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 格式:docx
- 大小:11.82 KB
- 文档页数:1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益气疏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将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内服中药汤荆治疗;对照组25例,予吗丁啉口服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本方具有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汤剂;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86-02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指除外了器质性疾病而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证候群。
其临床表现症状多样,西医仅停留在对症处理阶段,其患病率高达20%~40%,占消化门诊5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亦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以益气舒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自门诊,根据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0例,观察本组fd患者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60岁,平均年龄38.12岁,病程最短时间10个月,病程最长时间6年;对照组亦为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58岁,平均年龄36.12岁,病程最短时间8个月最长时间6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差异无明显性(p>o.05)。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水煎服,早晚分服。
药物组成,太子参30g,白术20g、茯苓20g、陈皮15g、莱菔子15g,枳壳、柴胡各15g、半夏10g、厚朴15g、木香10g、黄连5g、吴萸10g、内金15g。
伴有神疲乏力者加黄芪30g、当归15g、山药log;泛酸明显加煅瓦楞15g;腹痛明显加元胡log、白芍15g;便秘改枳壳为枳实15g;食欲不振加炒三仙各15g;呕吐明显加生姜5g。
健脾疏肝降逆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陈晓岩;黄雅慧;于淑芬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011)008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降逆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健脾疏肝降逆方(陈皮、半夏、白术、香附、元胡、枳壳、郁金等)口服.对照组50例,口服吗丁啉、奥克,疗程4周,观察2组疗效及症状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此方具有健脾疏肝、和胃降逆之功效,治疗FD疗效满意.
【总页数】2页(P636-637)
【作者】陈晓岩;黄雅慧;于淑芬
【作者单位】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西安,710001;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西
安,710001;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西安,7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加味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疗效观察 [J], 王淑华;王强;杨倩
2.疏肝降逆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 [J], 杨倩;胡冬菊;刘建平
3.疏肝降逆、清利祛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J], 杜杏坤;王丛梅;张秋雨;王欣;刘颖;徐智广
4.疏肝降逆汤治疗溃疡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J], 徐湘江;冯子南;刘三香;李卫民;许迪;祁月英
5.疏肝健脾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J], 孙永顺;李毅平;叶悟;汤健;王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中西医辨证施治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
方法将我院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食健脾汤,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6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 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DU),是消化道的一组常见的症候群[1],临床表现包括上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餐后早饱、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呕吐或其他有关的胃肠道症状,症状可发生于空腹状态或餐后。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点是无胃肠道黏膜组织器质性病变,但却具有消化不良症状,多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有关,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
笔者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FD 50例,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门诊的100例FD患者,均符合文献[1]有关标准:①过去1年内至少4周,具有上腹痛或上腹胀、胀气、嗳气、早饱、恶心等症状。
②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或萎缩性)胃炎、胃肿瘤和肝胆胰病变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及肠易激综合征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3.5)岁,平均病程(2.4±1.5)年。
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8±4.1)岁,平均病程(2.4±1.5)年。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5mg,3次/d,饭前0.5h服用;谷维素30mg,3次/d。
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20.12.033作者单位:710400陕西省周至县中医院针灸科(高静);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李笑梅),中医科(张伟)通信作者:李笑梅,E mail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对总有效率的影响高静李笑梅张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 ,FD )又被称之为消化不良,指的是患者出现上腹疼痛,或者上腹发胀、没有食欲、容易恶心等症状,患者到医院通过检查排除掉以上病症的器官病变的临床综合病症[1]。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的发病概率是很大的,病症会持续性的发作,是人们常患疾病之一。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西医常规化的治疗药物大部分为胃肠动力性药物以及神经营养类的药物等,不过西医的疗效时间较短,患者在治疗之后比较容易复发[2]。
中医研究认为,人们患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的肝气郁结导致横犯脾胃,主要症状是患者出现肝郁气滞,致使患者气失疏泄,进而导致患者循环不通,由于不通引发疼痛[3]。
本研究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对总有效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员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陕西省周至县中医院和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纳入此次的研究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疏肝健脾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3~65岁,平均(47.2±1.2)岁,体质量45~72kg ,平均(55.7±0.2)kg ,病程1~7年,平均(3.61±1.4)年;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4~71岁,平均(46.8±1.5)岁,体质量48~75kg ,平均(57±0.3)kg ,病程2~8年,平均(4.6±1.4)年。
疏肝和胃汤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占消化专科门诊就医的20%~40%[1]。
2004年3月~2005年3月,笔者用自拟疏肝和胃汤合莫沙必利治疗FD 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门诊确诊患者。
诊断标准[2]:(1)年龄18~65岁;(2)具有早饱或上腹胀症状并持续4周以上,伴有或不伴有嗳气、呕吐,上腹隐痛、烧心、厌食等症状;(3)用药前4周内胃镜检查排除胃肠道肿瘤、消化性溃疡;(4)B超检查排除肝、胆、脾、胰疾患;(5)用药前48h停用一切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伴有肝、肾、心血管等严重疾患;(3)合并精神疾病及对所用药物过敏。
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主要症状上均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疏肝和胃汤合莫沙必利,基本方:柴胡、香附、枳壳、厚朴、白芍、佛手、木香、陈皮、神曲各10g,甘草6g。
若肝胃郁热加黄连3g,胃阴不足加沙参、石斛各10g;脾胃湿热加蒲公英、苍术各10g;脾胃虚弱加党参15g,白术、茯苓各10g,每日1剂,水煎至150ml,每日2次,餐前30min温服;同时服莫沙比利(山东鲁南制药公司生产)5mg tid。
对照组仅服莫沙必利,服法同前。
疗程均为4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症状评定及标准,根据FD症状的不同程度评分:无症状为0分;经提示可意识到症状存在为1分;症状存在但不影响日常生活为2分;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为3分。
疗效评定:显效,积分降低80%以上;有效,积分降低50%~80%;无效,积分降低50%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3 讨论FD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
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
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
报道如下。
1资料
1.1病例资料
1998年我院收治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分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胃镜或X线检查,除外胃肠肿瘤、消化性溃疡,经B超、X线排除肝、胆、胰脏及肠道器质性疼痛。
无糖尿病及甲亢等全身性疾病。
1.2分型参照消化不良分型〔1〕。
根据临床症状分4型:①反流样型: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泛酸、烧心、食物返流。
②溃疡样型:主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疼痛,空服痛或夜间疼痛,进食与服抗酸剂能缓解。
③运动障碍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
④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1.3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患者需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为轻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中度;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为重度。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组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治疗。
处方:人参20g,白术12g,茯苓30g,姜半夏12g,青皮、陈皮各6g,柴胡9g,枳壳20g,香附10g,煅瓦楞子9g,川厚朴9g,白芍10g,甘草6g。
1剂/d,1剂两煎,分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
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2.2疗效判断观察指标包括:早饱、腹胀、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
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后分别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
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1~2项,且为轻度为显效;改善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3~4项,且为轻度)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5~6项症状,其中1~2项为中度)症状不变或加重,为无效。
在治疗4周后随访1个月,记录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