③留空白。
空白出余韵,在材料的疏密之间参差错落之间留有空白,使人感到有一种情势从中油然而生。
(4)呼应关系。
在花材的色彩和方向上的呼应关系,是材料相互联系,互相渗透,浑然一体。
忌花叶背面相对,各(5)对比关系。
对比可以使素材之间相互比较,各自突出,可以使作品的精华部分得以强调。
对比又称为“破”,直着以曲破之,横着以竖破之,圆者以长线破之,“破正求奇”。
(6)宾主分明。
插花时要确定宾主关系,以便主题集中,避免主次不明而散漫。
“主”是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花材、主要色调和主要姿势。
一个作品不可能有太多内容,否则杂乱无章,无以适从。
朝一方,互不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