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列颠帝国到英语帝国——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8
【摘要】英语的发展和“遭遇” 非同一般。
她原是日尔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 ,出身可谓“卑贱” ,在其发展过程中 ,她又饱受了多种磨难 ,有两次差点儿被消灭 ,而如今却成了一种公认的“全球性” 语言。
原因何在 ? 这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英语的发展和“遭遇” 非同一般。
她原是日尔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 ,出身可谓“卑贱” 。
在其发展过程中 ,她饱受了多种“磨难” 。
公元 597 年罗马人对英国的基督教化(christenizing)使这个岛国接触了拉丁文明 ,自此大量的拉丁词汇进入到英语之中;斯堪的纳维亚入侵使两个民族和语言混杂在一起;诺曼征服则使英语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岁月中沦落为底层群体的主要语言 ,而法语则成了几乎所有场合贵族及其生活圈的必用语言。
当英语再次成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使用的语言时 ,她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词汇方面与1066 年的英语已经有着天壤之别了。
同样 ,百年战争 , (发挥重要作用的)中产阶级的崛起 ,文艺复兴 ,英国作为海洋强国的确立 ,英帝国的扩张 ,工商业和科技的发达都以相应的方式 ,在相关的方面为英语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这期间 , 英语有两次差点儿被消灭 ,而如今却成了一种公认的“全球性” 语言。
原因何在 ? 对此我们不想枉下结论 ,只想通过对英语发展的简略回顾 ,阐释清楚自己的观点。
一、英语的发展历程英语在其 1500 多年的发展中 ,由词形多变化的综合性语言逐渐演变为接近汉语和越南语的词形无变化的分析性语言。
现在 , 英语词形的变化仅限于名词、代词和动词。
在欧洲诸语言中 ,只有英语没有形容词词形变化。
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也比较简单。
这与德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可以说英语的这些变化是其成为“国际性语言” 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语的发展历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古英语(Old English , 450 - 1150) ;中古英语 (MiddleEnglish , 1150 - 1500) ;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 ,1500 —) 。
英语语言的发展史简述英语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5世纪,当时为了适应罗马帝国的行政需要,拉丁语作为通用语言传播到不列颠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拉丁语在当地的演变和受外界影响逐渐形成了中世纪英语。
以下是英语发展史的简要概述。
中世纪英语(5世纪-1066年)在不列颠岛,拉丁语逐渐与当地的不列颠语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语言,中世纪英语。
这段时期的英语主要是著名的“贝奥武夫”等古英语文学作品的语言。
古英语受到了盎格鲁-撒克逊部落和维京人等外来势力的影响,词汇和语法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中古英语(1066年-1470年)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不列颠岛,法语成为统治者和贵族的语言。
这导致了中古英语的出现,它是古英语和法语的混合语言。
尽管法语对英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人们开始逐渐重新使用英语,并在文字和口语中将它们结合起来。
这个时期的英语词汇扩大了,国家固有的文化和宗教也促进了英语的进一步发展。
早期现代英语(1470年-1800年)这一时期标志着英语的大规模标准化和规范化。
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和宗教的推动,英语开始以一种统一的书面形式存在。
著名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与此同时,英国的殖民扩张使英语开始传播到其他地区,如北美洲和澳大利亚。
现代英语(1800年至今)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在19世纪和20世纪对英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技术词汇的引入、新的交通和通讯方式以及全球化的发展使英语成为国际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等不同的变种。
此外,现代英语也受到媒体的影响,并在音乐、电影、电视等领域中广泛使用。
总结英语的发展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从古英语到中古英语,再到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
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和技术变化都对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在世界各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的起源与发展近代英语在莎士比亚所处的时期开始繁荣。
随着不列颠对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占领和殖民,当地语言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英语的起源与发展早期时候日耳曼人四支部落(盎格鲁族、撒克逊族、朱特族和弗里西族)移民到英格兰,英语就是从他们的语言中变化继承下来。
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公元449年左右,大不列颠群岛国王伏提庚(Vortigern)邀请“盎格鲁亲戚们”来帮助他对抗皮克特人,于是他赐予盎格鲁族东南部的领土作为回报。
后来,他又进一步寻求支援,撒克逊族、盎格鲁族与朱特族人便纷纷前来。
《编年史》记载,最终这些“移民”建立了七个王国:诺森布里亚、麦西亚、东盎格利亚、肯特、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和威塞克斯。
(简称:“七国时代”)日耳曼人入侵后,统治了当地的凯尔特语民族。
本地语言主要于苏格兰、威尔士、康瓦耳与爱尔兰存活了下来。
这些入侵者的语言逐渐形成了“古英语”(盎格鲁撒克逊语),与古弗里西语极为相像。
English(英格兰人、英语)、England(英格兰)和East Anglia(东盎格利亚)这三个词是分别从描绘盎格鲁族的词汇发展而来:Englisc、Angelcynn、Englaland。
凯尔特人居住在被他们的祖先称为“不列颠尼亚”的群岛上,在日耳曼人入侵后,日耳曼人占据并统治了位于不列颠群岛的东南部分的英格兰王国,部分凯尔特人被消灭,同化,另一部分凯尔特人被迫西迁,从而形成了不列颠历史上著名的凯尔特诸王国时期。
带领凯尔特人民英勇抵御撒克逊人进攻的亚瑟王便是他们其中的代表,也因此凯尔特语族的语言也主要于爱尔兰、威尔士、康沃尔、苏格兰,以及法国的布列塔尼存活了下来。
一直到了13世纪之后,英格兰王国终于正式与其他的讲凯尔特语族的王国结成了联合王国式的联盟关系,而这些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所结成的联合王国式的联盟关系也就是现今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雏形了。
语言帝国主义视域下的翻译策略一语言帝国主义及其产生原因 帝国主义是指一个社会或社会领域主宰另一个社会或社会领域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 展,世界越来越朝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欧美国家不仅在经济上称霸世界,在语言领域也占据 着霸主的地位,即语言领域的霸权主义。
所谓英语领域的语言帝国主义主义指的是在英语和其它 语种之间通过建立和不断重建物质结构和文化上的不平等来维系英语的主宰地位。
①这里所谓的 结构,广义上指物质财富,如机构、财政分配; 文化指的是非物质的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如 语言态度、教学原则等。
根据Galtung 的分类②,帝国主义可以分为六类: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交 流的、文化的、社会的。
语言帝国主义属于文化帝国主义主义的一种。
英语领域的文化帝国主义通 常以诸如影视、录像等媒体、技术支持、语言教学投资等文化活动的形式推进。
目前在世界60 多亿人口中,3.8 亿人的母语是英语,2.5 亿人的第二语言是英语,10 亿人在学英 语,20 亿人在接触英语。
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英语的全球化,据统计 互联网上85%的网页使用英语,英语邮件占80%。
英语在科学、技术、医药、计算机领域占据了统治 地位;在学术研究、书籍、期刊和软件中独领风骚;在政治、外交谈判、跨国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都 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英语的广泛传播,众多土著语言、奴隶语言随之消亡。
世界上有许多其它语言在英语的传 播过程中被排挤到边缘,濒临灭绝。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濒危语言的图表集》的资料显 示,在地球上的6500 种语言中,有一半的语言有面临灭绝的危险。
有些语言学家声称,世界上每两 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在1788 年,澳大利亚有大约250 种当地语言,而现在只 剩下20 种。
19 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
19 世纪末,已接近1 亿人的美国人口名列欧 美各国之首,其经济发展速度也雄居世界首位。
英语的起源与发展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开始越过海峡,迁徙到海峡对岸的不列颠岛上。
这些迁徙到岛上的凯尔特部族中,有一支名叫布立吞人Britons的民族成为了岛上的主体民族,因此罗马人称该岛为布里塔尼亚Britannia【布立吞人之地】,英语中的不列颠Britain即由此而来。
以布立吞人为首的凯尔特人开始在岛上繁衍生息,直到凯撒和他之后的罗马帝王们开始染指这片遥远的疆域。
公元43年,罗马帝国征服了不列颠,并将其变成帝国西北边陲的一个行省。
罗马人在征服不列颠后,也将先进的文明传入不列颠岛上,他们在岛上修筑营寨和城市,并修建各种道路交通网以连接各地的城市,从而巩固罗马帝国在不列颠地区的势力。
然而,北方的蛮族皮克特人Picts却经常南下骚扰罗马人罗马人占领下的不列颠。
为此罗马士兵深受其苦,并在对皮克特人的战争中损失了不少将士。
于是公元122年,哈德良皇帝下令在罗马占领区的北面修筑了一条长长的防御工事,以防御北面野蛮凶残的皮克特人反攻。
这长墙因此被称为哈德良墙Hadrian Wall,这墙后来也成为了不列颠岛上两个主体民族,即属于日耳曼民族的英格兰人和属于凯尔特民族的苏格兰人之间的分界线。
当然,这是后话。
目录• 古英语时期(450年到1150年)• 中古英语时期(从1150年到1500年)• 现代英语时期(从1500年至今)• 注释古英语时期(450年到1150年)公元四世纪初,罗马帝国内部日益腐败堕落,来自边境的危机却愈演愈烈。
公元374年,当凶猛的匈奴人打败了哥特人和阿兰人之后,罗马边境的蛮族部落为了逃命,终于冲破了帝国的边境。
西罗马帝国岌岌可危。
罗马人不得不在公元407年撤回安扎在不列颠的军团,来保卫随时可能被蛮族攻陷的罗马城。
不久之后,北方的皮克特人和来自西部岛屿的爱尔兰人这两个凯尔特部族发现不列颠毫无军队防守,便开始大举进犯。
布立吞人在罗马帝国的奴役下早已没有任何战斗力,他们徒劳无助地四处求援,最后从欧洲搬来了三个日耳曼部落的救兵。
英美概况知识点总结(一)前言英美概况是学习英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了英美两国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英美概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也能加深对这两个国家的了解。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介绍英美概况知识点。
正文英国概况•地理位置: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由大不列颠岛、北爱尔兰和其他岛屿组成。
•首都与大城市:伦敦是英国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
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政治体系: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或女王是元首,首相是政府的首脑。
•历史背景: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是大英帝国的核心。
英国的历史包括了罗马时期、中世纪、工业革命等重要的时期。
•文化特点:英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披头士乐队的音乐、茶文化、博物馆和艺术画廊等。
美国概况•地理位置:美国位于北美洲,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横跨了大陆。
•首都与大城市:华盛顿特区是美国首都,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城市是美国的重要城市。
•政治体系:美国是联邦共和制国家,总统是最高行政和国家元首,国会是立法机构。
•历史背景: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从独立战争开始建立起来。
美国历史包括了西部拓荒、内战、种族平等运动等重要的事件。
•文化特点:美国文化多样,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文化。
美国文化的代表包括好莱坞电影、音乐、篮球和美式足球等。
结尾通过了解英美概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也可以深入了解英美两国的历史和文化。
英国和美国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英美概况知识点对于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前言英美概况是学习英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了英美两国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英美概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也能加深对这两个国家的了解。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介绍英美概况知识点。
正文英国概况•地理位置: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由大不列颠岛、北爱尔兰和其他岛屿组成。
英美概况知识点总结英美是指英国和美国这两个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将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英美进行总结。
地理概况:英美两国都位于北美洲,但地理位置有一些差异。
英国是一个由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组成的岛国,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大西洋上。
美国则位于北美洲的中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
历史概况: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制度。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统治过许多地区。
美国则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于1776年宣布独立,脱离英国殖民统治。
美国独立后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政治概况: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是女王,但实际上的政府首脑是首相。
英国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以议会制度为基础。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国家元首是总统,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制度。
美国的政治制度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保护。
经济概况:英国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拥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和先进的金融体系。
主要经济领域包括金融服务、制造业、创意产业等。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和先进的科技产业。
主要经济领域包括金融服务、制造业、科技产业等。
文化概况:英国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悠久的文学传统。
莎士比亚、狄更斯等文学巨匠都是英国的代表作家。
英国还有伦敦的剧院、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吸引了许多移民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美国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等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
总结:英美两国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
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而美国则是一个相对年轻、多元文化的国家。
两国都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全球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从不列颠帝国到英语帝国——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第3O卷第4期2007年O8月长江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01.30NO.4Aug.2007从不列颠帝国到英语帝国——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郑厚尧(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英语帝国主义就是英语的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的形成与保持建立在英语对其他语言所不断产生的结构和文化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就是统治和不平等.关键词:英语帝国主义;特征;影响分类号:H3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07)04--0100--03从公元5世纪英语被传人不列颠岛,一直到16世纪至17世纪之交,英语仅为英格兰人,部分威尔士人,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所用.[1]"但在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之后,英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国际通用语.第一阶段,英帝国主义的殖民把英语带到了每一个大陆和三大洋中的一些群岛;第二阶段,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进一步巩固了英语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地位.这两个历史阶段致使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如美国语言学家BrajKachru所划分的"三圈"格局:1)内圈,包括美, 英,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以英语为一语的国家;2)外圈或延展圈,包括新加坡,印度,马拉维等以英语为二语的国家;3)扩张圈,包括中国,日本,希腊,波兰等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2]("按照"三圈"格局理论,我们可以了然地看到一个以英语国家为核心的英语帝国.就目前英语的使用状况看,它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通用语.这个问题引来了各国学者的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丹麦语言学家R.Phillipson提出的英语帝国主义理论.英语帝国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西方社会科学界关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等问题的讨论正自热化.受这股文化思潮的影响,R.Phillipson与他的合作伙伴Skutnab-Kan- gas撰写了一系列论文,讨论文化帝国主义,语言权利,非洲国家的语言政策等问题.英语帝国主义的定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酝酿形成的.所谓英语帝国主义(Englishlinguisticimperial- ism),Phillipson是这样下的定义:"英语帝国主义就是英语的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的形成与保持建立在英语对其他语言所不断产生的结构上和文化上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所谓'结构上的'是指广义上的物质属性,如机构,资金分配等;'文化上的'是指非物质的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属性,如态度,教学原则等."[3](附'Phillipson的定义主要强调了两点:统治和不平等.所以我们认为,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就是统治和不平等.英语帝国主义对其他语言的统治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域及人口优势.据Crystal说,英语现在已遍及每一个大陆和三大洋中一些群岛[2](.英语在这些地区大致以3种身份存在:第一语言(母语),第二语言(官方语言)和第一外语.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有十多个,它们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岛国.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有加纳,尼日尼亚,新加坡,收稿日期:2007一O6—2O作者简介:郑厚尧(1957一),男,湖北仙桃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第30卷第4期郑厚尧:从不列颠帝国到英语帝国——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101 印度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现在有一百多个国家的外语教学首选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是放弃了其他语种而选择英语的,如中国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俄语为第一外语,上世纪8O年代以后则改英语为第一外语.这种趋势还在不断扩展之中,例如,阿尔及利亚本是法国的殖民地,1996年放弃法语,改英语为其主要外语教学语言.讲英语的人口不断增长,据说到上世纪9O年代后期止,大约在12亿至15之间,超过了讲汉语普通话的人口(约11亿)[2](".第二,超强媒体语言.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的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是名副其实的超强媒体语言.首先,公开出版物,包括图书,报纸,杂志,广告,电影,电视连续剧等,有8O左右的是以英语为传播媒体发行的.其中对非英语国家受众影响最大的是面向科技人员的专业书籍和文章,以及面向大众的影视作品.其次,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又给了英语一片新天地.据估计,有85的网页为英语网页,8O的软件(包)是用英语写的.再次,国际社会组织和会议大多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此外,众多的非英语国家为了与国际接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一般都有自办的广播电视英语节目和英文报纸.英语帝国主义的存在进一步拉大了南北之间的差距,加剧了南北之间的不平等.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原殖民地国家对英语的依附性.二战以后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许多殖民地国家纷纷宣告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但终究没有摆脱对原宗主国的依赖,尤其是语言的依赖.许多所谓的英语外圈国家,基本上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英语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是这些国家政府机关,司法场所,大众媒体和教育机构的交际语言[2](附.英语之所以仍然能够在这些国家占据官方语言的地位,恐怕跟殖民时期的教育政策不无关系.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语言依赖现象看做是殖民主义政策的遗留.第二,对非英语民族文化的毁灭.据Phillipson介绍,英语核心圈国家的单语主义思想13趋严重.单语主义就是排斥和抑制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英国有人提出,不管母语背景如何,所有学龄儿童都应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学校只提供单语(英语)教学课程.在美国,单语制语言政策对非英语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他援引Pfeiffer的话说:"纳瓦约(Navajo)JL童受到的是外语教育:他们所受到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1ifestyles)方面的教育都是非本民族的.这种学校教育就是要把纳瓦约儿童塑造成为盎格鲁一撒克逊主流文化的成员.其前提就是假设非英语民族的人民只有会讲英语了才能成其为人,才能依照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来行事."[3](P""由此可见,英语帝国主义是以同化其他民族为目的的.如果任凭单语主义思想在国际上蔓延和发展,弱小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消亡是迟早要发生的事.第三,对非英语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当前,英语作为一种超强媒体语言,在教育方面造成的不平等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首先,以英语为母语的群体在语言学习方面占据极大的优势,比如科研文章或报告的阅读和写作,用自己的母语总比用外语来得容易和顺畅.相反,对于以英语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群体,在英语学习方面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时间和金钱, 否则难以达到同以英语为母语的群体之间交流的水平.其次,由于英语强势的后盾是经济实力,致使世界范围内英语学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英语学习的热潮使得英语在有些国家的地位不断提升.据说在北欧一些国家,英语的地位正在从外语向二语转移.这种转移意味着英语在这些国家不仅具有社会阶层划分的功能,是享受高等教育的前提,还是必备的职业技能.[3](陇总之,对绝大多数非英语国家而言,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而英语国家却掌控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走向.所以,非英语国家要想获得先进的经济和技术知识,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外语教育政策,把英语当做第一外语或第二语言.这样,政府和个人都得在英语学习方面加大投入.由此可见,英语帝国主义对非英语国家外语教育政策方面造成的影响,是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个反应链上的获益者总是英语国家.面对英语帝国主义的存在,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正视它的存在,也要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英语帝国主义的存在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是相矛盾的.关于这一点,目前讨论最多的是英语的统治地位与小语种的生存问题.的确,受强势语言的挤压,有些小语种民族正在或已经放弃本民族的语言,如英国境内的盖尔语0[43但同在英国版图内.的威尔士民族的威尔士语,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威尔士人民通过游行示威等各种形式的抗议活动,不仅使自己的民族语言保存了下来,而且使威尔士语在威尔士与英语同列为官方语言.这两个典型事例告诉我们,英语帝国主义对小语种的威胁确实存在,但是,只要l02长江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8月处于弱势地位的小语种民族能正视这种威胁,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化,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英语帝国主义的存在在欧盟国家引起了一场关于语言问题的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1990年欧洲委员会和欧洲文化合作理事会召开会议,就语言问题作出决议.决议之一是"推动更早地开始外语教学,并在外语上花更多的时间".此外,1991年欧洲委员会还确定:"欧盟所有公民都应该有机会在母语之外再学会至少另一种欧盟语言的交际能力,相当大的人口应该懂得两种欧盟语言."[5英语帝国主义在我国的存在也是实实在在的,从近期语言学界对汉语中夹杂英语词问题的讨论可见一斑.不过,我们不可能因为"狼来了",而把开启的大门再度关上.相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的程度会越来越高.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国家,如果它的公民不具备良好的国际通用语的交际能力,是不会走得太远的.因此,现在我们亟须做到三点:一是认真审视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二是加快汉语汉字规范化建设嘲;三是深入细致地研究英语的国际传播策略,以及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参考文献:[1]D.Freeborn.FromOldEnglishtoStandardEnglish[M].New YorklMacmillanPublishersLtd.1998.[2]D.Crysta1.EnglishasaGlobalLanguageI-M].Londonl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3]R.Phillipson.LinguisticImperialismI-M].Londons0xf0rdUni—versityPress,1992.[4]冯小钉.语言的生态失衡及其对策[刀.松辽学刊,2002(2).[5]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6]李宇明.信息时代的中国语言问题[刀.语言文字应用,2003(1).责任编辑强琛TheCharacteristicsoftheEngiishImperialismandItsInfluenceZHENGHOR—yao(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Hubei434023) AbstractTheEnglishlinguisticimperialismmeansthatEnglishhasarulingpositionoverothe rlanguages,whichhasbeen builtuponthebasisoftheunequalitytOtheotherlanguagesbothstructurallyandculturally.SothecharacteristicsoftheEng' lishlinguisticimperialismarerulingandunequality. KeywordsEnglishlinguisticimperialism;characteristic:influence。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帝国主义现象剖析*王艳艳 王光林(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上海,201620)摘 要:英语全球化现象有目共睹,这给众多非英语国家带来了跨文化交流的便利,促进了繁荣发展,同时也给这些国家的民族语言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西方的生活方式、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侵蚀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
这就是英语 核心国和 边缘国之间所形成的 英语语言帝国主义现象。
本文总结了许多学者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探讨了 英语语言帝国主义的成因及其对英语语言教育的影响,并针对中国的英语霸权现状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一、为实现英语本土化和标准英语的结合,提倡发展 中国英语;二、改变教学范式以充分体现多元标准。
关键词:全球化;英语语言帝国主义;英语教学;英语本土化一 英语的全球强势地位英语在20世纪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克里斯托(C rysta l)(1997)在!作为全球语言的英语∀(Eng lish As a G lobal Language)#一书中指出,如今英语不仅是英、美、加拿大、新西兰、南非等国家的母语,同时也成为世界上其他7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
而且从未来趋势看, 英语帝国的强势扩张是必然的。
英语的成功,已经远远超出历史上曾经当作 共同语的任何语言。
拉丁语曾是欧洲教会与学术界的 共同语,俄语曾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通用语,阿拉伯语至今还是伊斯兰世界的通用语,但它们都没能成为世界共同语。
19世纪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推行殖民主义政策,扩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帝国统治;20世纪美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方面建立了霸主地位。
这些英语国家在语言政策和规划方面非常重视英语的地位和对外扩张,在美国, English On l y运动支持者把 英语看作是唯一确保美国文化身份完整性的工具。
这一类带有意识形态意义的举措深深影响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导致了英语全球化。
这意味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霸权,标志着语言帝国主义(Linguistic I m perialis m)的形成,全球化进程助长了强势语言覆盖下的文化不平等现象。
致用英语英语国家概况-回复“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国家概况是指那些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或主要交流语言的国家。
这些国家分布在全球各个大陆,每个国家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体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回答关于英语国家的概况。
一、历史背景英语国家的历史可追溯到大英帝国的时代,于17世纪末期开始形成。
大英帝国是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其领土遍布非洲、亚洲、北美、南美和大洋洲。
英国在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和商业活动时,英语逐渐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语言。
虽然大英帝国在20世纪初解体,但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语言的地位却得以保持。
二、主要国家1. 英国(United Kingdom)英国是英语国家的起源地,也是英语的教育和文化中心。
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莎士比亚、贝多芬、达尔文等众多重要历史人物和文化瑰宝。
2. 美国(United States)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国家,拥有庞大的英语母语人口。
美国也是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领袖之一,许多全球顶尖的大学和科技公司均位于美国。
3. 加拿大(Canada)加拿大是一个多语种国家,英语和法语是其官方语言。
英语在加拿大广泛使用,并且加拿大有许多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包括英国后裔和移民。
4. 澳大利亚(Australia)澳大利亚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而闻名于世。
英语是澳大利亚的主要语言,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吸引了许多国家的移民。
5. 新西兰(New Zealand)新西兰位于南半球,被太平洋环绕。
英语是该国的主要语言,新西兰受到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世界级的户外活动和友好的人民所吸引。
三、政治体系英语国家的政治体系多样,包括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和议会制。
其中英国的政治体系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共和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君主立宪制与议会制相结合,新西兰则是君主立宪制。
四、经济发展英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英国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加拿大是全球主要的资源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是世界领先的矿产资源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英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英国是个浪漫又崇尚历史的地方,英国建筑不同于中国,他们的建筑多是古老的建筑,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英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了英国本土之外,还包括十四个海外领地。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国力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历史上记载的面积最大的国家。
英国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英帝国解体,超级大国领导地位被美国和苏联取代,不过,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强国。
英国为英联邦元首国、欧洲联盟成员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会员国、G8成员国之一,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1、早期文明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
克尔特人已知使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克尔特社会逐渐分化。
2、罗马时期公元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引言概述英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英语国家,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是世界上五个英语国家之一(其他四个分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英国是一个由四个国家组成的联合王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
本文将重点介绍英国的历史概况,从不同的时期、事件和人物来探讨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正文内容一、古代历史1.不列颠时期:介绍不列颠岛上原始民族的聚居,包括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入侵等重要事件。
2.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讲述盎格鲁-撒克逊部落的入侵和建立英格兰王国的过程,以及统一英格兰的重要国王。
3.维京时期:探讨维京人的海上势力和对英国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在诺曼底登陆中的角色。
二、中世纪历史1.诺曼底征服:介绍威廉一世成为英格兰国王,建立诺曼底王朝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骑士精神和十字军东征:探讨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和十字军东征对英格兰的影响,以及英格兰维持外交平衡的策略。
3.玫瑰战争:讲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的争斗,以及亨利七世的登基结束了这场战争。
三、近代历史1.英国帝国扩张:探讨英国帝国的形成和扩张过程,包括殖民地的建立、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以及英国对全球贸易的控制。
2.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介绍英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及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探讨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议会的权力扩大以及普选权的实现。
四、现代历史1.两次世界大战:讲述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和贡献,特别是在二战中与纳粹德国的斗争。
2.工党和保守党执政:探讨英国工党和保守党在近代的执政经历和政策变化。
3.英国加入欧盟和脱欧:介绍英国加入欧盟的历史背景和对英国的影响,以及脱欧公投和英国脱欧的过程。
五、现代英国文化与社会1.英国皇室:介绍英国皇室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对英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英国文学和艺术:探讨英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包括莎士比亚、狄更斯等重要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高三历史英国史知识点高三历史——英国史知识点英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遗产。
以下是关于英国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古代不列颠古代不列颠是英国历史的起源,该地区的原始居民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期,包括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罗马人在公元43年征服不列颠,直到公元410年离开。
罗马统治结束后,安格鲁-撒克逊人和维京人相继进入该地区,对不列颠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世纪英格兰中世纪英格兰是一个封建社会,由盎格鲁-撒克逊统治者和诺曼征服者组成。
威廉一世于1066年成功征服英格兰,建立起诺曼底王朝。
英国基督教改革运动在16世纪时期兴起,亨利八世脱离罗马教廷,建立起英国国教。
3. 英国帝国的崛起英国帝国的崛起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之一。
16世纪末开始,英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殖民地,如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地。
4. 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化的开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发生。
英国在农业、纺织、挖煤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引入了许多创新技术,如蒸汽机、纺纱机和铁路等。
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5. 英国的政治发展英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
1066年的诺曼征服后,英国王室开始集权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会的权力逐渐增加。
传统上,英国的政府是个立宪君主制,国王和议会共同执政。
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个实行议会民主制度的国家。
6. 英国的文化贡献英国在文化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其文学、音乐、戏剧和科学等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
英国文学巨匠如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闻名世界,音乐家如贝多芬和莫扎特也受到英国文化的影响。
7. 英国的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其盟友抗击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盟国共同对抗法西斯轴心国。
★英语的史_共10篇范文一:英语的历史英语的历史英语是第一国际语言,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人学习外语时首选英语。
根据谱系分类法,语言可分成八大语系,即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闪含语系等。
英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西日尔曼语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加勒比海诸国(巴哈马、牙买加、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加和多巴哥)以及南美的圭亚那。
还有一些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尼日利亚、加纳、塞拉利昂、喀麦隆等英语也被作为官方语言。
全世界大约有3亿人在讲英语,另外有20亿人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
英语是如何崛起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英国英语时期1.古代英语是从公元449年日耳曼的首领Jitish人在不列颠的肯特郡登陆时开始的。
公元前,大不列颠岛上住着克尔特人等,公元五到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移入。
公元7世纪先后出现了7个Angle—Saxon王国,English一词就是从Angle演变而来的。
有三种语言对古代英语产生过较大影响,他们是凯尔特语,遗迹有Avon,Kennet,Dover和London;拉丁语,幸存的词语有:ancor(anchor),f**ce(f**k),mil(mile),altar(altare),papa,plante(plant),dihtan(dictate);1013年后一个时期,丹麦人统治了全英格兰,所以,古北欧语是对古英语有影响的第三种语言.它们的影子多带sk音,如:sky,skin,skull,scare,skill。
最早的英语文学作品只能追溯到750年,即刻在石碑上的“DreatheRood”(十字架之梦)。
比中国的《诗经》晚了1000多年。
2.中世纪的英语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066年诺曼征服起。
英王爱德华(忏悔者)无嗣而终,哈罗德被选为继承人.诺曼底大公威廉以哈罗德不是王室血统为由,对英国出兵征服。
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征服时期,法语作为统治阶级的官方用语成了语言上的最大成果,英国的遗老遗少不得不学点法语,以便发号施令。
英国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内,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之一。
英国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殖民地统治而闻名,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英国帝国主义统治时期的发展是基于一系列的背景因素。
首先,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经济蓬勃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其次,英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对外政策,促进本国贸易和殖民地扩张。
此外,军事技术的进步和海军实力的强大也为英国成为一支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二、殖民地统治英国帝国主义统治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广泛的殖民地统治。
英国殖民地遍布亚洲、非洲和加勒比地区。
英国通过武力征服和殖民化这些地区,以满足其对原材料和市场的需求,并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地帝国网络。
在亚洲,英国统治了印度和东南亚许多国家。
英国在印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并逐渐扩大其政治和经济控制力。
在非洲,英国占领了现今的南非、尼日利亚以及其他地区。
这些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成为英国海军的补给基地和重要的战略据点。
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多种多样。
有些地方,英国直接统治,通过派驻殖民地行政官员来管理当地事务。
在其他地方,英国与当地统治者签订条约,形成保护国关系,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三、经济影响英国帝国主义统治时期,英国经济得以极大发展。
英国通过殖民地的经济开发,获取了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如棉花、茶叶和石油等。
此外,英国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帮助英国商品进一步扩展了全球市场。
英国还通过殖民地的劳动力资源,建立了庞大的工业体系。
印度成为英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供应地,而非洲则为英国的采矿业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
这些经济利益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加大了殖民地人民的剥削。
四、政治影响英国帝国主义统治时期,英国政府通过殖民地的统治巩固了其在全球的政治地位。
英国在殖民地设立了行政机构,推行英国法律和政府制度。
这使得英国成为许多殖民地的事实上的统治者。
英国帝国主义的历史演变与特点分析英国帝国主义是指英国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控制和影响。
这种霸权主义体现在英国对其他国家的殖民化、侵略、敲诈等行为上。
它是英国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际地位和政治文化现象。
1. 帝国主义历史的演变英国帝国主义在19世纪初期得到了迅速的扩张与壮大,其领土主要包括欧洲、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这种扩张主要体现在英国海外领土的殖民化和商业利益的争夺上。
在19世纪30年代末期,英国利用在印度的军事基地,向中东、中国和半岛地区发起攻击。
其有目的地通过侵略、敲诈外国国家来获取更多资源和利益。
20世纪初,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英国帝国主义逐渐退缩。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国力虚弱,在欧洲和世界政治舞台上逐渐失去了先前的地位和影响力。
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仍具有相当大的力量。
2. 帝国主义的特点英国帝国主义表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英国在制度和文化上建立了彻底的霸权主义。
它通过殖民地的统治和推广英国文化来奴役其他国家和民族。
其次,英国帝国主义对于自由的标准存在双重的标准。
在英国自由主义的框架内,笃信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但在对它殖民地的统治上却采取了统治和剥削等不自由的方式。
再次,英国的帝国主义主张“白人优越论”和“殖民国家必须服从佬国”的观念。
英国在殖民地掠夺各种资源的同时,还向殖民地灌输了种族主义和文化优越主义。
最后,英国帝国主义是独一无二的。
它通过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致力于长期获得收益并掌控世界贸易与信息流。
它通过海军霸权、政治干涉,成为世界最强劲的殖民国,并持续实施着欧洲殖民主义的衰落和后殖民主义的怒潮。
3. 帝国主义的影响英国帝国主义对于英国本身和其他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英国的帝国主义采取了殖民化和掠夺的方式来获取财富和资源。
这使得英国的经济迅速成长,并在19世纪中叶成为了工业化的中心国家。
从不列颠帝国到英语帝国——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第3O卷第4期2007年O8月长江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01.30NO.4Aug.2007从不列颠帝国到英语帝国——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郑厚尧(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英语帝国主义就是英语的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的形成与保持建立在英语对其他语言所不断产生的结构和文化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就是统治和不平等.关键词:英语帝国主义;特征;影响分类号:H3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07)04--0100--03从公元5世纪英语被传人不列颠岛,一直到16世纪至17世纪之交,英语仅为英格兰人,部分威尔士人,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所用.[1]"但在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之后,英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国际通用语.第一阶段,英帝国主义的殖民把英语带到了每一个大陆和三大洋中的一些群岛;第二阶段,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进一步巩固了英语在世界各地的统治地位.这两个历史阶段致使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如美国语言学家BrajKachru所划分的"三圈"格局:1)内圈,包括美, 英,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以英语为一语的国家;2)外圈或延展圈,包括新加坡,印度,马拉维等以英语为二语的国家;3)扩张圈,包括中国,日本,希腊,波兰等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2]("按照"三圈"格局理论,我们可以了然地看到一个以英语国家为核心的英语帝国.就目前英语的使用状况看,它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通用语.这个问题引来了各国学者的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丹麦语言学家R.Phillipson提出的英语帝国主义理论.英语帝国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西方社会科学界关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等问题的讨论正自热化.受这股文化思潮的影响,R.Phillipson与他的合作伙伴Skutnab-Kan- gas撰写了一系列论文,讨论文化帝国主义,语言权利,非洲国家的语言政策等问题.英语帝国主义的定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酝酿形成的.所谓英语帝国主义(Englishlinguisticimperial- ism),Phillipson是这样下的定义:"英语帝国主义就是英语的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的形成与保持建立在英语对其他语言所不断产生的结构上和文化上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所谓'结构上的'是指广义上的物质属性,如机构,资金分配等;'文化上的'是指非物质的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属性,如态度,教学原则等."[3](附'Phillipson的定义主要强调了两点:统治和不平等.所以我们认为,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就是统治和不平等.英语帝国主义对其他语言的统治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域及人口优势.据Crystal说,英语现在已遍及每一个大陆和三大洋中一些群岛[2](.英语在这些地区大致以3种身份存在:第一语言(母语),第二语言(官方语言)和第一外语.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有十多个,它们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岛国.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有加纳,尼日尼亚,新加坡,收稿日期:2007一O6—2O作者简介:郑厚尧(1957一),男,湖北仙桃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第30卷第4期郑厚尧:从不列颠帝国到英语帝国——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101 印度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现在有一百多个国家的外语教学首选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是放弃了其他语种而选择英语的,如中国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俄语为第一外语,上世纪8O年代以后则改英语为第一外语.这种趋势还在不断扩展之中,例如,阿尔及利亚本是法国的殖民地,1996年放弃法语,改英语为其主要外语教学语言.讲英语的人口不断增长,据说到上世纪9O年代后期止,大约在12亿至15之间,超过了讲汉语普通话的人口(约11亿)[2](".第二,超强媒体语言.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的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是名副其实的超强媒体语言.首先,公开出版物,包括图书,报纸,杂志,广告,电影,电视连续剧等,有8O左右的是以英语为传播媒体发行的.其中对非英语国家受众影响最大的是面向科技人员的专业书籍和文章,以及面向大众的影视作品.其次,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又给了英语一片新天地.据估计,有85的网页为英语网页,8O的软件(包)是用英语写的.再次,国际社会组织和会议大多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此外,众多的非英语国家为了与国际接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一般都有自办的广播电视英语节目和英文报纸.英语帝国主义的存在进一步拉大了南北之间的差距,加剧了南北之间的不平等.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原殖民地国家对英语的依附性.二战以后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许多殖民地国家纷纷宣告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但终究没有摆脱对原宗主国的依赖,尤其是语言的依赖.许多所谓的英语外圈国家,基本上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英语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是这些国家政府机关,司法场所,大众媒体和教育机构的交际语言[2](附.英语之所以仍然能够在这些国家占据官方语言的地位,恐怕跟殖民时期的教育政策不无关系.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语言依赖现象看做是殖民主义政策的遗留.第二,对非英语民族文化的毁灭.据Phillipson介绍,英语核心圈国家的单语主义思想13趋严重.单语主义就是排斥和抑制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英国有人提出,不管母语背景如何,所有学龄儿童都应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学校只提供单语(英语)教学课程.在美国,单语制语言政策对非英语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他援引Pfeiffer的话说:"纳瓦约(Navajo)JL童受到的是外语教育:他们所受到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1ifestyles)方面的教育都是非本民族的.这种学校教育就是要把纳瓦约儿童塑造成为盎格鲁一撒克逊主流文化的成员.其前提就是假设非英语民族的人民只有会讲英语了才能成其为人,才能依照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来行事."[3](P""由此可见,英语帝国主义是以同化其他民族为目的的.如果任凭单语主义思想在国际上蔓延和发展,弱小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消亡是迟早要发生的事.第三,对非英语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当前,英语作为一种超强媒体语言,在教育方面造成的不平等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首先,以英语为母语的群体在语言学习方面占据极大的优势,比如科研文章或报告的阅读和写作,用自己的母语总比用外语来得容易和顺畅.相反,对于以英语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群体,在英语学习方面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时间和金钱, 否则难以达到同以英语为母语的群体之间交流的水平.其次,由于英语强势的后盾是经济实力,致使世界范围内英语学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英语学习的热潮使得英语在有些国家的地位不断提升.据说在北欧一些国家,英语的地位正在从外语向二语转移.这种转移意味着英语在这些国家不仅具有社会阶层划分的功能,是享受高等教育的前提,还是必备的职业技能.[3](陇总之,对绝大多数非英语国家而言,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而英语国家却掌控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走向.所以,非英语国家要想获得先进的经济和技术知识,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外语教育政策,把英语当做第一外语或第二语言.这样,政府和个人都得在英语学习方面加大投入.由此可见,英语帝国主义对非英语国家外语教育政策方面造成的影响,是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个反应链上的获益者总是英语国家.面对英语帝国主义的存在,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正视它的存在,也要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英语帝国主义的存在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是相矛盾的.关于这一点,目前讨论最多的是英语的统治地位与小语种的生存问题.的确,受强势语言的挤压,有些小语种民族正在或已经放弃本民族的语言,如英国境内的盖尔语0[43但同在英国版图内.的威尔士民族的威尔士语,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威尔士人民通过游行示威等各种形式的抗议活动,不仅使自己的民族语言保存了下来,而且使威尔士语在威尔士与英语同列为官方语言.这两个典型事例告诉我们,英语帝国主义对小语种的威胁确实存在,但是,只要l02长江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8月处于弱势地位的小语种民族能正视这种威胁,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化,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英语帝国主义的存在在欧盟国家引起了一场关于语言问题的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1990年欧洲委员会和欧洲文化合作理事会召开会议,就语言问题作出决议.决议之一是"推动更早地开始外语教学,并在外语上花更多的时间".此外,1991年欧洲委员会还确定:"欧盟所有公民都应该有机会在母语之外再学会至少另一种欧盟语言的交际能力,相当大的人口应该懂得两种欧盟语言."[5英语帝国主义在我国的存在也是实实在在的,从近期语言学界对汉语中夹杂英语词问题的讨论可见一斑.不过,我们不可能因为"狼来了",而把开启的大门再度关上.相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的程度会越来越高.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国家,如果它的公民不具备良好的国际通用语的交际能力,是不会走得太远的.因此,现在我们亟须做到三点:一是认真审视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二是加快汉语汉字规范化建设嘲;三是深入细致地研究英语的国际传播策略,以及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参考文献:[1]D.Freeborn.FromOldEnglishtoStandardEnglish[M].New YorklMacmillanPublishersLtd.1998.[2]D.Crysta1.EnglishasaGlobalLanguageI-M].Londonl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3]R.Phillipson.LinguisticImperialismI-M].Londons0xf0rdUni—versityPress,1992.[4]冯小钉.语言的生态失衡及其对策[刀.松辽学刊,2002(2).[5]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6]李宇明.信息时代的中国语言问题[刀.语言文字应用,2003(1).责任编辑强琛TheCharacteristicsoftheEngiishImperialismandItsInfluenceZHENGHOR—yao(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Hubei434023) AbstractTheEnglishlinguisticimperialismmeansthatEnglishhasarulingpositionoverothe rlanguages,whichhasbeen builtuponthebasisoftheunequalitytOtheotherlanguagesbothstructurallyandculturally.SothecharacteristicsoftheEng' lishlinguisticimperialismarerulingandunequality. KeywordsEnglishlinguisticimperialism;characteristic: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