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2
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正确认识和科学界定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正确发挥和有效实施公有制主体作用的关键,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政策基础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要更新观念,不能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仅仅理解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高越好,或者理解为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越多越好。
我们应当用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重新认识和科学界定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
第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控制和影响上。
从战略上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整体调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数量,更要注重整体布局的优化和实力上质的提高。
这种战略调整,还必须同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进行。
第三,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是,国有经济应当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要注重在整体分布上的优化和经济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等方面质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
三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发挥,不只是通过国有独资企业的作用来实现的,更要通过大力发展由国家控股和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来实现,使国有资本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差别。
第四,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发展的进退问题。
无论是“退”还是“进”,都是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
只要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企业数量即使减少一些,比重即使适当调减一些,也不会影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会影响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022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归纳梳理总结(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背知识点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知识点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1.物质资料生产与生产资料所有制(1)物质资料生产a.重要性: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
b.实现方式: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c.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d.生产资料的重要性: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2)生产资料所有制a.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⑤基础。
b.作用: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⑥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3)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a.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b.地位: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⑧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⑨优越性。
c.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必须以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社会主义各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经济⑪高质量发展。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必然性(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⑫根本特征。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⑬基础。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⑭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⑮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1)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⑰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⑱主导作用。
(3)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全册知识点(2023年秋最新版)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框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P1)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物质资料生产(P3)(1)原因: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
(2)构成要素: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①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②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3、★生产资料所有制(P3)(1)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作用: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4、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P3)(1)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要求: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社会主义各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P3相关链接)①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进入新发展阶段。
④坚持新发展理念。
⑤构建新发展格局。
⑥推动高质量发展。
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⑧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⑩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⑪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
⑫统筹发展和安全。
⑬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6、公有制经济(P3-P4)(1)构成: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考点展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012、2013、2017·选择、2018·简析);公有制及其主体地位(2016、2018·选择);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013·选择)。
[试判断]1.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购成为时尚,说明消费促进生产发展。
()分析:错误。
说明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分析:错误。
消费对生产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当消费与生产发展相适应时,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消费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时,消费会对生产发展起阻碍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力中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经济基础中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部分。
()分析:错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这个最大实际。
()分析:错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5.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分析:错误。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这里的“主体”和“主导”是不相同的。
6.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错误。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既要体现在资产量的优势上,又要体现在资产的质量和控制力上。
() 分析:错误。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不要求资产量上的优势。
8.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壮大,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的依据名词解释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它确立的依据是: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经济
(1)公有制经济的成分: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2.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
国有经济是又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就是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恰当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掌控和影响上。
从战略上对国有经济布局展开整体调整,既必须维持它的一定数量,更必须著重整体布局的优化和实力上质的提升。
这种战略调整,还必须同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健全融合出来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是,国有经济应当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要注重在整体分布上的优化和经济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等方面质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
三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发挥,不只是通过国有独资企业的作用来实现的,更要通过大力发展由国家控股和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来实现,使国有资本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差别。
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作用: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三)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2.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①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①意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四)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范围: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国有经济: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2)集体经济: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作用: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1)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必要性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①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则。
(例如温州市民营企业占据优势)①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公有制地位及其体现1.物质资料生产(1)必要性: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
(2)条件: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人的因素),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物的因素)。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生产资料所有制(“制度形成”理论依据)①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作用: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2)基本经济制度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2)公有制经济在国家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5)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四大途径2004.01.16 08:00:00 经济日报 [ 9 版]新闻背景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上。
党的十六大强调,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了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和定位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是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问题。
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决定着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编者按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日益加快。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我们特邀国资委研究室主任季晓南对此进行详细解读。
保持必要数量比重背景数据按销售收入计算,目前,国有经济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分别为:石油92.1%、石化69.3%、电力90.6%、汽车72.0%、冶金64.4%、铁路83.1%,在军工、金融、民航、通信等领域均占90%以上。
按营业收入计算,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的比重为43.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一比重分别为66.1%和64.9%。
国有经济比重超过70%的省区有9个,最高的是吉林省,为76.9%,其他8个从高到低依次为西藏、贵州、甘肃、黑龙江、新疆、青海、江西和云南;国有经济比重低于50%的有7个省市,最低的是浙江省,为28%,其他6个从低到高依次为江苏、广东、福建、山东、天津和上海。
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以保持必要的数量为基础的。
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主体: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各个经济部门的总和,它的基本构成细胞就是各个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以及居民户。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
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一、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表现为:1.全民所有制经济生产出绝大部分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原材料和能源,从基本物质条件方面,保证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全民所有制经济可为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提供先进的信息、设备和技术,促进科技的现代化,从而加速生产力的发展。
3.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
4.全民所有制的生产性企业为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绝大部分的消费品。
5.全民所有制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着领导作用。
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为:1.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2.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4.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国民经济命脉的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命脉指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部门、企业和资源。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行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行业等。
在我国,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法律规定对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进行保护。
此外,国民经济命脉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支撑经济的稳定和固定的发展模式以及支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本措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国民经济命脉的资料,或者咨询经济学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高考政治《经济与社会》答题模板第一课:我国基本经济制度1.为什么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答题要素】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国有企业的作用【答题模板】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促进生产及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材料④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材料2.怎样壮大国有经济【答题要素】增强国有经济五种能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答题模板】①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②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③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措施【答题要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答题模板】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4.国有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答题要素】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对国有经济的作用+对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答题模板】(1)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