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类作文讲评
- 格式:ppt
- 大小:489.00 KB
- 文档页数:11
关于时事评论的作文评讲(教案)广东从化五中李少连教学目的:通过比较原稿与修改稿,理解写文章立意与选材的重要性。
通过比较修改稿与下水作文,学习时评这种议论文立论与材料运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放幻灯片,展示作文题目:警惕跨国公司“把利润都带走”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内外资企业差别税率制。
经测算,外资企业平均负担率百分之十一,内资企业平均负担率百分之二十二,国有大中型企业平均负担率百分之三十。
统计数据显示,外资在中国的利润额不断上升的同时,对中国的税收贡献比例却在下降。
一些跨国公司很早就有一句名言:“把GDP留给中国,把利润都带走。
”二、简析本次作文的大致情况:1.审题有较大的欠缺,①不够深度。
如平衡税收、降低国内企业负担。
②不够贴切准确。
如写诚信;如仅写公平,或仅写徒有虚名。
2.本次作文的文体要求是写时事评论,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文章不符合要求。
3.语言比较贫乏,欠简洁。
三、下面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进行阅读讨论。
思考:1.对比黄汝佳《门面工夫与自欺欺人》的原稿与修改稿《门面工夫是自欺欺人》在立意选材以及语言方面有什么区别?你从中悟到什么?2.比较《门面工夫与自欺欺人》与下水作文《根深才能叶茂》论据运用上的区别,理解总结时事评论原材料的方法?原稿:门面工夫与自欺欺人黄汝佳只徒表面好看,不顾实际情况如何,这是在做门面工夫,这是不可取的。
门面工夫做多了,反而会浪费得越多。
在以前的大跃进时期,人们预言我国很快就会进入共产主义。
又说一头猪会有一头大象一样大,杀一头猪可以一村人吃一个月;又说耕田一年的粮食就可以几年有的吃;在“大跃进”时,人们可以吃大锅饭,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大跃进就是做了过分的门面工夫,大大夸张了当时的生产。
这样到了不够三个月,连国库都空虚了。
所以,这样的做法就是自欺欺人。
在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把当时的情况反映出来,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效益。
门面工夫不可取,做实事,获效益才是上策。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我国还残余有很多的落后文化。
申论作文社会角度对策分析
当前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从社会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以下将从教育、就业、医疗和环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对策提出。
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推动素质教育。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在就业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创业支持力度。
创业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政府应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提供贷款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同时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者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就业。
在医疗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基层医疗服务力度。
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医疗资源过剩,基层医疗服务薄弱。
应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推广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以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性。
在环保方面,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
我们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制建设,落实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处罚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总之,从教育、就业、医疗和环保这四个方面出发,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社会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改革,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宜居的社会。
浅析“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技巧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日渐频繁地出现于事业单位考试作文中。
由于材料涉及的事件均为当下发生的社会热点,具有现实意义,能引发全社会的热烈讨论;且材料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多元思维的碰撞,因此成为当下事业单位考试材料作文的热门出题方式。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应对此种类型多作深入研究,今天小粉笔就介绍两种写作技巧。
技巧一:就事论事,直击材料“就事论事”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
不对材料作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采用“就事论事”的写法,开篇应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对于题中材料的态度,在肯定与否定、褒与贬之间作出抉择,或总结成功经验或检讨失败教训等。
【例】老王生病,医院全心全力治疗,老板帮忙支付医药费,老王痊愈后回工地赶工,又提出向医院兼职做陪检员以支付剩余医药费,因为感同身受他能更好地照顾病人。
【分析】这一材料可以提出以下观点:①知恩图报,回馈社会;②关爱弱者,担负社会责任;③关爱弱势群体还需灵活有法;④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当然,还可反向思考:老王的幸运恰恰折射出农民工在医保制度上的缺失,医院默许出院是否违规?老王到医院打工抵债是否符合医疗规定?“就事论事”的写法,要求评论者分析思考所评之事,形成自己的看法。
评“事”不应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角度,可以从多个角度评论,如评事的对错,评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
但须谨记,所评所说,要紧扣所评之“事”,不可游离于“事”之外,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不仅要有鲜明的观点和态度,更要有能佐证观点的依据和理由,而这恰恰是其灵魂所在。
可以说,事实是评论的基础,而法律、道德、公序良俗等则是评判的标尺。
简言之:“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
”评论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深刻,评得让人心悦诚服,评出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
技巧二:因事析理,借题发挥“因事析理”是指以所评之事为载体大做文章,充分展开,阐明一个道理,这是在准确把握题意后的扩展、挖掘和提升。
高考作文写作讲评:“附近的消失”(审题、立意、范文、素材)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互联网的普及,新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更好地关注远方的资讯,但也可能造成“附近的消失”。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新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更好地关注远方的资讯,但也可能造成“附近的消失”。
可对照“远方的资讯”来重点理解关键词“附近的消失”。
“附近”的本意是地理空间上离某地不远的地方,也可指心灵距离等虚化空间上不远的地方。
所谓“附近的消失”,是人们对“附近”的感觉、了解、认知等的缺失,而不是“附近”在事实上的消失。
“附近”,包括身边的人、事、物等,既有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菜市场,也有血浓于水的父母,还有需要帮助的身边的普通人,关乎物质存在,更关乎内在精神。
“附近”意味着个体之间具有互渗性和连通性,而“附近的消失”则意味着互渗性和连通性的断裂。
简而言之,你不知道邻居是谁,你和亲戚不来往了,你的真正的掏心朋友屈指可数,你懒得关心当下与当地发生了什么,你的关注停留在网络,各种各样的匪夷所思的遥远的事。
天涯若比邻,而比邻若有似无。
我们要么了解自己的小家,要么就是整个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但对于处于中间这个“附近”,了解是越来越稀薄。
【思考方向】①从“是什么”重点着手:附近的是什么?消失的是什么?②从“为什么”重点着手:为什么互联网会让人们关注远方资讯,引发附近的消失这样的现象?从根本原因去探究,从内因与外因去剖析。
③从“会怎样”“怎么办”重点着手:关注远方资讯会怎样?“附近的消失”了有什么后果,如何是让消失的回归?附近的消失了就都是不好的吗,带有一定思辨性的。
【参考立意】①关注远方不应让附近“走远”②有“远方”而无“附近”是一种遗憾③时代消弭远距离,生活重在近距离④有超越日常的山河浪漫,更要有关注周边的烟火可亲⑤心怀天下,下沉生活⑥远近之间,由我主宰(其他立意,言之成理即可。
社会现象类议论文习作例析社会现象类议论文习作例析一、习作原文【习作题目】Students Grading of Their Teachers1.学生给老师打分已很普遍;2.人们对其持不同态度(肯定或否定的态度);3.你的看法。
【习作解读】显然,此任务是写一篇议论文,主题为对学生给老师打分的现象进行议论,开放性较大。
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阐述其原因并表达自己对这种现象的观点和态度。
该话题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但有一定的语言难度,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通过此文的写作,也从侧面提示了学生在注重写作基础训练的前提下,也应该注重培养积极思考、灵活运用、自由发挥等能力。
此次的写作任务出题相当巧妙,写作内容涉及的词汇和句型都属于新课程标准范围。
题目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高度概括能力。
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可能生动而富有灵性。
此题目能引发学生对平日习以为常的行为进行反思,学会换位思考,这对中学生的性格和品德培养非常重要。
【习作展示】Students Grading of Their TeachersNowadays, a lot of schools ask their students to contribute to grading their teachers. As a teacher, it is their responsibility to satisfy their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Meanwhile, it is admirable that school teachers prefer to expose themselves to their students.If the system of grading of teachers by students is introduced, it will benefit students, teacher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school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For one thing, the system will give teacher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school an insight into the minds of the students and show whether the teachers are successful in getting their lessons understood by the students; for another, it will also encourage the good teachers to continue their efforts and motivate themselves. What is more, it will expose those who are not doing enough and will lead them to correc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s well as their attitude towards students. Thu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ill certainly improve.In a word, it is a promising concept and will bring surprisingly good results if applied with the right conditions.【习作点评】作者观点明确,赞成学生给老师打分。
全国高考作文解析如何在作文中展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作文一直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那么,在作文中如何展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呢?本文将从选题、论据提供和观点阐述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选题选择合适的题目是展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的第一步。
在写作时,应当选择能够体现社会问题的题目,比如“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选题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二、论据提供作文是通过论证来展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充分提供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论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1. 实际案例:可以引用真实的案例来说明问题,比如引用新闻报道中的事例,或者引用自身亲身经历中的案例,这样可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 统计数据:可以引用相关的统计数据来支持观点,比如引用科学研究中得出的数据,或者引用社会调查中得出的数据,这样可以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3. 学术研究:可以引用学术研究中的结论来支持观点,比如引用教授的研究成果,或者引用著名学者的观点,这样可以使论证更具可信度。
通过提供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观点,可以使作文更加有力地展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三、观点阐述在作文中,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不仅仅体现在论据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观点的阐述上。
在阐述观点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分析问题: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足够的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办法,这样可以显示出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
2. 提出建议:在阐述观点时,可以提出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些建议可以是切实可行的,也可以是有创新性的,这样可以显示出对问题解决的思考和创造性。
3. 表达态度: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可以是支持、反对或中立的态度,但必须要有明确的立场和观点,这样可以显示出对问题的立场和思考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