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肠吻合术
- 格式:doc
- 大小:393.00 KB
- 文档页数:3
胆管空肠Roux-Y 式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Y 式吻合术[适应证]1.胆总管、肝总管,或左、右肝管炎症狭窄梗阻者。
2.肝内胆管结石,慢性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主要的肝管内结石已经清除,但在二级分支以上的肝胆管仍残存有结石者。
3.复发性胆管结石,胆管明显扩大者。
4.慢性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管明显扩大者。
5.胆管肿瘤切除后重建胆肠内引流者。
6.胆管外伤离断或外伤后瘢痕狭窄而致胆流中断、受阻者。
7.少数先天性肝外胆道狭窄或闭锁。
[术前准备]1.病人全身情况较差,肝功能经常受到一定损害,需予纠正。
2.有胆道感染,或多有胆道反复感染史的,即使目前没有临床症状,隐性感染常有存在,术前宜应用抗菌药物。
3.少数经长期胆道外引流者,常有水和电解质失衡,术前均应适当纠正。
⑴在十二指肠上缘切断胆总管,将胆总管或肝总管的端或侧与空肠吻合,单侧狭窄部作纵行剖开,以扩大吻合口⑵双侧狭窄作“Y”形切开⑶肝胆管狭窄的成形示意⑷肝胆管狭窄成形示意⑸复杂肝胆管狭窄成形⑹在十二指肠上缘切断胆总管⑺关闭胆总管的远端⑻在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切开,将空肠远端上提至肝门处吻合⑼空肠近端与空肠远段行端侧吻合,关闭肠系膜裂孔⑽空肠远端的侧面切小口与胆管吻合⑾胆管与空肠作单层外翻缝合⑿T 形管经空肠引出⒀胆管与空肠吻合完毕图1 胆管空肠Roux-Y 式吻合术4.黄疸严重者,宜先作PTCD,待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再予手术。
5.需注意凝血机制障碍的纠正。
6.术前有肠蛔虫症者应予驱虫。
7.准备上消化道,术前24小时新霉素2g,每6小时一次口服。
8.术晨下胃肠减压管。
[麻醉]一般选用硬膜外麻醉,必要时可用全麻。
[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胆管区对准手术台的腰部桥架。
2.切口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正中旁切口。
3.探查与显露进入腹腔,先行探查,确认胆道病变及有行胆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的指征后,按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介绍的方法,显露肝门部胆总管区。
手术记录: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52岁,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入院。
胆道造影及超声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
术前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胆肠吻合术。
首先,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然后,对胆总管进行整形,将胆肠进行吻合。
麻醉方式:
本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手术经过:
在全身麻醉下,患者腹部作切口,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
在取石过程中,发现结石较大,且数量较多,取出困难。
为避免损伤胆管壁,医生采用碎石器械将大块结石破碎成小块,逐一取出。
然后对胆总管进行整形,使胆肠吻合更加容易。
最后将胆肠进行吻合,缝合切口。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一般情况较好,次日可以恢复肠道蠕动和进食;
2.在医师的指导下早期活动和预防性的抗感染;
3.在1~3周后需要循序渐进的运动,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4.术后1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肝功、血常规、腹部B超等检查;
5.术后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
6.如果有黄疸、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手术记录手术记录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时长:约x小时患者姓名:x性别:x年龄:x岁住院号:xxxxxx临床诊断:胆管结石并胆肠交界区病变手术医生:x主刀医生助手:x x x麻醉医生:x护士:x x x x手术经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完成相关手术准备,麻醉医师为患者行全麻醉。
对患者体征进行监测,包括心率、血压等指标,均稳定在正常范围。
首先进行腹腔镜检查,发现胆管结石并胆肠交界区病变。
随后,通过腹腔镜手术入路,对患者进行腹腔镜胆肠吻合术。
切取适当大小的腹腔镜入路切口,插入腹腔镜。
观察腹腔内脏器,发现胆管结石及病变区域。
经过与助手的配合,准确定位病变区域。
在辨认病变区域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首先,将胆管结石通过胆囊引流管引出,保证胆管通畅。
然后,用特殊器械将病变组织切除,确保肠管与胆管的连接处达到清晰。
在吻合处清洗干净后,医生和助手开始进行胆肠吻合术。
首先用特殊的吻合器夹紧胆管和肠管的连接处,再将吻合器两侧的组织做垂直切口,用吻合器针进行连续吻合。
吻合完成后,用缝线固定吻合部位。
术中,医生和助手与麻醉医生的团队紧密配合,确保手术进行顺利。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稳定。
手术结束后,医生仔细检查吻合部位,确认无渗漏。
再次进行腹腔镜检查,确认手术效果良好。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入恢复室,进行密切监护。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
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和抗生素。
术后第一天,患者逐渐从全麻中苏醒,并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在康复训练中,引导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活动。
术后第二天,患者情况稳定,胸腹部无不适症状,胆囊引流管效果良好。
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处理。
术后第三天,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无发热、腹胀等异常症状。
早餐后进行彩超检查,提示胆管通畅。
病情良好,予以出院。
术后随访:出院后,患者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
胆囊空肠吻合术
概述
胆囊空肠吻合术,又称胆囊空肠引流术,是一种治疗胆囊疾病的手术方法。
该手术是通过将胆囊与空肠相连接,使胆汁直接排入肠道,以解决胆道梗阻或其他胆囊疾病引起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胆囊空肠吻合术的适应症、手术步骤、术后护理等相关内容。
适应症
胆囊空肠吻合术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 慢性胆囊炎 - 胆囊结石 - 胆囊息肉 - 胆道梗阻 - 胆囊癌
手术步骤
1.麻醉和消毒: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手术部位进行消毒。
2.切口和定位:医生在腹部做出一定大小的切口,定位胆囊和空肠。
3.切除胆囊:医生切除患者的胆囊。
4.建立吻合口:医生在胆囊和空肠之间建立吻合口。
5.吻合:医生将胆囊与空肠吻合,确保连接通畅。
6.排空:医生通过导管排空胆汁,检查吻合口是否漏。
7.关切口:手术完成后缝合切口。
术后护理
•观察病情:术后医院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饮食调理,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胆囊空肠吻合口情况,以确定术后效果。
以上是关于胆囊空肠吻合术的介绍,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应该充分了解手术的相关信息,并遵医嘱进行术后护理,以促进康复。
胆肠吻合手术医师资质证书
胆肠吻合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胆道与肠道之间的疾病或畸形。
进行这种手术需要经过专业的医学培训和资质认证。
医师资质证书是医生获得的一种专业执业资格证明,通常由相关的医学协会或政府机构颁发。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医师资质证书的要求和认证程序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胆肠吻合手术,医生通常需要具备以下资质和背景:
1. 医学学士学位,医生通常需要获得医学学士学位,这是医学教育的基础。
2. 医学许可证,医生需要通过国家或地区的医学考试,获得医学许可证才能合法行医。
3. 外科专业培训,医生通常需要接受外科专业的培训,学习外科手术技术和相关知识。
4. 手术经验,医生在完成专业培训后,通常需要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手术经验,特别是在消化系统外科领域。
5. 相关认证和培训,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要求医生通过特定的外科认证考试或参加相关的手术培训课程,以证明其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
总之,胆肠吻合手术医师通常需要具备医学学士学位、医学许可证、外科专业培训、手术经验以及可能的相关认证和培训。
这些资质和背景可以确保医生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安全有效地进行胆肠吻合手术。
肝胆外科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技术操作规范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作为早期用于临床并被广泛采用的胆肠内引流术式已近百年。
因存在一定程度的胆道“逆行感染”和“盲端综合征”,长期以来存在争议。
但此术式操作方便,相对简易、安全,适应证选择恰当,有较好效果,仍有临床应用价值。
【适应证】难以解除的胆总管下段器质性狭窄、梗阻并有胆总管明显扩张(直径>2cm)。
尤其适于年老、体弱、病情较重,不能耐受胆管空肠Y形吻合等比较复杂的手术者,可为首选》【禁忌证】吻合口以上的胆管存在狭窄、梗阻因素未解除,残留结石(包括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未取净者,不宜采用。
【操作方法及程序】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方式:①侧侧吻合,操作简便,但有可能并发“盲端综合征;②端侧吻合操作稍繁,但可避免“盲端综合征”。
1.腹部切口。
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2.在胆总管切开探查。
取净胆总管内的结石基础上,切开十二指肠降段外侧的腹膜,游离十二指肠降段减少吻合口张力,便于操作。
3.选择侧侧吻合。
胆总管纵行切口应长2.5-3cm。
靠近胆总管切口下端,纵行或横行切开十二指肠与胆总管切口相应的长度。
用O号丝线将胆总管和十二指肠切口黏膜对黏膜全层间断缝合,可单层缝合,也可再加间断浆肌层缝合加固吻合口。
4.选择端侧吻合,则需在近十二指肠上外缘细心游离和横断胆总管,缝合封闭远端胆总管断端。
注意勿损伤肝动脉和门静脉。
将近端胆总管断端与十二指肠行端侧吻合。
用O号线全层一层间断缝合或加浆肌层双层缝合。
若胆总管内径不足2.5Cm者,应适当纵行剖开与十二指肠吻合,才能保证吻合口的宽度。
5.仔细检查吻合口,确认缝合严密,无渗漏,放置肝下引流。
【注意事项】1.吻合口对合良好,缝合紧密,无张力,保证吻合口内径2cm以上。
6.术后持续胃肠减压3~5d,有利于防止吻合口漏。
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手术记录摘要:一、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简介1.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定义2.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适用症3.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优势二、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手术过程1.术前准备2.手术操作步骤3.术后护理三、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并发症及处理1.常见并发症2.处理方法四、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康复与注意事项1.康复过程2.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正文: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是一种内镜下胆道手术,通过在腹壁上创建几个小切口,将腹腔镜和手术器械插入腹腔内,完成胆肠吻合。
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胆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简介1.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定义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是一种使用腹腔镜进行的内镜下胆道手术。
通过在腹壁上创建几个小切口,将腹腔镜和手术器械插入腹腔内,然后在胆囊床和十二指肠之间进行吻合,从而达到治疗胆道疾病的目的。
2.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适用症腹腔镜胆肠吻合术主要适用于胆囊结石、胆囊炎、胆管结石、胆管炎等胆道疾病。
尤其适用于有严重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3.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开腹胆肠吻合术相比,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此外,腹腔镜胆肠吻合术还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
二、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手术过程1.术前准备术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B超、CT等,了解患者胆道情况。
同时,还需要进行肠道准备,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减少手术风险。
2.手术操作步骤(1)在腹壁上创建1-2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2)在胆囊床和十二指肠之间进行吻合;(3)检查吻合口是否通畅,如无异常,结束手术。
3.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同时,还需要对伤口进行护理,预防感染。
患者需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调理。
三、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并发症及处理1.常见并发症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胆瘘等。
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一概述Roux-en-Y空肠襻的设计者是Cesar Roux(1893年),最初用于胃空肠吻合,以后被广泛应用于胆道、胰腺手术及胆道与消化道吻合手术,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我国被广泛应用。
由于Roux-en-Y空肠袢具有完整的血管供应,有足够的长度可行远距离转移,且与胆管吻合的肠段为顺蠕动,利于防止反流,基于这些特点,Roux-en-Y胆道空肠吻合术成为胆道外科中的常用手术。
二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1.麻醉方式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阻滞。
2.术前准备(1)对患者全身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3)黄疸患者术前应检查凝血酶原时间。
(4)近期有胆管炎发作者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
(5)全面的实验室检查。
(6)手术日晨禁食水,放置胃管。
(7)有蛔虫感染,大便检查发现虫卵者,术前应做驱蛔虫治疗。
三适应证良性肝外胆管狭窄;胆总管末端狭窄;先天性胆道畸形;胆道消化道吻合口狭窄;难以切除的胆管癌和胰头癌。
四禁忌证胆总管以上的肝内狭窄或结石未能处理者。
五手术步骤手术大体步骤:①右侧肋缘下切口。
②探查。
③显露胆管。
④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
⑤胆总管准备。
⑥Roux-en-Y空肠袢准备。
⑦将旷置空肠袢经结肠后提至肝十二指肠韧带旁。
⑧胆管空肠吻合。
⑨关闭横结肠系膜孔隙,以防形成内疝。
⑩在胆肠吻合口的后方安置硅胶管闭式引流一根,自切口外侧戳孔引出,以防切口疝形成。
⑪清点敷料、器械后关闭腹腔。
六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吻合口渗漏,应激性溃疡。
七术后护理1.胃管减压3天。
2.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
3.监测肝、肾功能。
4.若发现有吻合口渗漏,应立即做双套管负压吸引,同时灌洗吸引效果更好。
5.注意内出血。
6.预防应激性溃疡。
八注意事项安置有胆汁外引流管的患者,且时间可能较长者,应行胆汁回收,无菌过滤后回输。
第二十一章腹腔镜胆肠吻合术腹腔镜胆肠吻合术主要是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以缓解梗阻性黄疸。
也有少数病例报告用于胆管结石取石后胆肠通道的建立。
胆肠吻合的方式主要有胆囊空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以及附加的胃空肠吻合术。
由于胆管结石病理改变较为复杂,多伴有肝内胆管结石与狭窄,腹腔镜技术治疗困难较多,故腹腔镜胆肠吻合较少用于胆管结石的治疗。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胰腺癌首选治疗方案。
但是由于手术时已见广泛浸润或转移,能够切除的胰腺癌不足20%。
70%~85%的胰腺癌发生于胰头、颈和钩突部。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梗阻性黄疸,其次是十二指肠梗阻。
目前对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转流、放射治疗以及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或经皮肝穿刺引流。
上述治疗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开腹转流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比较高。
内镜置人支架或经皮肝穿刺引流创伤较小,但是黄疸复发、胆管炎以及支架堵塞是术后经常遇见的问题。
目前腹腔镜技术是否适合用于恶性肿瘤切除仍是有争议的问题。
但是其用于这类疾病的姑息性治疗则被广泛接受。
比较常用的是胆肠、胃肠双转流技术,以同时缓解胆道梗阻和预防或缓解十二指肠梗阻。
第一节手术指证与术前准备腹腔镜胆肠吻合术的基本指证是不能切除的胰腺癌。
由于胃肠道梗阻症状出现的比较晚,对无明显症状者也可不行胃肠道转流。
胰头癌通常发展比较快,对肿瘤比较大, x线检查有明显十二指肠受压征象或有胃肠道梗阻症状者,应同时行胃肠道转流术。
术前判断胰腺肿瘤能否切除取决于一些辅助检查,如B超、CT、MRl、内镜超声或血管造影。
提示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征象有肿块较大、胰周血管浸润、门静脉或肠系膜上血管浸润。
x线或胃镜检查以及相应临床表现可提供胃肠道梗阻的证据。
B超、CT或MRl可提供肝转移的征象。
术前准备同常规开腹手术。
包括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改善肝功能,补充营养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K1。
术前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置胃管和尿管。
特殊器械包括内镜用直线组织钉合器、持针器和胃肠抓钳等。
(1)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这种方法就是将胆总管和空肠作“Y”形吻合,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费时。
但这种手术使胆总管的下面存较长的一段空肠专门用来输送胆汁,食糜逆流到胆总管内需经过较长的距离,故引起胆道感染的机会较小,这是本手术的最大优点。
胆总管空肠吻合术主要适用于胆总管有狭窄(外伤性或炎症性)的病人和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
胆总管下端癌肿不能作手术切除的病人,有时也可做这种手术。
(2)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这种手术是将胆总管和十二指肠第一段直接接起来,手术后胆汁就可通过吻合口顺利地进入十二指肠。
胆总管和十二指肠靠得很近,故这个手术的操作较为简单。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因无括约肌的作用,食物经过十二指肠时,可通过吻合口而进入胆总管内,有引起“上升性”胆总管感染的可能,但实际上只要吻合口做得足够大,食物进去容易,出来也容易,引起胆道感染的机会就较小,手术后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手术的适应症基本与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相同。
(3)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术
这种手术方法是将十二指肠切开,找到胆总管的开口处乳头,将奥狄氏括约肌切断。
括约肌是环形肌肉,切断后就不能再关闭,胆总管和十二指肠之间的交通就通畅。
这个手术主要适用于伴有奥狄氏括约肌狭窄的慢性胰腺炎病人,有时结石堵在胆总管下端也可以作这一手术取出结石。
奥狄氏括约肌部位的解剖结构非常精细,同时还有胰管的开口,故这种手术的操作比较复杂,有时手术后会伴有一定的并发症,实际应用不如上面两种手术普遍
胰管空肠吻合的方式可使用胰管空肠端侧吻合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法两种。
在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法,此术式术后发生胰漏的并发症高于前者。
因此除非胰管很细,确实难以吻合时方可采用。
胆管空肠端侧吻合。
胆管管径一般均较粗吻合多无困难。
为了防止胃液、胰液的返流而影响胆肠吻合的愈合,应在吻合的上方,置T型管外引流。