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 格式:pdf
- 大小:155.45 KB
- 文档页数:2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
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
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
报道如下。
1 资料1.1 病例资料1998年我院收治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分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胃镜或X线检查,除外胃肠肿瘤、消化性溃疡,经B超、X线排除肝、胆、胰脏及肠道器质性疼痛。
无糖尿病及甲亢等全身性疾病。
1.2 分型参照消化不良分型[1]。
根据临床症状分4型:①反流样型: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泛酸、烧心、食物返流。
②溃疡样型:主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疼痛,空服痛或夜间疼痛,进食与服抗酸剂能缓解。
③运动障碍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
④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1.3 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患者需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为轻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中度;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为重度。
2 方法2.1 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组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治疗。
处方:人参20 g,白术12 g,茯苓30 g,姜半夏12 g,青皮、陈皮各6 g,柴胡9 g,枳壳20 g,香附10 g,煅瓦楞子9 g,川厚朴9 g,白芍10 g,甘草6 g。
1剂/d,1剂两煎,分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
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2.2 疗效判断观察指标包括:早饱、腹胀、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
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后分别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
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1~2项,且为轻度为显效;改善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3~4项,且为轻度)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5~6项症状,其中1~2项为中度)症状不变或加重,为无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疏肝健胃汤治疗的效果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胃胀、腹胀、恶心、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常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传统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肝郁气滞引起,因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疏肝健胃汤来调理肝郁。
本文将对采用疏肝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进行分析。
疏肝健胃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草药配方,其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香附、山楂、陈皮等,具有疏肝理气、健脾胃、行气化痰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协调藏血,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
肝郁气滞、脾虚湿困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证型,疏肝健胃汤正是通过疏肝理气、健脾胃的作用来调理肝郁和脾气困滞的症状,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中医医生使用疏肝健胃汤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疏肝健胃汤通常以药煎剂的形式服用,每天两次,每次100毫升。
临床上观察到,患者在连续服用疏肝健胃汤一段时间后,往往症状有所改善,包括胃胀、腹胀、恶心等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精神状态好转等。
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疏肝健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对患者进行观察的研究。
选择18名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均为未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按照医嘱连续服用疏肝健胃汤一个疗程,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主诉、辅助检查结果、症状的缓解情况等。
研究结果显示,在连续服用疏肝健胃汤一个疗程后,其中16名患者的主诉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比例为88.89%。
患者的胃胀、腹胀、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有的患者甚至完全消失。
患者的食欲明显增加,精神状态和睡眠情况也有所改善。
辅助检查结果显示,血常规、肝功能、胃镜等指标均未发现异常,说明疏肝健胃汤对患者的生理指标没有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综合以上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疏肝健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显著。
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调理肝郁气滞和脾气困滞来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疏肝和胃冲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
贺瑞兴;马永广;程健;寇强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09(015)013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和胃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和肝胃不和辨证标准的F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予疏肝和胃冲剂,对照组口服吗丁啉.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95%CI=82.9%~98.7%);对照组显效15例,确效20例,无效15例,总效率为70 o%(95%CI=57.3%~82 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u=2.0611,P=0.0394).结论疏肝和胃冲剂治疗FD的临床疗效优于吗丁啉,其收益为OR=0.1 5%(95%GI=0.04~0.55),NNT=4(95%CI=2.56~11.19).
【总页数】2页(P137-138)
【作者】贺瑞兴;马永广;程健;寇强
【作者单位】256200,山东省邹平县中医院;256200,山东省邹平县中医院;256200,山东省邹平县中医院;256200,山东省邹平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疏肝和胃冲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J], 贺瑞兴;隆新霞;杨晓健
2.自拟疏肝和胃养阴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J], 王晓燕;李元
平;代铁柱
3.疏肝和胃养阴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J], 李元平
4.疏肝和胃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J], 廖思敏
5.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J], 丁怀顺;王家胜;赵芳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疏肝健胃汤治疗的效果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相关的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目前,传统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疏肝健胃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通过对采用疏肝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该中药方剂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主要包括情绪紊乱、饮食不规律、生活习惯与环境影响等因素。
在中医理论中,功能性消化不良通常与脾胃失和、肝郁化火等病机有关。
脾胃失和主要包括脾气不足、肝胃失和等症候,表现为脘闷、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肝郁化火则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畅、胸胁胀满等症状。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疏肝理气、清肝热,从而达到健脾和胃的目的。
二、疏肝健胃汤的组方与功效疏肝健胃汤是由中医名医张仲景所创,主要由柴胡、枳壳、神曲、炙甘草等中药组成。
其主治疾病为肝郁病于胃,主要疗效为疏利肝气、健脾和胃。
疏肝健胃汤中的柴胡能疏肝理气、解郁和胃;枳壳具有疏肝理气、理胃消食、健脾止泻的功效;神曲能够健脾和胃、化痰利湿;炙甘草则能缓急止痛、和中缓急。
疏肝健胃汤的组方药性具有疏肝和胃、理气和中、和胃消食等功效,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三、疏肝健胃汤的临床应用疏肝健胃汤在临床上常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治疗。
该方剂可通过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帮助患者排除情绪压力和胃肠功能紊乱,缓解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应用中,医生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剂量和用药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临床中,疏肝健胃汤常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其疗效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益气疏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将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内服中药汤荆治疗;对照组25例,予吗丁啉口服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本方具有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汤剂;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86-02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指除外了器质性疾病而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证候群。
其临床表现症状多样,西医仅停留在对症处理阶段,其患病率高达20%~40%,占消化门诊5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亦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以益气舒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自门诊,根据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0例,观察本组fd患者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60岁,平均年龄38.12岁,病程最短时间10个月,病程最长时间6年;对照组亦为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58岁,平均年龄36.12岁,病程最短时间8个月最长时间6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差异无明显性(p>o.05)。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水煎服,早晚分服。
药物组成,太子参30g,白术20g、茯苓20g、陈皮15g、莱菔子15g,枳壳、柴胡各15g、半夏10g、厚朴15g、木香10g、黄连5g、吴萸10g、内金15g。
伴有神疲乏力者加黄芪30g、当归15g、山药log;泛酸明显加煅瓦楞15g;腹痛明显加元胡log、白芍15g;便秘改枳壳为枳实15g;食欲不振加炒三仙各15g;呕吐明显加生姜5g。
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中西医辨证施治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
方法将我院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食健脾汤,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6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 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DU),是消化道的一组常见的症候群[1],临床表现包括上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餐后早饱、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呕吐或其他有关的胃肠道症状,症状可发生于空腹状态或餐后。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点是无胃肠道黏膜组织器质性病变,但却具有消化不良症状,多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有关,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
笔者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FD 50例,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门诊的100例FD患者,均符合文献[1]有关标准:①过去1年内至少4周,具有上腹痛或上腹胀、胀气、嗳气、早饱、恶心等症状。
②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或萎缩性)胃炎、胃肿瘤和肝胆胰病变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及肠易激综合征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3.5)岁,平均病程(2.4±1.5)年。
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8±4.1)岁,平均病程(2.4±1.5)年。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5mg,3次/d,饭前0.5h服用;谷维素30mg,3次/d。
疏肝和胃汤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占消化专科门诊就医的20%~40%[1]。
2004年3月~2005年3月,笔者用自拟疏肝和胃汤合莫沙必利治疗FD 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门诊确诊患者。
诊断标准[2]:(1)年龄18~65岁;(2)具有早饱或上腹胀症状并持续4周以上,伴有或不伴有嗳气、呕吐,上腹隐痛、烧心、厌食等症状;(3)用药前4周内胃镜检查排除胃肠道肿瘤、消化性溃疡;(4)B超检查排除肝、胆、脾、胰疾患;(5)用药前48h停用一切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伴有肝、肾、心血管等严重疾患;(3)合并精神疾病及对所用药物过敏。
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主要症状上均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疏肝和胃汤合莫沙必利,基本方:柴胡、香附、枳壳、厚朴、白芍、佛手、木香、陈皮、神曲各10g,甘草6g。
若肝胃郁热加黄连3g,胃阴不足加沙参、石斛各10g;脾胃湿热加蒲公英、苍术各10g;脾胃虚弱加党参15g,白术、茯苓各10g,每日1剂,水煎至150ml,每日2次,餐前30min温服;同时服莫沙比利(山东鲁南制药公司生产)5mg tid。
对照组仅服莫沙必利,服法同前。
疗程均为4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症状评定及标准,根据FD症状的不同程度评分:无症状为0分;经提示可意识到症状存在为1分;症状存在但不影响日常生活为2分;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为3分。
疗效评定:显效,积分降低80%以上;有效,积分降低50%~80%;无效,积分降低50%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3 讨论F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
丁泳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
【年(卷),期】2008(015)005
【摘要】@@ 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为2004-02-2006-05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6~59岁,平均35.3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1.8±0.9)年.对照组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24~57岁,平均34.6岁,病程10个月~5年,平均(1.7±0.8)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总页数】1页(P356)
【作者】丁泳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J], 李宏升;方家;陈苏宁;王晓凤
2.多潘立酮联合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运用体会 [J], 吴军
3.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J], 王玥;黄雅慧;许荣荣;乔会侠
4.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研究 [J], 黄磊
5.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J], 丁怀顺;王家胜;赵芳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疏肝健胃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腹痛、胀气、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
疏肝健胃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用于治疗功能性
消化不良。
本文就疏肝健胃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疏肝健胃汤由生龙骨、牡蛎、香附、柴胡、白术、法半夏、砂仁等中药组成,具有疏肝、和胃的功效。
疏肝健胃汤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舒肝理气、和胃健脾的作用。
其主要成
分柴胡可以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改善机体的心理状态,减轻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等症状。
生龙骨、牡蛎等成分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胃肠道
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白术、法半夏等成分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增加食欲,改善消化
功能。
研究表明,疏肝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率达到70%以上。
一个临床研究对100名患者进行了观察,其中70名患者在疏肝健胃汤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腹痛、胀气、消化不良等主要症状减轻或者消失,食欲、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在另一项对比试验中,将疏肝健胃汤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疏肝健胃汤组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治疗后,疏肝健胃汤组的症状明显好转,而常规治疗组则效果不明显。
疏肝健胃汤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在临床观察中,很少发现不良反应。
研究者认为,
疏肝健胃汤的中药成分均属于中草药,使用的剂量合理,给药时长适宜。
由于个体差异的
存在,还是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等。
在临床应用时仍需注意患者
的体质差异,调整用药剂量。
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疏肝健胃汤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疏肝健胃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本文通过对疏肝健胃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揭示了其药物组成和作用机制。
通过对临床研究方法的介绍,详细分析了疏肝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结论部分探讨了疏肝健胃汤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疏肝健胃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带来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胃汤、药物组成、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胃胀、恶心、消化不良等。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压力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带来了严重影响。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疏肝健胃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为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疏肝健胃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疏肝健胃汤的药物组成、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研究方法的深入分析,进一步验证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比分析疏肝健胃汤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差异,评估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疗效表现,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1.3 疏肝健胃汤概述疏肝健胃汤是一种中医药方,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相关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
该药方由苏梓、柴胡、炙甘草、生姜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功效。
疏肝健胃汤被认为可以调和肝气,缓解肝郁引起的脾胃不和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舒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2例临床观察.txt-两个人同时犯了错,站出来承担的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
-不爱就不爱,别他妈的说我们合不来。
舒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2例临床观察更新日期:2009-06-13 点击:潘金辉黄坚黄文锋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舒肝和胃汤▲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组以上腹部不适伴腹胀、早饱、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自拟舒肝和胃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72例均为1997~1998年期间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122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7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5岁;病程<1年者30例,1~5年者76例,>5年者16例。
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1岁;病程<1年者16例,1~5年者29例,>5年者5例。
1.2 临床辨证分型治疗组中脾胃虚寒型40例,肝郁气滞型43例,脾胃湿热型22例,寒热错杂型17例;对照组中脾胃虚寒型16例,肝郁气滞型18例,脾胃湿热型10例,寒湿错杂型6例。
1.3 诊断标准根据1987年芝加哥国际专题工作会议确定的标准。
①具有反复发作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饱胀、泛酸、嗳气、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病程超过4周;②内镜检查排除胃粘膜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③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等器质性病变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
两组所观察的病例均经临床确诊,且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舒肝和胃汤:柴胡、白芍、砂仁各8g,法半夏15g,枳壳、藿香、厚朴、佛手、槟榔、莪术各10g,党参20g,白术18g,生姜2片。
脾胃虚寒去生姜加干姜、肉桂、高良姜、附子,气滞者加青皮、乌药,湿热盛者加黄连、茵陈,瘀积者加延胡索、五灵脂,呕吐者加旋复花、白蔻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