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染色方法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
组织学技术特殊染色组织学技术是研究生物学和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各种生物组织的结构、形态和功能。
组织学技术中的特殊染色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组织中的微细结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组织学技术特殊染色方法。
PAS染色PAS(Periodic Acid-Schiff)染色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组织学技术特殊染色方法。
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一系列处理,使得组织中的多糖物质、甘油脂和一些蛋白质能够被染色剂染色。
PAS染色对于检测肝细胞内糖原、胆囊内黏液和肾小管内基底膜等有重要意义。
Silver染色Silver染色是一种用于染色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的特殊染色方法。
Silver染色通过将组织中的银离子还原为固态银,使得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得以显现。
这种染色方法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和连接方式。
Giemsa染色Giemsa染色是一种用于染色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特殊染色方法。
Giemsa染色可以使得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呈现出黑色、灰色和蓝色的带状条纹,有助于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这种染色方法也常用于检测血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是临床血液学和病理学中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
Masson染色Masson染色是一种用于染色胶原纤维的特殊染色方法。
Masson染色通过在组织中染色三种颜色的染料,将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区分染色。
这种染色方法在研究纤维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含量和排列方式时,特别有用。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组织学技术特殊染色方法,它们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特殊染色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组织结构和功能,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皮肤组织特殊染色法一览表皮肤组织特殊染色一览表显示内容染色方法染色结果胶原纤维Masson染色法胶原纤维蓝色;细胞质、肌肉和神经红色;细胞核黑色弹性纤维①Verhoeff-Van gieson染色法弹性纤维蓝黑或黑色;胶原纤维红色;细胞质和肌肉黄色②地衣红(Acid orcein)染色法弹性纤维深棕色③间苯二酚品红染色法弹性纤维紫色网状纤维①硝酸银浸染法网状纤维、黑色素和神经黑色;胶原纤维紫色;细胞质和细胞核灰色②Wilder染色法网状纤维黑色;胶原纤维玫瑰红色;其它组织红色黑色素Fontana-Masson氨银法黑色素黑色;细胞核粉色细菌Gram-Weigert染色法革兰氏阳性菌蓝色;革兰氏阴性菌红色真菌,Donovan小体六胺银法真菌、Donovan小体黑色真菌、黏多糖PAS反应真菌、基底膜、含中性黏多糖的黏蛋白、糖原、纤维素和网状纤维呈玫瑰红色至紫红色真菌,纤维素磷钨酸苏木精(PTAH)染色法肌肉、纤维素、细胞核和细胞质蓝色;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基底膜呈红至棕红色螺旋体Donovan小体Warthin-Starry染色法螺旋体如梅毒苍白螺旋体,Donovan小体呈黑色酸性黏多糖①Alcian blue染色法酸性黏多糖蓝色②甲苯胺蓝(Toluidine bl ue)染色法酸性黏多糖呈异染性紫色;肥大细胞颗粒红至紫红色③胶样铁法酸性黏多糖深蓝色'胶原纤维红色;细胞质和肌肉黄色肥大细胞颗粒,利什曼原虫Giemsa染色法肥大细胞、酸性黏多糖呈异染性紫红色;利什曼原虫、嗜酸性粒细胞颗粒呈红色耐酸杆菌①Fite染色法耐酸杆菌如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呈红色②Ziehl-Neelsen染色法耐酸杆菌如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呈红色含铁血黄素Perl亚铁氰化钾法含铁血黄素蓝色淀粉样蛋白①碱性刚果红染色法淀粉样蛋白在偏振光下呈绿色双折光;普通光镜下呈淡粉至红色②结晶紫染色法淀粉样蛋白红色,其它组织蓝色神经纤维Bodian染色法神经纤维和细胞核黑色;髓鞘、肌肉和红细胞红色钙Von Kossa染色法钙质呈黑色脂质①猩红染色法脂质红色②苏丹黑B染色法脂质黑色附:制作要点皮肤组织固定液HE染色用10%中性甲醛缓冲液寒冷季节在中性甲醛90毫升加95%酒精10毫升直接免疫荧光染色用Michel液固定:硫酸铵55克溶于缓冲液(含0.1M 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N-Ethylmaleimide2.5毫升,蒸馏水87.5毫升,以1M氢氧化钾调至pH7.0)100毫升或改良缓冲液:硫酸铵55dq ,叠氮钠或三氮化钠(Sodium Azide 或Smite)0.05克,蔗糖7 克,甘油3毫升,酚红0.001克,0.05MPBS(pH7.0)100毫升,以1M氢氧化钾调至pH7.0室温放一周取材当天观察免疫荧光:放生理盐水或0.01M pH7.0固定时间:4毫米厚组织8小时以上;6毫米厚组织至少12小时切片厚度5~7㎛HE染色结果:细胞核蓝色;细胞质和结缔组织、肌肉、神经呈红色;红细胞亮粉红色。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均配图)结缔组织染色法1.1 Mallory三色染色法Mallory三色染色法可用于胶原和网状纤维的染色,其中蓝色代表胶原和网状纤维,淡蓝色代表软骨、粘液和淀粉样变物质,红色代表神经胶原纤维、肌纤维和酸性颗粒,橘红色代表髓鞘和红细胞。
图表A1.1展示了Mallory三色染色法的效果,其中A组排列规则。
1.2 Masson三色染色法Masson三色染色法可用于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的染色,其中绿色代表胶原纤维,红色代表肌纤维,橘红色代表红细胞。
图表B1.2和C1.2展示了Masson三色染色法在胃癌组织和血管平滑肌中的应用。
1.3 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的三联染色法三联染色法可用于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其中红色代表胶原纤维,黑色代表网状纤维,绿色代表弹性纤维,淡黄色代表肌肉和红细胞。
图表D展示了Weigert间苯二酚法的效果。
胶原纤维染色法2.1 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法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法可用于胶原纤维的染色,其中红色代表胶原纤维,绿色代表细胞核,黄色代表其他物质。
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法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Ⅰ型呈强双折光性,呈黄色或红色纤维,Ⅱ型呈弱双折光,呈多种色彩疏网状分布,Ⅲ型呈弱双折光,呈绿色的细纤维,Ⅳ型呈弱双折光的基膜,呈淡黄色。
图表E展示了胶原纤维的染色效果,以及XXX.)苦味酸-酸性品红法在心肌梗塞后2个月的应用。
2.2 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可用于胶原纤维的染色,其中鲜红色代表胶原纤维,黄色代表肌纤维、细胞质和红细胞,蓝褐色代表胞核。
图表E展示了胶原纤维的染色效果,以及XXX.)苦味酸-酸性品红法在心肌梗塞后2个月的应用。
三、网状纤维染色3.1 XXX-Sweets银氨染色法XXX-Sweets银氨染色法可用于网状纤维的染色,其中黑色代表网状纤维,红色代表胞核(核固红复染),黄棕色代表胶原纤维,淡红色代表细胞质(红液复染)。
组织染色总结1.HE染色原理: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应用:观察组织形态,或鉴别坏死/凋亡细胞。
2.Masson染色/ Van Gieson染色原理:染色原理与阴离子染料分子的大小和组织的渗透有关,小分子量易穿透结构致密、渗透性低的组织;而大分子量则只能进入结构疏松、渗透性高的组织。
应用:区分胶原纤维和肌纤维。
3.EVG染色原理:VERHOEFF’S VAN GIESON染色,简称EVG染色,组织被含有三氯化铁和碘的苏木精染色后,再用过量的媒染剂(三氯化铁)中断组织与染料的结合。
染料被分化液中的大量媒染剂吸引,使其从组织中清除。
弹性纤维对铁苏木精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使染料能比其他组织保留更久。
应用:观察血管弹性纤维的形态及变化。
4.天狼猩红染色原理:天狼猩红和其衬染液都是强酸性染料,易与胶原分子中的碱性基团结合,吸附牢靠。
偏振光镜检查,胶原纤维有正的单轴双折射光的属性,与天狼猩红染色液结合后,可增强双折射,提高分辨率,从而区分两型胶原纤维。
应用:观察组织纤维化程度,以偏振光进行胶原亚型的分区。
5.VonKossa染色原理:组织切片以硝酸银处理,钙可被银沉积物替换,由强光还原为可见的金属银。
应用:观察组织内病理性钙沉积情况。
6.红油O染色原理:油红O为脂溶性染料,在脂肪内能高度溶解,可特异性的使组织内甘油三酯等中性脂肪着色。
应用:主要对组织内脂质(如脂滴)染色。
7.PAS染色原理:PAS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又称过碘酸雪夫染色或糖原染色。
过碘酸能使细胞内乙二醇基氧化成二醛,醛基与雪夫氏溶液起反应,使无色品红结合成红色,沉着于含糖原的细胞结构上。
应用:观察肝脏、肌肉等组织内糖原的变化;观察肠、胃、肺、支气管等杯状细胞酸性粘液物质变化。
8.阿利新蓝染色原理:阿利新蓝(Alcian)为类铜钛花青共轭染料,可与组织内含有的阴离子基团如羧基和硫酸根形成不溶性复合物。
组织染色技术组织染色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它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其他领域,如病理学、药理学和毒理学。
本文将介绍组织染色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和应用。
一、基本原理组织染色基于细胞和组织的某些化学成分对染色剂的亲和力的不同,从而实现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这些化学成分包括细胞核的DNA、染色体、核蛋白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等。
染色剂通常是一些有色有机分子,能够与这些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形成染色复合物,从而显色或荧光。
二、常见方法1. 组织切片染色法组织切片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组织染色方法之一。
将组织样本切成极薄的切片,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再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包括血液细胞片的Wright染色、组织细胞核染色的Giemsa染色、肌肉组织染色的Trichrome染色和神经组织染色的Silver染色。
2. 细胞培养染色法细胞培养染色法可用于观察和分析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死亡的过程。
将生长在培养皿中的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后观察。
最常用的细胞培养染色方法包括细胞核染色的Hoechst染色、细胞膜染色的fluorescein染色和细胞器染色的Rhodamine染色。
3. 免疫组化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是一种利用抗体特异性结合互补基序的原理,将染色物与组织中的抗原相结合并显示出色的方法。
常用于研究蛋白质表达和蛋白质功能。
免疫组化染色法无需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可以直接在组织切片或细胞上进行检测。
常用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包括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和酶标记免疫组化染色。
三、应用组织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组织染色技术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结构、功能和代谢,包括细胞核形态学、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表达、细胞增殖和凋亡等方面。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组织染色技术可用于确定疾病类型、分析病理学特征、评估治疗效果和指导手术等方面。
各种组织染色方法大全主要内容:结缔组织多色染色法胶原纤维染色法网状纤维染色法弹力纤维染色法第一节结缔组织多色染色法一、Mallory三色染色法1. 试剂配制(1)重铬酸钾液重铬酸钾2.5g,醋酸5ml,蒸馏水95ml (2)苯胺蓝桔黄G液苯胺蓝0.5g,桔黄G2g,磷钨酸1g,蒸馏水100ml(3)酸性复红液酸性复红0.5g,蒸馏水100ml2.染色步骤(1)中性甲醛液固定组织,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重铬酸钾液10min。
(3)蒸馏水冲洗2min,蒸馏水2次。
(4)酸性复红液2min,蒸馏稍洗。
(5)苯胺蓝液20min,95%乙醇快速分化。
(6)直接用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3.结果胶原和网状纤维呈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呈淡蓝色,神经胶质纤维、肌纤维和酸性颗粒呈红色,髓鞘和红色呈桔红色。
4.注意事项(1)酸性复红液易溶解于水,肉眼观察切片上保留一定的红色。
(2)苯胺蓝液染色后,用95%乙醇分化时,须用显微镜观察掌握。
(3)对陈旧的固定标本,其染色效果较差,可增加染色时间。
(4)另张切片,可同时作胶原纤维对照染色而进行鉴别组织成分。
二、Masson三色染色法1.试剂配制(1)Masson复合染色液酸性复红1g,丽春红2g,桔黄G2g,0.25%醋酸300ml。
(2)亮绿染色液高绿SF0.1g,0.2%醋酸100ml。
2.染色步骤中性甲醛液固定组织,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1)Masson复合染色液5min。
(2)0.2%醋酸水溶液稍洗。
(3)5%磷钨酸5-10min。
(4)0.2%醋酸水溶液浸洗2次。
(5)亮绿染色液5min,0.2%醋酸水洗2次。
(6)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3.结果胶原纤维呈绿色,肌纤维呈红色,红细胞呈桔红色。
4.注意事项(1)Masson复合染色液,经磷钨酸分化时须用显微镜控制肌纤维清晰为止。
(2)亮绿染料可用苯胺蓝替换,可用来作为对比观察染色的效果。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通过将抗原与抗体结合来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染色方法。
它是现代生物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介绍:1. 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免疫组化染色是免疫组织化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使用一种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将抗原与抗体结合,然后通过染色方法将表达该抗原的细胞或组织可视化。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多聚酶、酶标、荧光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IHC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器中的抗原以及胞内蛋白质的定位。
2. 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 IF):免疫荧光染色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特定抗原。
它可以提供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探测,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利用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标记(单标记、双标记、复合标记等),从而实现多重染色或共定位染色。
3. 免疫电镜染色(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IEM):免疫电镜染色是一种将金粒标记的抗体用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定位特定抗原的方法。
通过将金粒结合到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这种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超微结构的研究。
4. 免疫酶标染色(Immunoenzyme staining, IES):免疫酶标染色是使用酶作为标记物,通过化学反应将抗原与酶标记的抗体结合,从而显示出特定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LP)等。
在检测抗原时,标记物可以与染色底物产生反应生成可见色素,形成染色,以显示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5. 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Immunohistochemical in situ hybridization, IHC-IS):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的方法。
组织病理学染色方法
组织病理学染色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
常规染色是最基本的病理学染色方法,常用的有血液学染色(如Wright染色和Giemsa染色等)、细胞及组织学染色(如HE染色等)。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或组织的形态、结构、颜色变化等,并从而确定不同细胞类型和器官组织是否正常,有助于诊断肿瘤、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免疫组化染色则是利用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的结合来标记细胞和组织中的分子结构,以实现检测和定位特定细胞及其产生的分子。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确定肿瘤患者的预后,或者在治疗前后监控治疗效果。
其中最常用的包括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Flow Cytometry等。
原位杂交染色则是通过DNA或RNA与荧光染料进行配对,从而标记调查特定基因序列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分布、amplification和降解等信息。
病理染色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提到的HE染色法、PAS染色法、Masson 染色法等,具体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目标来定。
建议查阅病理学书籍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一)、ABC法:(注,下面各种方法,均为手工操作,如没特别说明,均在室温下进行)1.切片经二甲苯Ⅰ5分钟。
2.切片经二甲苯Ⅱ5分钟。
3.无水酒精Ⅰ30秒。
4.无水酒精Ⅱ30秒。
5.95%酒精Ⅰ30秒。
6.95%酒精Ⅱ30秒。
7.90%酒精30秒。
8.80%酒精30秒。
9.70%酒精30秒。
10.自来水洗。
(后面的切片脱蜡至水一般都是1-10)11.0.3%H2O2甲醇处理切片10-20分钟。
12.水洗。
13.抗原修复。
14.PBS洗3次,1分钟/次。
15.加入血清孵育20分钟。
16.摔干血清,加入一抗60分钟。
17.PBS洗3次,2分钟/次。
18加入二抗孵育30分钟。
19.PBS洗3次,2分钟/次。
20.加入ABC复合物,孵育30分钟。
21.PBS洗3次,2分钟/次。
22.DAB-H2O2孵育切片5-10分钟。
23.PBS洗,水洗。
24.Harris苏木素染核5-10分钟。
25.水洗,分化,蓝化,脱水,透明并封固。
(二)、LSAB法。
(SP法)(Labelled streptavidim biotln)1.切片脱蜡至水。
2.0.3%H2O2甲醇处理切片10-20分钟。
3.水洗。
4.抗原修复。
5.PBS洗3次,1分钟/次。
6.加入血清孵育10分钟。
7.摔去血清,加入一抗孵育30-60分钟。
8.PBS洗3次,每次2分钟。
加入二抗,孵育20分钟。
9.PBS洗3次,每次2分钟。
10.加入SP复合物孵育20-30分钟。
11.PBS洗3次,每次2分钟。
12.DAB-H2O2孵育5-10分钟。
13.PBS洗,水洗。
14.Harris苏木素染核5-10分钟。
15.水洗,分化,蓝化,脱水,透明并封固。
(三)真空负压LSAB法1.切片脱蜡至水。
2.0.3%H2O2甲醇真空负压处理5min.3.水洗。
4.如果需要,可进行抗原修复。
5.PBS洗3次,每次1分钟。
6.加入正常血清真空负压处理5min。
盘点细胞组织染色方法(一)引言:细胞组织染色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
本文将介绍盘点细胞组织染色方法中的一些常见技术,包括荧光染色、酶标染色、核酸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和特殊细胞组织染色方法。
正文:1. 荧光染色a. 选择适当的荧光染料:荧光染料的选择应考虑到目标细胞或组织的亲和性和可视性。
b. 预处理样本:在染色前,需要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固定和处理,以保持细胞的结构完整性。
c. 染色条件优化:荧光染色的条件包括染料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需要根据具体实验进行优化。
d.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时,要根据染色结果进行正确的激发光源和滤波器的选择。
2. 酶标染色a. 选择合适的酶标标记物:常用的酶标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等。
b. 优化染色条件:染色条件包括酶标记物的浓度、染色时间和温度等,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进行优化。
c. 反应终止:在染色反应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的反应终止步骤,以避免染色产物的进一步发展。
d. 观察和分析:利用酶标显色的样本可以通过比较色素密度来定量分析,也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
3. 核酸染色a. 选择适当的核酸染料:核酸染料有Ethidium Bromide(EB)、DAPI等,选择染料时要考虑到染色效果和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b. 处理样本:对于酶消化的样本,可以使用蛋白酶K消化去除蛋白质。
c. 染色条件优化:核酸染色的条件包括染料浓度、染色时间和温度等,需要针对具体实验进行优化。
d.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核酸染色的样本时,根据染色结果选择适当的激发光源和滤波器。
4. 组织切片染色a. 制备组织切片:使用组织切片技术对组织样本进行快速冷冻或固定处理,然后切片得到薄片。
b. 染色处理:对组织切片进行适当的染色处理,可以采用荧光染色或酶标染色等方法。
组织染色方法汇总
青海大学 08级动植物检验检疫 王志强
一、 常识:
1、酒精配制:例如将80%的酒精配制成70%的酒精时,可先将70ml 80%的酒精加入试管,再加蒸馏水10ml 至80ml 即可。
2、用酒精计测酒精浓度:不确定具体浓度时先用量程较大的测量。
3、一个染色缸容积约为50ml
4、组织脱水过程中可在70%酒精中长期保存。
5、玻片染色时,1:1表示二甲苯与无水酒精各半的混合物,DW 表示蒸馏水。
6、嗜银染色染液配制:
银液:1> 1%硝酸银水溶液3ml 2>PH5.6,0.1mol/l 醋酸盐缓冲液10ml 3>双蒸水87ml 还原液:对苯二酚1g ,无水亚硫酸钠2.5g ,双蒸水100ml 7、0.1mol/l 醋酸盐缓冲溶液配制方法: 1>预先配制:
A 液:0.2mol/l 醋酸溶液(11.5ml 冰醋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
B 液:0.2mol/l 醋酸钠溶液(CH 3COONa16.4g 或CH 3COONa.3H 2O 27.2g 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 2>
二、染色流程:
1、固定组织:常用甲醛溶液作为固定液。
4%多聚甲醛配制方法:1> A 液配制:磷酸二氢钠溶液 31.2gNaH2PO4·2H2O 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0ml 2> B 液配制:磷酸氢二钠溶液 71.6gNa2HPO4·12H2O 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0ml
3> PB 液配制:A 液95ml+B 液405ml+500ml 蒸馏水=1000ml 配置好后测定PH 值用NaOH 调整至7.4 4> 4%多聚甲醛溶液 40g 多聚甲醛+PB 溶液定容至1000ml 2、切块修整:用解剖刀片将组织切成小块。
3、组织脱水透明及浸蜡:
溶蜡后使其冷却到表面出现薄膜为限,然后将其置于温箱中(蜡的熔点约550C 左右,但为使操作过程中不使蜡凝固过快可将温
用蜡三进行包埋,包埋前将包埋框用二甲苯将框内擦干净,在包埋框上做好标记数字。
组织块必须放于格子中央,且切面与格
子地面平行。
冷却后放入冰箱中冷冻5分钟左右便于取出蜡块。
5、切片、展片、贴片 678、切片放入预热至600C 的银液内3-5小时
9、取出切片,用滤纸抹去多余银液(或蒸馏水急洗一次)
10、入450C 还原液内1小时(一分钟或更长,根据情况而定,镜检)
11、入5%Na 2S 2O 3 1分钟(镜检)(注:本实验中为2%Na 2S 2O 3.
5H 2O 30秒) 12、放入蒸馏水槽中晃动,冲去Na 2S 2O 3 树胶1-3滴左右。
右手拿住镊子,左手大拇指与食指卡住片子另一端,从右往左推。
防止产生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