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作文写作指导讲座
- 格式:pptx
- 大小:290.25 KB
- 文档页数:66
2019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专题一高考一类卷写作指导——寻写作任务,做优秀文章第一讲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同过去考查的作文有明显不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二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5页(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展示名师点评一碗一筷诠中华①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
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
”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竞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②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
”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
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
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
”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立意点]本文作者选择了“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这两个关键词,向读者介绍自己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符合题意。
[结构点]该文中心鲜明,寓意深刻,层次感强。
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写中华美食,赞美中国人的创新精神;接着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论题“从胃开始,读懂中华”;第二自然段由“柴米油盐酱醋茶”生发开去,概括出国人性格的真谛;第三自然段用具体实例说明“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这一看法;第四自然段作者认为,食文化的发展并非只取决于时代的变迁,还依附着许多“中华传统”;结尾三段归结全篇,并进一步扣题,使主题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