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 格式:docx
- 大小:24.66 KB
- 文档页数:2
三、“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从试题所给的材料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类:1、正面材料。
如全国课标Ⅱ卷的“同学关系调查”,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山东卷莫言在被“咬”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广西卷捡手机者认为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
这类材料感情倾向明显,彰显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此材料作为正面材料,考生可把它作为一般议论文来写。
(先立后破)以2013全国课标Ⅱ卷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对此,我们可从以下思路构思立意: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就事论事、略写)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确实如此,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关系才能变得融洽,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就事论事、略写)第三步:分析、阐释观点。
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的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②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③清华朱令案;④网友给同室的大学同学发短信感谢:“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
公开课记录授课时间:2016年3月3日第三节**人:***班级:岳西县汤池中学302班社会现象类作文写作指导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分清社会现象型材料作文与阐释型材料作文的不同特点。
2、掌握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基本写法和结构模式3、能较熟练地写作社会现象类材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多媒体展示两个作文题作文题一:2015年10月4日,南京的朱先生和四川的肖先生,在青岛一家名为善德烧烤用餐时,各自都点了一份虾,点餐时菜单上标价38元,结账时,店老板却按每只虾38元的价格收费,双方发生争议,协商无果,朱先生和肖先生打了110报警电话。
经过协商,肖先生和朱先生分别给了烧烤店老板800元和2000元的餐费,之后才得以脱身离开。
肖先生和朱先生结束了旅游,都各自返回了家乡,他们把各自的遭遇发到了网上,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作文题二: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去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件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让学生指出两个作文题的区别,引入现象型材料作文的概念,导入新课。
二、认识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1、何谓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分为现实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哲理类材料作文,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属于现实类材料作文的一种。
顾名思义,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就是命题者选取当今社会存在或真实出现的某一种现象作为命题材料的一种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这种现象可以是普遍存在的,也可以是特殊的个别的。
作文主题训练--------想要面子,就得撑起里子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中国人比较注重“面子”,日常聊天、办事,经常会说“看我面子”“给点面子”。
交朋会友、穿衣用餐也力求体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比如穿漂亮时尚的衣服出入公众场合,会被认为撑足了面子;请别人吃饭,宁愿剩下倒掉也要多点几个菜,认为这样有面子。
还有些时候,人们指责那些贪婪无耻或丧失人格的家伙,往往会说:这种人什么都要,就是面子不要!你有哪些关于“面子”的人生经历和身边故事?你如何看待“面子”或“面子现象”?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中国人比较注重“面子”,聊天办事时,经常说“看我面子”“给点面子”;交朋会友时,穿衣用餐力求体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可以撑足面子;请人吃饭,宁愿剩下倒掉也要多点几个菜,这样才有面子;人们指责那些贪婪无耻或丧失人格的人,往往会说:这种人什么都要,就是不要面子!你如何看待“面子”或“面子现象”?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论证合理,不得套作和抄袭。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
”这就是底子吧。
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
②不少于 800 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以2013广东卷为例(原题略),考生可做以下解读:第一步:开篇引述试题材料。
有一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定向三个贫困家庭捐助。
一家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就事论事、略写)第二步:选择材料的一个角度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赞成,可反对,可辩证。
在对捐助的态度上,我很赞赏第三家的做法,因为别人的捐助毕竟是有限的、暂时的,甚至说是一种施舍,一个人要想彻底地走出困境必须靠自己的努力。
(以第三家为切入点提出观点、略写)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阐释自己的观点。
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88岁高龄的郑州老人孙玉兰靠卖气球为儿子治病,被网友称为“气球奶奶”;②87版《红楼梦》“晴雯”的扮演者安雯为爱复出独立还债拒绝施舍;③中国式慈善往往大张旗鼓地捐赠,从不考虑受捐助者的感受;④诈捐门的反复出现,让受捐助者对捐助者也失去了信任。
(同类拓展、详写)第四步:结合试题材料再次强调所提观点,总结全文。
第三家的做法让我看到了他走出困境的勇气与希望,因为独立是对自己最好的捐助。
(略写)四、失误警示 1、盲目地提某些大道理。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就事论事”,不能让文章的中心游离于“事件”之外,但是在考场上一些考生所谈的话题和材料事件毫无关系,以至于文章跑题。
比如广东卷考生所谈的话题必须是“慈善”;全国课标Ⅱ卷考生所谈的话题必须是“同学关系”;北京卷考生所谈的话题必须是“手机”等等。
如果考生所谈的话题游离于“事件”之外,那么写的必定是跑题作文。
2、内容空洞,走不出对试题材料的论述。
社会现象类作文要求就事论事,于是有些考生就会就着材料大谈特谈,甚至对材料反复的叙述,缺乏对文章中心必要的拓展,进而导致文章内容单薄。
3、结构比例严重失衡。
开篇引述试题材料,这仅仅是个引子,因而需要略写。
选择材料的一个角度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向外拓展,阐释自己的观点才是文章的重点,此部分需要详写。
材料作文专练-------社会现象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由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合了人们网络社交的需要,我国短视频行业快速崛起,作为互联网媒体新锐,大家对其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短视频给人们提供了多样化信息;也有人认为,短视频有造成人们对网络内容“单向化”吸收的负面影响。
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但今天我们常说“以德报怨”;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但今天我们常用的是“相濡以沫”:庄子还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追无涯,殆矣”,但今天我们常引用前两句来倡导珍惜时间,追求知识……这些经典话语脱离了原来的语境,在生活中广为流传。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考志愿的填报,尤受社会的关注。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更是掀起了一波志愿填报咨询的热潮。
高考志愿选择网红张雪峰观点: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关系没有背景,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能不能就业,能不能拿到高薪,因为除了你的父母,没有人会为你的将来负责。
在张雪峰的影响下,今年高达27所985院校,曾经的热门专业也都变成了冷门专业,比如新闻、土木、经管、金融和工商等专业。
人民日报观点:所有专业都有存在的意义,没有任何一个专业是没用的。
填报专业不能把专业能不能就业,能不能“吃上饭”作为衡量标准。
面对“张雪峰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观点明确,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社会现象类的新材料作文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单反相机并不是被同行打败,居然是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
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它品牌方便面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吗等外卖。
打败卖单车店铺或修自行车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
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
”这一切都很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居安思危方能不败单反相机可能从没想过它们会在时代的潮流中被智能手机打败,方便面巨头也可能没想过越来越懒散的人会有一天竟然拒绝它们。
时代并没有给这些处在鼎盛时期的企业任何提醒就抛弃了它们,它们也没能在时代之中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而走向下坡。
所以,任何人都应该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代打败你,可能并不是你违背了历史潮流,而只是因为你只是在时代潮流之中不能立于潮头。
每一个“弄涛儿”只能向涛头而立,方能“手把红旗旗不湿”。
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只有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不停忙碌,因为它知道只有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根,因为它知道只有根扎得牢才能顶得住暴雨狂风。
动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条件下为以后的艰难做准备,我们人类呢,不是更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吗?经济发展迅猛、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往往会过度沉浸于自我的优越感之中,而忽视了来自周围的危机和挑战。
要知道,糖衣炮弹有时比冷兵器的杀伤力来得更为强大。
你的对手可能是“智能手机”“外卖”等你意想不到的对象。
而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失去了前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又怎么能够脚踏实地地向未来发起挑战,又怎么能够如初生的朝阳般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向上攀登,直至达到人生的辉煌点?因此,摒弃盲目的优越感,树立必要的危机意识,我们才能在发展路上越探越深,越行越远。
浅析“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技巧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日渐频繁地出现于事业单位考试作文中。
由于材料涉及的事件均为当下发生的社会热点,具有现实意义,能引发全社会的热烈讨论;且材料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多元思维的碰撞,因此成为当下事业单位考试材料作文的热门出题方式。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应对此种类型多作深入研究,今天小粉笔就介绍两种写作技巧。
技巧一:就事论事,直击材料“就事论事”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
不对材料作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采用“就事论事”的写法,开篇应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对于题中材料的态度,在肯定与否定、褒与贬之间作出抉择,或总结成功经验或检讨失败教训等。
【例】老王生病,医院全心全力治疗,老板帮忙支付医药费,老王痊愈后回工地赶工,又提出向医院兼职做陪检员以支付剩余医药费,因为感同身受他能更好地照顾病人。
【分析】这一材料可以提出以下观点:①知恩图报,回馈社会;②关爱弱者,担负社会责任;③关爱弱势群体还需灵活有法;④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当然,还可反向思考:老王的幸运恰恰折射出农民工在医保制度上的缺失,医院默许出院是否违规?老王到医院打工抵债是否符合医疗规定?“就事论事”的写法,要求评论者分析思考所评之事,形成自己的看法。
评“事”不应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角度,可以从多个角度评论,如评事的对错,评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
但须谨记,所评所说,要紧扣所评之“事”,不可游离于“事”之外,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不仅要有鲜明的观点和态度,更要有能佐证观点的依据和理由,而这恰恰是其灵魂所在。
可以说,事实是评论的基础,而法律、道德、公序良俗等则是评判的标尺。
简言之:“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
”评论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深刻,评得让人心悦诚服,评出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
技巧二:因事析理,借题发挥“因事析理”是指以所评之事为载体大做文章,充分展开,阐明一个道理,这是在准确把握题意后的扩展、挖掘和提升。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导读:20xx年18套作文试题,新材料作文占17题,仅天津卷是半命题作文,并且采取的还是“材料+命题”的形式。
在这18套试题中,试题材料虽说兼顾到了诗歌(福建卷)、故事(课标Ⅰ卷)、言论(安徽卷),但却以“社会现象”类居多,它们分别是全国课标Ⅱ卷的“同学关系调查”,广西卷的“寻找手机”,山东卷的“莫言被‘咬’”,广东卷的“富翁捐助”,北京卷的“爱迪生与手机”,浙江卷的“童心”。
这类作文试题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生活,跟随着时代的脉搏,占20xx年高考作文试题数量的三分之一。
显而易见,此类作文试题将代表着20xx年的命题方向。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好“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呢?
一、“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特点:
1、要有针对性。
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
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
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
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二、就事论事就是指考生的写作对象必须是试题材料所展示的社会现象;
一事一议的最大缺陷就是文章内容单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考生有必要运用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寻找一些和试题材料同类的素材以充实文章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同类拓展。
具体可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类比、对比联想同类或相反的现象。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紧扣标题,回扣材料)。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1.高考时评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想象类作文写作指导
3.高中社会现象类作文
4.2015“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5.成长的类作文的写作指导
6.人与自然类作文写作指导
7.材料作文写作技法指导
8.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上文是关于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