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472.50 KB
- 文档页数:13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2章复习课目录 (1) (3) (6) (9)【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专题梳理】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
考点二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个数。
(3)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5)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6)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2.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若该物质由分子构成,它的化学式还能表示一个分子以及这个分子的构成;当化学式前有数字时,则只具有微观意义。
考点三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3.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重难点突破1:物质、元泰、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1)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还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
(2)理顺物质(指纯净物)、元素、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正确描述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前提。
下列框图较好地概括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课复习要点:(一)化学用语:1、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知道液态水与气态水在微观上的区别。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原子结构;元素的含义;同位素的特点;离子的概念。
4、掌握元素组成物质及原子、分子等微粒构成物质的区别,能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5、掌握常见元素符号及符号的意义,熟记1-18号元素名称及符号;识记地壳,人体中主要元素。
6、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7、掌握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能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1、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2、能在理解化学式涵义的基础上,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掌握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3、会求一定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或某一成分的质量分数(即纯度)。
4、掌握化合物质量与元素质量之间的互换。
知识要点(一)水的三态变化模型:(1)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变.....。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二)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区别与联系:1、分子:(1)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它既不是最小的粒子,也不是唯一的粒子。
(2) 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是保持物质的如颜色状态熔点等物理性质。
(3)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最小的粒子。
因为虽然大多数物质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氧气、水等,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如铁等金属,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原子。
(4)分子是由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如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原子:(1)“原子”要注意“最小”和“化学变化”是相互关联的,“最小”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离开了“化学变化”这个前提,“最小”就没有意义,因为用其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
(2)原子的结构:说明:①原子中质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电子带的负电核总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②电子的质量比质子、中子小得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④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1)区别元素的本质依据:原子的核电核数即质子数不同。
(2)“一类原子”是指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3)同位素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但不是同种原子。
同位素原子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故属于同种元素,不同原子注意: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区别:“组成”是从宏观角度来认识物质的组成。
例:物质由元素组成,而"构成"则是从微观角度来分析物质的组成。
4、用分子、原子观点看化学变化实质:分裂成重新组合构成分子原子新的分子新物质(三)物质简单分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按组成元素的(一种物质种类可分为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按组成或一种分子)成分可分为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或多种分子构成),如空气等。
注意: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纯净物。
如:金刚石和石墨(四)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若元素符号前有系数,则只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如“2H”表示:()个氢原子,不能说表示2个氢元素。
③有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Fe”可以表示铁。
元素符号不能直接表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如“O”不能表示氧气。
③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注意:(1)单独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2)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加系数后,只具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H”只表示个氢原子(五)化学式:1.概念: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书写规则:单质:(1)金属、固态非金属单质(“碘”除外)、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Fe ,C、He等(2)气体或液体非金属单质(“气”字头或三点水旁):是双原子分子,用A2表示,(A表示某一元素),例如:N2,H2,O2,I2等。
化合物:先写符号(正价前负价后)再标价,交叉书写再约简,最后检查莫忘记。
说明:(1)检验依据:正负化合价总和为零(2)元素符号在化合物中的排列顺序:金属元素、氢元素在左,非金属元素在右边,氧元素在最右边)3. 化学式意义:4、读法: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如43O Fe ,读作“四氧化三铁”)(六)化合价的一般规律:1、化合价有正有负:一般金属元素氢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通常氧为-2 价。
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3、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常见元素化合价:(1)口诀:氢钾钠银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通 常氧为负二价,三铝四硅四七锰,单质化合价为零,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硫二四碳。
(七)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题型:物质的式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各元素的化合价、质量比、质量分数.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地理解化学式概念和化学式中各符号及数字的意义,并明确化学式中各个量的关系(原子个数比、质量比等)。
解题时应注意须正确书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其次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时,注意化学式中某些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再者在计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时,注意要按题目要求的元素顺序计算。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千万不要忽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也不要忽略了部分原子,还要认真审题,按题目要求解题。
常用的公式有:1、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化合物的总质量该元素的实际质量 2、化合物中所含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总质量×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典型例题】例1.(2004年山西) 下图表示的是水的两种变化,请从宏观和微观(原子和分子的观点)两个角度描述它们的变化过程。
(1)宏观:微观:(2)宏观:微观:[答]:(1)水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物理变化,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水分子受热,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
(2)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解后反思]一般来说,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扩散现象、蒸发现象、溶解现象等可以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沸腾现象、热胀冷缩现象、气体压缩现象等涉及体积变化的现象都可以用分子间的间隔解释;所有的化学变化都应该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来解释。
例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分子能再分、原子不可再分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析]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理解分子概念时要注意“化学性质”“最小”两个关键词。
①“化学性质”不能扩展为“性质”,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保持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状态等是指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②“最小”是指分子如果再分就不能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了,不能理解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另外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并不是只有分子,分子只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像保持铁、镁金属性质的微粒是原子。
“原子”要注意“最小”和“化学变化”是相互关联的,“最小”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离开了“化学变化”这个前提,“最小”就没有意义,因为用其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
[答案] D例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②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③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④带正电荷的是、,⑤带负电荷的是,⑥不显电性的是,⑦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⑧质量最小的是,⑨在同一原子中数值上相等的是。
[分析]在原子中,因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不带电。
[答案]①分子、原子、离子②分子(写分子、原子、离子也可) ③原子④质子、原子核⑤电子⑥分子、原子⑦原子核⑧电子⑨质子、电子例4.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图(填序号),图中的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填序号),图③中的分子化学式是,图①中的分子能否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 ____ (填“能”或“不能”)。
( 2 )写出图②中的分子转变成图①中的分子的化学方程式[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若这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则其构成分子种类相同。
而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若这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则其构成分子种类不同。
图①代表的只是一种分子,故是纯净物。
而图②中有两种分子,因此属于混合物。
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的标准在于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图③只有一种元素,故属于单质,图①有两种元素,因此属于化合物。
[答案](1)①;②;H2;能(2)2H2+O22H20例5.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NaO B. A12SO4 C .C12Fe D.K2CO3[分析]化学式的书写要考虑二个方面:元素符号顺序;各元素原子个数或原子团个数而各元素原子个数或原子团个数由化合价来决定。
A应该是Na2O ;B应该是A12(SO4)3;C符号顺序颠倒。
[答案]D例6.过氧化氢(H202)是隐形眼镜的洗涤成分。
关于过氧化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分析] 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H202中的“H2”并不代表一个氢分子,而是指一个H202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H202是纯净物,因此也没有氢气和氧气。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因此D错误。
[答案]B例7.(杭州, 2004 )重水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核反应堆的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1 ,相对原子质量是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氢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 B .重氢离子核内有一个质子C .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 D. 氢原子和重氢原子化学性质不一样[分析]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得: 重氢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而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决定, 重氢原子和氢原子的核外都只有一个电子,故化学性质相同,因此A、D错误.由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可写出重水分子的化学式为D2O(假定用D来代表重氢的元素符号),结合重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可计算出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16=20,故C错.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改变的只是电子数,原子核不变,所以重氢离子核内与氢原子核内一样有一个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