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分析_姜慧敏
- 格式:pdf
- 大小:134.31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阿司匹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应用的合成药物之一。
主要成分是水扬酸。
具有退热止痛的作用。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多少代医生的不断探索, 还发现了阿司匹林的又一个功效: 它具有很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能应用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使用后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达到25%。
本文就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出如下探讨。
1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分以下几相阶段的应用1.1 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一级预防主要是指那些年龄在40岁以上和绝经期妇女, 在这些患者的身上使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片剂, 口服治疗, 能有效降低这些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老年性卒中和老年痴呆服用阿司匹林, 其知觉度每年可恢复17%-20%, 且不易再复发。
对发病率亦有明显影响, 据文献报告可降低30%以上。
在一级预防中, 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达32%[1], 特别是对于女性患者, 阿司匹林可以减少患有心脏病或脑卒中的绝经后女性的死亡危险。
1.2 在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对于已经有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在已有治疗诊断的前提下, 可以长期给予阿司匹林来辅助治疗。
在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中, 阿司匹林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25%[1], 从而大大降低了发生率。
1.3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来说, 目前医学界一致意见是都应该在发病后尽可能早的应用阿司匹林, 如果和氯吡格雷同服, 比单服阿司匹林的效果更好。
2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2.1 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是具有实效的。
它主要是通过干扰血小板聚集而实现。
研究证实, 血小板产生的血栓烷A2 (TXA2) 能使血小板活化、聚集, 并引起血管痉挛,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TXA2途径减少血小板聚集而发挥作用。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 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能减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约30%[2]。
小剂量阿司匹林应常规用于高血压伴较高心血管风险患者的一级预防阿司匹林应用于临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
尽管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肯定,但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的争议一直存在。
最近,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公布的不支持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建议,让这一话题再一次引起了关注。
1945年辛格在做扁桃体切除用阿司匹林止痛时发现出血难止从而证明了阿司匹林可影响凝血过程。
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范恩首次揭示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机制,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1988年的英国男性医师试验就显示阿司匹林组总死亡率下降10%。
1989年的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S)纳入22071名美国健康男性医生,平均随访60.2个月。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325 mg,隔日1次)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44%,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66%,糖尿病患者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61%,被认为是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里程碑研究。
2005年女性健康研究(WHS)纳入39876名年龄≥45岁的美国健康女性医务工作者,平均随访10.1年。
结果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隔日1次)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危险(24%),还可降低65岁以上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糖尿病亚组脑卒中的减少更为明显。
同时,阿司匹林组出血性卒中和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
这一研究充分肯定了阿司匹林对女性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
至此,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公布的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试验(Aspirin for Asymptomatic Atherosclerosis trial,AAA)。
入选ABI≤0.95且无动脉硬化症状的英国患者335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mg/d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基本特征相似,访随8.2年。
探讨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探讨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临床证据,作用机制,合理用药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探讨其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严格按照用药指南合理用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心脑血管大多具有高致死、高致残以及高复发率等特点,往往带来沉重的家庭以及社会负担。
积极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药物之一。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具有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已成为欧美、中国等世界多个国家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推荐用药。
1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一级预防的临床证据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多家研究单位发现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其中1989年发布的PHS 研究和2005 年发表的WHS 研究认为,阿司匹林是心肌梗死和脑中卒一级预防研究的里程碑[1,2]。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能够使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28%,同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长期小剂量的用药可使中、高危心脑血管发患者群获益良多。
ATT 协作组的荟萃分析研究表明[3],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12%,其中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效果最佳。
2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其经口服后在体内分解产生水杨酸,水杨酸与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结合,抑制血栓素A2的产生,阻断血栓的生成,从而具有抗血栓作用。
此外,阿司匹林能够有效的抑制人体内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中新生血管的形成。
3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合理用药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临床作用已普遍得到中外心脑血管专家的认可。
您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吗?——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地位目前存在争议。
那么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应不应该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血管疾病呢?这也是不少患者经常咨询的一个问题。
首先“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所有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均应仔细权衡获益—出血风险比。
强调只在10年冠心病风险≥10%并且没有禁忌证的人群才考虑选用阿司匹林。
具体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天作为以下人群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施: (1) 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或30岁以上伴有1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白蛋白尿。
(2) 高血压且血压控制到150/90 mmHg以下,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年龄>50岁;②有靶器官损害;③糖尿病。
(3)未来10年心脑血管事件危险>10%的患者。
(有关风险测定在下面附表列出。
)(4)合并下述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①血脂异常;②吸烟;③肥胖;④>50岁;⑤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30岁以下人群缺乏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证据,故不推荐使用。
80岁以上老人获益增加,但胃肠道出血风险也明显增高,应仔细权衡获益一风险比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胃肠道出血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建议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等),或H2受体拮抗剂(常用的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溃疡病活动期或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治愈溃疡病且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应用阿司匹林。
对阿司匹林过敏且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除外胃肠道疾病),如有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指征,建议氯吡格雷75 mg/天口服替代。
附件:涉及到危险度评估的因素有:年龄、血压、血脂、吸烟、糖尿病、体重指数【有关体重指数我曾在前面博文中说明过:计算公式:体重指数= 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您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将每项得分相加,总分在第三步表中查对,看看自己10年危险是多少。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44电子信箱:nlsun@263.net 规范抗栓专栏阿司匹林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2011新进展孙宁玲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Keywords:aspirin;cardiovascular disease;primary prevention文章编号:1005-2194(2012)01-0079-02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志码:A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急性期治疗中有明确的疗效,从而使得阿司匹林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用药。
因证据充分,阿司匹林是目前惟一被指南推荐用于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
在过去的2010年里,关于阿司匹林研究证据不断丰富,而新指南也对阿司匹林再次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1新指南: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的再次肯定推荐在2011年,各国新指南层出不穷,且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订,但不变的是对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致推荐。
其中包括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指南,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美国脑卒中协会(ASA)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1年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在内的国内外新指南,均对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的作用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全面推荐(见表1、表2、表3)。
我国首个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面肯定了阿司匹林在不同人群心血管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2011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 100mg/d作为以下人群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施:(1)高血压且血压控制在15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同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具有靶器官损害;③合并糖尿病。
(2)患有2型糖尿病,40岁以上,同时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白蛋白尿或血脂异常。
万方数据小剂量阿司匹林应用于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中的一级预防分析作者:余光亮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蒋口卫生院内科,河南永城,476600刊名:医学信息(中旬刊)英文刊名:Medical Information年,卷(期):2011,24(9)参考文献(4条)1.刘芳;盛爱珍;李金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2(02)2.湖南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网络协作组小剂量阿司匹林在2180例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6(03)3.李宏建小剂量阿司匹林一级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论文]-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9(03)4.唐海沁;杨琳琳;胡世莲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期刊论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04)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阿司匹林可作心梗一级预防[期刊论文]-健康必读(上半月·综合版)2009(8)2.张会霞我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应用情况分析[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3.牛瑞虹.李丰.朱元州.王裕勤.NIU Ruihong.LI Feng.ZHU Yuanzhou.WANG Yuqin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临床医学2008,28(8)4.湖南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网络协作组.The Cerebro-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terventional Net of Hunan Province Coordinating Center小剂量阿司匹林在2180例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3)5.宋敏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干预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3)6.陈丽华高血压患者何时服用阿司匹林[期刊论文]-求医问药2010(11)7.候琳梅阿司匹林在高龄患者中预防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30)8.胡大一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质疑阿司匹林在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地位[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9.章金灿.郑大明.许贤彬.陆卫歆.杨燕珠.苏锦霞.ZHANG Jin-can.ZHENG Da-ming.XI Xian-bing.LU Wei-xin.Yang Yan-zhu.SuJin-xia粪便隐血免疫双联法在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0) 10.杜启宏.郭晓峰调谐滤波方案对提高电能效率的影响[期刊论文]-商品与质量·科学理论2011(1)本文链接:/Periodical_yxxx-ssxfc201109181.aspx。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一级预防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措施,有研究显:有效控制高危因素能使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减少75%, 卒中发生率减少85%。
动脉粥样斑块是发生心梗、脑梗的重要病理基础。
如果动脉斑块很大,导致颈动脉狭窄超过50%,这些人一般都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如果斑块很小,没有形成明显狭窄,并且不合并冠心病和脑血管病,一般无需吃阿司匹林。
血液中的血小板,正常情况下随着血液流动,在全身各处巡逻,彼此之间谁也不理谁,各玩各的。
一旦血管发生破裂,就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使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就会“抱团”,聚集到一起形成血块,堵到血管破口处,发挥止血的作用。
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但是,血小板也可以干坏事。
如果动脉血管中形成了斑块,斑块有可能会破裂。
一旦斑块破裂,也可以激活血小板,导致很多血小板聚集到一起,在血管内形成一团血凝块,并堵塞血管,这就是血栓。
多数心肌梗死、脑梗死就是这样发生的。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随着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使用伴随着出血风险的增加,可能导致胃溃疡、出血或颅内出血等风险,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也在发生变化。
2012年2月7日,第九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ACCP9) 发布,该指南建议:年龄在50岁以上无症状性心血管疾病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优于不使用阿司匹林的治疗。
2013年ADA糖尿病指南推荐中高危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指南建议: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 (大部分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合并时少一项以下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 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75~162 mg/d) 作为一级预防;对于中危人群,此年龄组伴有多个其他危险因素,10年风险5%~10%者需要进行临床判断。
年,为了减少漂管的发生,国内也有作者在传统的手术方法上加用腹壁再固定术(即在深cuff 下方3cm 处将导管缝合做腹壁再次固定),据报道也能减少导管漂管的发生[8-10]。
固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在深cuff 下方3cm 处直接以圆针引导丝线穿出腹膜、腹直肌后鞘结扎固定,这种方法易损伤腹腔脏器组织,且有缝针落入腹腔的危险;(2)在深cuff 下方3cm 处腹直肌后鞘及腹膜上做一小切口,用弯钳将固定丝线引出,该方法既延长了手术时间,在腹直肌后鞘和腹膜又多了一切口,理论上有增加渗漏和疝等的可能。
不管采用哪种固定方法,腹透管固定于腹壁时,若结扎过紧,导致腹透管腹壁段与腹膜持续摩擦,或者腹透管远端抵住膀胱,术后可引起患者疼痛不适,不利于行腹膜透析操作治疗。
行腹壁固定后如因特殊原因需拨管时,若没有寻找到固定丝线,则固定丝线有可能遗落入腹腔,当然也可选用可吸收的铬制肠线,避免此问题。
由于采用延长腹直肌内段的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既没有上述不利因素,又能明显避免漂管的发生,故值得临床推广,但也由于本组病例的观察时间较短,观察例数亦有限,其远期疗效或不良反应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1Ozener C ,Bihorac A ,Akoglu E.Technical survival of CAPD catheter :comparison be-tween percutaneous and conventional surgical techniques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1,16:1893-1899.2付刚,韩庆烽,汪涛.腹膜透析置管术[J ].中国血液净化,2007,6(3):120-121.3Olcott C ,Feldman CA ,Coplon NS ,et al.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technique of catheter insertion and manage-ment of associate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J ].Am J Surg ,1983,146:98-102.4Cronen PW ,Moss JR ,Simpson T ,et al.Tenckhoff catheter placement :surgical as-pects [J ].Am Surg ,1985,51:627-629.5瞿金涛,汪玫,郁胜强.1998-2007年国内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领域文献回顾与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953.6刘佳,张莉,舒洁.低位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临床总结[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5(7):524.7刘伏友,彭佑铭.腹膜透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2.8陈健,董捷.腹壁再固定的腹膜透析置管术临床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22(8):25-26.9王惠明,何娅妮,李展旭,等.直视下腹膜透析管置入术腹壁固定与非固定效果观察[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3):153-154.10张春天,汪汉东.腹壁内固定腹膜透析置管62例临床观察[J ].临床肾脏病杂志,2009,9(11):512-513.(收稿日期:2011-05-12;修回日期:2011-10-20)(本文编辑:王俊懿)·全科医生知识窗·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再添新证据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急性期治疗中疗效明确,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用药,也是目前惟一被指南推荐用于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适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关于阿司匹林是否适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目前业界都持不同的观点。
有反对的声音,也有支持的声音,还有一部分学者保持中立态度。
2015年9月15日,中国心血管病相关专家小组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发表了《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专家建议》,汇集多学科专家的共同讨论,对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提出了相关建议。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全国现患高血压约2.7亿人,血脂异常约2.0亿人,心血管病死亡位于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明显降低首发心血管疾病及总体死亡率。
临床实践证明阿司匹林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我国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使用严重不足,高危人群中阿司匹林的使用率仅为14.09%。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简便、准确的人群筛选标准和阿司匹林使用安全性。
一、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人群筛选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合适人群各国指南推荐略有不同。
1.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第9版明确建议年龄>50岁的人群使用阿司匹林,且阿司匹林是唯一推荐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抗栓药物。
2. 2014年ESC血栓工作组《阿司匹林心血管一级预防意见书》中推荐心血管疾病风险率较高的患者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其中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率定义为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及卒中在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数≥2/100病人年。
3. 基于国内外研究结果及指南推荐,《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明确推荐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人群应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的筛选需要行之有效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
目前常用心血管疾病基线风险率评估工具包括Framingham冠心病(CHD)风险评估积分、ESC SCORE评分系统以及AHA/ACC工作组风险评估方程。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一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周莉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6(22)24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导致临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病理基础,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目前临床效价比最高的抗血小板药物是阿司匹林(环氧酶1抑制剂),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方面初步达成多项共识,但在一级预防中还存在争议,其实一级预防远比二级预防显得重要,挽救的患者也更多,因为这部分患者基数很大。
本文就阿司匹林在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2页(P3761-3762)
【作者】周莉
【作者单位】天津大港医院内四科,天津,3002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步长脑心通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分析 [J], 刘玉东
2.进一步加强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J], 高润霖
3.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研究进展与指南规范分析 [J], 汪芳
4.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建议 [J], 李小鹰
5.步长脑心通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心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分析 [J], 刘玉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口服后易吸收,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
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它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被临床大量应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改善疾病发生后的预后和复发,本文就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作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阿司匹林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的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
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运用,人们还发现它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表示“阿司匹林对于高危人群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心梗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是必要的。
”临床试验表明,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3、血管性死亡减少1/6[1]。
下面对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作简要的概述。
1 作用机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每13 s就有一名心脑血管病患者逝去,每22 s就有一名病患丧失工作能力。
心脑血管病位列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严重威胁大众健康。
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基础,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等,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核心步骤。
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生成的PG类产物中,TXA可诱导血小板的聚集,而PGI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二者是一对天然的拮抗剂。
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酶,减少PG类的生物合成,使得PGI和TXA的生成都减少,而在小剂量时,可以显著减少TXA而对PGI水平无明显影响,阿司匹林阻止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第一步,第一步无法发生,也就不会发生第二步。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证据指南关键词: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指南人群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约70%为首次发病。
与预防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复发的二级预防比较,对具有一定风险的人群,预防首次发病即出现致死、致残风险高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更为重要。
有效降低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主要依靠一级预防。
但是,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确切疗效和广泛使用相比较,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地位尚存争议。
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研究证据不断丰富,国内外相关指南的更新也再次肯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作用和地位,但同时也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明确。
1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获益针对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包括了9项高质量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
在6项较早期的研究中,英国男性医师试验(BMD)、美国男性医师健康研究(PHS)和血栓预防研究(TPT),均为男性病例;高血压最适治疗研究(HOT)和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计划(PPP),则包含男性和女性病例。
而女性健康研究(WHS)的对象仅为女性病例[1]。
新近发表的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中阿司匹林应用研究(AAA)、小剂量阿司匹林一级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JPAD)和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动脉疾病进展预防研究(POPADAD)涉及踝臂指数<0.95或糖尿病患者等特定人群,为阿司匹林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提供了更多的证据[2-4]。
各项随机临床研究,对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获益,结论各异。
循证医学证据,主要来自对上述各项研究的荟萃分析。
Berger 等[1]荟萃分析了较早期的6项研究,在44114例男性和51342例女性受试者中,阿司匹林使男性和女性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下降14%和12%,但在男性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32%,而在女性则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降低32%。
该荟萃分析未发现阿司匹林在降低心血管病死率和全因病死率上的益处。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建议作者:李小鹰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14期阿司匹林获益-出血风险比研究6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一级预防,使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减少15%,心肌梗死相对风险降低30%,出血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增加69%,主要来自于胃肠道出血和颅外出血危险增加,出血性脑卒中风险有所增加。
阿司匹林的效益存在性别差异。
男性主要获益是降低心肌梗死危险,女性主要获益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
该研究提示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8%的个体服用阿司匹林获益大于风险。
2009年抗血栓治疗试验协作组(ATT)对6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试验重新进行汇总分析,此次分析采用了个体加权汇总分析的方法,结果显示,对于未来10年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6%的个体,阿司匹林使每年心血管事件风险从0.57%降至0.51%(降低12%),脑出血发生率从0.03%升至0.04%,胃肠道和颅外出血发生率从0.7%增加至1.0%。
阿司匹林对男性和女性的心血管预防作用并无差异性。
老年、男性、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既是血栓高危人群,同时也是出血高危人群。
该研究提示,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一级预防应根据获益-出血风险比。
对于未来10年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6%的个体,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风险大于获益。
阿司匹林应用评价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血管病和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认为,高危患者,特别是10年冠心病事件危险性≥10%的患者,应使用阿司匹林75~160 mg/日。
美国预防署特别工作组2009年更新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推荐,强调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和风险评估,提出阿司匹林获益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推荐男性45~59岁、60~69岁和70~79岁,当未来10年心血管病风险分别≥4%、≥9%和≥12%时,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女性55~59岁、60~69岁和70~79岁,当未来10年心血管病风险分别≥3%、≥8%和≥11%时,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