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二章需要动机和意志
- 格式:ppt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24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化学传导_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
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
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额叶__;__顶叶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
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0 分)1、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_____。
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___传导。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_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4、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_____。
5、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_____。
6、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_____。
7、___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8、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如果人的意识不是指向外在信息,而是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就是_____。
9、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叫_____。
10、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_____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1.在研究身心发展时,通常把个体的心理划分为生理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人格的发展、依恋和社会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的发展,影响人的人际关系、恋爱及婚姻状况。
A 认知和语言B 人格C 依恋和社会性D 道德品质2、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具有引发行为动机的作用。
A 思维B 动机C 情绪D 意志3、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5、目前盛兴的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教育主张,与下列哪种心理学理论派别有关()。
2018xx树(知到)心理学基础满分答案对应章节第一章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864年B. 1879年C. 1903年D. 1920年正确答案:1879年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xxB. xxC. xxD. 艾宾浩斯正确答案:xx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 思维B. 脑电C. 心理D. 情绪正确答案:心理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 需要、动机、意志B. 能力和人格C. 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D. 情绪和情感正确答案是: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A. 1913年产生的B. xx心理学家xx创立的C. 行为主义D. 积极心理学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xx心理学家xx创立的###行为主义对应章节第二章1.【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系统。
A. 需要B. 动机C. 意志D. 情绪正确答案:动机2.【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 安全的需要B. 爱与归属的需要C. 生理需要D. 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3.【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A.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B. 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C. 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D. 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4.【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 效价高B. 效价低C. 期望值高D. 期望值低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5.【多选题】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
⼼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发⽣、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
(⼀)认知是指⼈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于⼈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信息加⼯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语和想像等⼼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体内部的⼀种不平衡状态,动机是推动⼈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定⽬标前进的内部动⼒。
当⼈意识到⾃⼰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的活动动机。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意志是⼈的思维决策见之于⾏动的⼼理过程。
(四)能⼒、⽓质和性格:能⼒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理条件。
⽓质是⼼理活动动⼒特征的总和。
即表现在⼼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的⼈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为⽅式上的⼈格特征。
上述⼼理现象⼜可分为两⼤类,即⼼理过程和⼈格。
1、⼼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理过程。
2、⼈格包括:需要和动机,能⼒、⽓质和性格。
⼈格也称个性,是指⼀个⼈区别于他⼈的,在不同环境中⼀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的外显和内隐⾏为模式的⼼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动机是⼈的⼼理活动的动机,表现了⼈格的倾向性。
能⼒、⽓质和性格是⼈格的特征,它们都是⼈格的组成部分。
在⼀定意义上,⼈格不是独⽴存在的,⽽是通过⼼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认识过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人格是指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
在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认识过程与人格特征相结合,就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感觉与知觉(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作用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
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听见各种不同的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品尝到各种味道,触摸到物体的软硬,就产生了各种感觉。
而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圆柱体的容器,认出它是一个杯子,这个心理过程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
简单地说,看到一个圆柱体,是感觉过程,认出是一个杯子,则是知觉的过程,后者包括了以往的经验,是多个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在头脑中对事物多种属性综合为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二)感觉的种类与特性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根据感觉所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客观事物属性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压觉、温度觉、痛觉)等。
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臵、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本体觉、内脏感觉等。
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的敏感程度是感觉的感受性,衡量感受性高低的标志是看感觉阈限值的大小,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动机、需要与意志•动机概述o动机的含义、功能及过程▪含义: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过程:目标-诱因(外)-需要(内)-动力-行动o动机的分类▪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饥饿、渴、性、睡眠等•社会性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力,如权利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动机等。
▪动力来源•外在动机o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动机•内在动机o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外在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内部动机o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与行为效率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对任务难度增强而下降•动机理论o动机的早期理论▪本能理论:人的行为由本能决定的•詹姆斯:人类除了具有动物本能还具有社会本能•麦独孤:人类具有18种本能•洛伦茨:印刻现象•弗洛伊德: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驱力理论• 1.伍德沃斯提出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2.赫尔提出驱力减少理论(驱力D,习惯强度H和抑制I共同决定了个体行为潜能P,P=D*H-1)▪唤醒理论• 1.人们偏好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偏好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2.简化原理:重复的刺激会降低唤醒水平3.个体经验偏好原理:个体经验对偏好有影响,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复杂的刺激。
▪诱因理论•斯彭斯:P=D*H*K-Io动机的认知理论▪期待价值理论(托尔曼)▪归因理论:1.罗特的控制点理论2.海德的归因理论3.韦纳的归因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功效理论▪成就目标理论▪逆转理论•需要o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o需要的种类▪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对象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o需要的层次理论▪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理论观点:1.五种需要是天生与生俱来的,但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人后才出现2.层次越低的需要能力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个体的生存,又叫缺失性需要3.高层次的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必须的,又称生长性需要。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与意志)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引发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
(2007年)A.诱因B.需要C.兴趣D.信念正确答案:A解析: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即诱因。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
(2009年) 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D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都属于基本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 )。
(2012年)A.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B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4.个体的目标定位在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既定目标就是成功,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该个体所持有的思维成就目标属于( )。
(2015年) A.掌握目标B.成绩目标C.效能目标D.表现目标正确答案:A解析: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掌握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另一种是成绩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5.麦克利兰认为,与成就动机有紧密联系的是个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